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工具

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連向這個比對檢視

下次修改
前次修改
lecture:socrates [2025/08/25 01:21] – 建立 hostlecture:socrates [2025/08/25 01:27] (目前版本) host
行 1: 行 1:
-**Socrates Lecture,未知日期,未知地點**+===== Socrates 蘇格拉底 =====
  
-**Hayagrīva**   +**Hayagrīva**\\  
-我們今天要討論的內容和 Śyāmasundara 之前提到的一些東西有關,但那些資料有點不完整,所以我直接查了原始資料。我會讀一些內容,如果您想評論就請說,如果不想評論,我就繼續下一段。  +我們今天要討論的內容和 Śyāmasundara 之前提到的一些東西有關,但那些資料有點不完整,所以我直接查了原始資料。我會讀一些內容,如果您想評論就請說,如果不想評論,我就繼續下一段。 
 有一次, Socrates 的學生說:「我無法反駁您, Socrates。」 Socrates 回答:「你應該說你無法反駁真相,因為 Socrates 是很容易被反駁的。」這句話的意思是,絕對真理不是頭腦臆測或個人意見的對象。對 Socrates 來說,真理或「善」是獨立的,超越於世俗的相對性或個人意見。 有一次, Socrates 的學生說:「我無法反駁您, Socrates。」 Socrates 回答:「你應該說你無法反駁真相,因為 Socrates 是很容易被反駁的。」這句話的意思是,絕對真理不是頭腦臆測或個人意見的對象。對 Socrates 來說,真理或「善」是獨立的,超越於世俗的相對性或個人意見。
  
-**Prabhupāda**  +**Prabhupāda** \\ 
 這正是我們的觀點。我們接受 主 Krishna 為至高無上的權威,因此我們無法反駁 主 Krishna 說的話。我們的哲學是完美的,因為我們遵循 主 Krishna。祂是至高無上的完美。這是我們的立場。在其他宗教系統中,如果說我們的 主 Krishna 意識運動是宗教性的……它確實是宗教,因為我們的宗教就是執行 神的命令。這是宗教的核心。我們不製造宗教,宗教也不可能被製造。製造出來的宗教毫無用處。這在《聖典博伽瓦譚》中被描述為 dharma kaitava,意思是欺騙。所以這不是欺騙的宗教。我們的基本原則是 dharmaṁ tu sākṣād bhagavat-praṇītam [SB 6.3.19]。宗教就是 神 給予的命令,如果你執行,那就是宗教。就像法律,法律是由政府制定的,你不能自己製造法律,那不是法律。所以我們的完美在於,我們如何百分百執行 神的命令。那些對 神 沒有概念、也不知道 神 的命令的人,他們可以製造宗教系統。但我們的系統完全不同。 這正是我們的觀點。我們接受 主 Krishna 為至高無上的權威,因此我們無法反駁 主 Krishna 說的話。我們的哲學是完美的,因為我們遵循 主 Krishna。祂是至高無上的完美。這是我們的立場。在其他宗教系統中,如果說我們的 主 Krishna 意識運動是宗教性的……它確實是宗教,因為我們的宗教就是執行 神的命令。這是宗教的核心。我們不製造宗教,宗教也不可能被製造。製造出來的宗教毫無用處。這在《聖典博伽瓦譚》中被描述為 dharma kaitava,意思是欺騙。所以這不是欺騙的宗教。我們的基本原則是 dharmaṁ tu sākṣād bhagavat-praṇītam [SB 6.3.19]。宗教就是 神 給予的命令,如果你執行,那就是宗教。就像法律,法律是由政府制定的,你不能自己製造法律,那不是法律。所以我們的完美在於,我們如何百分百執行 神的命令。那些對 神 沒有概念、也不知道 神 的命令的人,他們可以製造宗教系統。但我們的系統完全不同。
  
-**Hayagrīva**  +**Hayagrīva**\\ 
 (旁白:錄音清楚嗎?) Socrates 認為,美的觀照是智者的活動,但世俗世界中的相對美只是絕對美的反映。同樣,世俗中的善只是絕對善的反映。不論是絕對美還是絕對善,都是超然的。 (旁白:錄音清楚嗎?) Socrates 認為,美的觀照是智者的活動,但世俗世界中的相對美只是絕對美的反映。同樣,世俗中的善只是絕對善的反映。不論是絕對美還是絕對善,都是超然的。
  
-**Prabhupāda**  +**Prabhupāda** \\ 
 是的,這是我們的觀點。美、知識、力量和財富——一切都是超然的。在這個物質世界中,它們只是扭曲的反映。就像沙漠中的海市蜃樓。一個愚蠢的動物以為沙漠裡有水,拼命追逐,結果因為口渴而死。但一個清醒的人知道那裡沒有水,只是陽光的反射,愚蠢的動物才會去追。所以清醒的人不會去追逐這虛假的水。但另一點是,沙漠裡沒有水,並不意味著世界上沒有水。水是存在的,只是那裡沒有。同樣,幸福、美、財富——一切都在靈性世界裡。這裡只是扭曲的反映。一般人對靈性世界毫無了解,因此他們憑空想像 神 或靈性世界。他們不明白「這是物質世界的想像」。當 主 Krishna 說,tyaktvā dehaṁ punar janma naiti mām eti [Bg. 4.9],他們雖然讀《博伽梵歌》,但無法理解這簡單的道理: 主 Krishna 的奉獻者放棄這個身體後——身體終究要放棄——會發生什麼? 主 Krishna 說 mām eti,「他會來到我這裡。」其他系統說死後去天堂或地獄。這在某種程度上是事實。人類的生命如果理解了 主 Krishna,他會去到永恆的居所——你可以稱之為天堂或其他。否則他會留在這個物質世界,繼續輪迴生死。那就是地獄,可以這樣理解。 是的,這是我們的觀點。美、知識、力量和財富——一切都是超然的。在這個物質世界中,它們只是扭曲的反映。就像沙漠中的海市蜃樓。一個愚蠢的動物以為沙漠裡有水,拼命追逐,結果因為口渴而死。但一個清醒的人知道那裡沒有水,只是陽光的反射,愚蠢的動物才會去追。所以清醒的人不會去追逐這虛假的水。但另一點是,沙漠裡沒有水,並不意味著世界上沒有水。水是存在的,只是那裡沒有。同樣,幸福、美、財富——一切都在靈性世界裡。這裡只是扭曲的反映。一般人對靈性世界毫無了解,因此他們憑空想像 神 或靈性世界。他們不明白「這是物質世界的想像」。當 主 Krishna 說,tyaktvā dehaṁ punar janma naiti mām eti [Bg. 4.9],他們雖然讀《博伽梵歌》,但無法理解這簡單的道理: 主 Krishna 的奉獻者放棄這個身體後——身體終究要放棄——會發生什麼? 主 Krishna 說 mām eti,「他會來到我這裡。」其他系統說死後去天堂或地獄。這在某種程度上是事實。人類的生命如果理解了 主 Krishna,他會去到永恆的居所——你可以稱之為天堂或其他。否則他會留在這個物質世界,繼續輪迴生死。那就是地獄,可以這樣理解。
  
-**Hayagrīva**  +**Hayagrīva**\\ 
 根據 Socrates 的說法,人類的追求是尋找這絕對的善。基本上, Socrates 是一個無人格主義者,因為他最終沒有將絕對的善定義為一個人格,也沒有給絕對的善一個人格化的名字。他只是稱它為「善」。 根據 Socrates 的說法,人類的追求是尋找這絕對的善。基本上, Socrates 是一個無人格主義者,因為他最終沒有將絕對的善定義為一個人格,也沒有給絕對的善一個人格化的名字。他只是稱它為「善」。
  
-**Prabhupāda**  +**Prabhupāda** \\ 
 這是理解絕對真理的初步階段。開始是 Brahman(梵)覺悟,無人格的,然後進階到 Paramātmā(超靈)覺悟, 神 是無處不在的。 神 確實無處不在,這是事實。但祂有自己的居所、自己的地方。這就是 神,goloka eva nivasaty akhilātma-bhuto [Bs. 5.37], 神 是人格,祂有自己的居所、自己的同伴和一切。不同之處在於,雖然祂在自己的居所,祂同時存在於每一處,甚至在原子之中。aṇḍāntara-stha-paramāṇu-cayāntara-stham [Bs. 5.35]。所以 Socrates 或其他哲學家無法理解 神的這種能力,祂如何能同時在自己的居所,又存在於每個原子中。這就是 神的概念。所以祂無處不在。所有事物都是祂的擴展、祂的能量,bhūmir āpo 'nalo vāyuḥ khaṁ mano buddhir eva ca [Bg. 7.4]。物質世界是土地、水、火、風——這些都是 神 的能量的不同擴展。所以祂能無處不在,因為祂的能量擴展到每一處。能量與能量的來源並不不同,但同時能量又不是能量的來源。這是一種同時一體與差別的哲學,acintya-bhedābheda-tattva,這是完美的哲學。 這是理解絕對真理的初步階段。開始是 Brahman(梵)覺悟,無人格的,然後進階到 Paramātmā(超靈)覺悟, 神 是無處不在的。 神 確實無處不在,這是事實。但祂有自己的居所、自己的地方。這就是 神,goloka eva nivasaty akhilātma-bhuto [Bs. 5.37], 神 是人格,祂有自己的居所、自己的同伴和一切。不同之處在於,雖然祂在自己的居所,祂同時存在於每一處,甚至在原子之中。aṇḍāntara-stha-paramāṇu-cayāntara-stham [Bs. 5.35]。所以 Socrates 或其他哲學家無法理解 神的這種能力,祂如何能同時在自己的居所,又存在於每個原子中。這就是 神的概念。所以祂無處不在。所有事物都是祂的擴展、祂的能量,bhūmir āpo 'nalo vāyuḥ khaṁ mano buddhir eva ca [Bg. 7.4]。物質世界是土地、水、火、風——這些都是 神 的能量的不同擴展。所以祂能無處不在,因為祂的能量擴展到每一處。能量與能量的來源並不不同,但同時能量又不是能量的來源。這是一種同時一體與差別的哲學,acintya-bhedābheda-tattva,這是完美的哲學。
  
-**Hayagrīva**  +**Hayagrīva**\\ 
 對 Socrates 來說,他教導了一種解脫的過程。對他而言,解脫意味著從激情中解脫。 對 Socrates 來說,他教導了一種解脫的過程。對他而言,解脫意味著從激情中解脫。
  
-**Prabhupāda**  +**Prabhupāda** \\ 
 從激情中解脫,是的。 從激情中解脫,是的。
  
-**Hayagrīva**  +**Hayagrīva**\\ 
 他的座右銘是「認識你自己」。通過冥想或內省,人可以獲得自我控制,通過自我控制,人可以獲得幸福。 他的座右銘是「認識你自己」。通過冥想或內省,人可以獲得自我控制,通過自我控制,人可以獲得幸福。
  
-**Prabhupāda**  +**Prabhupāda** \\ 
 是的,這是事實。冥想意味著分析自己——這是真正的冥想——並找出絕對真理。這在《韋達》中有所描述:dhyānāvasthita-tad-gatena manasā paśyanti yaṁ yogino。瑜伽修行者通過冥想,看到至尊真理、 主 Krishna 或 神 在自己內心。 主 Krishna 在那裡,瑜伽修行者與 主 Krishna 交流, 主 Krishna 給予建議。這就是瑜伽修行者的關係。buddhi-yogaṁ dadāmi tam。一個淨化的人總能在內心看到 主 Krishna。這在《Brahma-saṁhitā》中得到證實:premāñjana-cchurita-bhakti-vilocanena santaḥ sadaiva hṛdayeṣu vilokayanti [Bs. 5.38]。聖人、進階的修行者總能看到 主 Krishna,yaṁ śyāmasundaram。使用的詞就是 主 Krishna 是 śyāmasundaram,非常美麗的黑藍色,至尊人格神首。Śyāma 意為黑藍色,但異常美麗。這就是 śyāma。premāñjana-cchurita-bhakti-vilocanena santaḥ sadaiva hṛdayeṣu vilokayanti yaṁ śyāmasundaram acintya-guṇa-svarūpam [Bs. 5.38]。Acintya,無限的品質。govindam ādi-puruṣaṁ tam aham... 祂是 govindam。所以可以覺悟到祂無處不在,同時祂作為人格在 Vrindāvana,與 gopīs 共舞,與朋友玩耍,與母親交談,有時像淘氣的男孩,搗亂母親的家務。這就是 主 Krishna。 是的,這是事實。冥想意味著分析自己——這是真正的冥想——並找出絕對真理。這在《韋達》中有所描述:dhyānāvasthita-tad-gatena manasā paśyanti yaṁ yogino。瑜伽修行者通過冥想,看到至尊真理、 主 Krishna 或 神 在自己內心。 主 Krishna 在那裡,瑜伽修行者與 主 Krishna 交流, 主 Krishna 給予建議。這就是瑜伽修行者的關係。buddhi-yogaṁ dadāmi tam。一個淨化的人總能在內心看到 主 Krishna。這在《Brahma-saṁhitā》中得到證實:premāñjana-cchurita-bhakti-vilocanena santaḥ sadaiva hṛdayeṣu vilokayanti [Bs. 5.38]。聖人、進階的修行者總能看到 主 Krishna,yaṁ śyāmasundaram。使用的詞就是 主 Krishna 是 śyāmasundaram,非常美麗的黑藍色,至尊人格神首。Śyāma 意為黑藍色,但異常美麗。這就是 śyāma。premāñjana-cchurita-bhakti-vilocanena santaḥ sadaiva hṛdayeṣu vilokayanti yaṁ śyāmasundaram acintya-guṇa-svarūpam [Bs. 5.38]。Acintya,無限的品質。govindam ādi-puruṣaṁ tam aham... 祂是 govindam。所以可以覺悟到祂無處不在,同時祂作為人格在 Vrindāvana,與 gopīs 共舞,與朋友玩耍,與母親交談,有時像淘氣的男孩,搗亂母親的家務。這就是 主 Krishna。
  
-**Hayagrīva**  +**Hayagrīva**\\ 
 據說 Socrates 的哲學主要是一種倫理哲學,而且…… 據說 Socrates 的哲學主要是一種倫理哲學,而且……
  
-**Prabhupāda**  +**Prabhupāda** \\ 
 倫理,是的。 倫理,是的。
  
-**Hayagrīva**  +**Hayagrīva**\\ 
 在世界中的行為方式。知識(jñāna)本身並不足夠,必須應用知識,作為在世界中行動的基礎。 在世界中的行為方式。知識(jñāna)本身並不足夠,必須應用知識,作為在世界中行動的基礎。
  
-**Prabhupāda**  +**Prabhupāda** \\ 
 是的,倫理是淨化的基本原則。除非一個人知道什麼是道德、什麼是不道德……當然,在這個物質世界中,一切都是不道德的,但我們仍需區分好壞。這就是規範原則。只是遵循規範原則,如果不能達到靈性生活的終極目標,那也不行。真正的目標是達到靈性平台,擺脫物質自然法則的影響。所以激情是物質自然的束縛力量。就像監獄裡的囚犯有時被鐵鏈或其他方式束縛,物質自然給了性生活、激情的鐵鏈,rajas tamaḥ。kāma eṣa krodha eṣa rajo-guṇa-samudbhavaḥ。rajo-guṇa 意為激情模式。激情模式意味著 kāma,慾望,還有 krodha,當慾望未滿足時,人會憤怒。但這些是物質世界的束縛方式。在另一處說,tadā rajas-tamo-bhāvāḥ kāma-lobhādayaś ca ye [SB 1.2.19]。當一個人被激情和無明這兩種低等物質模式影響時,他會變得貪婪和充滿慾望。所以倫理要求擺脫貪婪和慾望的控制,然後進入善性平台,這有助於達到靈性生活的平台。 是的,倫理是淨化的基本原則。除非一個人知道什麼是道德、什麼是不道德……當然,在這個物質世界中,一切都是不道德的,但我們仍需區分好壞。這就是規範原則。只是遵循規範原則,如果不能達到靈性生活的終極目標,那也不行。真正的目標是達到靈性平台,擺脫物質自然法則的影響。所以激情是物質自然的束縛力量。就像監獄裡的囚犯有時被鐵鏈或其他方式束縛,物質自然給了性生活、激情的鐵鏈,rajas tamaḥ。kāma eṣa krodha eṣa rajo-guṇa-samudbhavaḥ。rajo-guṇa 意為激情模式。激情模式意味著 kāma,慾望,還有 krodha,當慾望未滿足時,人會憤怒。但這些是物質世界的束縛方式。在另一處說,tadā rajas-tamo-bhāvāḥ kāma-lobhādayaś ca ye [SB 1.2.19]。當一個人被激情和無明這兩種低等物質模式影響時,他會變得貪婪和充滿慾望。所以倫理要求擺脫貪婪和慾望的控制,然後進入善性平台,這有助於達到靈性生活的平台。
  
-**Hayagrīva**  +**Hayagrīva**\\ 
 但冥想本身……是否足以超越這些低等的…… 但冥想本身……是否足以超越這些低等的……
  
-**Prabhupāda**  +**Prabhupāda** \\ 
 是的,冥想,如果是尋找內心的超靈,那是完美的冥想。如果是製造一些東西或以冥想之名欺騙他人和自己,那是毫無價值的。 是的,冥想,如果是尋找內心的超靈,那是完美的冥想。如果是製造一些東西或以冥想之名欺騙他人和自己,那是毫無價值的。
  
-**Hayagrīva**  +**Hayagrīva**\\ 
 他認為,如果一個人認識了自己,他會成為聖人(sādhu),因為知識等同於美德。 他認為,如果一個人認識了自己,他會成為聖人(sādhu),因為知識等同於美德。
  
-**Prabhupāda**  +**Prabhupāda** \\ 
 是的。 是的。
  
-**Hayagrīva**  +**Hayagrīva**\\ 
 通過冥想——他稱之為 arete(?)——一個人獲得知識。通過知識,一個人變得有德。當一個人有德時,他的行為正確。當一個人行為正確時,他就變得快樂。因此,一個開悟的人是冥想、有知識、有德且因正確行為而快樂的人。 通過冥想——他稱之為 arete(?)——一個人獲得知識。通過知識,一個人變得有德。當一個人有德時,他的行為正確。當一個人行為正確時,他就變得快樂。因此,一個開悟的人是冥想、有知識、有德且因正確行為而快樂的人。
  
-**Prabhupāda**  +**Prabhupāda** \\ 
 是的,這在《博伽梵歌》中得到證實:brahma-bhūtaḥ prasannātmā na śocati na kāṅkṣati [Bg. 18.54]。這是自我覺悟者的特徵。如果一個人自我覺悟,他立刻會感到快樂,prasannātmā,因為他走上了正確的道路。就像一個人因錯誤的想法而前進,當他發現真相時,他會非常快樂:「哦,我一直在錯誤的想法中前進。」所以一旦到達正確的位置,結果就是快樂。就像 Dhruva Mahārāja 說,svāmin kṛtārtho 'smi varam:「我不要任何物質的恩賜。」 Prahlāda Mahārāja 說:「我的 主,不要因為我想要物質利益而誘惑我。我見過太多痛苦。我的父親是如此強大的物質主義者,連天神都怕他。你在一秒內就結束了這一切。所以我不要這些東西。」這就是真正的知識,na śocati na kāṅkṣati,他不再有任何渴望。karmīs(行動者)、jñānīs(知識分子)、yogis(瑜伽修行者),他們都有渴望。karmīs 渴望物質財富、地位、美女、好位置。他們的生意就是渴望、渴望。如果失去了,他們會哭泣:「哦,我失去了,我失去了。」這兩件事。所以當一個人自我覺悟時,這兩件事明顯消失:不再渴望,不再哀嘆。karmīs 在渴望,jñānīs 也期待與 神 合一,融入 神的存在。那也是渴望。yogis 渴望一些神奇的力量,來迷惑別人,讓人以為他成了 神:「我能製造黃金,我能在天上飛。」愚蠢的人會追隨他們。聰明的人會說:「這有什麼特別?鳥兒也在天上飛,這種飛和那種飛有什麼區別?」所以他不在乎。這些不是完美。愚蠢的人認為這是完美。如果有人說:「我能在海上行走。」真的發生了,成千上萬的傻瓜會蜂擁而至。就像有人廣告說他會展示如何像狗一樣吠叫,人們會花十盧比買票去看一個人如何像狗一樣吠叫。但他不會聽到街上那麼多狗在吠叫,製造噪音。這就是現況。展示一些特別的力量,讓人成為 karmī、jñānī、yogi,但奉獻者對 主 的服務感到滿足,他不想要這些無稽之談。這就是完美。 是的,這在《博伽梵歌》中得到證實:brahma-bhūtaḥ prasannātmā na śocati na kāṅkṣati [Bg. 18.54]。這是自我覺悟者的特徵。如果一個人自我覺悟,他立刻會感到快樂,prasannātmā,因為他走上了正確的道路。就像一個人因錯誤的想法而前進,當他發現真相時,他會非常快樂:「哦,我一直在錯誤的想法中前進。」所以一旦到達正確的位置,結果就是快樂。就像 Dhruva Mahārāja 說,svāmin kṛtārtho 'smi varam:「我不要任何物質的恩賜。」 Prahlāda Mahārāja 說:「我的 主,不要因為我想要物質利益而誘惑我。我見過太多痛苦。我的父親是如此強大的物質主義者,連天神都怕他。你在一秒內就結束了這一切。所以我不要這些東西。」這就是真正的知識,na śocati na kāṅkṣati,他不再有任何渴望。karmīs(行動者)、jñānīs(知識分子)、yogis(瑜伽修行者),他們都有渴望。karmīs 渴望物質財富、地位、美女、好位置。他們的生意就是渴望、渴望。如果失去了,他們會哭泣:「哦,我失去了,我失去了。」這兩件事。所以當一個人自我覺悟時,這兩件事明顯消失:不再渴望,不再哀嘆。karmīs 在渴望,jñānīs 也期待與 神 合一,融入 神的存在。那也是渴望。yogis 渴望一些神奇的力量,來迷惑別人,讓人以為他成了 神:「我能製造黃金,我能在天上飛。」愚蠢的人會追隨他們。聰明的人會說:「這有什麼特別?鳥兒也在天上飛,這種飛和那種飛有什麼區別?」所以他不在乎。這些不是完美。愚蠢的人認為這是完美。如果有人說:「我能在海上行走。」真的發生了,成千上萬的傻瓜會蜂擁而至。就像有人廣告說他會展示如何像狗一樣吠叫,人們會花十盧比買票去看一個人如何像狗一樣吠叫。但他不會聽到街上那麼多狗在吠叫,製造噪音。這就是現況。展示一些特別的力量,讓人成為 karmī、jñānī、yogi,但奉獻者對 主 的服務感到滿足,他不想要這些無稽之談。這就是完美。
  
-**Hayagrīva**  +**Hayagrīva**\\ 
 你曾提到古希臘人被 Parāśara Muni 從印度驅逐出去,他們是 kṣatriyas。但 Socrates 面對的社會一方面有 Sophists——他們是一種頭腦臆測者,收錢來哲學化或臆測;還有以人為本的人,說「人是萬物的尺度」,不相信 神 或更高力量,只有人的存在。還有天神崇拜者,希臘的多神教很像《韋達》中描述的天神,比如 Zeus 像 Indra,Athena 像 Sarasvatī。希臘人保留了對天神的崇拜,但沒有提到一個至高無上的 神,統領所有其他神。 Socrates 忽略了對這些天神的崇拜,他認為崇拜天神無用,強調冥想自我,最高的善在心中,應該對應於 Paramātmā。 你曾提到古希臘人被 Parāśara Muni 從印度驅逐出去,他們是 kṣatriyas。但 Socrates 面對的社會一方面有 Sophists——他們是一種頭腦臆測者,收錢來哲學化或臆測;還有以人為本的人,說「人是萬物的尺度」,不相信 神 或更高力量,只有人的存在。還有天神崇拜者,希臘的多神教很像《韋達》中描述的天神,比如 Zeus 像 Indra,Athena 像 Sarasvatī。希臘人保留了對天神的崇拜,但沒有提到一個至高無上的 神,統領所有其他神。 Socrates 忽略了對這些天神的崇拜,他認為崇拜天神無用,強調冥想自我,最高的善在心中,應該對應於 Paramātmā。
  
-**Prabhupāda**  +**Prabhupāda** \\ 
 是的。這是事實。《博伽梵歌》中證實:kāmais tais tair hṛta-jñānāḥ tyajante anya-devatāḥ [Bg. 7.20]。他們因為過於貪婪而崇拜其他天神。因為天神崇拜是為了物質利益。他們被描述為 hṛta-jñānāḥ,失去了智慧。實際上是這樣。假設你崇拜天神 Sarasvatī,學問女神,你可能成為一個很好的學者。但你能做學者多久?一旦身體結束,你的學問就結束了。然後你得接受另一個身體,根據那個身體行動。你的學問如何幫你?但如果你崇拜 神,正如 主 Krishna 說,janma karma ca me divyaṁ yo jānāti tattvataḥ [Bg. 4.9]。崇拜 神 意味著真正了解 神,祂是什麼,祂如何管理,物質自然如何在祂的指導下運作。人們甚至無法想像 神 可以是人格,但這裡的一切都是人格。mayādhyakṣeṇa prakṛtiḥ sūyate sa-carācaram [Bg. 9.10]:「在我的監督下,物質自然在運作。」所以無人格主義者或不太聰明的人無法理解,一個人如何能指揮物質自然的奇妙活動;因此他們保持無人格主義。但實際上是人格。這是《博伽梵歌》的理解。 神 是人格。mattaḥ parataraṁ nānyat kiñcid asti dhanañjaya [Bg. 7.7]:「沒有比我更高的權威。」當祂說 mattaḥ,意思是祂是人格。所以…… 是的。這是事實。《博伽梵歌》中證實:kāmais tais tair hṛta-jñānāḥ tyajante anya-devatāḥ [Bg. 7.20]。他們因為過於貪婪而崇拜其他天神。因為天神崇拜是為了物質利益。他們被描述為 hṛta-jñānāḥ,失去了智慧。實際上是這樣。假設你崇拜天神 Sarasvatī,學問女神,你可能成為一個很好的學者。但你能做學者多久?一旦身體結束,你的學問就結束了。然後你得接受另一個身體,根據那個身體行動。你的學問如何幫你?但如果你崇拜 神,正如 主 Krishna 說,janma karma ca me divyaṁ yo jānāti tattvataḥ [Bg. 4.9]。崇拜 神 意味著真正了解 神,祂是什麼,祂如何管理,物質自然如何在祂的指導下運作。人們甚至無法想像 神 可以是人格,但這裡的一切都是人格。mayādhyakṣeṇa prakṛtiḥ sūyate sa-carācaram [Bg. 9.10]:「在我的監督下,物質自然在運作。」所以無人格主義者或不太聰明的人無法理解,一個人如何能指揮物質自然的奇妙活動;因此他們保持無人格主義。但實際上是人格。這是《博伽梵歌》的理解。 神 是人格。mattaḥ parataraṁ nānyat kiñcid asti dhanañjaya [Bg. 7.7]:「沒有比我更高的權威。」當祂說 mattaḥ,意思是祂是人格。所以……
  
-**Hayagrīva**  +**Hayagrīva**\\ 
 奉獻者。 奉獻者。
  
-**Prabhupāda**  +**Prabhupāda** \\ 
 不, 主 Krishna, 神。 不, 主 Krishna, 神。
  
-**Hayagrīva**  +**Hayagrīva**\\ 
 是的。 是的。
  
-**Prabhupāda**  +**Prabhupāda** \\ 
 神 是人格。祂說,mattaḥ parataraṁ nānyat kiñcid asti dhanañjaya [Bg. 7.7]:「沒有比我更高的權威。」ahaṁ sarvasya prabhavo mattaḥ sarvaṁ pravartate [Bg. 10.8]:「我是一切的起源,一切從我而來。」《韋達經》也證實:「絕對真理是一切之源」,janmādy asya yataḥ [SB 1.1.1]。所以絕對真理是人格,Arjuna 在理解《博伽梵歌》後稱 主 Krishna 為 paraṁ brahma。這就是絕對真理。paraṁ brahma paraṁ dhāma pavitraṁ paramaṁ bhavān [Bg. 10.12]。真正理解絕對真理意味著理解祂的人格特徵。祂有三種特徵:無人格特徵、局部特徵和人格特徵。brahmeti paramātmeti bhagavān iti śabdyate [SB 1.2.11]。這三者都是同一靈性真理,但有不同階段或特徵。就像一個例子,你從很遠的地方看一座山,看起來像雲霧。靠近一點,你看到綠色,有樹木。如果再靠近,你會看到:「不只是樹木和雲霧,還有房子、人、動物。」實際上是同一座山,但從遠處看,因為距離遠,你看到的是無人格的東西;靠近一點,你看到 Paramātmā,無處不在的存在;再靠近,你看到同一個人格在那裡,祂在跳舞、玩耍。這就是區別。 神 是人格。祂說,mattaḥ parataraṁ nānyat kiñcid asti dhanañjaya [Bg. 7.7]:「沒有比我更高的權威。」ahaṁ sarvasya prabhavo mattaḥ sarvaṁ pravartate [Bg. 10.8]:「我是一切的起源,一切從我而來。」《韋達經》也證實:「絕對真理是一切之源」,janmādy asya yataḥ [SB 1.1.1]。所以絕對真理是人格,Arjuna 在理解《博伽梵歌》後稱 主 Krishna 為 paraṁ brahma。這就是絕對真理。paraṁ brahma paraṁ dhāma pavitraṁ paramaṁ bhavān [Bg. 10.12]。真正理解絕對真理意味著理解祂的人格特徵。祂有三種特徵:無人格特徵、局部特徵和人格特徵。brahmeti paramātmeti bhagavān iti śabdyate [SB 1.2.11]。這三者都是同一靈性真理,但有不同階段或特徵。就像一個例子,你從很遠的地方看一座山,看起來像雲霧。靠近一點,你看到綠色,有樹木。如果再靠近,你會看到:「不只是樹木和雲霧,還有房子、人、動物。」實際上是同一座山,但從遠處看,因為距離遠,你看到的是無人格的東西;靠近一點,你看到 Paramātmā,無處不在的存在;再靠近,你看到同一個人格在那裡,祂在跳舞、玩耍。這就是區別。
  
-**Hayagrīva**  +**Hayagrīva**\\ 
 所以通過知識(jñāna)之路, Socrates 可能覺悟了 Brahman,可能覺悟了 Paramātmā…… 所以通過知識(jñāna)之路, Socrates 可能覺悟了 Brahman,可能覺悟了 Paramātmā……
  
-**Prabhupāda**  +**Prabhupāda** \\ 
 是的。 是的。
  
-**Hayagrīva**  +**Hayagrīva**\\ 
 ……但無法覺悟…… ……但無法覺悟……
  
-**Prabhupāda**  +**Prabhupāda** \\ 
 不,有方法…… 不,有方法……
  
-**Hayagrīva**  +**Hayagrīva**\\ 
 …… 主 Krishna。 …… 主 Krishna。
  
-**Prabhupāda**  +**Prabhupāda** \\ 
 ……有方法,如果他進一步進展。就像同一個例子,那座山就在那裡。從遠處看,你說是雲霧;靠近一點,你看到綠色樹木;再靠近,你會清楚看到一切。 ……有方法,如果他進一步進展。就像同一個例子,那座山就在那裡。從遠處看,你說是雲霧;靠近一點,你看到綠色樹木;再靠近,你會清楚看到一切。
  
-**Hayagrīva**  +**Hayagrīva**\\ 
 但我以為 主 Krishna 只能通過奉獻(bhakti)來覺悟…… 但我以為 主 Krishna 只能通過奉獻(bhakti)來覺悟……
  
-**Prabhupāda**  +**Prabhupāda** \\ 
 是的。你無法進入 主 Krishna 的居所,除非是一個淨化的奉獻者。bhaktyā mām abhijānāti [Bg. 18.55]。這在《博伽梵歌》中明確說道。祂從未說通過知識、行動或瑜伽可以了解祂。許多經典都清楚說道,bhaktyā mām abhijānāti [Bg. 18.55]:只有通過奉獻服務才能了解 主 Krishna。 主 Krishna 的個人居所專為奉獻者保留。因此所有知識分子、瑜伽修行者、行動者都無法進入,他們留在外面,就像陽光和太陽。進入太陽不是容易的事,但任何人都可以留在陽光中。陽光的溫度不那麼高,你可以忍受。雖然陽光和太陽沒有不同,但如果你進入太陽,擁有進入的能力,光明和溫度……不是相同的,我的意思是陽光的溫度和光與太陽球的溫度和光不同。 是的。你無法進入 主 Krishna 的居所,除非是一個淨化的奉獻者。bhaktyā mām abhijānāti [Bg. 18.55]。這在《博伽梵歌》中明確說道。祂從未說通過知識、行動或瑜伽可以了解祂。許多經典都清楚說道,bhaktyā mām abhijānāti [Bg. 18.55]:只有通過奉獻服務才能了解 主 Krishna。 主 Krishna 的個人居所專為奉獻者保留。因此所有知識分子、瑜伽修行者、行動者都無法進入,他們留在外面,就像陽光和太陽。進入太陽不是容易的事,但任何人都可以留在陽光中。陽光的溫度不那麼高,你可以忍受。雖然陽光和太陽沒有不同,但如果你進入太陽,擁有進入的能力,光明和溫度……不是相同的,我的意思是陽光的溫度和光與太陽球的溫度和光不同。
  
-**Hayagrīva**  +**Hayagrīva**\\ 
 Socrates 作為一名教師,除了相信內省或冥想的價值外,還認為知識可以從一個人傳遞給另一個人。因此他相信導師或老師的角色,他自己就是許多人的老師。他也相信與有志於自我覺悟的人的良好交往,他採用了所謂的 Socratic 對話法來引發真相。他使用一種叫 Socratic 諷刺的方法,他假裝自己無知,向年輕的學生提問。他從不直接提供答案,而是試圖從學生中引出答案,這被稱為 mayudic(?)方法。他認為自己像一個助產士——實際上他的母親就是助產士——從靈魂的儲藏中引出真相。他認為真相潛藏在每個人內心,在出生前的某種存在中就已經擁有。 Socrates 作為一名教師,除了相信內省或冥想的價值外,還認為知識可以從一個人傳遞給另一個人。因此他相信導師或老師的角色,他自己就是許多人的老師。他也相信與有志於自我覺悟的人的良好交往,他採用了所謂的 Socratic 對話法來引發真相。他使用一種叫 Socratic 諷刺的方法,他假裝自己無知,向年輕的學生提問。他從不直接提供答案,而是試圖從學生中引出答案,這被稱為 mayudic(?)方法。他認為自己像一個助產士——實際上他的母親就是助產士——從靈魂的儲藏中引出真相。他認為真相潛藏在每個人內心,在出生前的某種存在中就已經擁有。
  
-**Prabhupāda**  +**Prabhupāda** \\ 
 是的,這與我們的方法幾乎相似,因為我們遵循《韋達》的原則,建議為了尋找真相,必須接近一位導師。這在各處都是如此。《博伽梵歌》中也有相同的教導:tad viddhi praṇipātena paripraśnena sevayā upadekṣyanti tad jñānaṁ jñāninas tattva-darśinaḥ [Bg. 4.34]。你必須接近一位了解絕對真理的導師。「了解」意味著他已經見過。就像在日常生活中,人們要求直接感知,看到某物,有人會問:「你能給我看 神 嗎?」這是傾向於直接感知。通過進階的奉獻,這是可能的,沒有困難,因為我已經解釋過,santaḥ sadaiva hṛdayeṣu vilokayanti。聖人總能看到至尊人格神首 Śyāmasundara。所以有一個狀態,人可以不斷看到內心的 Paramātmā,並從祂那裡接受建議。 主 Krishna 也證實:buddhi-yogaṁ dadāmi tam。祂會與人交談。所以通過冥想,如果真的是尋找內心的絕對真理,他可以遇到。這就是瑜伽修行。瑜伽修行的目的是集中精神,看到內心的超靈。因此他必須控制感官的活動,脫離其他干擾。這才有可能。瑜伽修行,dhyāna、dhāraṇā、āsana、praṇāyāma,這些都是為了什麼?只是為了讓心專注於 Paramātmā,然後當他完美時,他總能看到。因此 主 Krishna 在《博伽梵歌》中證實:yoginām api sarveṣāṁ mad-gatenāntar-ātmanā śraddhāvān bhajate yo māṁ sa me yuktatamo mataḥ [Bg. 6.47]。「在所有瑜伽修行者中,學會在內心看到我的人是第一流的。」其他人都是假的。瑜伽的完美是看到內心的 神。這就是瑜伽的完美。所以 Socrates 的這種方法,讓學生有機會發展理解,是很好的過程。老師幫助。就像父母對孩子,起初牽著他的手:「來,走路。」有時給他鼓勵:「現在你走,讓我看看你怎麼走。」雖然孩子有時會摔倒,但父母會鼓勵:「很好,再站起來,走。」所以給學生機會,讓他們正確思考如何回歸 神,回到至尊人格神首,老師給予指導,觀察他們的進展。這是自然的過程。另一個過程是,假如有人來爭論,你應該先給他機會:「好,你說說這段經文的含義。」然後他會明白自己的位置。然後老師再抓住他。因為專家知道如何抓住愚人。讓愚人先說,說一堆無稽之談,然後他會明白自己的位置,老師再抓住他。這也是一種方法。 是的,這與我們的方法幾乎相似,因為我們遵循《韋達》的原則,建議為了尋找真相,必須接近一位導師。這在各處都是如此。《博伽梵歌》中也有相同的教導:tad viddhi praṇipātena paripraśnena sevayā upadekṣyanti tad jñānaṁ jñāninas tattva-darśinaḥ [Bg. 4.34]。你必須接近一位了解絕對真理的導師。「了解」意味著他已經見過。就像在日常生活中,人們要求直接感知,看到某物,有人會問:「你能給我看 神 嗎?」這是傾向於直接感知。通過進階的奉獻,這是可能的,沒有困難,因為我已經解釋過,santaḥ sadaiva hṛdayeṣu vilokayanti。聖人總能看到至尊人格神首 Śyāmasundara。所以有一個狀態,人可以不斷看到內心的 Paramātmā,並從祂那裡接受建議。 主 Krishna 也證實:buddhi-yogaṁ dadāmi tam。祂會與人交談。所以通過冥想,如果真的是尋找內心的絕對真理,他可以遇到。這就是瑜伽修行。瑜伽修行的目的是集中精神,看到內心的超靈。因此他必須控制感官的活動,脫離其他干擾。這才有可能。瑜伽修行,dhyāna、dhāraṇā、āsana、praṇāyāma,這些都是為了什麼?只是為了讓心專注於 Paramātmā,然後當他完美時,他總能看到。因此 主 Krishna 在《博伽梵歌》中證實:yoginām api sarveṣāṁ mad-gatenāntar-ātmanā śraddhāvān bhajate yo māṁ sa me yuktatamo mataḥ [Bg. 6.47]。「在所有瑜伽修行者中,學會在內心看到我的人是第一流的。」其他人都是假的。瑜伽的完美是看到內心的 神。這就是瑜伽的完美。所以 Socrates 的這種方法,讓學生有機會發展理解,是很好的過程。老師幫助。就像父母對孩子,起初牽著他的手:「來,走路。」有時給他鼓勵:「現在你走,讓我看看你怎麼走。」雖然孩子有時會摔倒,但父母會鼓勵:「很好,再站起來,走。」所以給學生機會,讓他們正確思考如何回歸 神,回到至尊人格神首,老師給予指導,觀察他們的進展。這是自然的過程。另一個過程是,假如有人來爭論,你應該先給他機會:「好,你說說這段經文的含義。」然後他會明白自己的位置。然後老師再抓住他。因為專家知道如何抓住愚人。讓愚人先說,說一堆無稽之談,然後他會明白自己的位置,老師再抓住他。這也是一種方法。
  
-**Hayagrīva**  +**Hayagrīva**\\ 
 Socrates 在一個著名的寓言或比喻中,將人類比喻為生活在黑暗的洞穴中,老師看到了洞外的光。他知道洞外有光,他可能回到洞裡告訴洞裡的人,這是黑暗。洞裡的人,很多人會認為他瘋了,說什麼洞外的光,這是一個很危險的立場。 Socrates 在一個著名的寓言或比喻中,將人類比喻為生活在黑暗的洞穴中,老師看到了洞外的光。他知道洞外有光,他可能回到洞裡告訴洞裡的人,這是黑暗。洞裡的人,很多人會認為他瘋了,說什麼洞外的光,這是一個很危險的立場。
  
-**Prabhupāda**  +**Prabhupāda** \\ 
 這是事實。就像我們多次提到的井底之蛙。一隻井底的蛙以為井裡就是一切。如果告訴他:「外面有大片的水,大西洋。」這隻井底之蛙從未見過大西洋,無法想像水可以那麼廣闊。所以那些在黑暗井底的人,聽到外面有光會感到驚訝。但這是事實。如果有人跌入井底,他在喊:「我跌下去了。」有人從外面丟下一根繩子:「抓住這根繩子,我拉你出來。」但他不抓住。就像我們說,物質世界中的每個人都在受苦,抓住 主 Krishna 意識。他們拒絕,或不承認,這就是現況。但如果有人幸運,他會抓住繩子,外面的人想幫他,就能拉他出來。但他必須抓住。 主 Krishna 也建議:「你在哭泣、受苦,試圖找到結束痛苦的方法。」物質主義者用他們的方式,無人格主義者用他們的方式,瑜伽修行者用他們的方式。每個人都想擺脫痛苦。但當 主 Krishna 說這些方法幫不了你,sarva-dharmān parityajya mām ekaṁ śaraṇaṁ vraja [Bg. 18.66],他不抓住。這是他的不幸。 神 親自說:「抓住我。」「抓住我」意味著遵循《博伽梵歌》的教導。「你抓住我,你會得救。」但他們不願意。這是他們的固執。《韋達》因此說,tamasi mā jyotir gamaḥ:「不要留在黑暗中,走向光明。」但他們不願走向光明。他們想留在黑暗的井底。如果你想變得完美,那是他們的不幸。這個物質世界是黑暗,就像現在是晚上,告訴我們實際上是黑暗的。因為 主 Krishna 提供了太陽、月亮,所以有光。但另一個地方,無需太陽、月亮,你也能得到光。《博伽梵歌》中說:na yatra bhāsayate sūryo, na pāvakaḥ,如此等等,tad dhāma paramam,「那是我的國度。」所以一切都是 主 Krishna 的國度,但特別是那個無需陽光、月光、電光的地方,一切都發光。祂給了這些信息,但這些傻瓜不接受。他們想在黑暗中調整。怎麼可能?這也是自然運作的方式教導我們。太陽在天上,但安排是這樣的,十二小時是黑暗,十二小時是光明。但太陽一直在。沒有疑問。但這安排是為了讓我們明白,實際上是黑暗的。有陽光時,有時是白天,陽光明媚。同樣,幸福只能在 主 Krishna 的光輝下,在 主 Krishna 意識的照耀下獲得。如果你在黑暗中想快樂……就像晚上黑暗中,唯一的快樂是睡覺和性生活,僅此而已。沒有其他快樂。當紐約停電時,許多女人懷孕了。(笑)是的。在黑暗中,這是快樂:要麼睡覺,要麼享受性生活。這就是物質世界,因此它是黑暗的。《聖典博伽瓦譚》中說:śrotavyādīni rājendra nṛṇāṁ santi sahasraśaḥ apaśyatām ātma-tattvaṁ gṛheṣu gṛha-medhinām [SB 2.1.2] nidrayā hriyate naktaṁ vyavāyena ca vā vayaḥ divā cārthehayā rājan kuṭumba-bharaṇena vā [SB 2.1.3]。這些物質主義者有許多東西要聽,śrotavyādīni,大量的報紙,無數無稽的信息。為什麼他們有這麼多事做?因為 apaśyatām ātma-tattvaṁ:他們不知道什麼是自我覺悟。gṛheṣu gṛha-medhinām。他們認為家庭生活,圍繞著妻子、孩子、朋友,這就是生活。所以最好看報紙,說些無稽之談,浪費時間。他們的活動是 nidrayā。晚上睡覺或享受性生活,nidrayā hriyate naktaṁ vyavāyena,白天則渴望金錢,開車以極速奔跑,neck-break speed。 這是事實。就像我們多次提到的井底之蛙。一隻井底的蛙以為井裡就是一切。如果告訴他:「外面有大片的水,大西洋。」這隻井底之蛙從未見過大西洋,無法想像水可以那麼廣闊。所以那些在黑暗井底的人,聽到外面有光會感到驚訝。但這是事實。如果有人跌入井底,他在喊:「我跌下去了。」有人從外面丟下一根繩子:「抓住這根繩子,我拉你出來。」但他不抓住。就像我們說,物質世界中的每個人都在受苦,抓住 主 Krishna 意識。他們拒絕,或不承認,這就是現況。但如果有人幸運,他會抓住繩子,外面的人想幫他,就能拉他出來。但他必須抓住。 主 Krishna 也建議:「你在哭泣、受苦,試圖找到結束痛苦的方法。」物質主義者用他們的方式,無人格主義者用他們的方式,瑜伽修行者用他們的方式。每個人都想擺脫痛苦。但當 主 Krishna 說這些方法幫不了你,sarva-dharmān parityajya mām ekaṁ śaraṇaṁ vraja [Bg. 18.66],他不抓住。這是他的不幸。 神 親自說:「抓住我。」「抓住我」意味著遵循《博伽梵歌》的教導。「你抓住我,你會得救。」但他們不願意。這是他們的固執。《韋達》因此說,tamasi mā jyotir gamaḥ:「不要留在黑暗中,走向光明。」但他們不願走向光明。他們想留在黑暗的井底。如果你想變得完美,那是他們的不幸。這個物質世界是黑暗,就像現在是晚上,告訴我們實際上是黑暗的。因為 主 Krishna 提供了太陽、月亮,所以有光。但另一個地方,無需太陽、月亮,你也能得到光。《博伽梵歌》中說:na yatra bhāsayate sūryo, na pāvakaḥ,如此等等,tad dhāma paramam,「那是我的國度。」所以一切都是 主 Krishna 的國度,但特別是那個無需陽光、月光、電光的地方,一切都發光。祂給了這些信息,但這些傻瓜不接受。他們想在黑暗中調整。怎麼可能?這也是自然運作的方式教導我們。太陽在天上,但安排是這樣的,十二小時是黑暗,十二小時是光明。但太陽一直在。沒有疑問。但這安排是為了讓我們明白,實際上是黑暗的。有陽光時,有時是白天,陽光明媚。同樣,幸福只能在 主 Krishna 的光輝下,在 主 Krishna 意識的照耀下獲得。如果你在黑暗中想快樂……就像晚上黑暗中,唯一的快樂是睡覺和性生活,僅此而已。沒有其他快樂。當紐約停電時,許多女人懷孕了。(笑)是的。在黑暗中,這是快樂:要麼睡覺,要麼享受性生活。這就是物質世界,因此它是黑暗的。《聖典博伽瓦譚》中說:śrotavyādīni rājendra nṛṇāṁ santi sahasraśaḥ apaśyatām ātma-tattvaṁ gṛheṣu gṛha-medhinām [SB 2.1.2] nidrayā hriyate naktaṁ vyavāyena ca vā vayaḥ divā cārthehayā rājan kuṭumba-bharaṇena vā [SB 2.1.3]。這些物質主義者有許多東西要聽,śrotavyādīni,大量的報紙,無數無稽的信息。為什麼他們有這麼多事做?因為 apaśyatām ātma-tattvaṁ:他們不知道什麼是自我覺悟。gṛheṣu gṛha-medhinām。他們認為家庭生活,圍繞著妻子、孩子、朋友,這就是生活。所以最好看報紙,說些無稽之談,浪費時間。他們的活動是 nidrayā。晚上睡覺或享受性生活,nidrayā hriyate naktaṁ vyavāyena,白天則渴望金錢,開車以極速奔跑,neck-break speed。
  
-**Hayagrīva**  +**Hayagrīva**\\ 
 極速。 極速。
  
-**Prabhupāda**  +**Prabhupāda** \\ 
 極速。然後是什麼?尋找食物,就像豬一樣,到處跑:「哪裡有糞便?哪裡有糞便?」這以文明的方式進行。風險很大,開車這麼多人死亡。記錄顯示,這很危險。至少我一上街就覺得危險。汽車跑得那麼快,目的是什麼?找食物。所以這被譴責為豬的文明。豬到處跑,找糞便。你開車跑,目的是一樣的:找糞便。因此這不是文明的進步。文明的進步是, 主 Krishna 建議,你需要食物,就種糧食。留在你所在的地方。任何地方都可以種糧食,稍微勞動一下。養牛,go-rakṣya,kṛṣi-go-rakṣya vāṇijyaṁ vaiśya-karma svabhāva-jam [Bg. 18.44]。像這樣解決你的問題。耕種一點勞動,你會得到一年的食物。把食物分給動物、牛,自己也吃。牛會吃剩餘的。你拿米,皮給牛。從豆子中拿穀物,皮給牛。水果你吃果肉,皮給牛,牛會給你牛奶。你為什麼要殺牠?牛奶是奇蹟般的食物,因此 主 Krishna 說 kṛṣi-go-rakṣya vāṇijyaṁ vaiśya [Bg. 18.44]。保護牛,拿牛奶,吃糧食——你的食物問題解決了。哪裡有食物問題?為什麼要創造這種充滿焦慮、到處開車、與其他國家爭鬥、經濟發展的文明?這是什麼文明?因此我們需要接受 主 Krishna 意識,從經濟、哲學、宗教、文化各個方面變得快樂。這就是 主 Krishna 意識。 極速。然後是什麼?尋找食物,就像豬一樣,到處跑:「哪裡有糞便?哪裡有糞便?」這以文明的方式進行。風險很大,開車這麼多人死亡。記錄顯示,這很危險。至少我一上街就覺得危險。汽車跑得那麼快,目的是什麼?找食物。所以這被譴責為豬的文明。豬到處跑,找糞便。你開車跑,目的是一樣的:找糞便。因此這不是文明的進步。文明的進步是, 主 Krishna 建議,你需要食物,就種糧食。留在你所在的地方。任何地方都可以種糧食,稍微勞動一下。養牛,go-rakṣya,kṛṣi-go-rakṣya vāṇijyaṁ vaiśya-karma svabhāva-jam [Bg. 18.44]。像這樣解決你的問題。耕種一點勞動,你會得到一年的食物。把食物分給動物、牛,自己也吃。牛會吃剩餘的。你拿米,皮給牛。從豆子中拿穀物,皮給牛。水果你吃果肉,皮給牛,牛會給你牛奶。你為什麼要殺牠?牛奶是奇蹟般的食物,因此 主 Krishna 說 kṛṣi-go-rakṣya vāṇijyaṁ vaiśya [Bg. 18.44]。保護牛,拿牛奶,吃糧食——你的食物問題解決了。哪裡有食物問題?為什麼要創造這種充滿焦慮、到處開車、與其他國家爭鬥、經濟發展的文明?這是什麼文明?因此我們需要接受 主 Krishna 意識,從經濟、哲學、宗教、文化各個方面變得快樂。這就是 主 Krishna 意識。
  
-**Hayagrīva**  +**Hayagrīva**\\ 
 關於 Socrates 的最後一點。對 Socrates 來說…… 關於 Socrates 的最後一點。對 Socrates 來說……
  
-**Prabhupāda**  +**Prabhupāda** \\ 
 這種所謂的文明是黑暗的。這是我的觀點。 這種所謂的文明是黑暗的。這是我的觀點。
  
-**Hayagrīva**  +**Hayagrīva**\\ 
 是的。 是的。
  
-**Prabhupāda**  +**Prabhupāda** \\ 
 這不是在光明中。他們在黑暗中爭鬥。就像這個房間突然變暗,大家(聽不清楚)。有爭鬥。你問我:「 Prabhupāda,你在哪?」我說:「這兒。」你卻跑到另一個房間。 這不是在光明中。他們在黑暗中爭鬥。就像這個房間突然變暗,大家(聽不清楚)。有爭鬥。你問我:「 Prabhupāda,你在哪?」我說:「這兒。」你卻跑到另一個房間。
  
-**Hayagrīva**  +**Hayagrīva**\\ 
 他在洞穴的比喻中,說洞裡像電影院,牆上有影像…… 他在洞穴的比喻中,說洞裡像電影院,牆上有影像……
  
-**Prabhupāda**  +**Prabhupāda** \\ 
 是的。 是的。
  
-**Hayagrīva**  +**Hayagrīva**\\ 
 ……大家坐在洞裡,專注於這些不是真實形態的影像,而是模仿的形態。 ……大家坐在洞裡,專注於這些不是真實形態的影像,而是模仿的形態。
  
-**Prabhupāda**  +**Prabhupāda** \\ 
 這就是黑暗。你說:「 Prabhupāda,我在這。」我卻看這邊:「你在哪?」這就是黑暗的狀態。你看到的一切都不清楚。這就是黑暗。因此《韋達》說:「不要留在黑暗中,走向光明。」那光明就是導師。ajñāna-timirāndhasya jñānāñjana-śalākayā。這是導師的描述。當我們在無明的黑暗中,導師點燃知識的火炬。śalākayā 意為火炬。然後他看到:「哦,事情是這樣的。」這樣,當他自我覺悟,brahma-bhū,他就快樂,brahma-bhūtaḥ prasannātmā na śocati [Bg. 18.54]。這就是文明,獲得光明。留在黑暗中掙扎求存,不是文明,那是動物生活。沒有價值。這就是現況。因此我們試圖傳播 主 Krishna 意識,這是對人類社會最大的貢獻。我們的 主 Krishna 意識不是製造的,不是像其他 swami、yogi、哲學家那樣欺騙。我們只是傳遞 主 Krishna 給予的火炬。這就是我們的任務,簡單、有益、實際。 這就是黑暗。你說:「 Prabhupāda,我在這。」我卻看這邊:「你在哪?」這就是黑暗的狀態。你看到的一切都不清楚。這就是黑暗。因此《韋達》說:「不要留在黑暗中,走向光明。」那光明就是導師。ajñāna-timirāndhasya jñānāñjana-śalākayā。這是導師的描述。當我們在無明的黑暗中,導師點燃知識的火炬。śalākayā 意為火炬。然後他看到:「哦,事情是這樣的。」這樣,當他自我覺悟,brahma-bhū,他就快樂,brahma-bhūtaḥ prasannātmā na śocati [Bg. 18.54]。這就是文明,獲得光明。留在黑暗中掙扎求存,不是文明,那是動物生活。沒有價值。這就是現況。因此我們試圖傳播 主 Krishna 意識,這是對人類社會最大的貢獻。我們的 主 Krishna 意識不是製造的,不是像其他 swami、yogi、哲學家那樣欺騙。我們只是傳遞 主 Krishna 給予的火炬。這就是我們的任務,簡單、有益、實際。
  
-**Hayagrīva**  +**Hayagrīva**\\ 
 Socrates 講的「善」不是 sattva-guṇa。《共和國》中, Socrates 說:「這給予知識對象以真相,給予知者以認知能力的,是善的形式或本質。」 Socrates 講的「善」不是 sattva-guṇa。《共和國》中, Socrates 說:「這給予知識對象以真相,給予知者以認知能力的,是善的形式或本質。」
  
-**Prabhupāda**  +**Prabhupāda** \\ 
 是的。 是的。
  
-**Hayagrīva**  +**Hayagrīva**\\ 
 「它是知識和真相的原因,因此雖然你可能認為它是知識的對象,但你最好將它視為超越真相和知識的東西,儘管這兩者都很珍貴,但它有更高的價值。就像在我們的比喻中,光和視覺像太陽,但不等同於太陽,這裡知識和真相也應視為像善,但將它們等同於善是錯誤的。善必須擁有更高的榮譽地位。知識的對象從善中獲得不僅是被知的權力,還有它們的存在和真實性,善不是存在本身,而是超越存在,在尊嚴和力量上超越它。」 「它是知識和真相的原因,因此雖然你可能認為它是知識的對象,但你最好將它視為超越真相和知識的東西,儘管這兩者都很珍貴,但它有更高的價值。就像在我們的比喻中,光和視覺像太陽,但不等同於太陽,這裡知識和真相也應視為像善,但將它們等同於善是錯誤的。善必須擁有更高的榮譽地位。知識的對象從善中獲得不僅是被知的權力,還有它們的存在和真實性,善不是存在本身,而是超越存在,在尊嚴和力量上超越它。」
  
-**Prabhupāda**   +**Prabhupāda** \\  
-是的。所以善性是你能獲得知識的平台。激情和無明不是知識的平台。因此應該努力讓人從無明和激情的基礎平台提升。這通過我們的 主 Krishna 意識運動很容易做到。如果一個人聽關於 主 Krishna 或 神的教導,逐漸他會從黑暗和激情的控制中解脫,真正進入善性平台。當他完全處於善性時,激情和無明及其副產品無法觸及他。tadā rajas-tamo-bhāvāḥ kāma-lobhādayaś ca ye [SB 1.2.19]。   +是的。所以善性是你能獲得知識的平台。激情和無明不是知識的平台。因此應該努力讓人從無明和激情的基礎平台提升。這通過我們的 主 Krishna 意識運動很容易做到。如果一個人聽關於 主 Krishna 或 神的教導,逐漸他會從黑暗和激情的控制中解脫,真正進入善性平台。當他完全處於善性時,激情和無明及其副產品無法觸及他。tadā rajas-tamo-bhāvāḥ kāma-lobhādayaś ca ye [SB 1.2.19]。  
-naṣṭa-prāyeṣv abhadreṣu nityaṁ bhāgavata-sevayā bhagavaty uttama-śloke bhaktir bhavati naiṣṭhikī [SB 1.2.18]。   +naṣṭa-prāyeṣv abhadreṣu nityaṁ bhāgavata-sevayā bhagavaty uttama-śloke bhaktir bhavati naiṣṭhikī [SB 1.2.18]。  
-tadā rajas-tamo-bhāvāḥ kāma-lobhādayaś ca ye ceta etair anāviddham [SB 1.2.19]。  +tadā rajas-tamo-bhāvāḥ kāma-lobhādayaś ca ye ceta etair anāviddham [SB 1.2.19]。 
 如果我們定期聽《聖典博伽瓦譚》、《博伽梵歌》,我們會逐漸從無明和激情的影響中解脫,雖然需要時間,但這是確定的。你聽得越多關於 主 Krishna 或祂的教導,你就越淨化。這是檢驗,淨化的標準是他不再被貪婪和激情攻擊。這就是他從低等品質中解脫的證明,ceta etair anāviddhaṁ sthitaṁ sattve prasīdati。當他不再被激情和貪婪這些低等品質干擾時,他就快樂。這就是善性。然後他快樂,幸福,善性的終極階段是 brahma-bhūtaḥ,覺悟自己,覺悟 神。所以必須到達善性平台。因此我們要求人們放棄這些低等品質的活動——非法性行為、吃肉、酗酒或吸毒、賭博。這些是低等品質。放棄這些品質的人,留在 sattva-guṇa 中。如果他進一步提升,就像 Socrates 說,善性不是全部,你還需要……那就是奉獻(bhakti)。然後他的覺悟是完美的。他變得解脫,逐漸發展對 神的愛,回到原本的狀態。bhaktir hitvā anyathā。解脫(mukti)意味著擺脫所有無意義的活動。nitya-baddha,他們從事這些,karmīs、jñānīs、yogis,只是從事一些錯誤的活動來追求快樂。當一個人從這些錯誤的活動中解脫時,他處於解脫狀態。mukti 意味著 muktir hitvā anyathā rūpam。anyathā rūpam 意味著他以錯誤的方式行動。所以他必須回到真正的位置,而不是以錯誤的方式行動。他是 主 Krishna 的永恆僕人。當他完全投入 主 Krishna 的服務時,他是解脫的,沒有人能觸及他,māyā 無法觸及。daivī hy eṣā guṇamayī mama māyā [Bg. 7.14]。māyā 很強大,但如果一個人不斷與 主 Krishna 保持聯繫,māyā 沒有管轄權。māyām etāṁ taranti te。這是生命的完美。 如果我們定期聽《聖典博伽瓦譚》、《博伽梵歌》,我們會逐漸從無明和激情的影響中解脫,雖然需要時間,但這是確定的。你聽得越多關於 主 Krishna 或祂的教導,你就越淨化。這是檢驗,淨化的標準是他不再被貪婪和激情攻擊。這就是他從低等品質中解脫的證明,ceta etair anāviddhaṁ sthitaṁ sattve prasīdati。當他不再被激情和貪婪這些低等品質干擾時,他就快樂。這就是善性。然後他快樂,幸福,善性的終極階段是 brahma-bhūtaḥ,覺悟自己,覺悟 神。所以必須到達善性平台。因此我們要求人們放棄這些低等品質的活動——非法性行為、吃肉、酗酒或吸毒、賭博。這些是低等品質。放棄這些品質的人,留在 sattva-guṇa 中。如果他進一步提升,就像 Socrates 說,善性不是全部,你還需要……那就是奉獻(bhakti)。然後他的覺悟是完美的。他變得解脫,逐漸發展對 神的愛,回到原本的狀態。bhaktir hitvā anyathā。解脫(mukti)意味著擺脫所有無意義的活動。nitya-baddha,他們從事這些,karmīs、jñānīs、yogis,只是從事一些錯誤的活動來追求快樂。當一個人從這些錯誤的活動中解脫時,他處於解脫狀態。mukti 意味著 muktir hitvā anyathā rūpam。anyathā rūpam 意味著他以錯誤的方式行動。所以他必須回到真正的位置,而不是以錯誤的方式行動。他是 主 Krishna 的永恆僕人。當他完全投入 主 Krishna 的服務時,他是解脫的,沒有人能觸及他,māyā 無法觸及。daivī hy eṣā guṇamayī mama māyā [Bg. 7.14]。māyā 很強大,但如果一個人不斷與 主 Krishna 保持聯繫,māyā 沒有管轄權。māyām etāṁ taranti te。這是生命的完美。
  
-**Hayagrīva**  +**Hayagrīva**\\ 
 超越物質模式。 超越物質模式。
  
-**Prabhupāda**  +**Prabhupāda** \\ 
 是的。不再受物質自然模式的影響。sa guṇān samatītyaitān brahma-bhūyāya kalpate [Bg. 14.26]。這樣的人超越了物質自然模式。sa guṇān samatītyaitān brahma [Bg. 14.26]。這就是 brahma-bhūtaḥ 階段。所以每個奉獻者,如果嚴格遵循規則和規範,他處於 brahma-bhūtaḥ 階段。就像有流行病,但接種疫苗的人,流行病無法觸及他。這就是如此。brahma,當你到達 brahma-bhūtaḥ 階段,無論有什麼 māyā,有多少無明和激情的活動,他都不受影響。他是自由的。這就是 brahma-bhūtaḥ 階段。這是我們想要的。這就是完美。 是的。不再受物質自然模式的影響。sa guṇān samatītyaitān brahma-bhūyāya kalpate [Bg. 14.26]。這樣的人超越了物質自然模式。sa guṇān samatītyaitān brahma [Bg. 14.26]。這就是 brahma-bhūtaḥ 階段。所以每個奉獻者,如果嚴格遵循規則和規範,他處於 brahma-bhūtaḥ 階段。就像有流行病,但接種疫苗的人,流行病無法觸及他。這就是如此。brahma,當你到達 brahma-bhūtaḥ 階段,無論有什麼 māyā,有多少無明和激情的活動,他都不受影響。他是自由的。這就是 brahma-bhūtaḥ 階段。這是我們想要的。這就是完美。
  
-**Hayagrīva**  +**Hayagrīva**\\ 
 這就是關於 Socrates 的補充筆記的結論, Śrīla Prabhupāda。 這就是關於 Socrates 的補充筆記的結論, Śrīla Prabhupāda。
  
-**Prabhupāda**  +**Prabhupāda** \\ 
 是的,非常好。 是的,非常好。
  
-**Hayagrīva**  +**Hayagrīva**\\ 
 如果我們將來介紹新的哲學家,嗯,我不知道這些是否…… 如果我們將來介紹新的哲學家,嗯,我不知道這些是否……
  
-**Prabhupāda**  +**Prabhupāda** \\ 
 實際上主要的哲學家是 Socrates。他是(聽不清楚)。 實際上主要的哲學家是 Socrates。他是(聽不清楚)。
  
-**Hayagrīva**  +**Hayagrīva**\\ 
 Socrates、Plato、Aristotle,這些已經討論過了。只是補充了一些。但還有 Plotinus、Origen 和 Augustine,這些是塑造基督教思想或天主教、教會之父的哲學家,還有 St. Anselm、St. Thomas Aquinas、Scotus 和 Eckhart,這些是基督教的…… Socrates、Plato、Aristotle,這些已經討論過了。只是補充了一些。但還有 Plotinus、Origen 和 Augustine,這些是塑造基督教思想或天主教、教會之父的哲學家,還有 St. Anselm、St. Thomas Aquinas、Scotus 和 Eckhart,這些是基督教的……
  
-**Prabhupāda**  +**Prabhupāda** \\ 
 他們不是哲學家;他們是基督教徒,有不同的觀點。所以我們不討論那些偏離標準道路、用頭腦臆測的人。 他們不是哲學家;他們是基督教徒,有不同的觀點。所以我們不討論那些偏離標準道路、用頭腦臆測的人。
  
-**Hayagrīva**  +**Hayagrīva**\\ 
 但這些被認為是哲學家…… 但這些被認為是哲學家……
  
-**Prabhupāda**  +**Prabhupāda** \\ 
 被認為,但因為他們屬於某個宗教派別…… 被認為,但因為他們屬於某個宗教派別……
  
-**Hayagrīva**  +**Hayagrīva**\\ 
 因為他們是基督的追隨者? 因為他們是基督的追隨者?
  
-**Prabhupāda**  +**Prabhupāda** \\ 
 是的。他們偏離了原本的基督教父,所以他們毫無用處。 是的。他們偏離了原本的基督教父,所以他們毫無用處。
  
-**Hayagrīva**  +**Hayagrīva**\\ 
 他們確實偏離了。他們…… 他們確實偏離了。他們……
  
-**Prabhupāda**  +**Prabhupāda** \\ 
 不,你不能偏離。偏離了你就不再是基督徒。所以你沒有從基督教的角度說話的平台。因此他們應該被拒絕。 不,你不能偏離。偏離了你就不再是基督徒。所以你沒有從基督教的角度說話的平台。因此他們應該被拒絕。
  
-**Hayagrīva**  +**Hayagrīva**\\ 
 嗯。所以 Plotinus 不是基督徒,Origen 也不是…… 嗯。所以 Plotinus 不是基督徒,Origen 也不是……
  
-**Prabhupāda**  +**Prabhupāda** \\ 
 如果你說基督徒,你必須遵循基督的十誡。如果你不遵循,製造自己的方式逃避,你就不再是基督徒。所以你不能說話。 如果你說基督徒,你必須遵循基督的十誡。如果你不遵循,製造自己的方式逃避,你就不再是基督徒。所以你不能說話。
  
-**Hayagrīva**  +**Hayagrīva**\\ 
 但 Augustine 是其中一個認為動物沒有靈魂的人。 但 Augustine 是其中一個認為動物沒有靈魂的人。
  
-**Prabhupāda**  +**Prabhupāda** \\ 
 所以他是個傻瓜。 所以他是個傻瓜。
  
-**Hayagrīva**  +**Hayagrīva**\\ 
 是的。 是的。
  
-**Prabhupāda**  +**Prabhupāda** \\ 
 他是個傻瓜。 他是個傻瓜。
  
-**Hayagrīva**  +**Hayagrīva**\\ 
 這被接受了…… 這被接受了……
  
-**Prabhupāda**  +**Prabhupāda** \\ 
 你跟一個傻瓜討論什麼?那是浪費時間。 你跟一個傻瓜討論什麼?那是浪費時間。
 +
  

本網站使用 Cookie。使用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在您的電腦上儲存 Cookie。此外,您確認已閱讀並瞭解我們的隱私權政策。如果您不同意,請離開本網站。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