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1968年12月9日,西雅圖
Prabhupāda: Hare Kṛṣṇa。大家來吧。我正在想「 Jayānanda 在哪裡?」他馬上就來了。(有人送上供品, Śrīla Prabhupāda 說將它獻給他的 Guru Mahārāja)小心別讓它掉下來。(停頓)好了。
今天是我 Guru Mahārāja 的離世紀念日。我之前跟你們說過,sādhavo jīva vā mara vā。前幾天我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一位聖人給不同的人不同的祝福。對一個王子,他祝福說:rāja-putra ciraṁ jīva,「你是王子,長壽吧。」對一個聖人的兒子,他說:mā jīva mā jīva,「你最好別活。」對奉獻者,他祝福:jīva vā mara vā,「你活著或死了都一樣。」對一個屠夫,他說:mā jīva mā mara,「你別活也別死。」這些話很有意義。我已經解釋過,現在再說一次。王子整天追求感官享受,他有足夠的條件享樂,但他的來世會很悲慘。因為過度沉迷性生活, 主 Krishna 會給他更多享樂的機會,比如像鴿子、猴子、麻雀那樣,一小時三次,性慾旺盛。你們也見過這種情況。所以王子被祝福「長壽吧」,因為死後他可能會進入地獄,最好多活一段時間,繼續享樂。而 muni-putra mā jīva,修行者在靈性導師的嚴格指導下修行,他被祝福「最好死去」,因為他已準備好進入神的國度,沒必要再受苦,最好早點回歸神首。而奉獻者,jīva vā mara vā,「活著或死了都一樣」,因為對他們來說,無差別。屠夫被說「別活也別死」,因為他的生活太可怕了,每天早上屠殺動物,見血腥場面,這種生活太恐怖。而死後,他的處境更是地獄般的痛苦,無法形容。
總之,對奉獻者來說,顯現或離世是一樣的。就像我 Guru Mahārāja 在 Jagannātha Purī 顯現時,他是 Bhaktivinoda Ṭhākura 的兒子, Bhaktivinoda Ṭhākura 是政府高官,當時是地方官,地位僅次於總督,負責管理 Jagannātha 寺廟。在 Jagannātha Purī,寺廟的管理者通常是地方官。當時正值 Ratha-yātrā 節日,車隊經過 Bhaktivinoda Ṭhākura 家門前。他的本名叫 Kedaranath Datta,當地方官時稱為 K.N. Datta。車隊停在他們家門口,當時 Śrīla Bhaktisiddhānta Sarasvatī Ṭhākura 還是個抱在母親懷裡的孩子。母親趁機帶他登上車,因為她是地方官的妻子,人們讓路給她。她把孩子放在 Jagannātha 的蓮花足前,當時許多花環中有一個落在他身上, Śrīla Bhaktisiddhānta Sarasvatī 得到祝福。這是其中一個故事,還有許多其他事跡。
他兩三歲時,吃了一個本來要供奉給神的芒果。他的父親 Bhaktivinoda Ṭhākura 輕聲責罵:「你做錯了,這是給神的,你不該吃。」孩子當時才兩三歲,卻把這事看得非常嚴重,從此再也不吃芒果。每次我們給他芒果,他都說:「不,我是罪人,不能吃芒果。」他一直覺得小時候偷吃了神的芒果犯了錯。這就是 ācārya 的特質,他們用行動教導,必須堅定不移。一個孩子吃芒果沒什麼大錯,但他卻立下這樣的誓言。
另一個例子,我親眼見過。那時我們都還年輕,我的 神兄弟 Oul Bihari Kapoor,現在他退休住在 Vṛndāvana。他和妻子當時也很年輕。我們一起和 Guru Mahārāja 聊天,他的妻子說:「親愛的導師,我想和你單獨談談。」 Guru Mahārāja 說:「可以,你想說什麼都行。」她說:「我想私下跟你談,不想當著大家的面。」 Guru Mahārāja 說:「不行,我不能和你單獨談,你可以在所有弟子面前說。」即使這個女孩年紀小得像他的孫女,他也不願單獨和年輕女子談話。這就是他的榜樣。
他的生活是完全的 brahmacārī。 Bhaktivinoda Ṭhākura 有很多兒子,他是第五個,有些兄弟也沒結婚。我的 Guru Mahārāja 從小就是嚴格的 brahmacārī, Śrīla Bhaktisiddhānta Sarasvatī Gosvāmī Mahārāja。他為了發起這個全球 Krishna 意識運動,經歷了非常嚴苛的苦行。這是他的使命。 Bhaktivinoda Ṭhākura 早在1896年就想推廣 Krishna 意識運動,出版了《Shree Chaitanya Mahāprabhu, His Life and Precepts》。巧的是,那年是我出生的年份, 主 Krishna 的安排讓我們相遇。我出生在不同家庭, Guru Mahārāja 也出生在不同家庭,誰能想到我會接受他的庇護?誰能想到我會來美國?你們這些美國年輕人會來找我?這都是 主 Krishna 的安排。我們無法理解事情如何發生。1936年,今天是1968年12月9日,32年前,大概在12月9日或10日,我在孟買做生意。當時 Guru Mahārāja 身體有些不適,住在 Jagannātha Purī 海邊。我寫信給他:「親愛的導師,您的其他 brahmacārī 和 sannyāsī 弟子直接服侍您,而我是個居士,不能和您一起生活,也不能很好地服侍您。我不知道該怎麼做。」我只是想著如何認真服侍他。他在1936年12月13日回信說:「我很高興收到你的信。我認為你應該用英語推廣我們的運動,這對你和幫助你的人都有好處。」那是他的指示。然後在1936年12月31日,寫信後兩週,他離世了。我很認真地對待他的命令,但當時沒想到要做到什麼程度,我還是個居士。但這是 主 Krishna 的安排。如果我們嚴格執行靈性導師的命令, 主 Krishna 會給我們一切便利。這是秘訣。雖然當時看似不可能,我從未想過,但我在 Viśvanātha Cakravartī Ṭhākura 對博伽梵歌的註釋中稍作努力。他在 vyavasāyātmikā-buddhir ekeha kuru-nandana [博伽梵歌 2.41] 這句中說,我們應將靈性導師的指示視為生命與靈魂,嚴格執行,不計個人得失。
我懷著這種精神努力了一點,他給了我所有便利,讓我能服侍他。現在我年老了,來到你們的國家,你們這些年輕人也認真對待這個運動,努力理解。我們現在有了一些書,這個運動有了一點基礎。在我 Guru Mahārāja 離世的日子,我正在執行他的意願,我也請求你們通過我的意願執行同樣的命令。我是個老人,隨時可能離開,這是大自然的規律,沒人能阻止。這不奇怪,但我在這個吉祥的日子, Guru Mahārāja 離世之日,呼籲你們,至少你們已經稍微理解了 Krishna 意識運動的精髓。請繼續推動它。人們因為缺乏這種意識而痛苦。我們每天為奉獻者祈禱:vāñchā-kalpatarubhyaś ca kṛpā-sindhubhya eva ca patitānāṁ pāvanebhyo vaiṣṇavebhyo namo namaḥ(我向所有 Vaiṣṇava 奉獻者致敬,他們像願望樹能滿足眾人願望,充滿對墮落靈魂的慈悲)。Vaiṣṇava 的生活是為人類福祉奉獻。你們大多是基督徒,知道 主 Jesus Christ 說他為你們的罪行犧牲自己。這是奉獻者的決心。他們不計個人舒適,因為愛 主 Krishna 或神,所以愛所有生命,因為所有生命都與 主 Krishna 有關。你們也應學習。 Krishna 意識運動就是要成為 Vaiṣṇava,感受人類的痛苦。有人從身體角度考慮人類痛苦,開醫院、發放食物,這些很好,但人類真正的痛苦是缺乏 Krishna 意識。身體的痛苦是暫時的,無法通過自然法則阻止。即使在貧困地區分發食物,也不能解決全部問題。真正的益處是讓每個人覺悟 Krishna 意識。就像一個富人的兒子在街上流浪,忘了父親的財富,有人給他食物,但另一人說:「你是某某富人的兒子,別流浪,我帶你回去。」如果他被帶回父親身邊,問題就解決了。同樣,所有生命在宇宙中流浪,忘了自己是 主 Krishna 的兒子。只要回到 主 Krishna,就能享受祂的財富,物質問題自動解決。
這是一個很棒的運動。博伽梵歌說:ahaṁ tvaṁ sarva-pāpebhyo mokṣayiṣyāmi mā śucaḥ [博伽梵歌 18.66],人的痛苦來自罪行,罪行來自無知。就像我這個外國人來美國,不知道這裡車輛靠右行駛,結果出了事故,警察不會因為我說「我不知道」就放過我。無知是違法或罪行的原因。只要犯了罪,就得承受後果。全世界都在無知中,因無知而陷入行動與反應的循環,無論好壞。在物質世界,沒有真正的好,一切都是壞的。我們人為製造了好壞之分。博伽梵歌說:duḥkhālayam aśāśvatam [博伽梵歌 8.15],這個地方充滿痛苦,分析起來全是悲慘。因此,問題在於放棄物質生活,在 Krishna 意識中提升到靈性平台,進入神的國度,yad gatvā na nivartante tad dhāmaṁ paramaṁ mama [博伽梵歌 15.6],那裡不再回到這個痛苦世界,那是至尊的居所。
Krishna 意識運動是權威且重要的。你們這些美國年輕人參與其中,請更認真對待。這是 Caitanya Mahāprabhu 和我 Guru Mahārāja 的使命,我們通過傳承執行他們的意願。你們前來幫助我,我請求你們,即使我離開,你們要繼續活著,別放棄推動這個運動,你們會得到 Caitanya Mahāprabhu 和 His Divine Grace Bhaktisiddhānta Sarasvatī Goswami Prabhupāda 的祝福。
謝謝大家。有什麼問題?(停頓)有問題嗎?
Devotee: 您的靈性導師小時候像 Caitanya Mahāprabhu 那樣淘氣嗎?像 Caitanya Mahāprabhu 去河邊,女孩們求祂……
Prabhupāda: 不,他沒那麼淘氣。(笑)我 Guru Mahārāja 是個很溫順的男孩。 Caitanya Mahāprabhu 很淘氣, 主 Krishna 也是。(停頓)念 Hare Kṛṣṇa。(開始 kīrtana, Viṣṇujana 帶領, Śrīla Prabhupāda 一起唱)我帶來了 prasādam,拿去吧。(分發 prasādam,奉獻者念 japa)可以停了。(結束)
總結: 1. 講座紀念 Śrīla Prabhupāda 的靈性導師 Bhaktisiddhānta Sarasvatī Ṭhākura 的離世,強調奉獻者的顯現與離世無差別,引用 sādhavo jīva vā mara vā。 2. 講述一個聖人給不同人祝福的故事:王子「長壽」、聖人兒子「別活」、奉獻者「活死無別」、屠夫「別活別死」,顯示不同生活的後果。 3. 分享 Bhaktisiddhānta Sarasvatī Ṭhākura 的生平,如幼時受 Jagannātha 祝福、不吃芒果、拒與年輕女子私談,展現其作為 ācārya 的嚴謹。 4. Prabhupāda 回憶1936年與 Guru Mahārāja 的通信,接受用英語推廣 Krishna 意識的指示,強調嚴格執行導師命令, 主 Krishna 會提供便利。 5. 強調 Krishna 意識運動的使命是喚醒人類,解決因無知導致的痛苦,引用博伽梵歌 duḥkhālayam aśāśvatam,鼓勵放棄物質生活,提升至靈性平台。 6. 呼籲美國年輕奉獻者認真推動運動,承接 Caitanya Mahāprabhu 和 Bhaktisiddhānta Sarasvatī 的意願,幫助受苦的人類覺悟 Krishna 意識。 7. 以富人兒子的比喻說明,回到 主 Krishna 能解決所有物質問題,強調 Vaiṣṇava 的慈悲和奉獻精神,類比 主 Jesus Christ 的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