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e Krishna

वेदः . vedas . knowledge . 知識

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連向這個比對檢視

下次修改
前次修改
nod:20 [2024/12/29 08:11] – 建立 hostnod:20 [2025/01/02 21:10] (目前版本) host
行 1: 行 1:
 +<WRAP center box 100%>
 ==== 第二十章 超然情悅 ==== ==== 第二十章 超然情悅 ====
 +</WRAP>
  
  
-《奉愛甘露之洋》的作者在這第二部中向“薩納坦”頂禮膜拜。這 
-“薩納坦”可詮釋為主施瑞奎師那本人或茹帕·哥斯瓦米的長兄兼靈性導師薩納坦·哥斯瓦米。就“薩納坦”指主施瑞奎師那來說,向奎師那頂 
-  
-拜是因為祂本來就這麼漂亮;也因為祂是阿嘎魔的屠者。至於解作薩納坦·哥斯瓦米方面,是因為薩納坦深受茹帕·哥斯瓦米善待,經常由他侍候;也是由於薩納坦是各種各類罪惡活動的殲滅者的原故。作者在《奉愛甘露之洋》這部份中將描述履行奉獻服務超然情悅(愛的心緒)的一般性徵兆。 
-本部份有五大標題: 
-(一) 維巴瓦 vibhäva——特別徵兆或心醉神迷的原由; 
-(二) 阿努巴瓦 anubhäva——後繼的神迷 
-(三) 薩特維卡·巴瓦 sättvika-bhäva——構成地位中的或存在上的神迷; 
-(四) 維阿比查瑞·巴瓦 vyabhicäri-bhäva——敢作敢為的神迷; 
-(五)  斯塔伊·巴瓦 sthäyé-bhäva——熾熱的或持續不斷的心醉神迷。用在《奉愛甘露之洋》中的“情悅”räsa 一詞,因為很難找到相應 
-的精確英譯和中譯的關係,不同的人便有各自的理解。鄙人的靈性導師把哪沙 räsa 這個詞英譯為 mellow“情悅”,故此鄙人便追隨師尊的步伐把它這樣翻譯。 
-與至尊人格首神愛心交流的某一心境或態度的品嘗稱為 räsa“情悅”。各種不同的”情悅” 組合起來會説明人嘗到奉獻服務中最高程度的心醉神迷。如此地位雖然是完全超然於我們的經驗,但鄙人仍然追隨施瑞拉茹帕·哥斯瓦米的步伐,在本部中儘量予以解釋。 
-人若在自己的活動中沒有品嘗到某種情悅,便無法繼續下去。同樣道理,在奎師那知覺和奉獻服務的超然生活中,從服務而來的一些情悅——特定的品嘗——必然是有的。一般來說,這種情悅是通過  唱頌、聆聽、在廟宇中做崇拜和從事於對主的服務而體驗到的。因此, 人感覺到超然喜悅時,便有情悅之稱。更清楚地說,我們得以明白, 從履行奉獻服務而來的種種快樂之感可以冠上“奉獻服務的情悅”之稱號。 
-這種在履行奉獻服務時品嘗到的超然情悅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體驗到的;因為,只有來自某個人前生的活動或是憑藉和純一的奉獻者 
-  
-聯誼,這種甜蜜的心境才能培植出來。就如前所解釋,和純一的奉獻者聯誼作伴是信心之始。唯有在一位純一的奉獻者聯誼下培植信心, 或是在前生履行了奉獻服務,才能夠實際地品嘗到奉獻服務的情悅。換句話說,除非人特別幸運,和奉獻者聯誼結伴,或是繼續自己前生的奉獻服務,不然,普通人是享受不到這種超然喜悅的。 
-《聖典博伽瓦譚》第一篇解釋了循序漸進至奉獻服務階段的發展過程:“開始時,是聯誼,和淨化了內心的奉獻者一起聆聽有關主施瑞奎師那的事蹟。聆聽有關主的種種超然活動,結果會讓人經常感到超然的快樂。”《博伽梵歌》也說明了:一個真正達到了超然層面的人,可見的頭一個徵兆便是:他總是愉快的。人對閱讀《博伽梵歌》或是閱讀《聖典博伽瓦譚》的反應,或是和對奎師那知覺靈修生活十分有興趣的人——特別是那些下定決心在主哥文達的蓮花足下作出超然愛心服務的人——聯誼交往;從此而來的,就是達到這種高興悅愉的生活。一個不斷地履行奉獻服務的種種規範,以取悅至尊人格首神的人,受到了如此感受的鼓勵,於是發展起兩股不得不做的力量來;這列入在維巴瓦 vibhäva 的標題底下。人便如此享受超然喜悅。這種因被廹而發的對奎師那的愛有幾個源頭(原因):奎師那本 
-人,奎師那的奉獻者,奎師那在吹奏笛子等等,所產生的效果有時是情意綿綿的,有時是停頓受阻了的。 
-當人心醉神迷時,身體會展現八種超然徵兆。但只有前述五類神迷糅合起來時才有可能全部出現。人沒有這五類神迷的某些搓合便無從品嘗到超然喜悅。品嘗超然情悅的原由或根基正是我們所指的維巴瓦 vibhäva 的意思所在。這種維巴瓦可分為二:即根本的和激發性的。《宇宙古史——火神之部》如下形容維巴瓦:“產生癡迷之愛的根基稱為維巴瓦,維巴瓦可分為兩類,即根本的和驅使的。”換句話說, 癡迷之愛有兩類。根本的癡迷之愛的對象是奎師那和奎師那的奉獻 
  
-是指哭泣流淚,身體顫抖、忐忑悸動、汗流遍體、興奮莫名、手舞足蹈、 +《奉愛甘露之洋》的作者在這第二部中向“薩納坦”頂禮膜拜。這“薩納坦”可詮釋為主施瑞奎師那本人或茹帕·哥斯瓦米的長兄兼靈性導師薩納坦·哥斯瓦米。就“薩納坦”指主施瑞奎師那來說,向奎師那頂拜是因為祂本來就這麼漂亮;也因為祂是阿嘎魔的屠者。至於解作薩納坦·哥斯瓦米方面,是因為薩納坦深受茹帕·哥斯瓦米善待,經常由他侍候;也是由於薩納坦是各種各類罪惡活動的殲滅者的原故。作者在《奉愛甘露之洋》這部份中將描述履行奉獻服務超然情悅(愛的心緒)的一般性徵兆。\\ \\ 
-引吭高歌、毛髮直豎。 +本部份有五大標題:\\ \\ 
-  +(一) 維巴瓦 vibhäva——特別徵兆或心醉神迷的原由;\\ 
-者。主奎師那是根本的癡迷之愛的對象;而奎師那的純粹奉獻者—— 如此的愛的貯存庫——則是激發性的癡迷之愛的對象。那麼,激發性的癡迷之愛就是那種在看到某個使他記起奎師那的物件時而產生的愛。+(二) 阿努巴瓦 anubhäva——後繼的神迷\\ 
 +(三) 薩特維卡·巴瓦 sättvika-bhäva——構成地位中的或存在上的神迷;\\ 
 +(四) 維阿比查瑞·巴瓦 vyabhicäri-bhäva——敢作敢為的神迷;\\ 
 +(五)  斯塔伊·巴瓦 sthäyé-bhäva——熾熱的或持續不斷的心醉神迷。用在《奉愛甘露之洋》中的“情悅”räsa 一詞,因為很難找到相應的精確英譯和中譯的關係,不同的人便有各自的理解。鄙人的靈性導師把哪沙 räsa 這個詞英譯為 mellow“情悅”,故此鄙人便追隨師尊的步伐把它這樣翻譯。\\ \\ 
 +與至尊人格首神愛心交流的某一心境或態度的品嘗稱為 räsa“情悅”。各種不同的”情悅” 組合起來會説明人嘗到奉獻服務中最高程度的心醉神迷。如此地位雖然是完全超然於我們的經驗,但鄙人仍然追隨施瑞拉茹帕·哥斯瓦米的步伐,在本部中儘量予以解釋。\\ \\ 
 +人若在自己的活動中沒有品嘗到某種情悅,便無法繼續下去。同樣道理,在奎師那知覺和奉獻服務的超然生活中,從服務而來的一些情悅——特定的品嘗——必然是有的。一般來說,這種情悅是通過  唱頌、聆聽、在廟宇中做崇拜和從事於對主的服務而體驗到的。因此, 人感覺到超然喜悅時,便有情悅之稱。更清楚地說,我們得以明白, 從履行奉獻服務而來的種種快樂之感可以冠上“奉獻服務的情悅”之稱號。\\ \\ 
 +這種在履行奉獻服務時品嘗到的超然情悅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體驗到的;因為,只有來自某個人前生的活動或是憑藉和純一的奉獻者聯誼,這種甜蜜的心境才能培植出來。就如前所解釋,和純一的奉獻者聯誼作伴是信心之始。唯有在一位純一的奉獻者聯誼下培植信心, 或是在前生履行了奉獻服務,才能夠實際地品嘗到奉獻服務的情悅。換句話說,除非人特別幸運,和奉獻者聯誼結伴,或是繼續自己前生的奉獻服務,不然,普通人是享受不到這種超然喜悅的。\\ \\ 
 +《聖典博伽瓦譚》第一篇解釋了循序漸進至奉獻服務階段的發展過程:“開始時,是聯誼,和淨化了內心的奉獻者一起聆聽有關主施瑞奎師那的事蹟。聆聽有關主的種種超然活動,結果會讓人經常感到超然的快樂。”《博伽梵歌》也說明了:一個真正達到了超然層面的人,可見的頭一個徵兆便是:他總是愉快的。人對閱讀《博伽梵歌》或是閱讀《聖典博伽瓦譚》的反應,或是和對奎師那知覺靈修生活十分有興趣的人——特別是那些下定決心在主哥文達的蓮花足下作出超然愛心服務的人——聯誼交往;從此而來的,就是達到這種高興悅愉的生活。一個不斷地履行奉獻服務的種種規範,以取悅至尊人格首神的人,受到了如此感受的鼓勵,於是發展起兩股不得不做的力量來;這列入在維巴瓦 vibhäva 的標題底下。人便如此享受超然喜悅。這種因被廹而發的對奎師那的愛有幾個源頭(原因):奎師那本人,奎師那的奉獻者,奎師那在吹奏笛子等等,所產生的效果有時是情意綿綿的,有時是停頓受阻了的。\\ \\ 
 +當人心醉神迷時,身體會展現八種超然徵兆。但只有前述五類神迷糅合起來時才有可能全部出現。人沒有這五類神迷的某些搓合便無從品嘗到超然喜悅。品嘗超然情悅的原由或根基正是我們所指的維巴瓦 vibhäva 的意思所在。這種維巴瓦可分為二:即根本的和激發性的。《宇宙古史——火神之部》如下形容維巴瓦:“產生癡迷之愛的根基稱為維巴瓦,維巴瓦可分為兩類,即根本的和驅使的。”換句話說, 癡迷之愛有兩類。根本的癡迷之愛的對象是奎師那和奎師那的奉獻是指哭泣流淚,身體顫抖、忐忑悸動、汗流遍體、興奮莫名、手舞足蹈、引吭高歌、毛髮直豎。 
 + \\ \\ 
 +者。主奎師那是根本的癡迷之愛的對象;而奎師那的純粹奉獻者—— 如此的愛的貯存庫——則是激發性的癡迷之愛的對象。那麼,激發性的癡迷之愛就是那種在看到某個使他記起奎師那的物件時而產生的愛。\\ \\
 主奎師那擁有種種不可思議的力量和品質(超然知識和超然喜悅)。祂就是心醉神迷的根本原因。主奎師那也藉著祂各個不同的化身和擴展成為了心醉神迷的貯藏庫(驅策力)。就這方面,《聖典博伽瓦譚》有一段與婆羅賀摩迷惑逍遙 Brahma-vimohana-lélä  有關的陳述,說明了一些這種心醉神迷的激發性驅動因素的特色。當時奎師那把自己擴展成眾多的牧牛童、牛犢、母牛,婆羅賀摩對此感到玄惑, 奎師那的哥哥施瑞拉巴拉德瓦 (奎師那本人的直接擴展)則驚訝地說:“我對奎師那的癡迷之愛又再被如此眾多的牧牛童、牛犢、母牛引發起來了,這是何等神奇啊!”巴拉德瓦一邊想著,一邊感到驚奇不已。這是奎師那本人成為心醉神迷的對象兼貯藏庫之激發力的一個例子。 主奎師那擁有種種不可思議的力量和品質(超然知識和超然喜悅)。祂就是心醉神迷的根本原因。主奎師那也藉著祂各個不同的化身和擴展成為了心醉神迷的貯藏庫(驅策力)。就這方面,《聖典博伽瓦譚》有一段與婆羅賀摩迷惑逍遙 Brahma-vimohana-lélä  有關的陳述,說明了一些這種心醉神迷的激發性驅動因素的特色。當時奎師那把自己擴展成眾多的牧牛童、牛犢、母牛,婆羅賀摩對此感到玄惑, 奎師那的哥哥施瑞拉巴拉德瓦 (奎師那本人的直接擴展)則驚訝地說:“我對奎師那的癡迷之愛又再被如此眾多的牧牛童、牛犢、母牛引發起來了,這是何等神奇啊!”巴拉德瓦一邊想著,一邊感到驚奇不已。這是奎師那本人成為心醉神迷的對象兼貯藏庫之激發力的一個例子。
 +<- nod:19|上一章 ^ nod:content|目錄 ^ nod:21|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