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lecture:plotinus [2025/08/25 08:14] – 建立 host | lecture:plotinus [2025/08/25 08:15] (目前版本) – host | ||
---|---|---|---|
行 1: | 行 1: | ||
- | 章節:未知,日期:未知,地點:未知 | + | ===== Plotinus 普羅提諾 ===== |
- | **Hayagrīva**:\\這是 Plotinus。 Plotinus 生活在西元204年至269年。他不是基督徒。他被稱為新柏拉圖主義者,許多他的哲學思想來自 Plato。但他相信流出說,認為靈魂從智能(即 Aristotle 所說的 nous 或智能)流出,而智能則從「一」流出,他稱之為「一」,「一」是無所不在的、超然的,是所有多樣性的原因,是萬物之主。因此在 Plotinus 的思想中存在一個層次結構:一、智、個體靈魂。 | + | |
+ | **Hayagrīva**:\\ | ||
+ | 這是 Plotinus。 Plotinus 生活在西元204年至269年。他不是基督徒。他被稱為新柏拉圖主義者,許多他的哲學思想來自 Plato。但他相信流出說,認為靈魂從智能(即 Aristotle 所說的 nous 或智能)流出,而智能則從「一」流出,他稱之為「一」,「一」是無所不在的、超然的,是所有多樣性的原因,是萬物之主。因此在 Plotinus 的思想中存在一個層次結構:一、智、個體靈魂。 | ||
**Prabhupāda**: \\ 「一」是 韋達 的觀念,ekaṁ brahma dvitīyaṁ nāsti,絕對真理,無二之智。這是我們的哲學,這些生命體、靈魂,它們與至高「一」具有相同的品質,但它們是碎片化的部分,從祂流出。祂擁有相同的智能、相同的意識,但範圍有限。 神 是……那個「一」是無所不在的,而我們不是無所不在的,但我們存在。祂是全知的;而我們不是全知的,但我們是有意識的,不是無生命的物質。以此方式,那個「一」擁有所有靈性品質的完滿;而我們擁有靈性品質,但僅是微量。這是我們的憲法地位。我們就像火花,而至高「一」就像大火。當我們離開大火的聯繫,作為火花,我們就熄滅了,意即我們的照耀停止了。這被稱為 māyā,māyā andhakāra,黑暗。我們也可以復甦,重新與「一」結合,恢復我們的靈性光輝,與至高「一」和平共存,享受永恆幸福的生活。 | **Prabhupāda**: \\ 「一」是 韋達 的觀念,ekaṁ brahma dvitīyaṁ nāsti,絕對真理,無二之智。這是我們的哲學,這些生命體、靈魂,它們與至高「一」具有相同的品質,但它們是碎片化的部分,從祂流出。祂擁有相同的智能、相同的意識,但範圍有限。 神 是……那個「一」是無所不在的,而我們不是無所不在的,但我們存在。祂是全知的;而我們不是全知的,但我們是有意識的,不是無生命的物質。以此方式,那個「一」擁有所有靈性品質的完滿;而我們擁有靈性品質,但僅是微量。這是我們的憲法地位。我們就像火花,而至高「一」就像大火。當我們離開大火的聯繫,作為火花,我們就熄滅了,意即我們的照耀停止了。這被稱為 māyā,māyā andhakāra,黑暗。我們也可以復甦,重新與「一」結合,恢復我們的靈性光輝,與至高「一」和平共存,享受永恆幸福的生活。 | ||
行 97: | 行 99: | ||
**Prabhupāda**: \\ 好了。(結束) | **Prabhupāda**: \\ 好了。(結束) | ||
- | --- | ||
- | ### 內容摘要(中文) | ||
- | - **Plotinus 的哲學觀點**:Plotinus 是新柏拉圖主義者,提出靈魂從智能(nous)流出,智能從「一」流出,「一」是無所不在、超然的,是一切多樣性的原因。 | ||
- | - **Prabhupāda 的回應**:強調 韋達 觀念,認為「一」是絕對真理,靈魂是其碎片化的部分,擁有微量靈性品質。靈魂如火花,若離開「一」則陷入 māyā(黑暗),可通過 Krishna 意識復甦,回到永恆幸福。 | ||
- | - **無人格與人格之爭**:Plotinus 認為賦予 神 屬性會限制祂,持無人格主義;Prabhupāda 反駁, 神 必須擁有無限超然品質,無人格特徵是光芒擴展,人格特徵則通過 奉獻者 崇拜 顯現。 | ||
- | - **靈魂的狀態**:Plotinus 認為靈魂分天界與地上,地上靈魂受苦;Prabhupāda 同意靈魂無數,分為永遠解放(nitya-mukta)與受條件限制(nitya-baddha),後者因感官享樂墮落,需 Krishna 意識解脫。 | ||
- | - **靈魂的普遍性**:Plotinus 認為靈魂存在於人、動物、植物,Prabhupāda 確認 韋達 觀點,靈魂遍布所有生命形式,進化至人的形式有機會覺悟。 | ||
- | - **神 覺悟的階段**:Plotinus 提出三階段(禁慾、脫離推理、超越智能);Prabhupāda 對應為 karmī、jñānī、yogi,強調 bhakti-yoga(臣服 Krishna)是最簡單有效的解脫之道。 | ||
- | - **惡的來源**:Plotinus 視物質為惡,禁錮靈魂,但宇宙美麗;Prabhupāda 同意,靈魂因追求感官享樂墮落,需通過 Krishna 意識脫離物質糾纏。 | ||
- | - **神 作為父親**:Plotinus 雖偏無人格,但提及 神 為父親;Prabhupāda 認為這顯示其困惑,真正的 神 是人格化的 Krishna,通過 奉獻者 移除無人格觀念。 | ||
- | - **靈魂的墮落與解放**:Plotinus 認為靈魂未完全離開靈性領域,因自我意志墮落;Prabhupāda 同意,靈魂因愚蠢追求獨立而受苦,通過 Krishna 意識回到靈性世界,成為解放的 jīvan-muktaḥ。 | ||
- | - **宇宙秩序與 karma**:Plotinus 相信宇宙根據功德獎懲;Prabhupāda 比喻為父親懲罰兒子以糾正,強調臣服 Krishna 是最終解脫。 | ||
- | - **靈魂的比喻**:Plotinus 以合唱團比喻靈魂圍繞「一」,Prabhupāda 認同,強調靈魂因物質吸引走調,需通過 Krishna 意識恢復靈性本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