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kanātha dāsa 啟迪儀式 1969年5月21日 新溫達班

PrabhupādaMānuṣyam arthadam anityam apīha dhīraḥ, tūrṇaṁ yateta anumṛtyu pateta yāvat niḥśreyasāya viṣayaḥ khalu sarvataḥ syāt。韋達文獻告訴我們, labdhvā sudurlabham idam [聖典博伽瓦譚 11.9.29]。Idam 意指「這個」。「這個」指的是這個身體,這個機會,人類生命的形式,發展的意識,充分的便利。動物沒有這樣的便利。它們生活在叢林中。但我們可以利用這些叢林、這些森林,創造許多舒適的環境。所以我們擁有發展的意識和智慧。我們可以加以利用。這被稱為 arthadam。Artha。Artha 有兩種含義。Artha-śāstra。Artha-śāstra 意指經濟學,如何增加財富。這被稱為 artha。所以 arthadam。這種人類生命形式可以賦予你 artha。Artha 意味著某種實質的東西。一般來說,我們認為實質的東西是金錢。當然,如果有人獲得金錢,這對於物質舒適來說是實質的,但真正的實質是 Krishna意識。這是真正的實質,arthadam。

Prabhupāda:所以韋達文獻,韋達的含義,當說到 arthadam,「在這一生你可以獲得實質」,那個實質指的是 Krishna意識。否則,將實質理解為成為百萬富翁或擁有數百萬美元,這也是一種 artha,但它是 anityam。那是暫時的。那種實質不會被你帶走。你從母親的子宮來到這世上時兩手空空,當你離開這個地方時,你也將兩手空空。你不會因為賺了數百萬美元,像 Rockefeller 或 Ford 先生,就能帶走這些。不。Rockefeller Center 會留在那裡。你得兩手空空地離開。所以,當說到 arthadam,「你可以獲得實質」,並不意味著這種 artha,這種暫時的東西,不會被我帶走。它會被留下。這就是現實。我在這一生中創造了一些東西。就像這個身體是由父母創造的一樣,我也在創造。這種創造能量在我身上,因為我是神的部分和片段。所以神創造,我也創造。這種創造能量在我體內,但只是非常微小的量。與神的創造相比,我的創造微不足道。神創造了整個宇宙,而你能創造什麼?你最多能創造一個像紐約這樣的城巿。僅此而已。你可以創造。這沒問題。在這個意義上,你也是神。神的部分和片段也是神,但是一個小的神。就像你的耳環。那是金子。但那個金子與金礦不同。金礦是另一回事。因此,哲學是「同時一體與不同」。我們每個人,同時與神一體又與神不同。在品質上是一體的。神的品質也在我身上。我有相同的品質。就像一滴海水與廣闊的海洋。化學成分的品質分析相同,但組成部分的量不同。這被稱為 acintya-bhedābheda-tattva:「不可思議地同時一體與不同」。Māyāvāda 哲學說,「我們是神。每個人都是神。」但我們說,「是的,每個人都是神,但不是那個至尊人格神首。」每個人都可以是美國人,但不是像 Nixon 總統那樣的美國人。這種常識知識,Māyāvādī 沒有。他們卻自負:「哦,我是一樣的。我是……」 So 'ham:「我是一樣的。」你怎麼是一樣的?如果你是一樣的,為什麼你會墮落到這種狀態?他們會說:「這是 māyā。是幻覺。」不。你為什麼會陷入幻覺?如果你是偉大的——「神是偉大的」——如果你那麼偉大,為什麼會被幻覺俘虜?那麼幻覺才是偉大的,而不是神偉大。這種常識哲學他們不明白。因此,我的 Guru Mahārāja 總是說,「知識貧乏」。每當他提到這些 Māyāvādī 哲學家時,他會說,「知識貧乏」。

Prabhupāda:所以這是一個機會……你是神的部分和片段。不要試圖人為地成為神。這是不可能的。那只是浪費精力。這是 māyā。每個人在 māyā 的影響下拼命工作。為什麼?每個人都想成為神:「我將成為這個國家的偉人」,或者「我的國家將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這意味著神是偉大的,每個人都想成為那樣的偉大。這是競爭。所以你在努力,我在努力,他在努力,每個人在努力。這被稱為 māyā。但我們的 Bhāgavata 哲學說,「不要以這種人為的方式嘗試。最好保持你的本來面目。最好保持……」就像同一個例子:如果你想成為你國家的最偉大的人,就像 Nixon 總統,你必須非常努力地工作。而這也是暫時的。它將在五年內結束。然後你又是一個普通人。所以最好保持你的本來面目,盡你所能,試圖成為 Krishna意識 或神意識。Caitanya Mahāprabhu 推薦這個過程,你不要人為地試圖成為至尊人格神首。這是不可能的。只是浪費時間。Caitanya Mahāprabhu 說, jñāne prayāsam udapāsya namanta eva。這不是 Caitanya Mahāprabhu 的陳述;這是 Bhāgavata 的陳述,但他引用了這一點。他的弟子 Rāmānanda Rāya 在討論人類生命的目標時引用了這一點。所以他推薦這個目標。那是什麼? Jñāne prayāsam udapāsya namanta eva。不要通過你的投機知識人為地自負,認為你是同一個神。不要追求這個。如果你真的想快樂,如果你真的想成為神覺悟或 Krishna意識 的人,第一件事是放棄這種荒謬的習慣——通過投機想成為神。自負:「我是神。我是神。我是神。」但你不是神。你在品質上是神,而不是在量上。你為什麼不明白這一點?

Prabhupāda:所以 Caitanya Mahāprabhu 說, jñāne prayāsam。Jñānīs,那些經驗主義哲學家,他們只是投機並試圖證明「我是神」。這意味著 āsuriṁ bhāvam āśritāḥ。無神論者說「沒有神」,而這裡的 Māyāvāda 哲學說,「是的,有神,但神是我。」僅此而已。這是同樣的哲學,無神論。他也在否認「沒有獨立的神。我是神。」這種無神論哲學,就像佛陀哲學,「沒有神……」但佛陀自己是神。這是…… Bhāgavata 的另一種解釋是,他在欺騙無神論者。無神論者說,「沒有神」,而佛陀說,「是的,沒有神,但你們跟隨我。」但他自己是神。 Keśava dhṛta-buddha揚言。聖典博伽瓦譚 因此說, sammohāya sura-dviṣām [聖典博伽瓦譚 1.3.24]。就像一個淘氣的男孩不想去學校。所以某個朋友說,「是的,你不用去學校。好的,你坐下來。這是什麼?」「哦,這是牛。」「這是什麼?」「這是腿。」「你能數有幾條腿嗎?」「是的。一,二,三,四。」所以……(旁白:)那是什麼? Hayagrīva:有人來了,有車輛。 Prabhupāda:好的。請坐下。所以男孩很高興,「我不去學校了。這位先生很好。我不想去學校,他說,『是的,不用去學校。』但『你坐下來。這是什麼?』『這是牛。』『這是什麼?』『這是牛的腿。』『這是什麼?』『一條腿,兩條腿。』這意味著他在受教育,但他不知道。他說,「啊……」 Prabhupāda:所以佛陀的哲學是這樣的。無神論者反對神。「是的,沒有神。但你們接受這個哲學,ahiṁsā。不要殺動物。」這意味著如果他們停止殺動物,有一天他們就能理解神是什麼。有一天。因為只要一個人習慣於殺動物,他永遠無法理解神是什麼。這是佛陀哲學。他將無神論者置於理解神的路線上。這在某種程度上是欺騙。但這種欺騙不是欺騙。就像父親或監護人有時會欺騙年幼的男孩。這不是欺騙;這是為了他好。但實際上,如果你看行為,這有點像欺騙。所以 Māyāvāda 哲學……佛陀哲學也是另一種 Māyāvāda 哲學。表面上看,兩者都是無神論,否認神的存在。一個說「沒有神」,另一個說「是無形的」,如此類推。但我們的哲學既不是無神論也不是無形。直接是人格。 Īśvaraḥ paramaḥ kṛṣṇaḥ [Bs. 5.1]。我們直接說,「沒有……」主 Krishna 在博伽梵歌 中說, mattaḥ parataraṁ nāsti:「沒有比我更大的。」如果神是偉大的,怎麼會有人比祂更大?這是對的。嗯? Nānyat parataraṁ nāsti:「沒有比我更大的東西。」 Ahaṁ sarvasya prabhavaḥ [博伽梵歌 10.8]:「我是一切的起源。」韋達-經說,「Brahman,或至尊絕對真理,是一切的源頭。」這裡主 Krishna 直接回答, ahaṁ sarvasya prabhavaḥ:「我是一切的源頭。」所以我們遵循這個哲學。Krishna意識 運動意味著我們直接以博伽梵歌 為神的存在的證據。如果你想認識神,你無法通過投機認識神。祂是如此偉大,如此無限,而我們的感官有限,能力有限。這是不可能的。只有通過神的慈悲,我們才能理解神。所以這裡是神的慈悲,主 Krishna,祂親自談論自己。你去學習神。神在談論自己。你無需投機。通過祂的活動,祂證明了自己是完全的神。從祂的童年開始。 Prabhupāda:所以聖典博伽瓦譚 說…… Caitanya Mahāprabhu 說,「不要停留在投機的方法上,認為你是神,你是某種東西——『沒有神』,或『我是神,這個神,那個神』。請放棄這種荒謬的習慣。放棄這種無稽之談。」有神,你不是神。你在部分上是神,就像我解釋過的。所以我們必須放棄這種荒謬的習慣。 Jñāne prayāsam udapāsya。Udapāsya 意指放棄。然後呢? Namanta eva。要謙卑。不要人為地自負。你總是被物質自然的法則打耳光。不要以為你是獨立的。說「我獨立。我不在乎任何東西」是愚蠢的。不。你必須在乎。你每時每刻都被自然法則踢著。你應該知道這一點。你不是獨立的。因此要 namanta eva,要謙卑。 Namanta evaJñāne prayāsaṁ namanta eva,要謙卑。 Namanta evaJñāne prayāsaṁ namanta eva san-mukharitāṁ bhavadīya-vārtām。San-mukharitām。San,sat。Sat-mukharitām。Sat 意指永恆,mukharitām 意指從永恆存在的人的口中說出。誰是永恆存在的?不是這個身體。永恆存在的我是真正的「我」,靈魂。所以靈魂在 Krishna意識 時可以說話;否則他被覆蓋。他的說話能力被停止。就像一個失去意識的人沒有意識,但有生命——靈魂在哪裡——同樣,在其他物種中,雖然靈魂在,但靈魂不說話。靈魂的外在影響……(旁白:)這是什麼?這意味著靈魂在那裡沒有完全顯現。 Labdhvā sudurlabham [聖典博伽瓦譚 11.9.29]。這從水生動物到植物生命,然後到昆蟲生命,然後到鳥類生命,然後到四足獸生命,然後到人類生命。在人類生命中,有文明生活和非文明生活。在文明生活中,有無神論者和有神論者,以及那些真正發展意識的人。這就是 Krishna意識。意識從最低的生活狀態——水生動物,逐漸發展到植物、樹木,然後昆蟲、飛蟲,然後鳥類,然後四足獸,然後雙手雙腳的猩猩。同樣,人類,非文明的,然後文明的,雅利安人,然後我們的韋達知識。這樣意識不斷增加。這是真正的進化理論。達爾文只是憑空想像……他可能從 Padma-Purāṇa 借鑒了一些內容。在 Padma-Purāṇa 中這些被很好地解釋,有多少種生命形式。他們給出了數字:「水中有這麼多物種。」 Jalajā nava-lakṣāṇi:「水中有九十萬種物種。」 Sthavarā lakṣa-viṁśati:「樹木和植物有二百萬種。」確切數字。現在,如果你是科學家,如果你是植物學家,如果你是生理學家,你可以試試看。但這些已經在那裡了。 Mānuṣāḥ catur-lakṣāṇi:「人類物種也有四十萬種。」在這些中,雅利安家族,文明人,雅利安家族被認為是最高等的文明……(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