Hare Krishna

वेदः . vedas . knowledge . 知識

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連向這個比對檢視

兩邊的前次修訂版前次修改
下次修改
前次修改
bg11.48 [2024/10/10 10:04] hostbg11.48 [2024/10/20 01:52] (目前版本) host
行 1: 行 1:
-न वेदयज्ञाध्ययनैर्न दानै- +<WRAP center box  >11 章 48 節</WRAP> 
-र्न च क्रियाभिर्न तपोभिरुग्रै: । + 
-एवंरूप: शक्य अहं नृलोके+न वेदयज्ञाध्ययनैर्न दानै-\\ 
 +र्न च क्रियाभिर्न तपोभिरुग्रै:\\ 
 +एवंरूप: शक्य अहं नृलोके\\
 द्रष्टुं त्वदन्येन कुरुप्रवीर ॥ ४८ ॥ द्रष्टुं त्वदन्येन कुरुप्रवीर ॥ ४८ ॥
-na veda-yajñādhyayanair na dānair +>na veda-yajñādhyayanair na dānair 
-na ca kriyābhir na tapobhir ugraiḥ +>na ca kriyābhir na tapobhir ugraiḥ 
-evaṁ-rūpaḥ śakya ahaṁ nṛ-loke +>evaṁ-rūpaḥ śakya ahaṁ nṛ-loke 
-draṣṭuṁ tvad anyena kuru-pravīra +>draṣṭuṁ tvad anyena kuru-pravīra
-na——永不;veda——吠陀經的研讀;yajña——祭祀;adhyayanaiḥ——閱讀;na dānaiḥ——通過慈善佈施;na——永不;ca——還有;kriyābhiḥ——通過虔誠的活動;na tapobhiḥ——通過嚴格的修行;ugraiḥ——嚴酷的;evam——如此;rūpaḥ——形象;śakyaḥ——可以看到;aham——「我」;nṛloke——在這個物質世界;draṣṭum——去看;tvat——你;anyena——由另外一個;kuru-pravīra——啊,庫勒族戰士中最佳的一個。 +
  
-48. 「庫茹族最佳戰士呀!在你以前,誰也沒看過我這個宇宙形體。硏習《韋達》經,進行祭祀犠牲,作慈善或相類的活動,也到這個形體。只有看過+== 字譯 == 
 +<fs medium>na — 永不;veda — 吠陀經研讀;yajña — 祭祀;adhyayanaiḥ — 閱讀;na dānaiḥ — 通過慈善佈施;na — 永不;ca — 還有;kriyābhiḥ — 通過虔誠的活動;na tapobhiḥ — 通過嚴格的修行;ugraiḥ — 嚴酷的;evam — 如此;rūpaḥ — 形象;śakyaḥ — 可以看到;aham — 「我」;nṛloke — 在這個物質世界;draṣṭum — 去看;tvat — ;anyena — 由另外一個;kuru-pravīra — 啊,庫勒族戰士中最佳的一個</fs>
  
-要旨 +== 譯文 == 
- +「庫茹族最佳戰士呀!在你以前,也沒看過我這宇宙形體硏習《韋達》經,進行祭祀犠牲作慈善相類活動也看這個形體
-這裡神聖視覺該淸楚了解。能具有神聖視覺?神聖意即如神。一人要不是達到了好像半神人的神聖地位,不可能具有神聖視覺什麼是半神人?據《韋達》經典說主維施紐的奉獻者就是半神人。無神論者,即不信奉維施紐的人,或只承認 Krishna 的非人格部份爲至尊,不可能具有神聖視覺,是不可能的。一人不能夠具有神聖視覺而自身不神聖換句話說,具神聖視覺的人,所到的東西,也跟阿尊拿的一般無異+
  
 +== 要旨 ==
 +<fs medium>這裡的神聖視覺該淸楚了解。誰能具有神聖視覺?神聖意即如神。一個人要不是達到了好像半神人的神聖地位,不可能具有神聖視覺。什麼是半神人?據《韋達》經典說,主維施紐的奉獻者就是半神人。無神論者,即不信奉維施紐的人,或只承認 Krishna 的非人格部份爲至尊的人,不可能具有神聖視覺,這是不可能的。一個人不能夠具有神聖視覺而自身不神聖。換句話說,具有神聖視覺的人,所看到的東西,也跟阿尊拿的一般無異。
 +\\ \\
 《博伽梵歌》描述了宇宙形體,而且,這種描述,在阿尊拿之前,誰也一無所知。這件事發生之後,一個人可對宇宙形體有些槪念。眞正神聖的人可看到主的宇宙形體。但一個人不是 Krishna 的純粹奉獻者,不可能神聖。奉獻者,眞正本性神聖,具有神聖視覺,對看主的宇宙形體,興趣卻不怎麼大。一如前一詩節所描述,阿尊拿想看主 Krishna 作爲維施紐的四臂形體,實際上,他又畏懼這個宇宙形體。 《博伽梵歌》描述了宇宙形體,而且,這種描述,在阿尊拿之前,誰也一無所知。這件事發生之後,一個人可對宇宙形體有些槪念。眞正神聖的人可看到主的宇宙形體。但一個人不是 Krishna 的純粹奉獻者,不可能神聖。奉獻者,眞正本性神聖,具有神聖視覺,對看主的宇宙形體,興趣卻不怎麼大。一如前一詩節所描述,阿尊拿想看主 Krishna 作爲維施紐的四臂形體,實際上,他又畏懼這個宇宙形體。
 +\\ \\
 這詩節有些重要字眼,好像「硏習《韋達》經」,就是叫人硏習《韋達》典籍和祭祀犠牲的規範。《韋達》指所有《韋達》,就是四《韋達》(《沙婆》、《耶柔》、《阿達婆》、《梨倶》)、十八部《宇宙古史》、《奧義諸書》、《終極韋達》。一個人可在家或在任何地方硏習這些典籍。同樣,還有其他經,例如《婆羅賀摩日經》和《思惟經》,可藉以硏習祭祀犧牲的方法。「慈善」指奉獻給適當的人,譬如為主作超然奉愛服務的人、婆羅門、外士那瓦。同樣,虔敬活動指爲不同階級所作的賦定責任,等等。作虔敬活動和自願接受身體上的痛苦,稱爲贖罪苦行。因此,一個人可履行這一切,接受肉體上的苦行,布施,硏習《韋達》經,等等。不過,除非他是一個好像阿尊拿的奉獻者,否則不可能看到 Krishna 宇宙形體。非人格神主義者也自以爲看到主的宇宙形體。然而,從《博伽梵歌》,我們理解非人格神主義者並非奉獻者。因此,他們不能夠看到主的宇宙形體。 這詩節有些重要字眼,好像「硏習《韋達》經」,就是叫人硏習《韋達》典籍和祭祀犠牲的規範。《韋達》指所有《韋達》,就是四《韋達》(《沙婆》、《耶柔》、《阿達婆》、《梨倶》)、十八部《宇宙古史》、《奧義諸書》、《終極韋達》。一個人可在家或在任何地方硏習這些典籍。同樣,還有其他經,例如《婆羅賀摩日經》和《思惟經》,可藉以硏習祭祀犧牲的方法。「慈善」指奉獻給適當的人,譬如為主作超然奉愛服務的人、婆羅門、外士那瓦。同樣,虔敬活動指爲不同階級所作的賦定責任,等等。作虔敬活動和自願接受身體上的痛苦,稱爲贖罪苦行。因此,一個人可履行這一切,接受肉體上的苦行,布施,硏習《韋達》經,等等。不過,除非他是一個好像阿尊拿的奉獻者,否則不可能看到 Krishna 宇宙形體。非人格神主義者也自以爲看到主的宇宙形體。然而,從《博伽梵歌》,我們理解非人格神主義者並非奉獻者。因此,他們不能夠看到主的宇宙形體。
 +\\ \\
 有很多人在創造「化身」。他們錯誤地宣稱一個普通人爲「化身 」。但這只是愚昧。我們該追隨《博伽梵歌》的原則,否則不可能獲得完美的靈性知識。雖然《博伽梵歌》被認為是研習神的科學的初階,但非常完美,一個人可藉此分辨一切。假化身的追隨者可以說,他們也看過主的超然化身宇宙形體。但這無法接受,因爲這裡淸楚說明了,一個人除非成爲 Krishna 的奉獻者,否則不能夠看到主的宇宙形體。因此,他首先須成爲 Krishna 的純粹奉獻者,那麼,就可宣稱自己能描述他所看到的宇宙形體。Krishna 的奉獻者不可能接受假化身或假化身的追隨者。 有很多人在創造「化身」。他們錯誤地宣稱一個普通人爲「化身 」。但這只是愚昧。我們該追隨《博伽梵歌》的原則,否則不可能獲得完美的靈性知識。雖然《博伽梵歌》被認為是研習神的科學的初階,但非常完美,一個人可藉此分辨一切。假化身的追隨者可以說,他們也看過主的超然化身宇宙形體。但這無法接受,因爲這裡淸楚說明了,一個人除非成爲 Krishna 的奉獻者,否則不能夠看到主的宇宙形體。因此,他首先須成爲 Krishna 的純粹奉獻者,那麼,就可宣稱自己能描述他所看到的宇宙形體。Krishna 的奉獻者不可能接受假化身或假化身的追隨者。
 +</fs>
  
-== 字譯 == 
-== 譯文 == 
-== 要旨 == 
    
 <- bg11.47|上一節 ^ bg|目錄 ^ bg11.49|下一節 -> <- bg11.47|上一節 ^ bg|目錄 ^ bg11.49|下一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