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bhupāda : 今天有兩位 *brahmacārīs*(修行者)將接受 Krishna意識的啟迪。請上前。(停頓)……這意味著開始,Krishna意識的開始。因為此刻我們都沉浸在非 Krishna意識之中……(旁白:哦,這個聲音,調低一點。不,在這個。)
Girl : 是揚聲器。
Haṁsadūta : 哦,那個揚聲器。
Prabhupāda : 好的,你們……讓我們開始。Krishna意識的開始,首先是信仰。*Ādau śraddhā*:「開始是信仰。」什麼是信仰?信仰是指堅定的信念:「如果我投入到主的超越性服務中,我的人生就會成功。」這就是信仰。這種信念必須堅定不移,不能動搖。所以當這種信仰建立起來時,真正的啟迪就開始了。否則,啟迪是不被接受的。*Kṛṣṇe bhakti kaile sarva-karma kṛta haya*。當一個人堅信「如果我投入到 *Kṛṣṇa* 的超越性愛的服務中……」,當我們提到 *Kṛṣṇa* 時,我們指的是神,至尊人格神首。
這種堅定的信念是啟迪的開始。*博伽梵歌* 逐步教導這種堅定的信念。最終,主 *Kṛṣṇa* 對 Arjuna 說,*sarva-dharmān parityajya mām ekaṁ śaraṇaṁ vraja* [Bg. 18.66]:「親愛的 Arjuna,你放棄所有其他事務,只專注於我的服務,執行我的命令。」「那其他事情怎麼辦?」*Kṛṣṇa* 保證說,*ahaṁ tvāṁ sarva-pāpebhyo mokṣayiṣyāmi*:「我會保護你免受一切罪業反應。」如果有人擔心:「如果我放棄所有其他事務,只專注於你的服務,執行你的命令,那我的其他職責呢?我有家庭事務、社會事務、國家事務、社區事務,還有許多其他事情,這些怎麼辦?」*Kṛṣṇa* 說:「這些我會幫你處理,讓你能妥善完成。」就像 Arjuna,他是一個軍人。*Kṛṣṇa* 說:「你放棄所有其他事務。」這並不意味著 Arjuna 放棄了作為軍人的職責。放棄所有其他事務,意味著放棄那些為了滿足自己感官的事務。目前,我們的活動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感官。而臣服於 *Kṛṣṇa*,意味著開始滿足 *Kṛṣṇa* 的感官,這就是 *bhakti*(奉獻)。這是 *bhakti* 的定義。什麼是 *bhakti*?*Sarvopādhi-vinirmuktaṁ tat-paratvena nirmalam* [Cc. Madhya 19.170]。一個人必須從所有身份標籤中解脫出來。
在物質條件下的生活中,我們有各種各樣的身份標籤——「我是印度人」,「我是美國人」,「我是印度教徒」,「我是穆斯林」,「我是基督徒」,「我是這個」,「我是那個」,「我是民族主義者」,「我是共產主義者」,「我是社會主義者」,等等。*Sarva-dharmān parityajya* [Bg. 18.66],意味著你必須放棄這些身份標籤。*Sarvopādhi-vinirmuktam*。現在我認為「我是民族主義者」,「我是共產主義者」,「我是美國人」,「我是印度人」。這些標籤我必須放棄。那我要怎麼想?必須有某種思考,我的身份不會消失。這在 *韋達* 中有指示:*Ahaṁ brahmāsmi*。我的真實身份是與至尊 *Brahman*(梵)同一。當你與至尊 *Brahman* 認同時,你就達到了解脫的狀態。*Brahma-bhūtaḥ prasannātmā* [Bg. 18.54]。當你認同 *Brahman* 時,你立刻從所有這些身份標籤的活動中解脫出來,*prasannātmā*:「哦,我在這個物質世界中不再有任何職責。」當你進一步進展時,*brahma-bhūtaḥ prasannātmā na śocati na kāṅkṣati samaḥ sarveṣu bhūteṣu mad-bhaktiṁ labhate parām* [Bg. 18.54]。
當一個人從所有身份標籤中解脫出來,真正參與到 *Brahman* 的活動中,這就是 *bhakti*,即奉獻服務。所以啟迪意味著參與到 *Brahman* 的活動中。如何參與 *Brahman* 的活動?就像 Arjuna 的例子,他仍然活躍於戰場,但在開始時,他的身份認同是與國家、家庭等相關。聽完 *博伽梵歌* 後,他認同了 *Kṛṣṇa*。這種與 *Kṛṣṇa* 的認同就是 Krishna意識的開始。所以,*ādau śraddhā*,當一個人堅信「通過成為 Krishna意識,投入到 *Kṛṣṇa* 的超越性愛的服務中,我的人生將成功」,這就是 Krishna意識的開始,也就是啟迪。這是一個階段。我們必須不斷前進,直到達到完美的境界。但啟迪是開始。*Ādau śraddhā*。當一個人有了堅定的信念,就會與奉獻者交往。就像我們的國際 Krishna意識協會,我們在招募那些渴望成為 Krishna意識的人。這是一個社團。
所以,堅定的信念,然後是交往。*Ādau śraddhā tato sādhu-saṅga*。沒有好的交往,你無法變得足夠堅強。在任何活動領域,你都需要好的交往,無論是商業領域,還是如果你想放縱自己,你就得與酗酒者交往。所以,交往有它的力量。如果你想成為學者,你必須與大學裡的學者交往。如果你想成為小偷,你得找到小偷的團體。同樣,如果你想成為 Krishna意識,你必須找到 Krishna意識的人。所以,堅定的信念,然後是交往。交往之後,下一個階段是遵循 Krishna意識運動的規範生活。這就是啟迪,或從一開始的啟迪。這在梵文中稱為 *dīkṣā*。*Dīkṣā* 的意思是……*Di*,即 *divya-jñānam*(超越性知識),*kṣā*,即 *ikṣā*,意思是看到或解釋。這就是 *dīkṣā*。*Ādau śraddhā tato sādhu-saṅga*。首先是信仰,然後是交往,然後是規範原則的開始。如果一個人遵循這些原則,就會進入 *anartha-nivṛtti* 的階段,即所有錯誤觀念的消失。
就像在我們的協會中,我們不允許四種罪業活動:非法的性生活、非素食飲食、酗酒和賭博。通過遵循這些規範原則,一個人就能從這些罪業活動中解脫出來。他不再沉迷於非法性生活,不再吃非素食,不再酗酒,不再賭博。這就是 *anartha-nivṛtti*。除非一個人超越這四種罪業活動,否則他無法穩定下來。當一個人從這四種罪業活動中解脫出來後,他就變得穩定。*Niṣṭhā*,穩定,然後是 *ruci*,即增加興趣。接著是 *āsakti*,即依附。然後是 *bhāva*,即狂喜。最後的階段是成為 *Kṛṣṇa* 的愛人。在愛 *Kṛṣṇa* 的階段,有不同的層次:*śānta*(平靜)、*dāsya*(僕人)、*sakhya*(朋友)、*vātsalya*(父母之愛)、*mādhurya*(愛人之愛)。最高的階段是與 *Kṛṣṇa* 和 *gopīs*(牧牛女)之間的愛情關係。當然,這是 Krishna意識的研究生階段,但這個階段被認為是最完美的階段,即如何以 *gopī* 的心情或地位愛 *Kṛṣṇa*。
所以,今天準備接受啟迪的兩位男孩,我請求大家,特別是即將接受啟迪的男孩,這 Krishna意識運動是經過授權的。即便我們假設它從 *Kṛṣṇa* 開始,那也至少有五千年的歷史。*Kṛṣṇa* 在五千年前出現在這個星球上。如果你在世界上考察任何宗教或文化項目的歷史,沒有一個宗教或文化項目比2500年更古老。但 Krishna意識運動,即使根據歷史,也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比任何宗教或文化原則都要古老。如果超越歷史記載,這運動可以追溯到數百萬年前,因為我們從 *博伽梵歌* 中得知,這最初是由 *Kṛṣṇa* 傳授給 *Sūrya*(太陽神)。*Imaṁ vivasvate proktam*:「我首先將這門科學傳授給 *Vivasvān*,太陽神。」沒有人能追溯太陽神接受教導的歷史,但我們可以從 *Manu-saṁhitā* 中得到一些信息,因為 *Manu* 的時代是 *Vaivasvata Manu*。在 *博伽梵歌* 中說,這啟迪最初由 *Kṛṣṇa* 傳給 *Vaivasvata*,他又傳給他的兒子 *Vaivasvata Manu*。根據計算,*Vaivasvata Manu* 的時代大約在四千萬年前。所以,這不是我們憑空捏造或想像出來的新系統,而是經過授權的,從遠古時代通過師徒傳承下來的系統。雖然在這個國家,這可能是過去兩三年才引入的,但這個系統是最古老的系統,就像我們是 *nityaḥ śāśvataḥ purāṇaḥ*。在 *博伽梵歌* 中說,靈魂是永恆的,*Purāṇa*,即最古老的。在 *Brahma-saṁhitā* 中也說,*advaitam acyutam anādim ananta-rūpam ādyam purāṇa-puruṣam* [Bs. 5.33]。*Kṛṣṇa* 也是最古老的。無論是 *Kṛṣṇa* 還是眾生,都是最古老的,因為他們沒有死亡,沒有誕生。*Na jāyate na mriyate*。*博伽梵歌* 說,眾生,更不用說神,從不死亡。他們說「神死了」,這是無稽之談。更不用說神,即使是這些眾生也不會死。死亡只是針對這個身體,就像換衣服一樣。如果一個人換了衣服或公寓,並不意味著他死了。同樣,如果我們從這個身體換到另一個身體,這並不是死亡。所以,無論是神還是眾生,沒有人會死。每個都是永恆的,*śāśvata purāṇa*。同樣,Krishna意識運動也是最古老和永恆的。
所以,啟迪意味著我們現在處於這個身體的意識中,而這個身體永遠不是永恆的,只是暫時的。我們要進入 Krishna意識,意味著從暫時的身體意識轉向永恆的意識。這就是 Krishna意識的精髓。我們邀請所有女士和先生來參加我們的課程。我們每週舉行三天課程——星期一、星期三和星期五。歡迎每個人來,詢問並了解 Krishna意識的原則。如果有人有幸了解這 Krishna意識運動是什麼,他的人生將變得完美和成功。
(對啟迪者):現在請上前。(停頓)*Hare Kṛṣṇa, Hare Kṛṣṇa, Kṛṣṇa Kṛṣṇa, Hare Hare/ Hare Rāma, Hare Rāma, Rāma Rāma, Hare Hare*。然後再念一圈,一顆珠子,十六個名字。然後第二顆珠子。這樣完成108顆,從這裡開始,再回到這裡。這樣完成十六圈。關於冒犯,我會稍後解釋,你們會拿到紙張。你的名字是什麼?
Bill : Bill。
Prabhupāda : 你的靈性名字是 *Bali-mardana dāsa*。拿著。鞠躬。*Nama…*
Bali-mardana : *nama oṁ viṣṇu-pādāya kṛṣṇa-preṣṭhāya bhūtale śrīmate bhaktivedānta svāmin iti nāmine*(重複兩次)。
Prabhupāda : 謝謝。過來。開心點。*Bali-mardana dāsa*。B-a-l-i m-a-r-d-a-n。*Bali-mardana dāsa brahmacārī*。*Bali-mardana* 是 *Kṛṣṇa* 的名字。*Kṛṣṇa* 作為 *Vāmanadeva*,通過奪取 Bali Mahārāja 的整個王國來懲罰他。*Mardana* 意味著懲罰。但最終,Bali Mahārāja 成為了一個權威,因為他展示了完全臣服的榜樣,*sarvātma-snapane*,甚至包括他的身體。他先是獻出了王國,當這還不夠時,*Kṛṣṇa* 作為 *Vāmanadeva* 要求:「你已經獻出了整個王國,但還欠我一步。我該把這一步放在哪裡?」Bali Mahārāja 說:「是的,我的頭上還有地方。你可以把你的腳放在我的頭上。」於是他獻出了王國、一切,甚至他的身體,*Kṛṣṇa* 被他所感動。自那時起,Bali Mahārāja 成為十二位權威之一。*svayambhūr nāradaḥ śambhuḥ kumāraḥ kapilo manuḥ prahlādo janako bhīṣmo balir vaiyāsakir vayam* [SB 6.3.20]。所以,*Bali-mardana* 並不意味著他是一個普通人;因為他被 *Kṛṣṇa* 懲罰,他成為了權威。即使是被 *Kṛṣṇa* 懲罰的人,也會成為權威。*Kṛṣṇa* 是如此美好。更不用說那些直接被 *Kṛṣṇa* 愛的人。所以,*Kṛṣṇa* 的名字是 *Bali-mardana*,而 *Bali-mardana dāsa* 意味著 *Kṛṣṇa* 的僕人。明白了吗?是的。(念誦 *japa*)那份十種冒犯的清單你們還沒準備好?
Haṁsadūta : 還沒有。
Prabhupāda : 為什麼?你們得做這個。他們應該拿到這份清單。你們每個人都應該避免十種冒犯。第一種冒犯是詆毀 *韋達* 經典。要接受 *韋達* 的權威,不應詆毀或否認經典。*韋達* 意味著超越性知識之書。不僅是 *博伽梵歌*,甚至《聖經》或《古蘭經》也是如此,雖然 *博伽梵歌* 是更高級的。但只要是關於神的資訊,那就是經典。我們關注的是 *韋達*。無論如何,其他提供神資訊的經典,無論是以科學方式還是被認可的,都是 *韋達*。不應詆毀 *韋達*,這是第一種冒犯。還有 *satāṁ nindā*,不應詆毀那些傳播神訊息的人。也不應曲解經典或 *Hare Kṛṣṇa* 的念誦。還有 *sāmya śubha-kriyā mati-pramādaḥ*。念 *Hare Kṛṣṇa* 不應被視為一種吉祥活動。人們通常去教堂或寺廟,以抵消他們的罪業活動。有些人認為「如果我去教堂或寺廟,在神面前懺悔,我的罪業就會被抵消。」但 *hari-nāma* 不應以這種方式看待。如果我們認為「我念 *Hare Kṛṣṇa*,所以我可以為所欲為」,那是不行的。那樣我們無法進步。還有 *nāmna artha-vāda*,念誦時不應認為 *ahaṁ mameti* [SB 5.5.8],即「這個世界是我的」,「我是這個身體」,或分心、不專注。念誦時必須專注聆聽。*Hare Kṛṣṇa*——你必須專注於聽。你們會從神兄弟那裡拿到十種冒犯的清單。如果能避免這些冒犯,你們的念誦會進展得很好,會得到好的結果。第一階段是帶著冒犯的念誦,這是自然的,因為沒有人一開始就是專家。第二階段是無冒犯的念誦,當一個人能無冒犯地念誦時,他就獲得了解脫。第三階段是進入超越性平台,參與主的愛的服務。所以,念 *Hare Kṛṣṇa* 是如此強大,它會逐漸提升你到最高的位置。念 *Hare Kṛṣṇa*。(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