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兩邊的前次修訂版前次修改 | |||
bg4.10 [2024/10/19 03:35] – host | bg4.10 [2024/10/19 03:37] (目前版本) – host | ||
---|---|---|---|
行 17: | 行 17: | ||
<fs medium> | <fs medium> | ||
\\ \\ | \\ \\ | ||
- | 闡釋奉獻服務科學的《奉愛經》說: | + | 闡釋奉獻服務科學的《奉愛經》說:</ |
- | \\ \\ | + | |
- | 「開始時,須初步渴望自覺。如此,便踏進新階段:盡力跟在靈性上很崇高的人一塊。在下一階段,變爲奉獻者,在靈性導師的指導下,從事奉獻服務。在靈性導師的指導下,進行奉獻服務,那麼,便遠離一切物質依附,在自覺途上,穩步前進,並且喜歡聆聽關於絕對的性格神首聖主 Krishna 的一切。這種喜歡使人依附 Krishna,逐漸在 Krishna 知覺中成熟,到達對神超然的愛最初的階段。對神眞正的愛是生命最完美的境界。」 | + | |
- | \\ \\ | + | |
- | 在生命最完美的境界,要恒常爲主作超然的奉愛服務。因此,通過奉獻服務的緩慢過程,在眞正的靈性導師指導下,便可到達最高境界,遠離一切物質的束縛,再不畏懼個别的靈性人格,不爲虛無哲學感到絕望。這樣,最後才能到達至尊主的居所。</fs> | + | |
+ | >ādau śraddhā tataḥ sādhu- | ||
+ | >saṅgo ’tha bhajana-kriyā | ||
+ | >tato ’nartha-nivṛttiḥ syāt | ||
+ | >tato niṣṭhā rucis tataḥ | ||
+ | |||
+ | > | ||
+ | >tataḥ premābhyudañcati | ||
+ | > | ||
+ | > | ||
+ | |||
+ | <fs medium> | ||
+ | \\ \\ | ||
+ | 在生命最完美的境界,要恒常爲主作超然的奉愛服務。因此,通過奉獻服務的緩慢過程,在眞正的靈性導師指導下,便可到達最高境界,遠離一切物質的束縛,再不畏懼個别的靈性人格,不爲虛無哲學感到絕望。這樣,最後才能到達至尊主的居所。 | ||
+ | </fs> | ||
<- bg4.9|上一節 ^ bg|目錄 ^ bg4.11|下一節 -> | <- bg4.9|上一節 ^ bg|目錄 ^ bg4.11|下一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