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e Krishna

वेदः . vedas . knowledge . 知識

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連向這個比對檢視

下次修改
前次修改
bg2.45 [2024/10/01 20:05] – 建立 hostbg2.45 [2024/10/13 01:14] (目前版本) host
行 1: 行 1:
-45. 「《韋達》經主要討論物質自然的三種型態。阿尊拿呀!你要從這些型態中昇起,並且超越它們。你要遠離相對,不爲利益及安全感到焦灼。你要安住於自我。+<WRAP center box  >2 章 45 節</WRAP>
  
-要旨 
  
-<wrap lo>一切物質活動都牽渉物質自然三型態的作用和反作用。這些作用和反作用只帶來業報,帶來物質世界的束縛。《韋達》經大多都說明業報,指引大衆逐漸由感官快樂領域晋昇至超然層面。阿尊拿是主 Krishna 的學生兼朋友。 Krishna 勸他將自己提昇至《終極韋達》哲學所述的超然境地。在這超然境地的開端,須追問思索至高無上超然然。一切在質世界的生物,爲了生存,在艱奮鬥。爲了他們,主在創造了物質世界後,傳下《韋達》知慧,敎導他們如何生活,如何擺脫物質纏擾。追感官滿足活動 ─ 即《韋達》經專述祭祀犠牲那部份 ─ 終結後,便是靈性覺。靈性自覺以《奧義書》傳下來。《奧義書》其實是四《韋達》的部份,正如《博伽梵歌》是第五《韋達》的部份。是超然生活的開始+त्रैगुण्यविषया वेदा निस्त्रैगुण्यो भवार्जुन ।\\ 
 +निर्द्वन्द्वो नित्यसत्त्वस्थो निर्योगक्षेम आत्मवान् ॥ ४५ ॥\\ 
 +>trai-guṇya-viṣayā vedā 
 +>nistrai-guṇyo bhavārjuna 
 +>nirdvandvo nitya-sattva-stho 
 +>niryoga-kṣema ātmavān 
 +<fs medium> 
 +== 字譯 == 
 +traiguṇya — 有關於物質自然型態;viṣayāḥ — 所討論題目;vedāḥ — 吠陀文獻;nistraiguṇyaḥ — 一個純正靈性生存狀態中;bhava — 要;arjuna — 啊,阿尊拿;nirdvandvaḥ — 免於相對事;nitya-sattva-sthaḥ — 永遠處於;sattva — (良好)中;niryoga-kṣemaḥ — 免於取和保有思想;ātmavān — 處於我中</fs>
  
-只要物質軀體存在,便有物質型態的作用和反作用。面對如像苦樂冷熱一類的相對性,人須學習忍耐,通過忍耐這些相對性,即能擺脫患得患失的焦灼。完全依賴 Krishna 的好意,就在圓滿的 Krishna 知覺中 ,到達超然的境地。</wrap>+== 要旨 == 
 +「《韋達》經主要討論物質自然的三種型態。阿尊拿呀!你要從這些型態中昇起,並且超越它們。你要遠離相對,不爲利益及安全感到焦灼。你要安住於自我。 
 + 
 +== 譯文 == 
 +<fs medium> 
 +一切物質活動都牽渉物質自然三型態的作用和反作用。這些作用和反作用只帶來業報,帶來物質世界的束縛。《韋達》經大多都在說明業報,指引大衆逐漸由感官快樂的領域,晋昇至超然層面。阿尊拿是主 Krishna 的學生兼朋友。 Krishna 勸他將自己提昇至《終極韋達》哲學所述的超然境地。在這超然境地的開端,須追問思索至高無上超然然。一切在物質世界的生物,爲了生存,在艱苦奮鬥。爲了他們,主在創造了物質世界後,傳下《韋達》知慧,敎導他們如何生活,如何擺脫物質纏擾。追求感官滿足的活動 ─ 即《韋達》經專述祭祀犠牲那部份 ─ 終結後,便是靈性自覺。靈性自覺以《奧義書》傳下來。《奧義書》其實是四《韋達》的部份,正如《博伽梵歌》是第五《韋達》的部份。是超然生活的開始。\\ 
 +\\ 
 +只要物質軀體存在,便有物質型態的作用和反作用。面對如像苦樂冷熱一類的相對性,人須學習忍耐,通過忍耐這些相對性,即能擺脫患得患失的焦灼。完全依賴 Krishna 的好意,就在圓滿的 Krishna 知覺中 ,到達超然的境地。</fs> 
 + 
 + 
 + 
 +  
 +<- bg2.44|上一節 ^ bg|目錄 ^ bg2.46|下一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