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間對話 1974年2月13日 溫達文

Guru dāsa: 我提早回來了一點,因為他們想確保 Pālikā 沒事。

Prabhupāda: 什麼?

Guru dāsa: 我提早回來了一點,因為他們想確保 Pālikā 沒事。

Prabhupāda: 你們有多少人去了?

Guru dāsa: 幾乎所有人都去了,大約二十五人。

Prabhupāda: (語音不清)

Guru dāsa: 他們先去了(語音不清)Kāliya 那棵 Kāliya 樹,然後是 Madana-mohana,新舊兩處,然後到 samādhi,(語音不清)samādhi,然後我就離開了(語音不清)。Dr. Kapoor 今天早上來了嗎?

奉獻者: 沒有。

Guru dāsa: 沒有?

奉獻者: 我不在這裡。我去睡了幾分鐘。

Prabhupāda: 謝謝。你們從哪裡來?

訪客 (1): 剛剛從 Hanumān Mandir 來,就在路邊,不遠,但我們都來自美國。

Prabhupāda: 你們住在這裡?

訪客 (1): 我們白天住在那裡,晚上住在 Jaipuria Bhavan(?),就在(語音不清)的一個旅館。

奉獻者: 他在(語音不清)住。

訪客 (1): Nim Karoli Baba。我們剛剛和 Nim Karoli 見面,接受他的 darśana。

Prabhupāda: Nim Karoli?

訪客 (1): Nim Karoli。他請我們來這裡,請求……他希望這裡的一些人能去唱 kīrtana,如果你,如果你願意的話。

Prabhupāda: 我們在這裡舉行 kīrtana。如果我們要一個個去別人家,怎麼可能?

訪客 (1): 我,我不知道。我只是……他讓我來請求,所以……

Prabhupāda: 我們在這裡舉行 kīrtana,早上和晚上,如果有人有興趣。

訪客 (2): 那裡有大約三十個西方人。

Prabhupāda: 什麼?

訪客 (2): 我們有三十個西方人,每天去 Mahārāja 的 darśana。

Prabhupāda: 三十個西方人?

訪客 (1): 是的,沒錯。

Prabhupāda: 哦。我沒有意見,(語音不清)那些組織的人。你們也住在那裡?

訪客 (2): 是的。

訪客 (1): 我們三個人來了。他派我們三個人來請求。

Guru dāsa: 你們有什麼其他問題嗎?

訪客 (1): 沒有,就這樣。這只是解釋我們現在在這裡的原因。

Guru dāsa: 你們不用解釋為什麼在(語音不清)。

訪客 (1): 謝謝。

Prabhupāda: 神像在哪裡?

奉獻者: 帶去 saṅkīrtana 了。

Prabhupāda: 慢慢來……

奉獻者: Saṅkīrtana,當你有空的時候。

Guru dāsa: 她(訪客 3)參加了德里 pandal 的所有講座。

Prabhupāda: 是的,我見過她。

Guru dāsa: 還有費城。

Prabhupāda: 那麼,你了解我們的哲學嗎?

訪客 (3): 了解……?

Prabhupāda: 我們的哲學?

訪客 (1): 哲學。

訪客 (3): 是的,我了解。我想我了解。(笑)我在紐約的 Hare Kṛṣṇa(語音不清)時,我們在公寓裡有個神像的照片。

Prabhupāda: 哪裡?

訪客 (3): 費城。

Prabhupāda: 哦。

訪客 (3): 我們在那裡做 āratik,讀你的書。

Prabhupāda: 哪本書?

訪客 (3): 《Śrī Īśopaniṣad》、《Lord Caitanya》、《Kṛṣṇa book》(語音不清)。

Guru dāsa: Prabhupāda 將要出版一本書叫《Thus They Spoke》,包含所有哲學家並用 Krishna 意識反駁他們。全部反駁(語音不清)。

訪客 (1): 不同的哲學流派。

Guru dāsa: 是的。特別是攻擊達爾文。

訪客 (1): 達爾文主義。是的,當然。這很好。

Guru dāsa: 他們試過了,但他們不是,他們沒有上帝意識。他們(語音不清)。

Hayagrīva: 那些哲學家,你知道,他們只是用自己的頭腦試圖弄清楚。

Prabhupāda: 我們研究過的所有這些哲學家,他們(語音不清)。他們缺乏知識。主要區別是他們認為身體就是自我,在這個錯誤的基礎上他們進行理論化(語音不清)。如果你的基本立場是錯的,你怎麼能傳達正確的東西?因此在《Śrīmad Bhāgavata》中說,yasyātma-buddhiḥ kuṇape tri-dhātuke sva-dhīḥ kalatrādiṣu bhauma-ijya-dhīḥ [SB 10.84.13]:“任何認為這個身體是自我的人,與驢子和牛無異。”你的哲學是什麼?你認為這個身體是自我嗎?

訪客 (1): 我……哦,不。

Prabhupāda: 你呢?

訪客 (2): 不。

Prabhupāda: 很好。那我們從(語音不清)開始?

Śyāmasundara: 嗯,從 Rādhā Dāmodara 開始。我不知道。

Guru dāsa: 我有三把那個房間的鑰匙。

Śyāmasundara: 也許 Subala 已經安排好了。

Prabhupāda: 那麼,你的哲學是什麼?

訪客 (1): 我的哲學?

Prabhupāda: 是的。

訪客 (1): 身體不是自我。自我,或 ātmān,是唯一絕對的存在,但它有一種迷惑的力量,通過……

Prabhupāda: 那個上帝是誰?迷惑的力量?

訪客 (1): 上帝,或……

奉獻者: 上帝?

訪客 (1): ……上帝的 māyā,上帝的 māyā 讓人認為自己是身體,但這是一種幻覺,是上帝的遊戲,有時人會無知地認同於身體,通過上帝的恩典,無知的束縛被……他通過上帝的恩典從無知的束縛中解脫。

Prabhupāda: 通過上帝的恩典,會發生什麼?

訪客 (1): 一個人無法……一個人獲得對上帝的愛,純粹的愛。通過愛上帝,一個人,一個人不再認同於自己的身體。

Prabhupāda: 那麼愛上帝的結果是什麼?

訪客 (1): 沒有愛上帝?

Prabhupāda: 不。

奉獻者: 結果。

Prabhupāda: 結果是什麼?

訪客 (1): 愛上帝?是的。

Prabhupāda: 會帶來什麼?

訪客 (1): 是與上帝合一。與上帝合一。

奉獻者: 那是什麼合一?

訪客 (1): 什麼是合一?我認為它,它被稱為 yoga,或 samādhi。我不太知道。只是我讀到的。

Prabhupāda: 那麼你說的合一代表什麼?就像你在那裡,我在這裡。你說到合一。合一的形式是什麼?

訪客 (1): 合一的形式?

Prabhupāda: 是的。

訪客 (1): 我的理解是,靈魂,上帝,至高靈魂,是超越形式的,但通過愛……

Prabhupāda: 超越形式。

訪客 (1): ……通過愛上帝的形式……它有形式又無形式。它既有形式又無形式。

Prabhupāda: 那無形式是什麼,有形式又是什麼?

訪客 (1): 這我無法說。我對這些東西了解甚少。

Prabhupāda: 你在你住的地方沒學到嗎?

訪客 (1): 我在學。我在學愛。這,Mahārāja……這位 Nim Karoli Baba,告訴我們,愛,對上帝的愛是最高的。

Prabhupāda: 但愛,如果沒有形式,你愛什麼?空氣嗎?

訪客 (1): 你愛形式,沒錯。你有 bhakti,你愛上帝的形式。

Prabhupāda: 但你說是無形式的。

訪客 (1): 啊,是的。嗯,這,嗯,我讀過……

Prabhupāda: 這怎麼回事?如果無形式,你怎麼能愛,怎麼享受?

訪客 (1): 你無法愛無形式的,沒錯。

Prabhupāda: 是的。虛構的愛。你為什麼不問這個聰明的問題?如果你說無形式,那愛在哪裡?

訪客 (1): 他不教無形式。那是我自己的觀點,但那不是他教我的東西。

Prabhupāda: 他教什麼?

訪客 (1): 他說……

Prabhupāda: 他教有形式?

訪客 (1): 他說……是的。他是 Hanumānji 的偉大 bhakta

Prabhupāda: Hanumān 是誰?

訪客 (1): Hanumān 是 Rāma 的呼吸。

Prabhupāda: 什麼?

訪客 (1): Rāma 的呼吸,svasaRāma-ke-svasa,Rāma 的呼吸。

Prabhupāda: 呼吸?

訪客 (1): 呼吸。Hanumān 是……Rāma 曾經問 Hanumān,“你看到什麼?你如何看我?” Hanumān 回答,“當我知道自己是誰時,你和我是一體的,當我忘記自己是誰時,我就服侍你。”

Prabhupāda: 這太荒謬了。

訪客 (1): 荒謬?嗯,也許是這樣。我不知道……

Guru dāsa: 當你記得自己是誰時,你服侍,當你忘記自己是誰時,你認為自己與上帝是一體的。就像假設你坐在 Nim Karoli 的椅子上,忘了自己是誰,以為你是他的弟子,我是 Nim Karoli。

訪客 (1): Nim Karoli。

Guru dāsa: Nim Karoli。抱歉。同樣,當我們忘記自己是誰時,我們認為自己與上帝是一體的,但當我們記起來時,我們是祂的 bhakta,是祂的僕人。

訪客 (1): 是的,這也對。這是事實。

Guru dāsa: Hanumān,他是偉大的 bhakta。我們應該追隨他的腳步。“說自己是我的奉獻者的人,不是我的奉獻者。說自己是我奉獻者的奉獻者的人,才是我的奉獻者。”非常謙卑。這樣我們才能進步 [Cc. Madhya 13.80]。

訪客 (1): Mahārāja 在教——你問他的教導——這些東西其實是一樣的,我,他告訴我的東西。但他說整個宇宙就是上帝,你不應該傷害任何人,你應該服務……

Prabhupāda: 你怎麼能服務整個宇宙?

訪客 (1): 什麼?

Prabhupāda: 你怎麼能服務整個宇宙?

訪客 (1): 你愛你身邊的眾生……

Prabhupāda: 你愛?你愛誰?

訪客 (1): 你身邊的任何人。

Prabhupāda: 什麼?

訪客 (1): 任何,任何……

Prabhupāda: 那是……假設你愛我。你愛整個宇宙了嗎?為什麼這種錯誤的印象?

訪客 (1): 當然,宇宙中的每個眾生都是我的一部分。

Prabhupāda: (語音不清)。你可以將你的愛放在某個人或某個群體上。

訪客 (1): 是的。

Prabhupāda: 這意味著你愛整個宇宙嗎?

訪客 (1): 不。

Prabhupāda: 就像民族主義。你是美國人?

訪客 (1): 是的。

Prabhupāda: 所以你有你的民族意識。你愛你的國家。但你為什麼殺牛?這是宇宙之愛嗎?

訪客 (1): 如果我愛美國?

Prabhupāda: 是的。你愛你的人,但你殺你的牛。

訪客 (1): 哦。

Prabhupāda: 為什麼?

訪客 (1): 因為無知。人……

Prabhupāda: 那你怎麼愛整個宇宙,如果你處於無知?

訪客 (1): 你盡力而為。

Prabhupāda: 如果你無知,你不知道如何愛。

訪客 (1): 這是對的,當然。無知是……

Prabhupāda: 那你怎麼說宇宙之愛?當你不知道如何愛,你怎麼說宇宙,這些大詞。

訪客 (1): 當然,每個……

Prabhupāda: 這是無知。首先你說你不知道如何愛,然後你說愛宇宙。這已經……

訪客 (1): 當然,宇宙中的每個眾生都是宇宙的一部分……

Prabhupāda: 但你無法愛每個眾生。這是我的觀點。

奉獻者: 他們在暗示這一點。她說如果你愛一個純粹的眾生……

Prabhupāda: 什麼?

訪客 (1): 你愛宇宙。就像你問我是否愛宇宙。

奉獻者: 她說如果你愛一個純粹的眾生,你就能愛宇宙。她說如果你愛一個純粹的眾生,你就能愛宇宙。

Prabhupāda: 那麼有不純的眾生和純粹的眾生?

奉獻者: 是的。

Prabhupāda: 這是事實嗎?

奉獻者: 這是真的嗎?

Prabhupāda: 那麼一旦你說純粹的眾生,就有不純的眾生。

訪客 (1): 看起來是這樣。

訪客 (3): 靈魂並不不純。

Prabhupāda: 什麼?

訪客 (3): 靈魂並不不純。那是唯一的真實——靈魂的純粹。

訪客 (1): 你愛上帝。

Prabhupāda: 靈魂的純粹,這意味著有靈魂的不純。

訪客 (1): 看起來是這樣。看起來有……

Prabhupāda: 是的。

訪客 (1): ……在我的眼中。

Prabhupāda: 那你必須區分哪些是不純的,哪些是純粹的。

訪客 (1): 這很困難。

訪客 (3): 我不明白你在說什麼。

Prabhupāda: 什麼?

訪客 (3): 靈魂會有不純?

訪客 (1): 他在問……

Prabhupāda: 你說的。你說靈魂的純粹。這意味著必須有相反的:靈魂的不純。現在我們必須區分哪些是不純的,哪些是純粹的。

奉獻者: 我們怎麼區分?

訪客 (1): 在絕對意義上,靈魂永遠是純粹的,沒有不純。但當人處於無知時,如 māyā……Śrī Kṛṣṇa 的 yogamāyā,祂的迷惑力量,祂能……祂讓你認為,祂讓你看到不純。你看到世上的苦難。

Prabhupāda: 那麼 māyā 從哪裡來?

訪客 (1): 從……我不知道,我無法回答。這是,這是上帝的本性,是祂的 līlā

Guru dāsa: 你說 Kṛṣṇa 讓我們看到不純。這對嗎,Śrīla Prabhupāda?

Prabhupāda: (語音不清)

Guru dāsa: 說 Śrī Kṛṣṇa,Kṛṣṇa 讓我們看到不純。他提到……

訪客 (1): 當人處於無知時。

Guru dāsa: 哪個是先?

訪客 (1): 哪個是先?哪個,無知還是什麼?

Guru dāsa: 是 Kṛṣṇa 讓我們無知嗎?

訪客 (1): 嗯,祂創造了整個宇宙和其中的一切。

Guru dāsa: 是的。Śrīla Prabhupāda,也許你可以解釋一下。

Prabhupāda: 嗯?

Guru dāsa: 是 Kṛṣṇa 讓我們無知,還是我們自己無知?

Prabhupāda: 是我們。

Guru dāsa: 是的。

訪客 (1): 是我們。

Guru dāsa: 是的。

Prabhupāda: 正如他說的,當你忘記時,你就處於無知。

訪客 (1): 是的。

Guru dāsa: 你可以再多解釋一點嗎?

Prabhupāda: 他已經說了。這種忘記就是無知。

訪客 (1): 是的,忘記。

Prabhupāda: 他知道這一點。

訪客 (1): 自我意識,我和我的,這是無知。這是忘記上帝是一切,而你什麼都不是。

Prabhupāda: 上帝和你不同,因為你忘記了上帝,(語音不清)。

Guru dāsa: (語音不清)……我們忘記了,所以我們必須不同。我們不純,祂純,所以我們不同。

訪客 (1): 其實這是最好的態度。

Guru dāsa: 所以理解我們的不同意味著我們有知識,不是無知。然後用這種理解做什麼,意味著不是看起來。你說看起來,但我們說不是看起來……

訪客 (1): 那是因為我,我讀了一些其他東西,其他類型的思想。現在……

Prabhupāda: 現在,(語音不清),宇宙是上帝,那你也是上帝。對嗎?

訪客 (1): 是的,這是順理成章的。

Prabhupāda: 那麼,你怎麼變得無知?

訪客 (1): 這是個謎。這是我無法解釋的東西。

Prabhupāda: 一切都是謎。

訪客 (1): 這是你的……這是個謎嗎?

Guru dāsa: 不。

訪客 (1): 你明白。很好。

Guru dāsa: (語音不清)。Śrīla Prabhupāda。他讓我們,oṁ ajñāna timirāndasya,通過知識的火炬,他開啟了我的眼睛。有一首梵文詩: oṁ ajñāna-timirāndhasya jñānāñjana śalākayā cakṣur unmīlitaṁ yena tasmai śrī gurave namaḥ 通過知識的火炬,他開啟了我黑暗的眼睛。

Śyāmasundara: 一切都是謎,但如果知道謎的人告訴你答案,你就能知道,然後它就不再是謎。但你無法自己找出來。

訪客 (1): 不,你無法。

Guru dāsa: Prabhupāda 前幾天說,我們有愛上帝的科學。許多物質科學家說,也許五千年前發生了這樣那樣的事,但我們說485年前主 Caitanya 來了。五千年前發生了這樣那樣的事。有840萬種生命,不是也許有840萬種。所以,這是非常科學的,這種關係。

Prabhupāda: 這對 Māyāvādī 哲學家來說很難回答,每個人都是上帝,但上帝什麼時候變得無知?什麼樣的上帝會忘記而變得無知?在 māyā 中。所以 māyā 比上帝更好?是不是?那上帝的定義是什麼?很多東西。但他們無法回答。就像你說的,當你變得無知(語音不清)上帝,這怎麼發生的?(語音不清)。上帝怎麼會無知?上帝怎麼會忘記?這是矛盾的。那他是什麼樣的上帝,有時會變得無知?

Guru dāsa: 如果 Kṛṣṇa 的 yogamāyā 讓我們忘記,讓上帝忘記,那意味著 Kṛṣṇa 是上帝。

訪客 (1): 不,不,祂是 māyā 之主。祂,Kṛṣṇa 是純粹的。

Guru dāsa: Kṛṣṇa 是一切之主。

訪客 (1): 是的,當然。Kṛṣṇa 永遠不會忘記。

Guru dāsaMāyā 也是 Kṛṣṇa 的僕人。

訪客 (1): 是的,當然。

Prabhupāda: 現在(語音不清)沒錯。如果 Kṛṣṇa 不忘記,那 Kṛṣṇa 是上帝,對吧?

訪客 (1): 是的。

Prabhupāda: 那為什麼不去研究 Kṛṣṇa 的 līlā?為什麼去別人那裡?

訪客 (1): 嗯,我有。我盡我所能,我讀了《Gītā》、《Bhāgavata》。

Prabhupāda: Kṛṣṇa 說什麼,如果 Kṛṣṇa 是上帝,Kṛṣṇa 永遠不忘記,那為什麼不去 Kṛṣṇa 那裡?

Guru dāsa: 他說他讀了《Gītā》和《Śrīmad-Bhāgavatam》。那結果是什麼?

Prabhupāda: 閱讀不是,我的意思是……

訪客 (1): 當然不是,閱讀很(語音不清)。

Prabhupāda: ……要理解 Kṛṣṇa,Kṛṣṇa 說 mattaḥ parataraṁ nānyat kiñcid asti dhanañjaya [Bg. 7.7],沒有比我更高的真理。Bhoktāraṁ yajña-tapasāṁ sarva-loka-maheśvaram [Bg. 5.29],我是一切行星系統的主,sarva-loka。所以如果你認為 Kṛṣṇa 是上帝,沒有比 Kṛṣṇa 更高的人格,為什麼不去接受 Kṛṣṇa 的教導?這很簡單。

訪客 (1): Kṛṣṇa 在哪裡?

Prabhupāda: 什麼?接受 Kṛṣṇa 的教導。

訪客 (1): 當然。盡祂允許的。

Prabhupāda: 所以,祂允許一切。有什麼困難?Kṛṣṇa 說,sarva-dharmān parityajya mām ekaṁ śaraṇaṁ vraja [Bg. 18.66],放棄一切,只向我臣服。所以如果你臣服(語音不清),但如果你不,這是你的事。

訪客 (1): 如何臣服?

Prabhupāda: 那是另一回事。你不知道向誰臣服,但情況是這樣的,Kṛṣṇa 說向我臣服。你可以立即臣服。臣服就像戰場上的臣服:“(語音不清)現在。現在,先生,你臣服。現在你想怎麼做都可以。”這就是臣服。“如果你想,殺我,如果你想,留我。”這就是臣服。很簡單的事。在戰場上,當另一方被擊敗,舉手臣服。這意味著“如果你想殺我,我放下武器。如果你想,救我。”所以祂是至高的。如果祂想,祂可以殺我,如果祂想,祂可以救我,所以我是從屬的。我怎麼能與 Kṛṣṇa 平等?一旦你臣服,就承認你是被支配的,祂是支配者。所以你,被支配者,怎麼能與支配者平等?

奉獻者: 不可能。

訪客 (1): 祂是主(語音不清)。

Prabhupāda: 這就是 Kṛṣṇa 意識。

Śyāmasundara: 你進來時說的東西是我們與某種超越 Kṛṣṇa 的無形之物融合,第一次……

訪客 (1): 不,不是超越 Kṛṣṇa。

Prabhupāda: 如果他讀了《Bhagavad-gītā》,他不能這樣說,因為 Kṛṣṇa 說 brahmaṇo ahaṁ pratiṣṭhā,我是 Brahman 的依歸。所以祂比 Brahman 更大。Mattaḥ sarvaṁ pravartate,甚至 Brahman 從我這裡發出,實際上確實如此。就像陽光(語音不清)太陽。雖然陽光是宇宙(?),但仍然依賴於太陽。

訪客 (1): 當然這是真的。當然沒有什麼超越 Kṛṣṇa。

Prabhupāda: 很好(?)。

奉獻者: 很好(語音不清)。

訪客 (1): (語音不清)

Prabhupāda: 很好。他(?)是好男孩。

Śyāmasundara: Śrīla Prabhupāda,我有個問題。

Prabhupāda: 嗯?

Śyāmasundara: 如果合一意味著在目的上達成一致。

Prabhupāda: 是的。

Śyāmasundara: 那麼目的是什麼?Kṛṣṇa 的目的是什麼?

Prabhupāda: Kṛṣṇa,Kṛṣṇa 是生命力。祂有不同的目的。

Śyāmasundara: 哦。

Prabhupāda: 不要說 Kṛṣṇa 只有一個目的,那個唯一目的是你臣服。現在,當你臣服,Kṛṣṇa 說什麼你就做什麼。

Śyāmasundara: 哦。所以祂的目的是對每個人不同的。

Prabhupāda: 是的。多種目的。Kṛṣṇa 要求 Arjuna 與 Kurus 戰鬥,或者祂要求我去傳教。我不戰鬥。所以 Kṛṣṇa,(語音不清),祂有多種命令,你的責任是執行 Kṛṣṇa 的命令,僅此而已。祂會給什麼樣的命令,你接受,就像你們,我的所有弟子。你們不是都在做同樣的事。有人是 pūjārī,有人在傳教,有人收集,有人(語音不清),有人這樣,有人那樣。有不同的種類,但你的責任是執行我的命令。

Guru dāsa: 就像你滿足我們所有人,Kṛṣṇa 滿足每個人,(語音不清)。

Prabhupāda: 臣服意味著,凡是對 Kṛṣṇa 有利的,我們就去做,僅此而已。你不能說,就像 Arjuna,他一開始拒絕,“Kṛṣṇa,我不戰鬥。”這不是臣服。

訪客 (1): “我會做你想要的任何事,但別讓我戰鬥。”

Prabhupāda: 你不能拒絕祂。這就是臣服。然後,當他理解了《Bhagavad-gītā》,他說:“是的,我會去做。”只要我拒絕 Kṛṣṇa,那就是不統一,一旦我同意,“Kṛṣṇa,是的。”這就是統一。統一不意味著 Kṛṣṇa 和 Arjuna 變成一體,同質。不。Kṛṣṇa 是獨立的,Arjuna 也是。他們繼續存在。一開始 Arjuna 拒絕戰鬥,那是依賴(?),最後他說,“是的,kariṣye vacanaṁ tava [Bg. 18.73],我的幻覺現在結束了。”那是(語音不清)。統一不意味著一個人失去個性。這不可能。Kṛṣṇa 說:“你和我,還有所有這些士兵和國王,他們以前存在,現在存在,將來也會存在(?)。所以,個性永遠保持。所以統一意味著同意 Kṛṣṇa 的命令,不統一意味著不同意 Kṛṣṇa 的命令。否則你的存在(?),我和 Kṛṣṇa 的存在,永遠存在。

Śyāmasundara: 有時人們問上帝的終極目標是什麼?為什麼上帝創造一切,這些顯現……

Prabhupāda: 這些是很老的問題。這些不是很聰明的問題。上帝不是在創造。上帝給你機會。那些不在 Kṛṣṇa 身邊的受條件束縛的靈魂,他們想享受這個物質世界。因此上帝給他們機會。“好吧,享受(語音不清),”並且也給予指導,讓你這樣享受,以便你能再次回來。就像父親。孩子想在(語音不清)玩耍。“好吧,你去玩。”然後,一旦他要求,“請回來。(語音不清),他們回來。同樣,這個物質世界,我們想享受,所以 Kṛṣṇa 給了我們自由,“好吧,享受。”現在 Kṛṣṇa 指導說,“現在放棄這一切(語音不清),回來,你會(語音不清)。”祂為你創造。就像我總是給的例子。就像政府,當城市形成時,也有監獄的建設。你不能說,“為什麼政府創造,這不必要,這是多餘的,監獄的建設(?)。”但政府知道,有些罪犯必須被關進監獄。因此創造了監獄。所以因為有罪犯,政府才創造。同樣,有許多受條件束縛的靈魂,他們不想服侍 Kṛṣṇa,他們想享受。“好吧,盡情享受。”當他厭倦了享受,享受,享受。然後 Kṛṣṇa 說,“如果你放棄這一切無稽之談,只向我臣服,你會被接受。”但惡魔永遠不會向 Kṛṣṇa 臣服。他們說這個物質世界是假的,Brahman 是真的,但他們不知道如何作為 Brahman。Brahman 意味著停止。這是 nirviśeṣavādaśūnyavāda,變成虛空。但你無法變成虛空。如果我說,“某某先生,你坐在這裡,試著變成虛空,”你能虛空多久?

訪客 (1): 不,這不可能。

Prabhupāda: 這不可能。所以這是錯誤的理論。因為我是一個生命體,我有我的活動。我可以虛空幾秒鐘,幾分鐘。(訪客進入並致敬)很高興見到你。(語音不清—中斷)

Dr. Kapoor: 據我了解(語音不清)。出口部長(語音不清)。(語音不清)C. D. Gupta,前首席部長,你知道。他要來,他們為他安排了一個節目。我不知道他們如何安排這個節目。我不認為……,嗯?[中斷]

Prabhupāda: 在路上他們宣佈 Śrī Bhaktivedanta Swami 的美國弟子……

Dr. Kapoor: 我聽到了宣佈,但那是(語音不清)hari-nāma-saṅkīrtana(語音不清)。你有你的(語音不清)?

Prabhupāda: 是的。

Dr. Kapoor: 另一個節目是代表……

Prabhupāda: 但我們不想要。

Dr. KapoorHari-nāma-saṅkīrtana mandal(?)。

Prabhupāda: 哦。

Dr. Kapoor: 那是專為你準備的。

Prabhupāda: 嗯。

Dr. Kapoor: 但我不知道他們如何安排另一個節目,但我被告知這位 C. D. Gupta,前首席部長要來。

訪客 (Indian man): 在 Śrīji Mandir?

Dr. Kapoor: Śrīji Mandir。(背景語音不清對話)我從一個負責人那裡聽說 C. D. Gupta 要來參觀寺廟,下午四點。我不知道。總之我可能錯了。這是(語音不清),你知道。他們不應該讓兩個節目重疊。(停頓)節目通過你創造了奇蹟?

Prabhupāda: 這是你的祝福。

訪客: (語音不清)。

Prabhupāda: 我不知道如何(語音不清)制定計劃。我有時自己也困惑。(笑聲)

Dr. Kapoor: 是的,因為你只是一個工具(笑聲)。

Prabhupāda: 是的。

Dr. Kapoor: 你只是一個工具,你知道。

Prabhupāda: 就像 Kavirāja Gosvāmī 也寫道,我不知道東西怎麼來的,但通過我的手寫出來。就像這樣。

Dr. Kapoor: 是的,是的。必然是(語音不清)。

Prabhupāda: Kṛṣṇa 意識太美妙了。即使通過他的意識也能無懈可擊地運作。

Dr. Kapoor: 它立即生效。

Prabhupāda: 是的。

Dr. Kapoor: 是的(語音不清)。

PrabhupādaAhaituki

Dr. Kapoor: 什麼?

Prabhupādavāsudeve bhagavati bhakti-yogaḥ prayojitaḥ janayaty āśu vairāgyam jñānaṁ ca yad ahaitukam [SB 1.2.7]

Dr. KapoorAhaituki。嗯。

PrabhupādaJñāna-vairāgyajanayaty āśuahaituki。沒人知道我們怎麼做。

Dr. Kapoor: 這是真的。

Prabhupāda: 是的。

Dr. Kapoor: 這是真的。但令人驚奇的是,它到目前為止沒有生效,你知道,當 Bon Mahārāja 去時沒有生效。當有適當的計劃,以及其他一些人,你知道。它現在才開始生效,(笑聲)。

Tamāla Kṛṣṇa: Prabhupāda?

Prabhupāda: 嗯。

Tamāla Kṛṣṇa: 你知道 Indore 的地址嗎?

Prabhupāda: 什麼?

Tamāla Kṛṣṇa: Indore 的地址?[中斷]

Dr. Kapoor: (孟加拉語)……只是說在這個時代我們需要,你知道。

Prabhupāda: 是的。

Dr. Kapoor: 只是我說的。

Prabhupāda: 他們只是在束縛或什麼別的。

Dr. Kapoor: 不,不僅是外在,(笑聲),外在,特別是西方的人,你知道,不會僅僅因為外在而感動。

Prabhupāda: (語音不清)。我們的《Bhagavad-gītā As It Is》,你看過了嗎?

Dr. Kapoor: 什麼?

Prabhupāda: 我以原貌呈現《Bhagavad-gītā》。

Dr. Kapoor: 嗯。

Prabhupāda: 所以那本《Bhagavad-gītā As It Is》由 MacMillan 公司出版。

Dr. Kapoor: 我沒讀完,但我看過這本出版物。

Prabhupāda: 是的。所以他們每年出一版。

Dr. Kapoor: 嗯。我明白了。太棒了。

Prabhupāda: 是的,從1968年開始,至今還在繼續,每年他們出版,他們給我2000美元的版稅。

Dr. Kapoor: 很好。

Guru dāsa: (語音不清)讀過《Nectar of Devotion》。

Prabhupāda: 什麼?

奉獻者: (語音不清)讀過《Nectar of Devotion》。

Dr. Kapoor: 我讀過《Nectar of Devotion》。寫得太棒了。

Prabhupāda: 你喜歡嗎?

Dr. Kapoor: 真是甘露。

Prabhupāda: Dr. Kapoor,你現在多大?我覺得你比我小一點。

Dr. Kapoor: 我想我(語音不清)比你小。

Prabhupāda: 啊,你現在多大?

Dr. Kapoor: 我現在六十二,現在六十三,六十三。

Prabhupāda: 十年。不,九年。

Dr. Kapoor: 九年。

Prabhupāda: 是的,因為當你是學生時,那時我們已經是家庭男人了。

Dr. Kapoor: 是的,當我剛完成大學學業時,我想……

Prabhupāda: 在 Allahabad,你住在……

Dr. Kapoor: Gauḍīya Maṭha。

Prabhupāda: Gauḍīya Maṭha,我想你那時是學生。

Dr. Kapoor: 我剛剛,我想,我那時是研究學生。我剛拿了碩士學位,我在做研究學者。我在1931年遇到 Giri Mahārāja,他在 Nainital 做了一些(語音不清)。

Prabhupāda: 哦。

Dr. Kapoor: 他第一次向我介紹 Mahāprabhu,你知道,或者說把 Mahāprabhu 介紹給我。你知道,在那之前我是一個學者。

Prabhupāda: 但你的牙齒很結實。

Dr. Kapoor: 牙齒(語音不清)?

Prabhupāda: 你的牙齒很結實。

Dr. Kapoor: 它們很結實,只要你不知道它們不是真的。(笑聲)

奉獻者: 這就是 māyā。(Dr. Kapoor 更多笑聲)

Prabhupāda: (印地語)。

Dr. Kapoor: 她幾天前還在這裡。我的小兒子這個月20號結婚了……

Prabhupāda: 啊,是的,我聽說了。

Dr. Kapoor: 所以他們因為這個來了。

Prabhupāda: (印地語)。

Dr. Kapoor: 我有兩個兒子和兩個女兒。你認識的那個最大的。

Prabhupāda: 哦,在 Kanpur。

Dr. Kapoor: 在 Kanpur。

Prabhupāda: Dhawan。

Dr. Kapoor: Dhawan,Dhawan。是的,她也很了解你。

Prabhupāda: 哦,是的,我有時是 Dhawan 的客人。

Dr. Kapoor: 你是他的客人,是的,是的。我的女婿告訴我。

Prabhupāda: 是的。

Dr. Kapoor: 他告訴我。

Prabhupāda: 我想那位先生已經不在了。

Dr. Kapoor: 他的父親不在了。

Prabhupāda: 不,是的,我說的是老 Dhawan。

Dr. Kapoor: 啊,我明白了。

Prabhupāda: 雖然他還是個年輕人。

Dr. Kapoor: 啊,他是個年輕人。你什麼時候去的 Kanpur?

Prabhupāda: 我想我是在1956年去的 Kanpur。

Dr. Kapoor: 56?

Prabhupāda: 是的,55。(孟加拉語—問候訪客)

訪客: (印地語)

Prabhupāda: (印地語) Śrīji

Dr. Kapoor: Śrīji,Śrīji(印地語)。

訪客: (印地語)

Prabhupāda: (印地語)[中斷] ……Kalau nasty eva nasty eva gatir anyathā。(印地語)。……基於這個原則(?)我帶著決心去了。(印地語)Yasya prasādad bhagavat prasādo 。[中斷](孟加拉語)……每月七十美元。七十美元意味著七百盧比。所以按照我們的印度計算,支出超過2000盧比。 Dr. Kapoor: 還有…… Prabhupāda: 收入是零。 Dr. Kapoor: 零。你帶了多少錢? Prabhupāda: 四十盧比。 Dr. Kapoor: 四十盧比? Prabhupāda: 是的。但我無法花,因為印度貨幣無法兌換,沒有(笑聲)。所以它一直沒動。當我1967年回來時,那是我的計程車費(笑聲)。那時花掉了。從 Palam 機場到德里,Chippiwada。他們收了我三十五盧比或四十盧比。那時花掉了,1967年我心臟病發作了。 Dr. Kapoor: 哦。 Prabhupāda: 是的。我住院了,但我不太喜歡醫院。所以我想,現在我要死了,讓我回溫達文。(印地語) Dr. Kapoor: 是的,那是1967年,對吧? Prabhupāda: 1967年,是的。 Dr. Kapoor: 所以是在心臟病發作後你來的這裡? Prabhupāda: 是的。那時。然後有反覆的信,叫我回去,回去。所以我在1968年回去了。所以儘管有心臟衰弱,我還是工作了。我連續一年都受這種衰弱之苦。 Dr. Kapoor: 當然,當然。 Prabhupāda: 然後我服用 Kavirāja 的藥。我從這裡拿的,那個 Yogendranātha。給了我很好的力量,還有身體按摩。不用冷水洗澡。就這樣,總算還在繼續。 Dr. Kapoor: 現在我想如果你多休息,少花點什麼 Hare Kṛṣṇa…… Prabhupāda: 什麼?休息,(印地語) Dr. Kapoor: 不,即使這樣,(印地語) Prabhupāda: (印地語) Dr. Kapoor: 即使你坐飛機。 Prabhupāda: 是的。 Dr. Kapoor: 這意味著直達。所以如果你待在一個地方,那是不同的人生,你知道,不那麼辛苦。你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 Prabhupāda: 但我有六十六個分會,所以如果我至少不時去一下,他們也會有點沮喪。 Dr. Kapoor: 這是真的,但你得找出某種方法。你得…… Prabhupāda: 我已經按 Prabhupāda 的願望成立了一個管理機構,管理機構,但他們還不那麼有經驗。(印地語) Dr. Kapoor: (語音不清)你會更有用,因為你在閱讀和寫作(語音不清)比四處走動更有用。 Prabhupāda: (印地語) Dr. Kapoor: 在溫達文這裡有一個小中心,你應該把這裡作為永久的地方。 Prabhupāda: (印地語) Dr. Kapoor: 溫達文不是更合適嗎? Prabhupāda: 溫達文非常合適,但(印地語—對其他訪客) Dr. Kapoor: 我要告訴你一些事。我是 pañca-śāstri(?)。 Prabhupāda: 哦! Dr. KapoorAmi vedante(?)金牌得主。我是 Vaiṣṇava śāstra 的金牌得主。(印地語) Prabhupāda: (印地語) Dr. Kapoor: 如果你允許,我想奉獻一生。 Prabhupāda: (印地語) Dr. Kapoor: 大約六十。我想為這個宗教奉獻一生。 Prabhupāda: 哦,這(語音不清)。 Dr. Kapoor: Prabhupāda,我們見面吧。 Prabhupāda: 哦,你和我們一起吧。 Dr. Kapoor: 實際上我很虛弱。 PrabhupādaMūkaṁ karoti vācālaṁ paṅguṁ laṅghayateDr. Kapoor: 現在我的希望成功了。我見到你了。 Prabhupāda: (印地語) Dr. Kapoor: Hare Kṛṣṇa。 Prabhupāda: (印地語) 訪客 (4): (印地語) Prabhupāda: (印地語) 訪客 (4): (印地語)。我讀了 Prabhupāda 寫的書,印象非常深刻。 Prabhupāda: 你看過我的一些書? 訪客 (4): 嗯。 Prabhupāda: 那你可以讀。 訪客 (4): 我很願意讀(語音不清)。 Prabhupāda: 首先給我們的《Bhagavad-gītā As It Is》去讀……(印地語)[中斷](印地語) Dr. Kapoor: 我想大約五百頁。(印地語對話) Prabhupāda: ……特別是旁遮普人。 Dr. Kapoor: 他們到處都是。 Prabhupāda: 啊,旁遮普人,古吉拉特人。 Dr. Kapoor: 古吉拉特人也,嗯。 Prabhupāda: 還有信德人。古吉拉特人更多。 Dr. Kapoor: 嗯! Prabhupāda: 哦,是的。在舊金山有很多古吉拉特人,Patels。 Dr. Kapoor: Patels。Hare Kṛṣṇa。你到美國後立刻怎麼管理的? Prabhupāda: 是的。管理,當我手裡只有兩百美元時,我立刻租了一個店面。 Dr. Kapoor: 什麼? Prabhupāda: 店面。 Dr. Kapoor: 嗯。 Prabhupāda: 一個商店。 Dr. Kapoor: 哦。 Prabhupāda: 一百二十五美元。我還有機會,在同一棟樓,一個小公寓,七十二美元,或七十美元,不,七十五,七十五。就這樣,每月兩百美元。所以我只有兩百美元,我立刻預支了,冒了兩百美元的風險。 奉獻者: 那是你去了一年後。 Prabhupāda: 是的。1966年。我1965年去的。所以,然後…… Dr. Kapoor: 不,但從65到66你怎麼管理的?你沒帶錢。 Prabhupāda: 通過賣我的書管理。 Dr. Kapoor: 哦。 Prabhupāda: 《Bhāgavatam》。 Dr. Kapoor: 我明白了。 Prabhupāda: 是的。 Dr. Kapoor: 我明白了。你帶了你的書? Prabhupāda: 是的,我帶了兩百套書。 Dr. Kapoor: 我明白了。 Prabhupāda: 所以我把存貨拿給那裡的書商,或一些機構,或一些朋友。就這樣,十六美元,全套十六美元。就這樣收集。[中斷] ……那位帶我坐車的先生,他是 Kaśinātha Servan(?)。[中斷] ……《Bhagavad-gītā As It Is》,大版,這個尺寸,1100頁。 Dr. Kapoor: 我明白了。 Guru dāsa: 我們應該讓 Karan Singh 博士贊助…… Prabhupāda: 什麼? Guru dāsa: ……印度版。我們應該讓 Karan Singh 博士贊助印度版,帶一張照片。正如他建議的,讓他贊助,印度印刷。 Prabhupāda: 哦。 Guru dāsa: 因為需求很大。他想看看。他想看看。 Prabhupāda: 那為什麼不拿手稿,讓我們出印度版。我告訴 Rūpānuga,困難是當我們試圖出版擴大版時,MacMillan 說,“我們在出版你的書,為什麼不讓我們出版。”如果我們出版,我們就省下出版的投資。這還沒決定,所以我建議我的紐約秘書,不管 MacMillan 允許與否,你們應該立即印刷。如果他們印,沒問題,否則我們自己印。 Dr. Kapoor: 你沒把版權給他們? Prabhupāda: 不,版權是我的。 Dr. Kapoor: 哦。 訪客 (5): 你能在印度出版嗎? Prabhupāda: 在印度,是的。不,通過像 MacMillan 這樣的出版商,你可以省下很多時間和投資。我們不是為了利潤。我們想看到出版物在市場上,所以在這個意義上我們省了很多麻煩,但他們總是考慮他們的商業利潤。 Dr. Kapoor: 當然。 Prabhupāda: 一開始我也請他們出版全部,但他們說,“不,會太大,太貴。你減到400頁。”所以1100頁減到400頁。現在當人們要求《Bhagavad-gītā As It Is》,人們來了。當我們的 saṅkīrtana 隊伍上街時,很多紳士來問,“你們有 Bhaktivedanta 的《Bhagavad-gītā As It Is》嗎?” Dr. Kapoor: 嗯,是的。 Prabhupāda: 是的,他們要求。每個中心都進行得很順利。然後我們有很多客戶要求擴大版。所以,一切都準備好了。現在爭議是,MacMillan 會出版還是我們自己出版。 Dr. Kapoor: 毫無疑問,你會省很多麻煩(語音不清)。 Prabhupāda: 他們有很好的組織。 Dr. Kapoor: 他們有很好的組織。 Prabhupāda: 全世界。 Dr. Kapoor: 他們會賣得更多。他們會賣得更多。 Prabhupāda: 實際上因為是 MacMillan 公司出版的,它廣泛流傳,人們在要求。 Dr. Kapoor: 我想你應該讓他們出版。 Prabhupāda: 我正在試,但還沒決定,但不管怎樣,它很快會出版。 Guru dāsa: 即使他們出版,他們也不會在印度分發。 Prabhupāda: 是的,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在印度出版。 Dr. Kapoor: 你可以和他們達成協議,你有一個便宜的印度版,只在印度賣,你可以給他們在全世界賣的權利。 Prabhupāda: 我問了 Shishu Kumar,你認識 Shishu Kumar? Guru dāsa: 不。 Prabhupāda: Atmarama & Son’s 的老闆。 Guru dāsa: 哦,是的,是的。 Prabhupāda: 他來見我。 Guru dāsa: 是的,我知道。 Prabhupāda: 所以我問他小版《Bhagavad-gītā As It Is》的報價。他說他會告訴我。總之(印地語)。 訪客 (5): (印地語)。 Prabhupāda: 每次我買票,都是來回票。(印地語)[中斷] Ye 'nye ca pāpā, śudhyanti, prabhaviṣṇave namaḥ。《Bhāgavata》…… Dr. Kapoor: (吟誦咒語)。Hare Kṛṣṇa。 Prabhupāda: Kṛṣṇa-bhakti 發展(印地語—中斷)……創造。(印地語) Dr. Kapoor: 創造之前,kṛṣṇa-bhakti 在 Vaikuṇṭha(語音不清)。 Prabhupāda: 是的。 Dr. Kapoor: 創造之後,它從…… PrabhupādaTene brahma hṛdā, ādi-kavaye。《Tene brahma》。Brahma 意味著創造之前。Aham evasam agre。創造之前 Kṛṣṇa 就在那裡,kṛṣṇa-bhakti 被注入 Brahmā 的心中。(印地語—中斷)……晚上三到四小時,一小時或一小時半,總共五小時。Gosvāmīs(印地語)……brahma-bhūtaḥSa guṇān samatītyaitān brahma-bhūyāya kalpate [Bg. 14.26]。 Dr. Kapoor: (印地語) PrabhupādaBhagavaty uttama-śloke bhaktir bhavati naiṣṭhikī [SB 1.2.18]。Uttama-śloke。Uttama(印地語) Dr. Kapoor: 巴士出了小事故(語音不清)。 Prabhupāda: 哦。Padaṁ padaṁ yad vipadām(笑聲)。Tat padma vipadPadaṁ padaṁ yad vipadāṁ na teṣām [SB 10.14.58]。 Dr. Kapoor: ……事故。 Prabhupāda: 告訴我。 Dr. Kapoor: 有一次,你知道,我從 Kanpur(?)去 Benares,和(語音不清)在同一輛車裡,當我到了一個路口,一輛裝載不良的卡車,你知道…… Prabhupāda: 哦,所以…… Dr. Kapoor: ……撞到我們的車,你知道,車子彈起來,跳了起來。離地大約四五英尺,然後翻倒了,我告訴你,沒有一個人受傷。我們沒有一個人受傷。路邊一隻駱駝,還有另一個乘客,他們都死了。 Prabhupāda: 死了? Dr. Kapoor: 死了。我想(語音不清)我們。 訪客: 那時你記得 Bhagavān Śrī Kṛṣṇa,那時。他記得 Śrī Kṛṣṇa Bhagavān。 Dr. Kapoor: Baba,我沒有(語音不清)(笑聲)。 Prabhupāda: 他總是記得 Kṛṣṇa。 Dr. Kapoor: 但 Kṛṣṇa 記得我(笑聲),你知道,這是我的經驗,你知道,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你奉獻給 Kṛṣṇa,即使你不記得 Kṛṣṇa,Kṛṣṇa 總是記得你。 Prabhupāda: 這是特別的…… Dr. Kapoor: 在逆境中,Kṛṣṇa 有責任記得我們,就像我們有責任記得祂。但我們是凡人,我們可能會忘記祂。 Prabhupāda: (印地語)……Śraddha-śābde viśvāsa (kahe) sudṛḍha niścaya kṛṣṇe bhakti kaile sarva-karma kṛta haya [Cc. Madhya 22.62]。Śraddha。我們的 Vaiṣṇava 哲學(印地語)śraddhā-śābde viśvāsa,完全的信仰,viśvāsa,或 sudṛḍha niścaya。(印地語)Kṛṣṇe bhakti kaile sarva-karma kṛta haya。如果一個人融入主的服務,Kṛṣṇa,一切都會做得很好。Śraddha-śābde viśvāsa sudṛḍha niścayaDr. Kapoor: 人們看到 śraddhā,特別是你的弟子對 śraddhā 和 guru 的信仰,真是震驚。這是每個人都清楚的一件事。 Prabhupāda: 是的。 Dr. Kapoor: (語音不清)。 Guru dāsaŚraddhā 是什麼? PrabhupādaŚraddhā 意味著對靈性導師的信仰。他們在讚美你對……的信仰。 Dr. Kapoor: 人們對你的 guru-bhakti 印象非常深刻(笑聲)。(印地語) Guru dāsa**: 如果他們與 Śrīla Prabhupāda 交往,他們會……[中斷](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