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e Krishna

वेदः . vedas . knowledge . 知識

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連向這個比對檢視

兩邊的前次修訂版前次修改
下次修改
前次修改
bg18.18 [2024/10/17 02:30] hostbg18.18 [2024/10/21 00:38] (目前版本) host
行 1: 行 1:
-ज्ञानं ज्ञेयं परिज्ञाता त्रिविधा कर्मचोदना ।+<WRAP center box  >18 章 18 節</WRAP> 
 + 
 +ज्ञानं ज्ञेयं परिज्ञाता त्रिविधा कर्मचोदना ।\\
 करणं कर्म कर्तेति त्रिविध: कर्मसङ्‍ग्रह: ॥ १८ ॥ करणं कर्म कर्तेति त्रिविध: कर्मसङ्‍ग्रह: ॥ १८ ॥
-jñānaṁ jñeyaṁ parijñātā +>jñānaṁ jñeyaṁ parijñātā 
-tri-vidhā karma-codanā +>tri-vidhā karma-codanā 
-karaṇaṁ karma karteti +>karaṇaṁ karma karteti 
-tri-vidhaḥ karma-saṅgrahaḥ +>tri-vidhaḥ karma-saṅgrahaḥ
-jñānam——知識;jñeyam——對象目的;parijñātā——知識者;tri-vidhā——三類;karma——工作;codanā——動力;karaṇam——感官;karma——工作;kartā——作為者;iti——如此;tri-vidhaḥ——三類;karma——工作;saṅgrahaḥ——積聚。 +
  
-18.「知識、知識對象、知者都是三個激發活動的因素:感官、活動 、從事活動者這三個因素形成了活動的基礎。 
- 
-要旨 
- 
-日常活動有三種動力:知識、知識對象、知者。活動的工具,活動本身,從事活動者稱爲活動的組成成份。人類的任何活動都有這些成份。一個人在活動前,有某種動力;這動力稱爲激勵。在活動實現前所達致的任何結果的一種精微形式。然而,活動就以實現的形式出現。首先,一個人須經過思想、感覺、意欲這些心理過程,這些過程稱爲動力。實際上從事活動的信心稱爲知識。如果來自經典或來自靈性導師的訓示,活動的激勵都是一樣的。有了激勵,也有活動,那麼,實際的活動就會在感官的幫助下出現。心意是一切感官的中心,對象是活動自身。一如《博伽梵歌》的描述,這些就是活動的不同階段。一切活動的總和稱爲活動的累積。 
 == 字譯 == == 字譯 ==
 +<fs medium>jñānam — 知識;jñeyam — 對象目的;parijñātā — 知識者;tri-vidhā — 三類;karma — 工作;codanā — 動力;karaṇam — 感官;karma — 工作;kartā — 作為者;iti — 如此;tri-vidhaḥ — 三類;karma — 工作;saṅgrahaḥ — 積聚。</fs>
 +
 == 譯文 == == 譯文 ==
 +「知識、知識對象、知者都是三個激發活動的因素:感官、活動 、從事活動者這三個因素形成了活動的基礎。
 +
 == 要旨 == == 要旨 ==
 +<fs medium>日常活動有三種動力:知識、知識對象、知者。活動的工具,活動本身,從事活動者稱爲活動的組成成份。人類的任何活動都有這些成份。一個人在活動前,有某種動力;這動力稱爲激勵。在活動實現前所達致的任何結果的一種精微形式。然而,活動就以實現的形式出現。首先,一個人須經過思想、感覺、意欲這些心理過程,這些過程稱爲動力。實際上從事活動的信心稱爲知識。如果來自經典或來自靈性導師的訓示,活動的激勵都是一樣的。有了激勵,也有活動,那麼,實際的活動就會在感官的幫助下出現。心意是一切感官的中心,對象是活動自身。一如《博伽梵歌》的描述,這些就是活動的不同階段。一切活動的總和稱爲活動的累積。</fs>
 +
    
 <- bg18.17|上一節 ^ bg|目錄 ^ bg18.19|下一節 -> <- bg18.17|上一節 ^ bg|目錄 ^ bg18.19|下一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