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bhupāda:你們可以把宇宙黏合在一起,上下,每一個宇宙都被七層覆蓋。水域部分在七層覆蓋之外。每層覆蓋比前一層擴展十倍。至尊人格神首通過祂的呼吸創造所有這些宇宙,祂位於宇宙群之上。
Janārdana:所以有四……有水、風、火、以太和 pradhāna。這是給出的。[中斷] 這應該更正。
Prabhupāda:《聖典博伽瓦譚》第三篇說的是五層覆蓋?
Janārdana:是的。
Prabhupāda:第二篇說七層覆蓋?
Janārdana:是的。
Prabhupāda:七種是精微的,這五層是粗大的。所以也應考慮精微的層次。
Janārdana:是的。Pradhāna 是精微物質嗎?
Prabhupāda:是的。
Janārdana:所以精微的在推動粗大的,就像磨坊的輪子推動陶輪,陶輪推動陶罐。所以 pradhāna……就像心智在推動身體。他們只是簡單說 pradhāna……
Prabhupāda:如果是說五層,那就是五種粗大的;說七層,就是精微的。所以五層或七層……當然,七層更明確。
Janārdana:我從未見到哪裡提到有土層覆蓋。總是以水為第一層。水是給出的第一層。所以有四種元素。
Prabhupāda:水之上是風。
Janārdana:風、火、以太。水、火、風、以太,然後是 pradhāna。所以 pradhāna 分為三種:ahaṇkāra、mahat-tattva 和……什麼?
Prabhupāda:Pradhāna 是物質成分,物質原因。
Janārdana:物質原因。
Prabhupāda:而 prakṛti……
Janārdana:是動因。
Prabhupāda:動因。
Janārdana:這在《布拉瑪-桑希塔》中提到。
Prabhupāda:是的。
Janārdana:我有那一頁。
Prabhupāda:這是第三篇?
Janārdana:第三篇。我有些片段。Satsvarupa Prabhu 給了我一些他有的片段。所以我有幾本這樣的書。[中斷]
Prabhupāda:我會記下來。[中斷] ……你們……紐約的男孩們認為在紐約開印刷廠很好,因為那裡有很多印刷的便利。如果印刷機出了問題,那裡有立即可用的修理工。在其他地方不行。[中斷] 好吧,我們再考慮。
Janārdana:關於紐約的印刷廠?
Prabhupāda:是的。
Janārdana:蒙特利爾中心有個房間可以做印刷廠。但問題是這棟樓可能兩年後會被拆除。
Prabhupāda:那另一棟樓呢?下面的店面?
Janārdana:下面的店面?我不太清楚細節。我沒怎麼去看……
Prabhupāda:你說過公園對面有個教堂在賣?
Janārdana:是的,有。
Prabhupāda:那個教堂在哪?
Janārdana:在 Esplanade 街上。
Prabhupāda:在街角?
Janārdana:是的,在 Esplanade 和另一條街的街角。我不記得街名了。我可以騎自行車去看看。
Prabhupāda:那是一棟很大的建築?
Janārdana:是三層樓的房子,大小跟這裡的房子差不多,不是公寓樓,而是……
Prabhupāda:有十字架?
Janārdana:是的,有十字架。
Prabhupāda:寫著“牧師”?
Janārdana:是的。
Prabhupāda:那是小建築。
Janārdana:小?
Prabhupāda:是的,我見過。
Janārdana:你走那麼遠去散步?(笑聲)
Prabhupāda:那不是很大的建築。
Janārdana:對你來說不夠好。(笑聲)嗯,還有一個猶太會堂……
Prabhupāda:這棟建築你們做了什麼?沒寫什麼報告?
Janārdana:這週我一刻都沒空。
Prabhupāda:你今天必須完成。我們得借用打字機寄出去。
Janārdana:好,我今天會完成。這週我一直在寺廟忙碌。
Prabhupāda:是的。我們的任務應該專注在這點上,這些人不會輕易理解,所以我們不能浪費時間。如果有人邀請開會或演講,我們必須收費。是的。如果他們想免費聽,可以來我們的寺廟。不要變得廉價。你知道嗎?我的 Guru Mahārāja 常說,photar kathara sei usane na:“如果有人變得廉價,沒人會聽他。”尤其在這個國家。如果你免費演講,就不會被認真對待。所以我們得收費。在波士頓,Satsvarupa 安排的所有演講,他們都付了100美元,至少50美元。
Janārdana:如果他們付了錢,就會強迫自己從中得到些什麼。
Prabhupāda:是的。每個人都付了錢。麻省理工學院、東方大學……
Janārdana:我想是的。
Prabhupāda:還有哈佛大學、波士頓大學和一個教堂。他們都付了錢。是的。還有 Arlington 教堂,你在場嗎?
Govinda dasi:單一神教會?
Prabhupāda:不,你沒去過波士頓。寺廟的一些女孩在場。
Govinda dasi:Annapūrṇa?
Prabhupāda:Annapūrṇa 無論我去哪,她都在。(笑)她很棒,總想跟著我。今天早上我問她:“結婚後你想住哪?”她說:“你住哪,我就住哪。”我說:“我一直在旅行。你結了婚,得有個地方安頓。”總之,那個教堂向我們收了場地費,但我們募捐得很成功,超過100美元。很棒的聚會。
Janārdana:有多少人?
Prabhupāda:超過100人,因為我們募了100美元,最多每人付1美元。
Janārdana:蒙特利爾的夏季很慢。教堂減少布道,猶太會堂夏天也不常有布道。所以我們沒什麼演講活動。但九月開始事情會加快。這裡最冷的時候是一年中最忙的時候,真正忙碌的季節是一月和二月。
Prabhupāda:是的。我跟 Gaurasundara 說,Janārdana 說“冬季是最忙的季節”,而你說“是淡季”?(輕笑)
Janārdana:一月和二月是最忙的,也是最冷的月份。
Prabhupāda:很忙?
Janārdana:是的。
Prabhupāda:Śāradīyā,你感覺如何?好吗?
Śāradīyā:我很好。
Prabhupāda:你要去歐洲?不對,你得去上學?很好。你們的行程是明天早上開始?
Yamunā:五點。
Prabhupāda:五點?
Yamunā:那是我們得離開的時間。
Prabhupāda:哦,好的。你們坐計程車去?
Guru dāsa:去機場?
Prabhupāda:是的。
Guru dāsa:是的,我想是。
Devotee (2):必須得這樣。
Yamunā:三輛計程車。
Prabhupāda:為什麼三輛?
Mālatī:兩輛。我們人多,行李也多。
Prabhupāda:啊,是的。我一聽到你們的消息,就會準備出發。明天我會等郵件。我覺得不去溫哥華了,因為 Upendra 的信不太樂觀,我不認為 Mr. Renogay 會親自請我並付費。你們這裡的下一個計劃是什麼?
Janārdana:接下來的計劃……忙季要開始了。我會去麥吉爾大學和 Sir George Williams 大學,還有一些教堂,爭取演講機會。[中斷]
Prabhupāda:……那棟建築?
Janārdana:可能。我也許會在山另一邊找個地方,因為這裡的人堅持如果九月租,就得租一整年。
Prabhupāda:[中斷] ……意思是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Janārdana:到明年九月。
Prabhupāda:哈哈!(奉獻者笑)那不可能。
Janārdana:他現在是這樣要求。
Prabhupāda:[中斷] 因為冬季他們找不到租戶?
Janārdana:有些地方容易找到租戶,但他想找個整冬的租戶。九月是最好的機會,因為學生回來了,這是學生區。所以他想九月租一整年,不然就空著。但我或許能說服他,因為在蒙特利爾找一個月租的合適公寓不容易。
Prabhupāda:[中斷] ……pare dhana parke diye nija labha cora:“我向你借東西,借給他,他不還,我變成賊。”
Janārdana:是的。
Prabhupāda:(笑)所以這是警告:不應該為無關的人承擔責任。[中斷] 每個地方都有自利的原則。[中斷] 那是有的。但真正的自利是 Krishna。為了 Krishna,我們可以做任何事。因為祂是至高之我。Bījo 'haṁ sarva-bhūtānām [《博伽梵歌》7.10]。祂是一切之我。[中斷] Haṁsadūta 在哪?他在幹什麼?
Devotee (1):我想他在做飯。
Prabhupāda:做飯?(笑)他很會做飯。(笑)Himavati 也在幫她丈夫?
Devotee (1):應該沒有。
Prabhupāda:Haṁsadūta 喜歡做飯。
Yamunā:哦,他愛做飯。
Prabhupāda:所以他想開餐廳。
Janārdana:在這裡?
Prabhupāda:是的,我們的 ISKCON 餐廳。你們想在寺廟開餐廳。
Janārdana:是的。
Prabhupāda:那為什麼不做?他很會做飯。
Janārdana:如果他留下來做飯,那是好主意。
Prabhupāda:是的,他會留下。我已經告訴他了。我還告訴所有被徵兵局追的美國學生可以來這裡。
Yamunā:你得找個更大的建築。
Devotee (2):美國不會剩什麼人了。
Prabhupāda:不,我們的學生,讓他們來這裡。所以 Jayapatāka 和 Vaikuṇṭha 也在同樣的程序中接受。所以我在想開印刷廠和餐廳,讓這些男孩都有事做。你們可以……[中斷] ……中心。為什麼不試試那棟建築?
Janārdana:Strathcona 那棟政府建築?
Prabhupāda:那很好,但不是正對我們寺廟的另一棟,有大招牌的。
Janārdana:哦,16000或15000平方英尺,每平方英尺1.6美元?
Prabhupāda:1.6美元?
Janārdana:是的。我們現在付49美分一平方英尺,他們要三倍的租金。很貴。
Prabhupāda:多少……15000?
Janārdana:15000平方英尺。那地方很堅固,因為他們存儲動物毛皮,很貴,經常有賊闖入。所以租金貴的原因之一是因為它很安全。
Prabhupāda:我不明白。什麼?
Janārdana:那是存儲動物毛皮的地方,很貴的毛皮。
Prabhupāda:是的,很貴。
Janārdana:他們要每平方英尺1.6美元一年,很貴。我們付49美分。
Prabhupāda:哦。我以為那是底層,可以開餐廳。
Janārdana:哦,你說的是另一個地方?那個綠色的店面,窗戶塗白的?
Prabhupāda:不,是大建築,大商店,有大招牌。[中斷] ……應該去問問。(笑)有人說那是賣的?
Janārdana:有個商店要賣。不,我想他們說的是生意要賣。
Prabhupāda:[中斷] ……醫生開藥方從不直說。比如藥方最後寫“加水”。這是真正的目的。他們會寫 aqua pureata,沒人懂。他們會懂。這也是一種藥。Aqua 就是水。同樣,你可以說“prasādam 分發”,他們得查字典。你可以說:“哦,這不是餐廳,是 prasādam。”所以至少……
Janārdana:不,“這裡不許抽菸,還得脫鞋,怎麼能說是餐廳?”
Prabhupāda:是的,這些是技術性的。[中斷] ……餐廳的定義是“任何準備和賣食物的地方”,那就屬於餐廳。制定法律時,他們會定義每個詞。所以今天寺廟還有另一個儀式?
Janārdana:我們找不到大麥。可以用什麼代替?
Prabhupāda:大麥?為什麼?
Janārdana:今天商店都關門,男孩們到處找,沒找到大麥。
Prabhupāda:用其他穀物。
Janārdana:有全麥。
Prabhupāda:那可以。
Janārdana:還有米。
Prabhupāda:米……全麥更好。
Janārdana:還有什麼?
Prabhupāda:芝麻?
Janārdana:芝麻?我不知道。有沒有芝麻?
Mālatī:有,我有些,Annapurna 也有。
Janārdana:還有生蕎麥。
Prabhupāda:蕎麥?那是什麼?
Janārdana:生蕎麥,是一種穀物。
Śāradīyā:[中斷] 用大麥和芝麻有什麼意義?
Prabhupāda:一些可食用的東西,就是這樣。穀物是可食用的。所以我用其他代替。必須是可食用的。
Devotee (1):可食用……Krishna 從火中吃?
Prabhupāda:是的。
Devotee (1):祂真的吃那些?
Prabhupāda:每個人都吃。Krishna 也……Krishna 通過火吃。所以有 yajña。Krishna 用很多方式吃,但人們想看到“我給了食物,必須吃完”。(輕笑)所以對初學者和不太聰明的人,這是……
Janārdana:Virāṭa rūpa 的概念。
Prabhupāda:Virāṭa rūpa,是的。這也很好,通過火祂吃,或通過婆羅門和奉獻者的口。有兩種方式。所以根據韋達傳統,有些儀式會邀請婆羅門或 Vaiṣṇavas、奉獻者來用餐。在 śraddhā 儀式中特別恭敬地邀請。在朝聖地如 Vrndavana、Prayag、Mathura,他們邀請婆羅門和 Vaiṣṇavas,讓 Krishna 通過他們吃。他們來朝聖地滿足 Krishna。這是制度。所以為了吃,出現了很多婆羅門。因為婆羅門被邀請,所以有很多所謂的婆羅門。他們在吃的時候出現,唱韋達時不在。[中斷] 寶寶也有 tilaka。(輕笑)她很高興。你看?我從沒見過這麼小的孩子不哭。這表示她總是快樂。不哭表示……因為寶寶不舒服時會哭。她的臉顯示她很高興。(笑)
Yamunā:[中斷] ……Swamiji。
Prabhupāda:看。謝謝。[中斷] ……看?
Girl Devotee:(聽不清)
Prabhupāda:哦,看。都很健康,我看,因為很有活力。
Śāradīyā:[中斷] 純粹因為您的神聖恩典,在舊金山 Krishna 誕辰日,我母親來寺廟,穿了莎麗,畫了 tilaka。
Prabhupāda:哦。(輕笑)你在把你母親轉向這個教派。
Yamunā:她有個很好的母親。
Prabhupāda:母親不好,孩子怎麼好?
Yamunā:Tora?Tora 是最大的孩子,他幫了很多。他回家後,她會給他們讀《聖典博伽瓦譚》。但他會說:“如果你不服務 Krishna,就得服務 māyā。”他會說:“那是 māyā。”七歲就對母親說這些,還會解釋。Swamiji,我們的課結束時,他真的能理解《聖典博伽瓦譚》,能聽懂並提問。
Prabhupāda:他問你問題?
Mālatī:在寺廟講座時,講師說“有什麼問題”,Tora 會舉手,問很聰明的問題。
Prabhupāda:那為什麼不讓他跟你母親和我在一起?(奉獻者歡呼)
Yamunā:哦,哈利波!
Prabhupāda:我想你母親不會同意。
Mālatī:也許他母親需要他。母親需要 Tora 保持 Krishna意識。
Prabhupāda:[中斷] 他會成為 Nārada。Nārada 五歲時覺得“母親太依戀我”。母親死後,他覺得自由。“哦,我自由了。”
Janārdana:五歲。
Prabhupāda:是的,五歲。他立刻離開家。前世的事。從五歲到生命結束,他修習 Krishna意識,下一世成了 Nārada。
Yamunā:[中斷]
Prabhupāda:這在《聖典博伽瓦譚》第一部分有描述,講他如何成為 Nārada。[中斷]
Mālatī:他每月探望父親兩次。他父親是個魔鬼。Tora 口袋裡帶著 Swamiji 的照片,背面寫著 tava kara kamala vare。他低聲念,因為如果他父親聽到會生氣。
Prabhupāda:這是灌輸 Krishna意識的年齡。如果從這年齡教孩子 Krishna意識,世界會不同。[中斷] ……但他們不是印度教徒,也有這樣的固執。[中斷] 這很重要。“我想,母親死了,如主 Krishna 的奉獻者所想,我也這樣想。什麼?‘哦,這是主的恩典。母親死了。’因為她是我不自由的真正原因。她死了,我自由了。”這從物質觀點看很矛盾。經典說,bhaktanam śam abhīpsataḥ。“奉獻者這樣想,我也這樣想。”什麼?Anugrahaṁ manyamānaḥ。“我認為這是至尊人格神首的特別恩典。”Anugrahaṁ manyamānaḥ pratiṣṭhāṁ disam uttaram:“我立刻離開所謂的家,走出去。”這是主 Krishna 的奉獻者與物質主義者的區別。當物質關係、舒適被拿走,奉獻者認為“這是恩典”。物質主義者認為物質舒適增加是“恩典”。《博伽梵歌》中說,yā niśā sarva-bhūtānāṁ tasmin jāgrati saṁ。就像一個粗俗的例子,我多次提過,一個愚蠢的病人認為發燒加重很好。發燒應該減少。但不聰明的人認為“必須加重”。(輕笑)孟加拉有齣戲,醫生來診斷。家裡有兩個病人,女主人和女傭。醫生說:“女傭燒到105度,有點危險,我給點藥。女主人幾乎沒燒,99度,沒什麼問題。”但女主人不高興,“這醫生沒用。我是女主人,只有99度,女傭105度。女傭該是98度,我該是110度!”(笑聲)這是現代文明的心態,試圖把物質發燒加到110度。你知道,燒到107度就死了。所以一旦高燒,醫生用冰袋降溫,因為到107或108度就立刻死亡。現代文明在增加物質發燒,到了107度——原子彈。美國或俄羅斯的原子彈會毀掉所有物質科學的進步。奉獻者想降低發燒。根據韋達文明,最高理想生活是婆羅門、Vaiṣṇava。他們減少對身體的需求。最低需求。婆羅門中有 uñca-vṛtti,他們去稻田撿農夫丟棄的稻穀,像鳥一樣,只吃這些,不乞討。完全……《聖典博伽瓦譚》中,Śukadeva Gosvāmī 建議:“田野是你的床,石頭是枕頭,河水夠用,樹上滿是果實,山洞是住所。為什麼向物質主義的有錢人求助?”Kasmād bhajanti kavayor dhana-durmadandhān。Śukadeva Gosvāmī 嚴格遵循,完全獨立。現在不可能。(輕笑)模仿不好。我們的 Gosvāmīs 規定了 yukta-vairāgya:與 Krishna 相關地接受一切。這也是 vairāgya。Śuṣka-vairāgya 是單純放棄,沒吸收。Māyāvādī、Śaṅkara 派有嚴格的放棄規則。Vaiṣṇavas 沒有嚴格規則。他們接受一切為 Krishna prasādam,為 Krishna 奉獻、工作、生活。這是最好的利用。我的 Guru Mahārāja 說:“壞交易的最好利用。”一切與 Krishna 相關。這是 yukta-vairāgya。Nirbandhaḥ kṛṣṇa-sambandhe yukta-vairāgyam ucyate。Vairāgya 是超脫。當我們依附 Krishna,自然超脫 māyā。不是人為超脫。我們知道自己不是這身體,但身體需求存在,因為被困在身體中。所以吃、睡、交配、防衛應與 Krishna 相關。這樣意識總在 Krishna,超脫身體需求。不以 Krishna意識的人,身體需求在物質層面,增加發燒到107度。你明天也去?
Devotee (2):是的。
Prabhupāda:很好。[中斷] 你的金杯很好。
Guest:謝謝,很高興你喜歡。
Prabhupāda:[中斷] ……金盤子。多少錢?
Guest:二十美元。
Prabhupāda:我會讓 Govinda dasi 做點甜米飯,在這杯子裡供奉給 Krishna。這樣杯子就用上了。[中斷] ……印度至今,印度教家庭用新東西前會先供奉給神。每個家庭都有神像。特別是高階婆羅門、kṣatriyas,必須有 Nārāyaṇa-śilā。你知道 Nārāyaṇa-śilā?Śālagrāma。
Janārdana:石頭。
Prabhupāda:是的。Arcye śilā-dhīḥ。Śilā 是石頭。供奉的……我想這是對的。
Janārdana:是的,對。
Prabhupāda:五點二十了。你們的時間?
Guest:我的是五點二十五。
Prabhupāda:這對嗎?
Yamunā:不,慢了五分鐘。
Janārdana:是嗎?我不知道。我的錶總是快五或十分鐘。
Prabhupāda:哦,這還是慢的。現在是正確時間。
Guru dāsa:你的錶還是防摔的。
Prabhupāda:因為它跟教堂鐘聲對得上。教堂不會錯。(笑聲)
Janārdana:儀式是六點?
Prabhupāda:是的,六點半。一小時後。Hare Krishna。[中斷] (奉獻者致敬)
Prabhupāda:好好照顧你的孩子。她是 Krishna意識的孩子。是的。Līlāvatī 的孩子長得很好?
Devotee woman:哦,很好。
Yamunā:哦,太漂亮了。
Prabhupāda:(笑)那個女孩呢?
Mālatī:Tulasī devī?哦,很好。
Yamunā:哦,Karṇapura 太漂亮了!他是你能想像的最好的小男孩。
Mālatī:他已經是 brahmacārī。
Yamunā:他太棒了。Upendra 很愛這孩子。Upendra 不懂小孩,但他會抱起 Karṇapura,讓他親寺廟裡每張畫,(笑聲)尤其在 Caitanya 主腳下,他會說“Hare Krishna,Hare Krishna”。Karṇapura 會“砰砰”叫。(笑聲)
Prabhupāda:(笑)很好。Murāri,你有什麼想說的?
Murāri:有什麼想說?沒有。我只是來看看。
Prabhupāda:謝謝。(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