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e Krishna

वेदः . vedas . knowledge . 知識

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連向這個比對檢視

兩邊的前次修訂版前次修改
下次修改
前次修改
bg9.29 [2024/10/09 22:14] hostbg9.29 [2024/10/19 21:42] (目前版本) host
行 1: 行 1:
-समोऽहं सर्वभूतेषु न मे द्वेष्योऽस्ति न प्रिय:+<WRAP center box  >9 章 29 節</WRAP> 
 + 
 +समोऽहं सर्वभूतेषु न मे द्वेष्योऽस्ति न प्रिय:\\
 ये भजन्ति तु मां भक्त्य‍ा मयि ते तेषु चाप्यहम् ॥ २९ ॥ ये भजन्ति तु मां भक्त्य‍ा मयि ते तेषु चाप्यहम् ॥ २९ ॥
-samo ’haṁ sarva-bhūteṣu +>samo ’haṁ sarva-bhūteṣu 
-na me dveṣyo ’sti na priyaḥ +>na me dveṣyo ’sti na priyaḥ 
-ye bhajanti tu māṁ bhaktyā +>ye bhajanti tu māṁ bhaktyā 
-mayi te teṣu cāpy aham +>mayi te teṣu cāpy aham
- samaḥ——平等對待;aham——「我」;sarva-bhūteṣu——對所有生物體;na——沒有人;me——「我」的;dveṣyaḥ——憎惡的;asti——是;na——不;priyaḥ——親切;ye——那些;bhajanti——作出超然性服務;tu——但;mām——向「我」;bhaktyā——在奉獻中;mayi——向「我」;te——這樣的人;teṣu——在他們;ca——還有;api——肯定地;aham——「我」。+
  
-譯文  
- 
- 
-29.「誰我也不妬忌;誰我也不偏袒。對一切,我都平等看待。但誰爲我作奉獻服務,便是我的朋友,我也是他的朋友。 
- 
-要旨 
- 
-在這裏,或有人提出問題:旣然 Krishna 對所有人都平等看待,誰也不是祂的特殊朋友,爲甚麼祂對常爲祂作超然服務的奉獻者,表示特殊的興趣呢?這不是歧視;這是很自然的。在物質世界,任何頻作善擧的人,對自己的兒女,仍特别善加照顧。主宣稱,每一生物,不管形體如何,都是祂的兒子。如此一來,祂爲每一個人提供富足的生活必需品。祂好像一片雲,將雨水落遍大地,不管是岩石、泥土或河湖,祂全滋潤遍了。祂對奉獻者,特别留意。這裏提及了這樣的奉獻者常在 Krishna 知覺中,因此,常超然地處於 Krishna 。「 Krishna 知覺」一詞顯示了在這種知覺中的人是活着的超然主義者,處於  Krishna 。主在這裏很淸楚地說:「在我之中。」自然的結果是,主 Krishna 再他們之中。這就是互惠。這邊說明了下面的說話:「誰皈依我,我會按照他的皈依程度照顧他。」因爲主和奉獻者都有知覺,所以超然的互惠存在。當黃金指環鑲上鑽石時,看起來便很漂亮。黃金增色不少,鑽石也同時增色不少。主和生物永遠在閃爍。當生物變得習於為至尊主服務的時候,他們便好像黃金。主是鑽石。因此,這是很好的組合。生物在純粹的境界,就稱爲「奉獻者」。至尊主則成爲奉獻者的奉獻者。要是互惠關係不存在於主和奉獻者之間,那麼,並不會有人格神哲學。在非人格神的哲學中,至尊和生物並無互惠關係,在人格神的哲學中則有。 
-有一個例子,常被引用。主好像一棵如願樹。誰想從如願樹上得到甚麼,主便給他什麼。但這裏的解釋更完全。主在這裏說明了,祂對奉獻者更好。這顯示了主對奉者的特別恩慈。主的回報不該被認爲是受業報的規律控制。它屬於超然層面 ─ 主和奉獻者在超然層面各盡己份。爲主作奉獻服務,並不是這個物質世界的活動,而是屬於充滿永恆、喜樂、知識的靈性世界。 
 == 字譯 == == 字譯 ==
 +<fs medium>samaḥ — 平等對待;aham — 「我」;sarva-bhūteṣu — 對所有生物體;na — 沒有人;me — 「我」的;dveṣyaḥ — 憎惡的;asti — 是;na — 不;priyaḥ — 親切;ye — 那些;bhajanti — 作出超然性服務;tu — 但;mām — 向「我」;bhaktyā — 在奉獻中;mayi — 向「我」;te — 這樣的人;teṣu — 在他們;ca — 還有;api — 肯定地;aham — 「我」。</fs>
 +
 == 譯文 == == 譯文 ==
 +「誰我也不妬忌;誰我也不偏袒。對一切,我都平等看待。但誰爲我作奉獻服務,便是我的朋友,我也是他的朋友。
 +
 == 要旨 == == 要旨 ==
 +<fs medium>在這裏,或有人提出問題:旣然 Krishna 對所有人都平等看待,誰也不是祂的特殊朋友,爲甚麼祂對常爲祂作超然服務的奉獻者,表示特殊的興趣呢?這不是歧視;這是很自然的。在物質世界,任何頻作善擧的人,對自己的兒女,仍特别善加照顧。主宣稱,每一生物,不管形體如何,都是祂的兒子。如此一來,祂爲每一個人提供富足的生活必需品。祂好像一片雲,將雨水落遍大地,不管是岩石、泥土或河湖,祂全滋潤遍了。祂對奉獻者,特别留意。這裏提及了這樣的奉獻者常在 Krishna 知覺中,因此,常超然地處於 Krishna 。「 Krishna 知覺」一詞顯示了在這種知覺中的人是活着的超然主義者,處於  Krishna 。主在這裏很淸楚地說:「在我之中。」自然的結果是,主 Krishna 再他們之中。這就是互惠。這邊說明了下面的說話:「誰皈依我,我會按照他的皈依程度照顧他。」因爲主和奉獻者都有知覺,所以超然的互惠存在。當黃金指環鑲上鑽石時,看起來便很漂亮。黃金增色不少,鑽石也同時增色不少。主和生物永遠在閃爍。當生物變得習於為至尊主服務的時候,他們便好像黃金。主是鑽石。因此,這是很好的組合。生物在純粹的境界,就稱爲「奉獻者」。至尊主則成爲奉獻者的奉獻者。要是互惠關係不存在於主和奉獻者之間,那麼,並不會有人格神哲學。在非人格神的哲學中,至尊和生物並無互惠關係,在人格神的哲學中則有。\\ \\
 +有一個例子,常被引用。主好像一棵如願樹。誰想從如願樹上得到甚麼,主便給他什麼。但這裏的解釋更完全。主在這裏說明了,祂對奉獻者更好。這顯示了主對奉者的特別恩慈。主的回報不該被認爲是受業報的規律控制。它屬於超然層面 ─ 主和奉獻者在超然層面各盡己份。爲主作奉獻服務,並不是這個物質世界的活動,而是屬於充滿永恆、喜樂、知識的靈性世界。</fs>
 +
    
 <- bg9.28|上一節 ^ bg|目錄 ^ bg9.30|下一節 -> <- bg9.28|上一節 ^ bg|目錄 ^ bg9.30|下一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