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磯,1970年5月15日,至尊奧義書,曼陀羅 10

Prabhupāda:(與 奉獻者 一起唱誦前十曼陀羅) 這個曼陀羅非常重要。 anyad evāhur vidyayā anyad āhur avidyayā iti śuśruma dhīrāṇāṁ ye nas tad vicacakṣire [Īśo 10]

這裡有一個詞,iti śuśruma。Śuśruma 的意思是「聽到」。字面意思是「我們聽說」。在 韋達 師徒傳承中,從來不會說「這是我體驗到的」。這是理解 韋達 的秘訣。沒有一個學生會……就像現在人們忙於研究月球上有什麼。這是物質的方式,試圖通過自己的體驗來理解事物。Pratyakṣa,直接的、實驗性的知識。而 韋達 的理解方式不同,它是 śruti。Śruti 意味著從權威來源聽聞。這才是真正的知識。就像我多次舉過的例子,如果你想通過實驗來認識你的父親,可能嗎?不可能。那怎麼知道你的父親是誰?從權威來源——你的母親那裡聽聞。就是這麼簡單。同樣的,那些超越我們實驗知識的事物,你不應該試圖用不完美的感官去理解。那是不可能的。如果你連物質的父親都無法通過實驗知道,怎麼能通過實驗知道至高無上的父親?最初的父親……父親的父親,父親的父親,一直追溯上去,最原始的父親是 主 Krishna。所以,如果你連下一代的物質父親都無法通過實驗知道,你怎麼能通過實驗知道神,或者 主 Krishna?誰能回答這個問題?

所以人們在尋找神是什麼。找啊找啊找,最後失敗了。他們說:「哦,沒有神。我是神。」就這樣結束了。你看?這是不可能的。這裡說,iti śuśruma。這就是 韋達 知識。聽聞,śuśruma。從哪裡聽聞?從雜貨店老闆那裡?不。Dhīrāṇāṁ śuśruma。Iti śuśruma dhīrāṇām。Dhīrāṇām 是什麼?從穩重的人那裡聽聞。不是那些狂熱分子,而是穩重的人,dhīra。Dhīra 是指那些感官不受物質影響而動搖的人,或者說是 svāmī 或 gosvāmī。他被稱為 dhīra。有不同種類的動搖。第一個動搖的因素是心,另一個是舌頭,還有我們的言語能力。Vāco-vega krodha-vega。另一個動搖是當我們生氣時。當我們生氣時,我們會忘記一切,因為動搖而做出愚蠢的事。當我們在憤怒中說話時,會說出許多荒唐的話。Vāco-vegaṁ krodha-vegaṁ manasa-vegaṁ jihvā-vegam。Jihvā-vegam,舌頭的動搖。你沒看到嗎?為了舌頭的動搖,有那麼多廣告:「這裡有這種酒,這裡有雞肉,這裡有牛肉。」這是為了什麼?為了滿足舌頭的動搖。難道沒有牛肉、雞肉、酒,我們就活不下去了嗎?這是事實嗎?不是事實。為了生存,我們有那麼多美好的東西。 主 Krishna 已經給予了——īśāvāsyam idaṁ sarvam [Īśo mantra 1]——給人類的。你可以吃穀物、水果、美味的東西、牛奶。牛奶的產量非常大。產奶的牛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人類。Tena tyaktena bhuñjīthā。這是分配。 主 Krishna 或神的分配是:「你,牛先生或牛太太,雖然你產奶,但你不能喝。這是給人類的。更高級的動物。不是說你喝了奶能做什麼?」沒有動物……當然,在幼年階段,每個動物都喝母乳,這是自然的。但就牛奶而言,它是專門為人類準備的。所以 tena tyaktena bhuñjīthā。 主 Krishna 或神所指定的,你就接受。但我們的舌頭卻在動搖。為什麼我要滿足於只吃穀物、牛奶、蔬菜和水果?讓我維持數百個屠宰場,殺死這些動物。喝了它們的奶後,雖然它們成了我的母親,為了我舌頭的動搖,就讓它們被殺。你看?

所以這不是……你不必從這些胡說八道的人那裡聽聞,你要從 dhīrāṇām,那些控制了自己感官的人那裡聽聞。這就是 gosvāmī 或 svāmī。控制六種東西:控制心、控制舌頭、控制憤怒、控制言語、控制生殖器、控制肚子。六種動搖因素:心、舌頭、肚子、生殖器、言語……所以一個能控制這六種東西的人,他被稱為 dhīrāṇām。Dhīra。Hara eva (?) dhīra。就像在 Kumāra-sambhava 中。這是一首由偉大詩人 Kālidāsa 創作的詩,名叫 Kumāra-sambhava。這是我們中級 I.A. 班的指定課本,Kumāra-sambhava。Kumāra-sambhava 的事實是,當 Pārvatī 在 Dakṣa-yajña 中自殺後,Lord Śiva 非常憤怒,離開了這個世界。這是 Dakṣa-yajña 的故事,你可能在 聖典博伽瓦譚 中聽過。所以他專注於冥想,完全赤裸。而當時,魔鬼與半神人在爭戰,他們需要一個優秀的將軍。於是得出結論,若能用 Lord Śiva 的精液生一個兒子,就能帶領這場魔鬼與半神人的大戰。所以 Lord Śiva 在冥想中完全赤裸。Pārvatī 被派去崇拜 Śiva-liṅga,試圖激起他的性欲。但他沒有被動搖,仍然保持沉默。所以 Kālidāsa 提到這個例子:「這就是 dhīra。」Dhīra。他赤裸著,一個年輕女孩在崇拜他的生殖器,觸摸它,但他仍然不動搖。這就是 dhīra 的例子。Dhīra 意味著即使有動搖的原因,他也不會被動搖。儘管有動搖的因素存在……就像有非常美味的食物,我的舌頭也不應動搖。有非常漂亮的女孩或男孩,我也不應在性方面動搖。這樣,當你能控制這六種動搖因素,你就成為 dhīra。Dhīra。不是說 Lord Śiva 沒有性能力,但他是一個 dhīra。這就是例子。就像 主 Krishna 與許多女孩共舞,但沒有性欲。這就是 dhīra。

所以你要從這樣的人,dhīra,那裡聽聞。這裡說,iti śuśruma dhīrāṇāṁ。Dhīrāṇām。這樣你的知識才會完美。如果你從 adhīrāṇām,那些不受控制的人那裡聽聞,那是無用的知識。但在至尊奧義書的 韋達 版本中說,iti śuśruma dhīrāṇāṁ ye nas tad vicacakṣire。學生接近靈性導師,說:「我們聽說是這樣的,請您解釋。」所以老師或靈性導師不是在發明什麼新東西。還是同樣的老東西。就像 博伽梵歌, 主 Krishna 向 Arjuna 再次解釋這古老的東西。所以我們不需要研究什麼。一切都在那裡。我們只需要從一個 dhīra,一個不受六種動搖因素影響的人那裡聽聞。這就是 韋達 知識的過程。

tad viddhi praṇipātena paripraśnena sevayā upadekṣyanti (te jñānaṁ) jñāninas tattva-darśinaḥ [Bg. 4.34]

所以永遠記住,我們必須從一個 dhīra,一個控制了六種動搖因素的人那裡學習。

謝謝大家。(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