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e Krishna

वेदः . vedas . knowledge . 知識

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連向這個比對檢視

下次修改
前次修改
bg_c6 [2024/10/29 22:42] – 建立 hostbg_c6 [2024/11/10 03:03] (目前版本) host
行 1: 行 1:
 +章目<tab2>[[bg_c1|1]]<tab2>[[[[bg_c2|2]]<tab2>[[bg_c3|3]]<tab2>[[bg_c4|4]]<tab2>[[bg_c5|5]]<tab2>[[bg_c6|6]]<tab2>[[bg_c7|7]]<tab2>[[bg_c8|8]]<tab2>[[bg_c9|9]]<tab2>[[bg_c10|10]]<tab2>[[bg_c11|11]]<tab2>[[bg_c12|12]]<tab2>[[bg_c13|13]]<tab2>[[bg_c14|14]]<tab2>[[bg_c15|15]]<tab2>[[bg_c16|16]]<tab2>[[bg_c17|17]]<tab2>[[bg_c18|18]]<tab2>
 +
 ===== 第六章 禪定瑜伽 ===== ===== 第六章 禪定瑜伽 =====
  
行 4: 行 6:
 八部瑜伽 Astanga yoga,一種刻板式控制心意和感官的冥想修習,將注意力集中在超靈 Paramatma (在內心中至尊主的形像)。這種修煉最後達至三摩地,完全意識至尊。 八部瑜伽 Astanga yoga,一種刻板式控制心意和感官的冥想修習,將注意力集中在超靈 Paramatma (在內心中至尊主的形像)。這種修煉最後達至三摩地,完全意識至尊。
  
-1-4 真正的瑜伽是棄絕 — 服務至尊主。一位在 Krishna 知覺中為滿足整體而活動的人沒個人利益。因他成功的準則是 Krishna 的滿足,他是完美的托缽僧,或完美的瑜伽師,而非那些不履行任何職責的人。當人知道他的構成地位時,他便終止所有物質的感官享樂。這是真正的棄絕,也是瑜伽,或自我跟 Krishna 聯結。沒有放棄感官享樂的欲望,沒有人可以成為瑜伽師。+== 1-4 == 
 + 真正的瑜伽是棄絕 — 服務至尊主。一位在 Krishna 知覺中為滿足整體而活動的人沒個人利益。因他成功的準則是 Krishna 的滿足,他是完美的托缽僧,或完美的瑜伽師,而非那些不履行任何職責的人。當人知道他的構成地位時,他便終止所有物質的感官享樂。這是真正的棄絕,也是瑜伽,或自我跟 Krishna 聯結。沒有放棄感官享樂的欲望,沒有人可以成為瑜伽師。
  
 對於八重瑜伽系統的初習者,用作協助冥想的身體鍛練,被視為物質活動。當人在這修習上取得成就時,他便終止這些被稱為手段的活動。當人在瑜伽中有所提升時,他便完全從事於主的超然的愛心服務,放棄所有物質欲望。他既不為感官享樂活動,也不從事果報活動。 對於八重瑜伽系統的初習者,用作協助冥想的身體鍛練,被視為物質活動。當人在這修習上取得成就時,他便終止這些被稱為手段的活動。當人在瑜伽中有所提升時,他便完全從事於主的超然的愛心服務,放棄所有物質欲望。他既不為感官享樂活動,也不從事果報活動。
  
-5-7 人應該透過心意的幫助,讓自己從物質束縛中拯救出來,而非讓自己墮落。心意既是受制約的靈魂的朋友,也是敵人。一位經已征服心意的人,心意是他最好的朋友,但對於控制失敗的人,心意是他最大的敵人。一個已經征服了心意的人,已經達到至尊,因為他已經獲得了安寧。這種人經已超越物質世界的相對性。+== 5-7 == 
 + 人應該透過心意的幫助,讓自己從物質束縛中拯救出來,而非讓自己墮落。心意既是受制約的靈魂的朋友,也是敵人。一位經已征服心意的人,心意是他最好的朋友,但對於控制失敗的人,心意是他最大的敵人。一個已經征服了心意的人,已經達到至尊,因為他已經獲得了安寧。這種人經已超越物質世界的相對性。
  
-8-9 通過一個人跟 Krishna 關係的超然知識,人便能在自己的信念中保持穩定,在皈依 Krishna 下感到完全的滿足。這種人處於超然中,並自我控制。 他所看到的一切,俗世學術及心意推敲(對其他人可能如黃金一樣),價值不高於卵石或石塊。當人把誠實的祝願者、充滿感情的恩人、中立的調解人、 嫉妒的人、 朋友及敵人、虔誠及罪惡的人,全部都以一視同仁的心看待,並視眾人為Krishna的所屬部份時,他便被認為是更進階。+== 8-9 == 
 + 通過一個人跟 Krishna 關係的超然知識,人便能在自己的信念中保持穩定,在皈依 Krishna 下感到完全的滿足。這種人處於超然中,並自我控制。 他所看到的一切,俗世學術及心意推敲(對其他人可能如黃金一樣),價值不高於卵石或石塊。當人把誠實的祝願者、充滿感情的恩人、中立的調解人、 嫉妒的人、 朋友及敵人、虔誠及罪惡的人,全部都以一視同仁的心看待,並視眾人為Krishna的所屬部份時,他便被認為是更進階。
  
-10-15 Krishna 解釋瑜伽冥想的過程。瑜珈修行者必須通過獨居及避免受外界搔擾,將心意聚集起來。為了將心意集中於超靈,Krishna 給出嚴格的規則和條例。練習控制身體、 心意和活動、 如此規律心意的瑜伽師通過終止物質的存在,到達Krishna的居所。+== 10-15 == 
 + Krishna 解釋瑜伽冥想的過程。瑜珈修行者必須通過獨居及避免受外界搔擾,將心意聚集起來。為了將心意集中於超靈,Krishna 給出嚴格的規則和條例。練習控制身體、 心意和活動、 如此規律心意的瑜伽師通過終止物質的存在,到達Krishna的居所。
  
-16- 32 進食及睡眠太多或太少都不可能讓人成為一位瑜伽師。通過在飲食、 睡眠、 娛樂及工作節制,人可以通過修習瑜伽,免除一切物質的苦難。當一位瑜伽師規範他的+== 16- 32 == 
 + 進食及睡眠太多或太少都不可能讓人成為一位瑜伽師。通過在飲食、 睡眠、 娛樂及工作節制,人可以通過修習瑜伽,免除一切物質的苦難。當一位瑜伽師規範他的
  
 心意活動,並因此處於超然,完全擺脫一切物質欲望時,他便被稱為穩處在瑜伽中。心意受到控制的瑜伽師,就像在沒有風吹的地方裡的不幌的燈火一樣,時刻都保持在冥想Krishna。通過瑜伽修習,人在那被稱為入定的狀態,或三摩地 (三昧) 的圓滿階段,心意完全從物質心理活動中控制過來。 這完美階段的特徵是,人具有能力通過純粹心意看到自我,及在自我中嘗到樂趣及回味。在這喜悅狀態中,人通過超然感官的覺悟,處於無邊的超然喜樂。基於此,人從不背離真理,並在得到那些後,他認識到再不會有更大的得著。即使在最大困難中,他也永不動搖。 心意活動,並因此處於超然,完全擺脫一切物質欲望時,他便被稱為穩處在瑜伽中。心意受到控制的瑜伽師,就像在沒有風吹的地方裡的不幌的燈火一樣,時刻都保持在冥想Krishna。通過瑜伽修習,人在那被稱為入定的狀態,或三摩地 (三昧) 的圓滿階段,心意完全從物質心理活動中控制過來。 這完美階段的特徵是,人具有能力通過純粹心意看到自我,及在自我中嘗到樂趣及回味。在這喜悅狀態中,人通過超然感官的覺悟,處於無邊的超然喜樂。基於此,人從不背離真理,並在得到那些後,他認識到再不會有更大的得著。即使在最大困難中,他也永不動搖。
行 22: 行 29:
 因此自我控制的瑜伽師,恆常處於瑜伽中,便免除一切物質污染,並在 Krishna 的愛心服務中達到最高圓滿階段的快樂。真正的瑜伽師看見Krishna於眾生之中,也看見眾生在 Krishna 之中。真正自我覺悟的人看到 Krishna 無處不在,因為他明白到眾生都是 Krishna 的永恆僕人。對這樣的人而言,他永遠不會失去 Krishna,Krishna 也永遠不會失去他。這樣一位瑜伽師從事於超靈的服務,瞭解到 Krishna 和超靈是同一位,在任何情況下總是處於Krishna意識。一位完美的瑜伽師能看到,眾生在苦樂中都原是平等的。 因此自我控制的瑜伽師,恆常處於瑜伽中,便免除一切物質污染,並在 Krishna 的愛心服務中達到最高圓滿階段的快樂。真正的瑜伽師看見Krishna於眾生之中,也看見眾生在 Krishna 之中。真正自我覺悟的人看到 Krishna 無處不在,因為他明白到眾生都是 Krishna 的永恆僕人。對這樣的人而言,他永遠不會失去 Krishna,Krishna 也永遠不會失去他。這樣一位瑜伽師從事於超靈的服務,瞭解到 Krishna 和超靈是同一位,在任何情況下總是處於Krishna意識。一位完美的瑜伽師能看到,眾生在苦樂中都原是平等的。
  
-33-34 阿爾諸納告訴 Krishna,因為心意既動盪又不穩,Krishna 總結的瑜伽系統,對他而言,看來不切實際亦難以忍受。阿爾諸納說心意是不安、湍急、固執和頑強的,要征服它比控制風更難。如此,阿爾諸訥否決 dhayna 禪定瑜伽的建議。+== 33-34 == 
 + 阿爾諸納告訴 Krishna,因為心意既動盪又不穩,Krishna 總結的瑜伽系統,對他而言,看來不切實際亦難以忍受。阿爾諸納說心意是不安、湍急、固執和頑強的,要征服它比控制風更難。如此,阿爾諸訥否決 dhayna 禪定瑜伽的建議。
  
-35-36 Krishna 回答說,雖然心意很難控制,透過適當的修習和不執著,是有可能做到的。對於心意不受約束的人來說,自我覺悟是困難的。但對一位控制心意,並以適當手段來爭取的人而言,是有可能獲得成功的。Krishna說,這是祂的意見。+== 35-36 == 
 + Krishna 回答說,雖然心意很難控制,透過適當的修習和不執著,是有可能做到的。對於心意不受約束的人來說,自我覺悟是困難的。但對一位控制心意,並以適當手段來爭取的人而言,是有可能獲得成功的。Krishna說,這是祂的意見。
  
-37-39 阿爾諸納詢問有關不成功的瑜伽師的結局,他開始時以信念接受覺悟自我的程序,但其後因世俗的依附墮落。他詢問,這些人會否在靈性及物質兩面成功失落,並在任何領域都沒位置。阿爾諸那說,除了 Krishna,誰也不可以解除這疑慮。+== 37-39 == 
 + 阿爾諸納詢問有關不成功的瑜伽師的結局,他開始時以信念接受覺悟自我的程序,但其後因世俗的依附墮落。他詢問,這些人會否在靈性及物質兩面成功失落,並在任何領域都沒位置。阿爾諸那說,除了 Krishna,誰也不可以解除這疑慮。
  
-40-45 Krishna 向阿爾諸納保證,一位從事超然活動的瑜伽師在任何地方都不會遇上破壞。行善的人永遠不被邪惡征服。不成功的瑜伽師,在高等星球享受很多年後,再次在一個正義人的家庭中,或是一個富有的貴族家庭中,或在那些偉大 Krishna 知覺的超然主義者的家庭中出生。後者的出生在這世界是非常罕見的。+== 40-45 == 
 + Krishna 向阿爾諸納保證,一位從事超然活動的瑜伽師在任何地方都不會遇上破壞。行善的人永遠不被邪惡征服。不成功的瑜伽師,在高等星球享受很多年後,再次在一個正義人的家庭中,或是一個富有的貴族家庭中,或在那些偉大 Krishna 知覺的超然主義者的家庭中出生。後者的出生在這世界是非常罕見的。
  
-46-47 在接受這類出生後,他復甦他神聖的意識,並致力於取得圓滿成功。在這生中,即使沒有追求,他自動地受到瑜伽的吸引。這樣的人總是站在經典的禮儀原則之上。已經洗盡所有污染,最終經過很多很多次的出生後,他達到最高的目標。+== 46-47 == 
 + 在接受這類出生後,他復甦他神聖的意識,並致力於取得圓滿成功。在這生中,即使沒有追求,他自動地受到瑜伽的吸引。這樣的人總是站在經典的禮儀原則之上。已經洗盡所有污染,最終經過很多很多次的出生後,他達到最高的目標。
  
 一位瑜伽師比一位果報工作者、一位推敲思辨家、及一位苦行者偉大。所以 Krishna 建議阿爾諸納,無論再任何環境下,都要成為一位瑜伽師。 在所有的瑜伽師中,那位以極大信心恆常緊隨著 Krishna,在心內憶念 Krishna ,並為 Krishna 從事超然愛心服務的人,是在瑜伽中跟 Krishna 最緊密相連,也是所有瑜伽師中最高的。Krishna 宣稱這是祂的意見。 一位瑜伽師比一位果報工作者、一位推敲思辨家、及一位苦行者偉大。所以 Krishna 建議阿爾諸納,無論再任何環境下,都要成為一位瑜伽師。 在所有的瑜伽師中,那位以極大信心恆常緊隨著 Krishna,在心內憶念 Krishna ,並為 Krishna 從事超然愛心服務的人,是在瑜伽中跟 Krishna 最緊密相連,也是所有瑜伽師中最高的。Krishna 宣稱這是祂的意見。
  
-    備注:+<wrap hi>備注:</wrap> 
 +<WRAP center box 100%> 
 +<fs medium> 
 +在本章中 Krishna 解釋八重瑜伽體系是一種控制心意及感官的手段。\\ \\
  
-    在本章中 Krishna 解釋八重瑜伽種控制心意及感官手段+托缽僧或棄絕者為了非人格梵 Brahma 合一的目標,終止履行祭祀和活動。這樣的欲望比任何物質欲望大。而且,即使這也只是個人利益。以張開一半的眼睛修習瑜伽系統的玄秘瑜伽師,終止切物質活動,為滿足自己個人欲望。他肯定是自利的。\\ \\
  
-    托缽僧或棄絕者為了非人格梵 Brahma 合一的目標,終止履行祭祀和活動。這樣的欲望比任何物質欲望大。而且即使這也只是個人利益以張開半的眼睛瑜伽系統玄秘瑜伽終止一切物質活動,為滿足自己個人欲望。他肯定是自利的。+位 Krishna 意識奉獻者沒有自我滿足欲望,因為他的行為為滿足Krishna。因此他完美的苦行者及瑜伽師。一切超然煉的目標是覺悟Krishna。所以瑜伽及冥想目標是覺悟 Krishna 在心內區域化的形象。沒有計劃認識這“維施努穆提形象” ( Visnu-murti ) 的人,是無用地在模仿瑜伽修習,肯定是在浪費他時間\\ \\
  
-    但一位 Krishna 意識的奉獻者沒有自我滿足欲望他的行為只為滿足Krishna。因此他是完美的苦行者及瑜伽師。切超然修煉的目標是覺悟Krishna。以瑜伽及冥想目標是覺悟 Krishna 在心內區域化的形象。沒有計劃認識這“維施努穆提形象” ( Visnu-murti ) 的人,是無用地在模仿瑜伽修習,肯定是在浪費他的時間+人不能每天在家裡或其他地方享受性生活並嘗試成為一的瑜伽\\ \\
  
-    人能每天在家裡或其他地方享受性生活,並嘗試成為一個所謂的瑜伽師。+瑜伽修煉是為了達到任何形式的物質便利。至少根據 Krishna健康的改善或物質的完美非瑜伽目標。它是要去達到Krishna的居所。根據帕坦伽利,瑜伽系統的宗,與至尊合一是一種能力,生物通過它醒覺到他的構成地位\\ \\
  
-    瑜伽修煉是為了達到任何形式的物質便利至少根據 Krishna健康的改善或物質的完美並非瑜伽的目標。它是要去達到Krishna的居所。根據帕坦伽利瑜伽系統的宗師,與至尊是一種能力,生物通過它醒覺到他構成地位+由於果報活動的結果,生物體被置於的物種及形體中在物質能量中他們服務物質感官;在靈性能量中他們直接服務至尊主聖主Krishna。在任何,生物體都是神僕人。在所有環境下有這樣看眾生原為至尊主 Krishna 僕人的視域,是真正的一視同仁\\ \\
  
-    由果報活動結果,生物體被置不同的物種及形體中。在物質能量中他們服務物質官;靈性能量中,他們直接服務至尊主聖主Krishna在任何一面,生物體都是神的僕人。在所有環境下有這樣看眾生原為至尊主 Krishna 僕人的視域,是真正的一視同仁+完美的瑜珈修行者知道受制物質自然的形態的生物遺忘他跟 Krishna 關係而遭受三重質苦難如果偉大的阿爾諸納也稱這瑜伽系統是困難的,那些模仿這系統不同的所謂瑜伽社團雖然到自滿,卻肯定浪費他們時間他們對瑜伽真正的目標及程序,無所知\\ \\
  
-    完美瑜珈修行者知道受制於物質自然形態的生物由遺忘他跟 Krishna 的關係而遭受三重質苦難。如果偉大的阿爾諸納也稱這瑜伽系統是困難的,那些在模仿這系統所謂瑜伽社團雖然感到自滿,卻肯定在浪費他們時間。他們對瑜伽真正目標及程序,一無所知+人類可分為兩部分,即循規蹈矩和不隨規範。那些只從事般感官享樂對永恆生命無知,屬於追隨規範部分不論他們是文明或不文明、受良好教育或未受教育、強者或弱者。他們充滿動物傾向。那些跟隨規範人可以在生活中取得實際進展\\ \\
  
-    人類可分為兩部分,即循規蹈矩的和不隨規範的。那些只從事於動物般感官享樂的人,對永恆生命無知,屬於不追隨規範的部分,不論他們是文明或不文明、受良好教育或未受教育、強者或弱者。他們充滿動物傾向。那些跟隨規範的人可以在生活中取得實際進展。+那些追隨進步之途可分為三個部分
  
-    那些追隨進步之途可分為三個部分:+  - 追隨經典規範守則,並享受物質繁榮的人。  
 +  - 那些試圖在物質存在中尋找終極解脫的人。  
 +  - 那些Krishna知覺奉獻者。
  
-    1) 追隨經典規範守則,並享受物質繁榮。 2) 那些試圖在物質存在中尋找終極解脫。 3) 那些Krishna知覺的奉獻+各種瑜伽修習最後積累是奉獻瑜伽其他瑜伽是來到這一點手段瑜伽其實意思是奉獻瑜伽。其他瑜伽是朝著奉獻瑜伽這目標的進展過程。從開始的業報瑜伽 karma yoga 到最後的奉獻瑜伽 bhakti yoga,是一道漫長的自覺之路\\ \\
  
-    各種瑜伽修習最後積累是奉獻瑜伽。其他瑜伽是來到一點手段。瑜伽其實意是奉獻瑜伽。其他瑜伽是朝著奉獻瑜伽這目標的進展程。從開始的業報瑜伽 karma yoga 到最後奉獻瑜伽 bhakti yoga,是一道漫長的自覺之路+沒有果報成果業報瑜伽是這路途開端當業報瑜伽增加了知識及棄絕,那階段便被稱為瑜伽。當思辨瑜伽八重瑜伽體系增添對超靈冥想,它便被稱為八重瑜伽。\\ \\
  
-    沒有果報成果的業報瑜伽是這路途的開端。當業報瑜伽增加了知識及棄絕,那階段便被稱為思辨瑜伽。當思辨瑜伽通過八重瑜伽體系增添對超靈的冥想便被稱為八重瑜伽。+過八重瑜伽並來到至尊人格首神,聖主 Krishna,便是最高點的奉獻瑜伽,bhakti yoga\\ \\
  
-    越過八重瑜伽並來到至尊人格首神,聖主 Krishna,便最高點的奉獻瑜伽,bhakti yoga+緊處於某一點,不作進一步進展的人,以該一點的名稱被稱呼:業報瑜伽師、思辨瑜伽師禪定瑜伽師、 王道瑜伽師,哈達瑜伽師等等。聖主 Krishna 接納阿爾諸納心意是頑固及難以克服的說法。但同時祂建議以實踐及不執著,這有可能。這修習是什麼呢?在當今時代,沒有人可以遵守嚴格的規範守則,前往聖地,心意專注在超靈,抑制感官和心意,獨身貞守,獨處等等。可是,在 Krishna 知覺下修習奉獻瑜伽,人為聖主 Krishna從事九類的奉獻服務。這奉獻活動中的第一項及最重要的,是聆聽有關 Krishna。這是一個非常有力量的超然方法,淨化心內的一切疑慮。人聆聽有關Krishna 越多,人便變得越啟明,便不再執著那些將心意帶離 Krishna 的一切。這有點像通過專業治療及適當飲食去治療疾病一樣。因此,聆聽主Krishna 的活動是對瘋狂的心意的專業治療,而進食供奉過 Krishna 的食品是對受苦的病人的適當食療。這種治療是 Krishna 知覺的過程,為這年代所設,真實與最高的系統</fs>
  
-    緊處於某一點,不作進一步進展的人,以該一點的名稱被稱呼:業報瑜伽師、思辨瑜伽師,禪定瑜伽師、 王道瑜伽師,哈達瑜伽師等等。聖主 Krishna 接納阿爾諸納心意是頑固及難以克服的說法。但同時,祂建議以實踐及不執著,這是有可能的。這修習是什麼呢?在當今時代,沒有人可以遵守嚴格的規範守則,前往聖地,心意專注在超靈,抑制感官和心意,獨身貞守,獨處等等。可是,在 Krishna 知覺下修習奉獻瑜伽,人為聖主 Krishna從事九類的奉獻服務。這奉獻活動中的第一項及最重要的,是聆聽有關 Krishna。這是一個非常有力量的超然方法,淨化心內的一切疑慮。人聆聽有關Krishna 越多,人便變得越啟明,便不再執著那些將心意帶離 Krishna 的一切。這有點像通過專業治療及適當飲食去治療疾病一樣。因此,聆聽主Krishna 的活動是對瘋狂的心意的專業治療,而進食供奉過 Krishna 的食品是對受苦的病人的適當食療。這種治療是 Krishna 知覺的過程,為這年代所設,真實與最高的系統。 
  
 +</WR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