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lecture:kant [2025/08/29 01:12] – 建立 host | lecture:kant [2025/08/29 10:17] (目前版本) – host | ||
---|---|---|---|
行 1: | 行 1: | ||
- | ====== 伊曼紐爾·康德 Immanuel Kant H ====== | + | ====== 伊曼紐爾·康德 Immanuel Kant 哲學討論 |
- | + | **Hayagrīva** | |
- | **Hayagrīva** | + | |
**Immanuel Kant** 作為啟蒙運動之子,強烈主張每個人有權利和義務在宗教與世俗事務上自行判斷。他認為啟蒙運動的座右銘是:「要有勇氣運用你自己的理智。」這裡強調個人自由與人類直覺真理的能力。 | **Immanuel Kant** 作為啟蒙運動之子,強烈主張每個人有權利和義務在宗教與世俗事務上自行判斷。他認為啟蒙運動的座右銘是:「要有勇氣運用你自己的理智。」這裡強調個人自由與人類直覺真理的能力。 | ||
- | **Prabhupāda** | + | ** Prabhupāda ** \\ |
這是否意味著任何人做任何事都是完全正確的?如果給予他這種自由,每個人可以隨心所欲地做任何事。這會被視為…… | 這是否意味著任何人做任何事都是完全正確的?如果給予他這種自由,每個人可以隨心所欲地做任何事。這會被視為…… | ||
- | **Hayagrīva** | + | **Hayagrīva** |
嗯,他同時認為《聖經》是教導大眾真正道德宗教的最佳工具。 | 嗯,他同時認為《聖經》是教導大眾真正道德宗教的最佳工具。 | ||
- | **Prabhupāda** | + | ** Prabhupāda ** \\ |
那他就必須接受某種權威。自由在哪裡? | 那他就必須接受某種權威。自由在哪裡? | ||
- | **Hayagrīva** | + | **Hayagrīva** |
他相信個人可以從內在直覺真理,但可以通過外在的經文得到幫助。 | 他相信個人可以從內在直覺真理,但可以通過外在的經文得到幫助。 | ||
- | **Prabhupāda** | + | ** Prabhupāda ** \\ |
是的。這意味著他不應該獨立,但他一開始卻主張每個人都應該獨立。這不是正確的提議。一個人應該依賴權威,這權威應該是公認或確立的。這樣知識才有可能。 | 是的。這意味著他不應該獨立,但他一開始卻主張每個人都應該獨立。這不是正確的提議。一個人應該依賴權威,這權威應該是公認或確立的。這樣知識才有可能。 | ||
- | **Hayagrīva** | + | **Hayagrīva** |
他寫道:「絕對沒有人類理性能希望僅通過機械原因理解一片草葉的生成。」 | 他寫道:「絕對沒有人類理性能希望僅通過機械原因理解一片草葉的生成。」 | ||
- | **Prabhupāda** | + | ** Prabhupāda ** \\ |
是的。因此他必須從了解事物的人或權威那裡得知一切。這是完美的理解方式,從真正認知並了解事物本質的權威那裡獲取知識。 | 是的。因此他必須從了解事物的人或權威那裡得知一切。這是完美的理解方式,從真正認知並了解事物本質的權威那裡獲取知識。 | ||
- | **Hayagrīva** | + | **Hayagrīva** |
他相信在自然或機械法則背後,粗糙的物質或 prakṛti 應該是依據機械法則或自動形成的;生命應從無生命的自然中產生。物質能自行形成自我維持的目的,這與理性相矛盾。僅用我們的理性,我們就能直覺到創造背後的創造者。 | 他相信在自然或機械法則背後,粗糙的物質或 prakṛti 應該是依據機械法則或自動形成的;生命應從無生命的自然中產生。物質能自行形成自我維持的目的,這與理性相矛盾。僅用我們的理性,我們就能直覺到創造背後的創造者。 | ||
- | **Prabhupāda** | + | ** Prabhupāda ** \\ |
不。除非有頭腦……物質沒有頭腦。物質無法在沒有頭腦的情況下組合在一起。那個頭腦就是至尊主,神。這很合理。如果有人認為物質自動組合,成為太陽、月亮,如此明亮,背後沒有頭腦——這是荒謬的。 | 不。除非有頭腦……物質沒有頭腦。物質無法在沒有頭腦的情況下組合在一起。那個頭腦就是至尊主,神。這很合理。如果有人認為物質自動組合,成為太陽、月亮,如此明亮,背後沒有頭腦——這是荒謬的。 | ||
- | **Hayagrīva** | + | **Hayagrīva** |
嗯,他看到自然中的設計,但他說設計只是暗示有個設計者,並未證明其存在…… | 嗯,他看到自然中的設計,但他說設計只是暗示有個設計者,並未證明其存在…… | ||
- | **Prabhupāda** | + | ** Prabhupāda ** \\ |
不。只要有個陶罐,立即就能理解有個陶匠,這是事實。我們不能說只是假設有個陶匠,但實際上沒有陶匠。這是愚蠢的。沒有陶匠,陶罐永遠不會被製造,所以一看到陶罐,就能立即明白有個陶匠製作了它。這是邏輯。這是哲學。 | 不。只要有個陶罐,立即就能理解有個陶匠,這是事實。我們不能說只是假設有個陶匠,但實際上沒有陶匠。這是愚蠢的。沒有陶匠,陶罐永遠不會被製造,所以一看到陶罐,就能立即明白有個陶匠製作了它。這是邏輯。這是哲學。 | ||
- | **Hayagrīva** | + | **Hayagrīva** |
他說因為痛苦和災難壓倒了人類,人類無法看到自然的最終目的。 | 他說因為痛苦和災難壓倒了人類,人類無法看到自然的最終目的。 | ||
- | **Prabhupāda** | + | ** Prabhupāda ** \\ |
不。自然不是最終目的。自然只是工具。就像我用棍子打你,棍子不是在打你,是我在打你。棍子在我手中。所以當你從自然中得到痛苦時,那是神設計的,自然是工具。Śītoṣna-sukha-duḥkha-dāḥ。季節的變化我們看到自然,但為什麼它是系統性變化的,除非自然背後有頭腦?某個月會是冬天。不是偶然或其他方式,四月不會變成冬天,十二月才會是冬天。所以有調整。因此自然變化和活動背後有頭腦。這得到確認,mayādhyakṣeṇa prakṛtiḥ sūyate sa-carācaram [博伽梵歌 9.10]。 | 不。自然不是最終目的。自然只是工具。就像我用棍子打你,棍子不是在打你,是我在打你。棍子在我手中。所以當你從自然中得到痛苦時,那是神設計的,自然是工具。Śītoṣna-sukha-duḥkha-dāḥ。季節的變化我們看到自然,但為什麼它是系統性變化的,除非自然背後有頭腦?某個月會是冬天。不是偶然或其他方式,四月不會變成冬天,十二月才會是冬天。所以有調整。因此自然變化和活動背後有頭腦。這得到確認,mayādhyakṣeṇa prakṛtiḥ sūyate sa-carācaram [博伽梵歌 9.10]。 | ||
- | **Hayagrīva** | + | **Hayagrīva** |
他說這可以直覺,但無法知道。 | 他說這可以直覺,但無法知道。 | ||
- | **Prabhupāda** | + | ** Prabhupāda ** \\ |
不知道?對愚人來說一切都是未知,但對有知識的人,他知道一切。從權威或我的直接感知,知識總在那裡。所以「不知道」意味著他不在乎去知道。他不知道從哪裡獲取知識,也不知道自己,因此是未知的。 | 不知道?對愚人來說一切都是未知,但對有知識的人,他知道一切。從權威或我的直接感知,知識總在那裡。所以「不知道」意味著他不在乎去知道。他不知道從哪裡獲取知識,也不知道自己,因此是未知的。 | ||
- | **Hayagrīva** | + | **Hayagrīva** |
對他來說,我們無法通過感官體驗神。 | 對他來說,我們無法通過感官體驗神。 | ||
- | **Prabhupāda** | + | ** Prabhupāda ** \\ |
不,那是不可行的。我們總說,當神親自解釋自己時,也不是對每個人都這樣——只對奉獻者。奉獻者能接受至尊人格神首的教導。非奉獻者或無神論者無法理解;他只是推測。但靠推測無法理解神。 | 不,那是不可行的。我們總說,當神親自解釋自己時,也不是對每個人都這樣——只對奉獻者。奉獻者能接受至尊人格神首的教導。非奉獻者或無神論者無法理解;他只是推測。但靠推測無法理解神。 | ||
- | **Hayagrīva** | + | **Hayagrīva** |
**Kant** 說,推測理性無法達到對神的確切或充分概念。 | **Kant** 說,推測理性無法達到對神的確切或充分概念。 | ||
- | **Prabhupāda** | + | ** Prabhupāda ** \\ |
是的。這是我們的觀點,推測者無法接近神。這不可能。Athāpi te。只有通過神的慈悲才能理解,這慈悲賜予奉獻者,皈依神的人。否則這慈悲被保留,如《博伽梵歌》中所述,nāhaṁ prakāśaḥ sarvasya yoga-māyā-samāvṛtaḥ [博伽梵歌 7.25]:「我並非對每個人都顯露;我被 yoga-māyā 遮蓋。」因為顯露意味著當一個人成為奉獻者,這遮蓋的簾幕……什麼叫簾幕? | 是的。這是我們的觀點,推測者無法接近神。這不可能。Athāpi te。只有通過神的慈悲才能理解,這慈悲賜予奉獻者,皈依神的人。否則這慈悲被保留,如《博伽梵歌》中所述,nāhaṁ prakāśaḥ sarvasya yoga-māyā-samāvṛtaḥ [博伽梵歌 7.25]:「我並非對每個人都顯露;我被 yoga-māyā 遮蓋。」因為顯露意味著當一個人成為奉獻者,這遮蓋的簾幕……什麼叫簾幕? | ||
行 65: | 行 64: | ||
簾幕。 | 簾幕。 | ||
- | **Prabhupāda** | + | ** Prabhupāda ** \\ |
嗯? | 嗯? | ||
- | **Hayagrīva** | + | **Hayagrīva** |
簾幕。 | 簾幕。 | ||
- | **Prabhupāda** | + | ** Prabhupāda ** \\ |
不,簾幕關閉和打開。 | 不,簾幕關閉和打開。 | ||
- | **Hayagrīva** | + | **Hayagrīva** |
打開。 | 打開。 | ||
- | **Prabhupāda** | + | ** Prabhupāda ** \\ |
是的。然後就能理解。就像夜晚,天空中有太陽——這無疑——但夜晚(不清楚)阻止我看到太陽。但當太陽在早晨憑其慈悲升起,夜晚立即結束,你就能看到。這在夜晚,靠推測你無法理解太陽,但當太陽早晨升起……有時我們從飛機上看到,太陽瞬間從海中升起,一切被照亮,你能看到事物。你有過這種體驗嗎? | 是的。然後就能理解。就像夜晚,天空中有太陽——這無疑——但夜晚(不清楚)阻止我看到太陽。但當太陽在早晨憑其慈悲升起,夜晚立即結束,你就能看到。這在夜晚,靠推測你無法理解太陽,但當太陽早晨升起……有時我們從飛機上看到,太陽瞬間從海中升起,一切被照亮,你能看到事物。你有過這種體驗嗎? | ||
- | **Hayagrīva** | + | **Hayagrīva** |
嗯。 | 嗯。 | ||
- | **Prabhupāda** | + | ** Prabhupāda ** \\ |
突然間,好像從海中冒出來。 | 突然間,好像從海中冒出來。 | ||
- | **Hayagrīva** | + | **Hayagrīva** |
他否認神的傳統證明,以為他的主張掃清障礙,即神在道德宇宙中是道德上必要的。在這宇宙中,每個靈魂本身就是目的,這些個體靈魂像是一個目的王國的公民。他稱之為「目的王國」。 | 他否認神的傳統證明,以為他的主張掃清障礙,即神在道德宇宙中是道德上必要的。在這宇宙中,每個靈魂本身就是目的,這些個體靈魂像是一個目的王國的公民。他稱之為「目的王國」。 | ||
- | **Prabhupāda** | + | ** Prabhupāda ** \\ |
那他為什麼用「王國」這個詞,如果沒有國王?這不合理。如果…… | 那他為什麼用「王國」這個詞,如果沒有國王?這不合理。如果…… | ||
- | **Hayagrīva** | + | **Hayagrīva** |
哦,他會說有個國王。 | 哦,他會說有個國王。 | ||
- | **Prabhupāda** | + | ** Prabhupāda ** \\ |
……他不相信有國王?如果他不相信神,個體靈魂本身是目的。 | ……他不相信有國王?如果他不相信神,個體靈魂本身是目的。 | ||
- | **Hayagrīva** | + | **Hayagrīva** |
哦,他相信神…… | 哦,他相信神…… | ||
- | **Prabhupāda** | + | ** Prabhupāda ** \\ |
哦。 | 哦。 | ||
- | **Hayagrīva** | + | **Hayagrīva** |
……但他否認神的傳統證明。他說神在道德宇宙中是道德上必要的。他的哲學是倫理與道德的哲學。 | ……但他否認神的傳統證明。他說神在道德宇宙中是道德上必要的。他的哲學是倫理與道德的哲學。 | ||
- | **Prabhupāda** | + | ** Prabhupāda ** \\ |
沒問題。但如果他的道德不接受神,而神就在那裡——因為我們已經討論過自然背後有神。所以如果他的道德否認神的存在,他的道德有什麼價值?這種道德隨時可能墮落成不道德。 | 沒問題。但如果他的道德不接受神,而神就在那裡——因為我們已經討論過自然背後有神。所以如果他的道德否認神的存在,他的道德有什麼價值?這種道德隨時可能墮落成不道德。 | ||
- | **Hayagrīva** | + | **Hayagrīva** |
他的道德強調基於此。他說…… | 他的道德強調基於此。他說…… | ||
- | **Prabhupāda** | + | ** Prabhupāda ** \\ |
那什麼是道德? | 那什麼是道德? | ||
- | **Hayagrīva** | + | **Hayagrīva** |
他說:「對一個理性但有限的存在……」 | 他說:「對一個理性但有限的存在……」 | ||
- | **Prabhupāda** | + | ** Prabhupāda ** \\ |
不。 | 不。 | ||
- | **Hayagrīva** | + | **Hayagrīva** |
「……唯一可能的……」 | 「……唯一可能的……」 | ||
- | **Prabhupāda** | + | ** Prabhupāda ** \\ |
所以一個人認為殺動物是好的,另一個人認為殺動物是不道德的。誰是對的?除非你知道道德是什麼——來自權威的——你必須遵循,否則會被懲罰,這才是道德。否則,如果沒有強制力,道德隨時可能墮落成不道德。 | 所以一個人認為殺動物是好的,另一個人認為殺動物是不道德的。誰是對的?除非你知道道德是什麼——來自權威的——你必須遵循,否則會被懲罰,這才是道德。否則,如果沒有強制力,道德隨時可能墮落成不道德。 | ||
- | **Hayagrīva** | + | **Hayagrīva** |
嗯,這似乎是他的哲學弱點。他說:「對一個理性但有限的存在,唯一可能的是從較低的道德完美程度無止境地進展到較高的程度。」所以…… | 嗯,這似乎是他的哲學弱點。他說:「對一個理性但有限的存在,唯一可能的是從較低的道德完美程度無止境地進展到較高的程度。」所以…… | ||
- | **Prabhupāda** | + | ** Prabhupāda ** \\ |
這意味著無止境地掙扎去理解真正的道德。但如果他接受神的命令,他必須這樣做,這就是最終的道德。 | 這意味著無止境地掙扎去理解真正的道德。但如果他接受神的命令,他必須這樣做,這就是最終的道德。 | ||
- | **Hayagrīva** | + | **Hayagrīva** |
這是……他說的道德相當模糊。他未說明這道德法則是什麼,只稱之為絕對命令。 | 這是……他說的道德相當模糊。他未說明這道德法則是什麼,只稱之為絕對命令。 | ||
- | **Prabhupāda** | + | ** Prabhupāda ** \\ |
但誰…… | 但誰…… | ||
- | **Hayagrīva** | + | **Hayagrīva** |
絕對…… | 絕對…… | ||
- | **Prabhupāda** | + | ** Prabhupāda ** \\ |
誰會強制這絕對命令? | 誰會強制這絕對命令? | ||
- | **Hayagrīva** | + | **Hayagrīva** |
這說:「一個人應該以這樣的方式行動……」 | 這說:「一個人應該以這樣的方式行動……」 | ||
- | **Prabhupāda** | + | ** Prabhupāda ** \\ |
那他如何行動?他是不道德的。除非有強制力,他如何道德地行動? | 那他如何行動?他是不道德的。除非有強制力,他如何道德地行動? | ||
- | **Hayagrīva** | + | **Hayagrīva** |
對他來說,絕對命令是:「一個人應以行動的準則成為普遍法則的方式行動。」 | 對他來說,絕對命令是:「一個人應以行動的準則成為普遍法則的方式行動。」 | ||
- | **Prabhupāda** | + | ** Prabhupāda ** \\ |
這不可能。由個體靈魂做某事而被普遍接受是不可能的…… | 這不可能。由個體靈魂做某事而被普遍接受是不可能的…… | ||
- | **Hayagrīva** | + | **Hayagrīva** |
對一個人來說。 | 對一個人來說。 | ||
- | **Prabhupāda** | + | ** Prabhupāda ** \\ |
……這是胡說。不可能。 | ……這是胡說。不可能。 | ||
- | **Hayagrīva** | + | **Hayagrīva** |
一個人無法通過自己的行動建立普遍法則。 | 一個人無法通過自己的行動建立普遍法則。 | ||
- | **Prabhupāda** | + | ** Prabhupāda ** \\ |
不。所以神能做到。就像神說,sarva-dharmān parityajya mām ekaṁ… [博伽梵歌 18.66]。因為神說的,必須被接受。但如果某個個體靈魂說,sarva-dharmān parityajya mām,誰會這樣做?沒人會。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宣揚:「你皈依主 **Kṛṣṇa**。」我們不說:「你皈依我。」誰會聽我?「你是誰?我為什麼要皈依你?」但如果有人明白神要求這種皈依,他會同意。 | 不。所以神能做到。就像神說,sarva-dharmān parityajya mām ekaṁ… [博伽梵歌 18.66]。因為神說的,必須被接受。但如果某個個體靈魂說,sarva-dharmān parityajya mām,誰會這樣做?沒人會。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宣揚:「你皈依主 **Kṛṣṇa**。」我們不說:「你皈依我。」誰會聽我?「你是誰?我為什麼要皈依你?」但如果有人明白神要求這種皈依,他會同意。 | ||
- | **Hayagrīva** | + | **Hayagrīva** |
根據基督教,世界末日有身體的復活,即粗糙的物質身體。**Kant** 對此不以為然。他寫道:「誰會如此喜歡自己的身體,願意永遠拖著它,如果他能不需要它?」 | 根據基督教,世界末日有身體的復活,即粗糙的物質身體。**Kant** 對此不以為然。他寫道:「誰會如此喜歡自己的身體,願意永遠拖著它,如果他能不需要它?」 | ||
- | **Prabhupāda** | + | ** Prabhupāda ** \\ |
這是本性。即使是豬,生活如此不堪,當牠被抓去殺時,牠會哭泣。牠不認為:「我的身體如此低級,我得吃糞便,住在骯髒的地方,臭氣熏天,我還要保護這身體?」但牠哭了。這叫 māyā。雖然牠的身體如此不堪,牠想永遠保護它。這種傾向存在,因為生命體實際上是永恆的生命狀態。牠想要這樣,但牠在這物質身體中想要,這是牠的錯誤。 | 這是本性。即使是豬,生活如此不堪,當牠被抓去殺時,牠會哭泣。牠不認為:「我的身體如此低級,我得吃糞便,住在骯髒的地方,臭氣熏天,我還要保護這身體?」但牠哭了。這叫 māyā。雖然牠的身體如此不堪,牠想永遠保護它。這種傾向存在,因為生命體實際上是永恆的生命狀態。牠想要這樣,但牠在這物質身體中想要,這是牠的錯誤。 | ||
- | **Hayagrīva** | + | **Hayagrīva** |
他寫道:「只有人類可被視為自然的最終目的或最高產物,因為在地球上只有人類能遵循絕對命令,道德法則。」 | 他寫道:「只有人類可被視為自然的最終目的或最高產物,因為在地球上只有人類能遵循絕對命令,道德法則。」 | ||
- | **Prabhupāda** | + | ** Prabhupāda ** \\ |
所以接受自然創造了人類,這不是很好的哲學。自然創造人類,那自然是至高無上的。沒有這種事。自然是最終的。自然是無生命的物質。你說的自然是什麼?Bhūmir āpo 'nalo vāyuḥ [博伽梵歌 7.4]:地、水、火。它們不能創造。自然不能創造。否則唯物主義科學家可以通過組合地、水、氣、火來做到。所以自然是無生命的。自然如何創造生命?這邏輯是什麼?哲學是什麼? | 所以接受自然創造了人類,這不是很好的哲學。自然創造人類,那自然是至高無上的。沒有這種事。自然是最終的。自然是無生命的物質。你說的自然是什麼?Bhūmir āpo 'nalo vāyuḥ [博伽梵歌 7.4]:地、水、火。它們不能創造。自然不能創造。否則唯物主義科學家可以通過組合地、水、氣、火來做到。所以自然是無生命的。自然如何創造生命?這邏輯是什麼?哲學是什麼? | ||
- | **Hayagrīva** | + | **Hayagrīva** |
他不會這樣說。他會說人類是自然的最終目的…… | 他不會這樣說。他會說人類是自然的最終目的…… | ||
- | **Prabhupāda** | + | ** Prabhupāda ** \\ |
不。 | 不。 | ||
- | **Hayagrīva** | + | **Hayagrīva** |
……因為只有人類的道德本性有價值。 | ……因為只有人類的道德本性有價值。 | ||
- | **Prabhupāda** | + | ** Prabhupāda ** \\ |
不,不。他強調自然創造了人類。這是我們的異議,自然不能做任何事。自然給了一個身體,就像裁縫給我一套衣服,當我穿上,衣服看起來像人,有手有腳。但衣服什麼都不是,只是人的外在覆蓋。同樣,自然給我們這物質身體,外在覆蓋。內在是生命體,不是物質自然的創造。這是神的部分創造。這(不清楚)知識是不完美的,說自然創造了人類。這是不完美的知識。 | 不,不。他強調自然創造了人類。這是我們的異議,自然不能做任何事。自然給了一個身體,就像裁縫給我一套衣服,當我穿上,衣服看起來像人,有手有腳。但衣服什麼都不是,只是人的外在覆蓋。同樣,自然給我們這物質身體,外在覆蓋。內在是生命體,不是物質自然的創造。這是神的部分創造。這(不清楚)知識是不完美的,說自然創造了人類。這是不完美的知識。 | ||
- | **Hayagrīva** | + | **Hayagrīva** |
他堅持認為,對神的存在的確切知識會破壞人的自由,將人類經驗淪為傀儡為全能者爭寵的表演。 | 他堅持認為,對神的存在的確切知識會破壞人的自由,將人類經驗淪為傀儡為全能者爭寵的表演。 | ||
- | **Prabhupāda** | + | ** Prabhupāda ** \\ |
是的,這是恩惠。就像沒人想死,但更高力量迫使每個人都得死。所以他是依賴的。為什麼認為他是獨立的?這是愚蠢的。 | 是的,這是恩惠。就像沒人想死,但更高力量迫使每個人都得死。所以他是依賴的。為什麼認為他是獨立的?這是愚蠢的。 | ||
- | **Hayagrīva** | + | **Hayagrīva** |
他認為不確定性是信仰的必要成分。 | 他認為不確定性是信仰的必要成分。 | ||
- | **Prabhupāda** | + | ** Prabhupāda ** \\ |
什麼? | 什麼? | ||
- | **Hayagrīva** | + | **Hayagrīva** |
不確定性是信仰的必要成分。 | 不確定性是信仰的必要成分。 | ||
- | **Prabhupāda** | + | ** Prabhupāda ** \\ |
不。信仰不應是盲目的。那是無用的。信仰……就像我相信政府。這不是信仰,這是事實。有政府,我在政府的法律之下,所以我必須服從政府的命令。這不是信仰;這是事實。同樣,了解神並依賴祂的人,這不是信仰;這是事實。他因依賴神而快樂。就像孩子,他知道「這是我的父母」。他自願依賴父母,他快樂。 | 不。信仰不應是盲目的。那是無用的。信仰……就像我相信政府。這不是信仰,這是事實。有政府,我在政府的法律之下,所以我必須服從政府的命令。這不是信仰;這是事實。同樣,了解神並依賴祂的人,這不是信仰;這是事實。他因依賴神而快樂。就像孩子,他知道「這是我的父母」。他自願依賴父母,他快樂。 | ||
- | **Hayagrīva** | + | **Hayagrīva** |
在 **Kant** 的最後一部作品中,他似乎改變了立場。他說:「道德無可避免地引向宗教,通過宗教,道德延伸到一個強大的道德立法者的概念,這立法者在人類之外,其意志是創造的最終目的,同時也應該是人的最終目的。讓世界上最高的善成為你自己的最終目的。」所以他似乎指向一個絕對的立法者或絕對的道德,即神,但他相信對神的知識最終是不確定的。 | 在 **Kant** 的最後一部作品中,他似乎改變了立場。他說:「道德無可避免地引向宗教,通過宗教,道德延伸到一個強大的道德立法者的概念,這立法者在人類之外,其意志是創造的最終目的,同時也應該是人的最終目的。讓世界上最高的善成為你自己的最終目的。」所以他似乎指向一個絕對的立法者或絕對的道德,即神,但他相信對神的知識最終是不確定的。 | ||
- | **Prabhupāda** | + | ** Prabhupāda ** \\ |
不確定——對不具備完美知識的人來說。但如果我們相信神,了解神,我們可以從祂那裡獲得完美知識。然後我們變得完美。 | 不確定——對不具備完美知識的人來說。但如果我們相信神,了解神,我們可以從祂那裡獲得完美知識。然後我們變得完美。 | ||
- | **Hayagrīva** | + | **Hayagrīva** |
他說:「一個倫理共同體只能作為一個在神聖命令下的人民,即神的子民,並且是在美德法則之下。我們可以想像一個在法定法則下的神的子民。在這樣的法則下,服從它們不關乎道德,而僅僅是行為的合法性。」 | 他說:「一個倫理共同體只能作為一個在神聖命令下的人民,即神的子民,並且是在美德法則之下。我們可以想像一個在法定法則下的神的子民。在這樣的法則下,服從它們不關乎道德,而僅僅是行為的合法性。」 | ||
- | **Prabhupāda** | + | ** Prabhupāda ** \\ |
是的。 | 是的。 | ||
- | **Hayagrīva** | + | **Hayagrīva** |
「這將是一個神是立法者的共同體。」 | 「這將是一個神是立法者的共同體。」 | ||
- | **Prabhupāda** | + | ** Prabhupāda ** \\ |
是的。這是最好的國家品質。如果我們遵守神的命令,或國王或政府遵守神的命令,那是理想的國家。 | 是的。這是最好的國家品質。如果我們遵守神的命令,或國王或政府遵守神的命令,那是理想的國家。 | ||
- | **Hayagrīva** | + | **Hayagrīva** |
他說:「這樣的國家憲法將是神權政治,但作為祭司直接接受神遺囑的人類,將建立一個貴族政府。」就像婆羅門會從神那裡接受知識。 | 他說:「這樣的國家憲法將是神權政治,但作為祭司直接接受神遺囑的人類,將建立一個貴族政府。」就像婆羅門會從神那裡接受知識。 | ||
- | **Prabhupāda** | + | ** Prabhupāda ** \\ |
那個神權政府是 Manu-saṁhitā。這是 **Manu** 為人類社會福祉給出的韋達文獻。 | 那個神權政府是 Manu-saṁhitā。這是 **Manu** 為人類社會福祉給出的韋達文獻。 | ||
- | **Hayagrīva** | + | **Hayagrīva** |
他寫道:「人們不會想到,當他們履行對人的義務時,他們在執行神的命令,因此在所有與道德有關的行動中,始終在服務神,絕不可能以其他方式直接服務神,因為他們只能影響並作用於地上之物,而非神。」他說我們只能與人相關。我們只能服務人,而不能直接服務神,只能通過服務人來服務神,像是人道主義。 | 他寫道:「人們不會想到,當他們履行對人的義務時,他們在執行神的命令,因此在所有與道德有關的行動中,始終在服務神,絕不可能以其他方式直接服務神,因為他們只能影響並作用於地上之物,而非神。」他說我們只能與人相關。我們只能服務人,而不能直接服務神,只能通過服務人來服務神,像是人道主義。 | ||
- | **Prabhupāda** | + | ** Prabhupāda ** \\ |
所以如果他不服務神,他如何得到指引去服務人類?如果他不知道從神那裡如何服務人類,他的服務有什麼價值?[中斷]……給出指引:「以這種方式服務人類,通過向全人類宣揚祂的信息,《博伽梵歌》。」然後他成為神忠實的僕人。所以服務人類意味著當一個人是神的忠實僕人時,他能服務人類或其他所有生命體,如果他自己製造服務,那是無用的。 | 所以如果他不服務神,他如何得到指引去服務人類?如果他不知道從神那裡如何服務人類,他的服務有什麼價值?[中斷]……給出指引:「以這種方式服務人類,通過向全人類宣揚祂的信息,《博伽梵歌》。」然後他成為神忠實的僕人。所以服務人類意味著當一個人是神的忠實僕人時,他能服務人類或其他所有生命體,如果他自己製造服務,那是無用的。 | ||
- | **Hayagrīva** | + | **Hayagrīva** |
**Kant** 寫道:「只有一種真正的宗教,但可以有多種信仰。因此更恰當地說,『這個人是這種或那種信仰』——猶太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路德宗——而不是他是這種或那種宗教。」 | **Kant** 寫道:「只有一種真正的宗教,但可以有多種信仰。因此更恰當地說,『這個人是這種或那種信仰』——猶太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路德宗——而不是他是這種或那種宗教。」 | ||
- | **Prabhupāda** | + | ** Prabhupāda ** \\ |
是的,這正在發生。實際上,宗教意味著服從神。所以宗教不是某個宗派。他們試圖以某種方式理解神,但那不是真正的宗教。那是理解神的方法。但宗教始於一個人真正理解神並為祂服務。那是宗教。 | 是的,這正在發生。實際上,宗教意味著服從神。所以宗教不是某個宗派。他們試圖以某種方式理解神,但那不是真正的宗教。那是理解神的方法。但宗教始於一個人真正理解神並為祂服務。那是宗教。 | ||
- | **Hayagrīva** | + | **Hayagrīva** |
對 **Kant** 來說,真正的宗教是神聖的倫理狀態。他很喜歡引用基督教《聖經》。當法利賽人問基督神的國度何時來臨時,祂回答說:「神的國度不是以可觀察的方式來臨。他們不會說,『看這裡』或『看那裡』,因為看啊,神的國度在你們裡面。」 **Kant** 在這段話的腳註中說:「這裡神的國度不是按特定契約,而是道德的,通過輔助理性可知。」所以他再次堅持神在內在的優先性,倫理行動的優先性,以及接受倫理行動的自由。這在他著名的話中體現:「頭上的星空與內在的道德法則。」頭上的星空是神的居所,遙不可及,但內在的道德法則很近。因此他強調神的國度在你裡面。 | 對 **Kant** 來說,真正的宗教是神聖的倫理狀態。他很喜歡引用基督教《聖經》。當法利賽人問基督神的國度何時來臨時,祂回答說:「神的國度不是以可觀察的方式來臨。他們不會說,『看這裡』或『看那裡』,因為看啊,神的國度在你們裡面。」 **Kant** 在這段話的腳註中說:「這裡神的國度不是按特定契約,而是道德的,通過輔助理性可知。」所以他再次堅持神在內在的優先性,倫理行動的優先性,以及接受倫理行動的自由。這在他著名的話中體現:「頭上的星空與內在的道德法則。」頭上的星空是神的居所,遙不可及,但內在的道德法則很近。因此他強調神的國度在你裡面。 | ||
- | **Prabhupāda** | + | ** Prabhupāda ** \\ |
是的。如果一個人真正覺悟神和祂的指示,那神的國度就在他自己裡面。 | 是的。如果一個人真正覺悟神和祂的指示,那神的國度就在他自己裡面。 | ||
- | **Hayagrīva** | + | **Hayagrīva** |
在《僅在理性範圍內的宗教》——這是他最後的書之一——他譴責祈禱作為對神的內在正式服務,因為神不需要關於祈禱者內在傾向的信息。換句話說,神不需要正式的祈禱來知道人需要什麼。像「今日賜我們日用的糧」的祈禱。然而,**Kant** 認為教孩子祈禱是好的,這樣他們在早年可以習慣過討神喜悅的生活。所以祈禱可能增加他們的…… | 在《僅在理性範圍內的宗教》——這是他最後的書之一——他譴責祈禱作為對神的內在正式服務,因為神不需要關於祈禱者內在傾向的信息。換句話說,神不需要正式的祈禱來知道人需要什麼。像「今日賜我們日用的糧」的祈禱。然而,**Kant** 認為教孩子祈禱是好的,這樣他們在早年可以習慣過討神喜悅的生活。所以祈禱可能增加他們的…… | ||
- | **Prabhupāda** | + | ** Prabhupāda ** \\ |
那是宗教:如何討神喜悅。這不僅限於孩子,也適用於孩子的父親。一個人必須知道如何討神喜悅。這是真正的宗教。 | 那是宗教:如何討神喜悅。這不僅限於孩子,也適用於孩子的父親。一個人必須知道如何討神喜悅。這是真正的宗教。 | ||
- | **Hayagrīva** | + | **Hayagrīva** |
他否認去寺廟、教堂作為救贖的手段。他說:「對神的感官表現與理性的命令相悖。『你不可為自己製作任何偶像。』」所以他會否認…… | 他否認去寺廟、教堂作為救贖的手段。他說:「對神的感官表現與理性的命令相悖。『你不可為自己製作任何偶像。』」所以他會否認…… | ||
- | **Prabhupāda** | + | ** Prabhupāda ** \\ |
如果有人想像…… | 如果有人想像…… | ||
- | **Hayagrīva** | + | **Hayagrīva** |
……神像崇拜。 | ……神像崇拜。 | ||
- | **Prabhupāda** | + | ** Prabhupāda ** \\ |
……某個形象,那是不需要的。但如果,實際上就像你保留你摯愛的照片,那不是形象。形象是想像。但當你保留你摯愛的照片,那不是想像,那是事實。 | ……某個形象,那是不需要的。但如果,實際上就像你保留你摯愛的照片,那不是形象。形象是想像。但當你保留你摯愛的照片,那不是想像,那是事實。 | ||
- | **Hayagrīva** | + | **Hayagrīva** |
當你保留一張照片…… | 當你保留一張照片…… | ||
- | **Prabhupāda** | + | ** Prabhupāda ** \\ |
你的摯愛。 | 你的摯愛。 | ||
- | **Hayagrīva** | + | **Hayagrīva** |
摯愛。 | 摯愛。 | ||
- | **Prabhupāda** | + | ** Prabhupāda ** \\ |
那不是想像;那是事實。(結束) | 那不是想像;那是事實。(結束)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