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e Krishna

वेदः . vedas . knowledge . 知識

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連向這個比對檢視

下次修改
前次修改
bg_c1 [2024/10/24 21:55] – 建立 hostbg_c1 [2024/11/10 19:37] (目前版本) host
行 1: 行 1:
 +<wrap lo>章<tab1>[[bg_c1|1]]<tab1>[[[[bg_c2|2]]<tab1>[[bg_c3|3]]<tab1>[[bg_c4|4]]<tab1>[[bg_c5|5]]<tab1>[[bg_c6|6]]<tab1>[[bg_c7|7]]<tab1>[[bg_c8|8]]<tab1>[[bg_c9|9]]<tab1>[[bg_c10|10]]<tab1>[[bg_c11|11]]<tab1>[[bg_c12|12]]<tab1>[[bg_c13|13]]<tab1>[[bg_c14|14]]<tab1>[[bg_c15|15]]<tab1>[[bg_c16|16]]<tab1>[[bg_c17|17]]<tab1>[[bg_c18|18]]<tab1></wrap>
 +
 ===== 第一章 在庫茹戰場觀察軍隊 ===== ===== 第一章 在庫茹戰場觀察軍隊 =====
 在庫茹之地,兩軍架起戰陣,整裝待發,偉大的武士阿爾諸納看到自己親屬、老師及友好打算犧牲性命,作背水一戰。他情不自禁,不堪悲傷憐憫,不知所措並失去一切力量,最後放棄作戰意志。 在庫茹之地,兩軍架起戰陣,整裝待發,偉大的武士阿爾諸納看到自己親屬、老師及友好打算犧牲性命,作背水一戰。他情不自禁,不堪悲傷憐憫,不知所措並失去一切力量,最後放棄作戰意志。
  
-1 兌塔瓦施陀王向大臣桑佳亞詢問有關這場在聖地庫茹發生的戰役。+== == 
 + 兌塔瓦施陀王向大臣桑佳亞詢問有關這場在聖地庫茹發生的戰役。 
 + 
 + 
 +== 2-19 == 
 + 桑佳亞說,杜尤丹跟導師朵拿陳述兩軍實力。隨著,桑佳亞描述偉大的將令分別吹起海螺的戰號,聲響澎湃。 
 + 
 +== 20-23 == 
 + 在阿爾諸納要求下,Krishna履行指示,將戰車駛到兩軍之間。 
 + 
 +== 24-27 == 
 + 阿爾諸納看到敵軍中的親屬友好,心中生出憐憫
  
-2-19 桑佳亞說杜尤丹跟導師朵陳述兩軍實力隨著桑佳亞描述偉大的將令分別吹起海螺的戰聲響澎湃+== 28-45 == 
 + 阿爾諸納感到情不自禁開始四肢顫抖,口乾舌涸,他手上所的弓也滑倒地上他不想在戰場久留,並發出疑問:殺害同族來取得王國,將引來甚麼好處。他認為這場殺戮會使他成為千古罪人。更他害怕是,因長輩被殺,餘下的族人會背離禮法,引致婦女墮落及不想要的人口的出生。祖先們將因為家道衰落而接受不到祭祀,他們將因此下墮落。結果是,一切都會遭受破壞。他害怕要為事情發展負責而下地獄。他為自己作出這事準備感到莫名其妙並且決定,即使有敵人來襲,他也不作反擊迎戰
  
-20-23 在阿爾諸納要求下Krishna履行指示,將戰車駛到兩軍之間+== 46 == 
 + 桑佳亞說,阿爾諸納放棄戰鬥戰車上悲傷的坐下
  
-24-27 阿爾諸納看到敵軍中的親屬友好,心中生出憐憫。 
  
-28-45 阿爾諸納感到情不自禁,開始四肢顫抖,口乾舌涸,他手上所拿的弓也滑倒地上。他不想在戰場久留,並發出疑問:殺害同族來取得王國,將引來甚麼好處。他認為這場殺戮會使他成為千古罪人。更令他害怕的是,因長輩被殺,餘下的族人會背離禮法,引致婦女墮落及不想要的人口的出生。祖先們將因為家道衰落而接受不到祭祀,他們將因此下墮落。結果是,一切都會遭受破壞。他害怕要為事情發展負責而下地獄。他為自己作出這戰事準感到莫名其妙,並且決定,即使有敵人來襲,他也不作反擊迎戰。+<wrap hi> 注 </wrap>
  
-46 桑佳亞說,阿爾諸納放棄戰鬥,在戰車上悲傷的坐下。+<WRAP center  box 100%>
  
 +<fs medium>庫茹族之父,兌塔瓦施陀王,極度懷疑自己兒子會否最終得勝。透過維亞薩的恩典,桑佳亞得到內視神通,得見戰場實況,並向他作出交待。\\ \\
 +事實上,一切跟阿爾諸納有血緣的親屬都來到和他作戰。在此情形下,阿爾諸納出現的徵狀,都是起於物質生命的概念。在 Krishna 的意願下,他展示出對真我利益的無知。他拒絕作戰及隱居山林的決定,是受到挫折的表態。他的憐憫心是對物質生活的典型故慮。由於主本人經已決定他的親屬必死,阿爾諸納不應該寬恕他們。為了試圖逃避戰士的責任,阿爾諸納提出更高的道德原則來為自己抗辯,他尋求確立道德凌駕責任之上。如此善良仁厚的阿爾諸納,是接受真我知識的合適人選。</fs>
 +</WRAP>
  
->備註: 
->庫茹族之父,兌塔瓦施陀王,極度懷疑自己兒子會否最終得勝。透過維亞薩的恩典,桑佳亞得到內視神通,得見戰場實況,並向他作出交待。 
->事實上,一切跟阿爾諸納有血緣的親屬都來到和他作戰。在此情形下,阿爾諸納出現的徵狀,都是起於物質生命的概念。在 Krishna 的意願下,他展示出對真我利益的無知。他拒絕作戰及隱居山林的決定,是受到挫折的表態。他的憐憫心是對物質生活的典型故慮。由於主本人經已決定他的親屬必死,阿爾諸納不應該寬恕他們。為了試圖逃避戰士的責任,阿爾諸納提出更高的道德原則來為自己抗辯,他尋求確立道德凌駕責任之上。如此善良仁厚的阿爾諸納,是接受真我知識的合適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