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e Krishna

वेदः . vedas . knowledge . 知識

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連向這個比對檢視

下次修改
前次修改
bg15.2 [2024/10/05 01:19] – 建立 hostbg15.2 [2024/10/20 10:23] (目前版本) host
行 1: 行 1:
-2. 「這棵樹的枝枒上下伸展,受物質自然三型態所滋養。小枝就是感官對象。這棵樹也有向下生長的根,受人類社會的業報活動束縛。 +<WRAP center box  >15 章 節</WRAP>
  
-要旨+अधश्चोर्ध्वं प्रसृतास्तस्य शाखा\\ 
 +गुणप्रवृद्धा विषयप्रवाला: ।\\ 
 +अधश्च मूलान्यनुसन्ततानि\\ 
 +कर्मानुबन्धीनि मनुष्यलोके ॥ २ ॥ 
 +>adhaś cordhvaṁ prasṛtās tasya śākhā 
 +>guṇa-pravṛddhā viṣaya-pravālāḥ 
 +>adhaś ca mūlāny anusantatāni 
 +>karmānubandhīni manuṣya-loke
  
-這裡進一步說明對榕樹的描述。它的枝枒各方伸展。在較低部份展示各式各樣生物,例如人類、動物、馬、牛、狗、猫。這些作枒的較低部份,在較高部份是有較高等形體的生物:半神人、歌仙和其他高等生物。正如水滋養樹,物質自然型態滋養這株樹。有時,我們會現某片土地寸草不生,需要豐富水源有時,另一片土地綠茵滿佈。同樣,物質自然各型態量上相對地較多的地方,不同種類的生物就按著該比例展示+== 字譯 == 
 +<fs medium>adhaḥ — 下;ca — 和;ūrdhvam — 向上;prasṛtāḥ — 伸展的;tasya — 它;śākhāḥ — 樹;guṇa — 物質自然型態;pravṛddāḥ — 展了;viṣaya — 感官對象;pravālāḥ — 細枝;adhaḥ — 向下;ca — 和;mūlāni — 根;anusantatāni — 擴展了的;karma — 根據工作;anubandhīni — 被束縛着;manuṣya-loke — 社會世界中</fs>
  
-樹枝被認爲是感官對象。通過發不同的自然型態,我們發展了不同的感官,而通過不同的感官,我們享受各種各類的感官對象感官之源 ─ 眼、耳、鼻等 ─ 被認爲較高的樹枝,而且已變成喜歡享受不同的感官對象。樹葉是聲音、形體、觸覺,就是感官對象。至於那些根,其實是附屬的,而且是各種各類苦樂的副產品。因此,我們培養了依附和厭惡。虔誠和不虔誠的傾被認爲是次要的根,向各方伸展。眞正的根是從婆羅賀摩珞伽來的,而其他的根則在人類星宿之中。一個人在高等星宿享受過功德活動的結果之後,返回這地球,重新進行業報活動,提昇自己。人類這星球被認爲是活動的場地+== 譯文 == 
 +「這棵枒上下伸,受物質自然型態所滋養小枝就是感官對象。這棵樹也下生長的根,人類社會的業報活動束縛。 
  
 +== 要旨 ==
 +<fs medium>這裡進一步說明對榕樹的描述。它的枝枒向各方伸展。在較低的部份展示各式各樣的生物,例如人類、動物、馬、牛、狗、猫。這些作枝枒的較低部份,在較高部份是有較高等形體的生物:半神人、歌仙和其他高等生物。正如水滋養樹,物質自然三型態滋養這株樹。有時,我們會發現某片土地寸草不生,需要豐富的水源;有時,另一片土地綠茵滿佈。同樣,在物質自然各型態量上相對地較多的地方,不同種類的生物就按著該比例展示。
 +\\ \\
 +樹枝被認爲是感官對象。通過發展不同的自然型態,我們發展了不同的感官,而通過不同的感官,我們享受各種各類的感官對象。感官之源 ─ 眼、耳、鼻等 ─ 被認爲是較高的樹枝,而且已變成喜歡享受不同的感官對象。樹葉是聲音、形體、觸覺,也就是感官對象。至於那些根,其實是附屬的,而且是各種各類苦樂的副產品。因此,我們培養了依附和厭惡。虔誠和不虔誠的傾向被認爲是次要的根,向各方伸展。眞正的根是從婆羅賀摩珞伽來的,而其他的根則在人類星宿之中。一個人在高等的星宿享受過功德活動的結果之後,返回這地球,重新進行業報活動,提昇自己。人類這星球被認爲是活動的場地。</fs>
  
 +
 + 
 +<- bg15.1|上一節 ^ bg|目錄 ^ bg15.3-4|下一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