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e Krishna

वेदः . vedas . knowledge . 知識

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連向這個比對檢視

兩邊的前次修訂版前次修改
下次修改
前次修改
bg5.29 [2024/10/08 21:14] hostbg5.29 [2024/10/19 03:08] (目前版本) host
行 1: 行 1:
-sparśān——諸如聲音等的外在感官對象;kṛtvā——這樣做;bahiḥ——外在的;bāhyān——不必要的;cakṣuḥ——雙眼;ca——還有;eva——的確地;antare——內在的;bhruvoḥ——眼眉的;prāṇa-apānau——上下移動的空氣;samau——在空懸;kṛtvā——這樣做;nāsā-abhyantara——在鼻孔內;cāriṇau——吹氣;yata——控制下;indriya——感官;manaḥ——心意;buddhiḥ——智慧;muniḥ——超自然主義者;mokṣa——解脫;parāyaṇaḥ——這樣地命定;vigata——拋棄;icchā——願望;bhaya——恐懼;krodhaḥ——憤怒;yaḥ——誰;sadā——經常;muktaḥ——解脫了;eva——的確地;saḥ——他是。 +<WRAP center box  >5 章 29 節</WRAP>
  
-29.「聖者知道,我是一切祭祀犧牲和苦行的終極目的,一切星宿和半神人的至尊主,一切生物的賜福者和祝願者,因此,他們無物質之苦,達到平和的境界。」+भोक्तारं यज्ञतपसां सर्वलोकमहेश्वरम् ।\\ 
 +सुहृदं सर्वभूतानां ज्ञात्वा मां शान्तिमृच्छति ॥ २९ ॥ 
 +>bhoktāraṁ yajña-tapasāṁ 
 +>sarva-loka-maheśvaram 
 +>suhṛdaṁ sarva-bhūtānāṁ 
 +>jñātvā māṁ śāntim ṛcchati
  
-要旨+== 字譯 == 
 +<fs medium>bhoktāram — 有益的;yajña — 犧牲祭祀;tapasām — 苦行與懺悔的;sarva-loka — 所有恆星和在上的半人神;maheśvaram — 至尊的主;suhṛdam — 恩人;sarva — 所有;bhūtānām — 生物體的;jñātvā — 這樣地知曉;mām — 「我」(主 Krishna);śāntim — 脫離物質的困苦;ṛcchati — 得到。</fs>
  
-受條件限制的靈魂在虛幻能力的掌握中,全渴望在物質世界達到平和的境界。可,他們苦無門徑。其實,門徑就在《博伽梵歌》這部份:在一切人類活動中,主是受福者。人該在超然服務中奉獻一切給主,因爲主擁有一切星宿和半神人。沒有什麼比偉大。主比最偉大的半神人施威和婆羅賀摩更偉大。生物受假象所迷惑,要主宰他們所看見事物實際上,他們卻受主的物質能力控制。主是物質自然的主人;受條件限制的靈魂爲自然嚴格的規律束縛。除非了解這些赤裸裸的事實,否則,無法在世上達到平和的境界;個人如是,羣體亦如是。《博伽梵歌》知覺的感受是這樣的:主是至高無上的主宰,一切生物,包括偉大的半神人,全是祂的從屬。只有在圓滿的 Krishna 知覺中才能達到完美的平和境界。+== 譯文 == 
 +「聖者知道是一切祭祀犧牲和苦行的終極目的,一切星宿和半神人的至尊,一切生物的賜福者和祝願者因此,他們物質之苦,達到平和的境界。
  
 +== 要旨 ==
 +<fs medium>受條件限制的靈魂,在虛幻能力的掌握中,全渴望在物質世界達到平和的境界。可是,他們苦無門徑。其實,門徑就在《博伽梵歌》這部份:在一切人類活動中,主是受福者。人該在超然服務中,奉獻一切給主,因爲主擁有一切星宿和半神人。沒有什麼比主偉大。主比最偉大的半神人施威和婆羅賀摩更偉大。生物受假象所迷惑,要主宰他們所看見的事物,實際上,他們卻受主的物質能力控制。主是物質自然的主人;受條件限制的靈魂,爲自然嚴格的規律束縛。除非了解這些赤裸裸的事實,否則,無法在世上達到平和的境界;個人如是,羣體亦如是。《博伽梵歌》知覺的感受是這樣的:主是至高無上的主宰,一切生物,包括偉大的半神人,全是祂的從屬。只有在圓滿的 Krishna 知覺中才能達到完美的平和境界。\\ \\
 第五章解釋了 Krishna 知覺的實踐,一般稱爲業報瑜伽。這裏,在心智推敲上,解答了業報瑜伽如何帶來解脫的問題。以 Krishna 知覺工作,是完全了解了主是主宰,然後工作。這些工作與超然知識無二無别。直接的 Krishna 知覺是奉愛瑜伽,而思辨瑜伽導向奉愛瑜伽。 Krishna 知覺,即完全了解自己跟至尊絕對的關係,明後工作。圓滿的 Krishna 知覺,即完全了解Krishna ─ 至尊性格神首。純粹的靈魂 ─ 主的所屬個體 ─ 主永恆的僕人。他欲望主宰假象,因此跟假象接觸,終而產生種種痛苦。他一跟物質接觸,就必爲物質需要工作。即使在物質的境域中, Krishna 知覺仍導人往靈性生命。 Krishna 知覺本來就是要在物界實踐,喚起人的靈性生命。人愈精進,愈遠離物質控制。主不偏袒誰。人之精進與否,全在自己如何實踐 Krishna 知覺的責任:努力控刺感官,克服欲望和嗔怒的影响。控制上述情意,安於 Krishna 知覺,事實上,即到達超然境界 ─ 涅寂入梵。因爲已達到終極的目的,修行 第五章解釋了 Krishna 知覺的實踐,一般稱爲業報瑜伽。這裏,在心智推敲上,解答了業報瑜伽如何帶來解脫的問題。以 Krishna 知覺工作,是完全了解了主是主宰,然後工作。這些工作與超然知識無二無别。直接的 Krishna 知覺是奉愛瑜伽,而思辨瑜伽導向奉愛瑜伽。 Krishna 知覺,即完全了解自己跟至尊絕對的關係,明後工作。圓滿的 Krishna 知覺,即完全了解Krishna ─ 至尊性格神首。純粹的靈魂 ─ 主的所屬個體 ─ 主永恆的僕人。他欲望主宰假象,因此跟假象接觸,終而產生種種痛苦。他一跟物質接觸,就必爲物質需要工作。即使在物質的境域中, Krishna 知覺仍導人往靈性生命。 Krishna 知覺本來就是要在物界實踐,喚起人的靈性生命。人愈精進,愈遠離物質控制。主不偏袒誰。人之精進與否,全在自己如何實踐 Krishna 知覺的責任:努力控刺感官,克服欲望和嗔怒的影响。控制上述情意,安於 Krishna 知覺,事實上,即到達超然境界 ─ 涅寂入梵。因爲已達到終極的目的,修行
 +\\ \\
 +Krishna 知覺,也自然而然修行了八步瑜伽。八步瑜伽是漸進的修行過程:守意、持戒、打坐、撒回、入定、把持、調息、神定,這些不過是圓滿的奉獻服務之始。只有圓滿的奉獻服務才能賜給人類平和的境界。圓滿的奉獻服務是生命最高的目標。</fs>
  
-Krishna 知覺,也自然而然修行了八步瑜伽。八步瑜伽是漸進的修行過程:守意、持戒、打坐、撒回、入定、把持、調息、神定,這些不過是圓滿的奉獻服務之始。只有圓滿的奉獻服務才能賜給人類平和的境界。圓滿的奉獻服務是生命最高的目標。 +//巴帝維丹達闡釋聖典《博伽梵歌》第五章「業報瑜伽─ Krishna 知覺的活動」之終。// 
- +
-//巴帝維丹達闡釋聖典《博伽梵歌》第五章「業報瑜伽─ Krishna 知覺的活動」之終。//+
 <- bg5.27-28|上一節 ^ bg|目錄 ^ bg6|第六章 -> <- bg5.27-28|上一節 ^ bg|目錄 ^ bg6|第六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