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達文巴贊納(Vṛndāvana Bhajana)

作者:A.C. Bhaktivedanta Swami  寫於1958年,於同年12月在《Gauḍīya Patrika》(Gauḍīya Vedānta Samiti雜誌)上發表  以下為詩歌的繁體中文翻譯

### 第一詩  我獨自坐在溫達文聖地,  此情此景,啟發諸多領悟。  我有妻子、兒女、孫輩,一切俱全,  但無財富,這些榮耀皆空無果。  奎師那向我揭示物質本性的赤裸真相,  憑祂的力量,今朝一切對我無味。  「我對蒙我慈悲之人,逐漸奪其財富。」  (yasyāham anugṛhṇāmi hariṣye tad-dhanaṁ śanaiḥ)  我如何能領會全慈者的這份慈悲?

### 第二詩  見我一貧如洗,眾人皆棄我而去,  妻子、親戚、朋友、兄弟,皆然。  此乃痛苦,卻令我發笑。我獨坐而笑。  在這幻象輪迴中,我真心愛誰?  我摯愛的父母如今何在?  我的長輩,我的親人,又在何方?  誰能告知他們的消息,誰能告訴我?  這家庭生活僅剩一串名字。

### 第三詩  如海水泡沫重歸大海,  幻象輪迴的遊戲亦然。  無人是母親、父親或親人,  如海沫般,僅存片刻。  五元素組成的身體終將毀滅,  靈魂在這般輪迴中更換多少軀體?  其親屬僅與這短暫身體相關。

### 第四詩  在靈性層面,所有人皆是你親人,兄弟!  此關係不染幻象之味。  至高主是每人的靈魂,  與祂相關,宇宙萬物皆同。  所有親人,兄弟!億萬靈魂皆然。  與奎師那相連,皆和諧一致。  忘記奎師那,靈魂追求感官享樂,  因而被幻象牢牢掌控。

### 第五詩  因過去業力,靈魂披上不同軀體,  沉迷於此裝扮,忘卻  Śrī Hari 。  幻象因此賜予諸多痛苦,  雖在痛苦之海沉浮,靈魂仍以為快樂。  躺在病床上,久病痛苦不堪,  「我今日甚好,」他笑著說。  他的「甚好」令我發笑,  這是受幻象束縛的靈魂之「安好」。

### 第六詩  他們有多少計劃以求「安好」,  卻一次次被自然摧毀。  「這是至高主的幻象,充滿三種模式。」  (daivī hy eṣā guṇamayī)  試圖理解他們「安好」的真義;  世上無人真正安好,卻仍在言說。  幻象如此欺騙受限靈魂,  無視被欺,仍沉迷幻象,  雖被幻象踢踹,仍不棄錯誤觀念。

### 第七詩  一再制定計劃,一再被摧毀,  時而跌於乾地,時而陷於泥濘。  宇宙充滿四處漂泊的靈魂,  最終憑導師與奎師那恩典,獲永恆財富——奉獻。  獲得此財富,若能放棄其他虛假財富,  便可輕易跨越輪迴之海。  彼岸有無與倫比的靈性多彩,  在那裡享受永恆幸福與和平。

### 第八詩  愚人說:「彼處一切無形,  無特殊特徵,如同虛無。」  祂實為靈性品味的寶庫——  raso vai saḥ 。  智者知味,甘為其從屬。  寂靜、僕人、友誼、親情皆為品味,  最妙者,甜美之愛(mādhurya),乃其精髓。  靈性世界中,這些品味皆可品嚐,  物質品味僅為陰影,盡皆可鄙。

### 第九詩  崇拜奎師那者聰明,  崇拜幻象者貧困。  成為貧者,沉迷短暫消遣,  不知真關係,僅被幻象之繩綑綁。  阿周那與杜約達納同場爭戰,  阿周那為最佳奉獻者,杜約達納身亡。  同一戰場,親疏皆存,  智者能明辨其中真義。

### 第十詩  知曉與奎師那真關係,爭戰人生者,  將存活,而他人將滅亡。  不知關係、走他路者,  永不得神愛,其人生無用。  先正確理解與奎師那的關係,  持此關係,與幻象爭戰。  除此之外,知識與業報的英雄,  從未得解脫,皆不確定。

### 第十一詩  他們徒有大智與超然之名,  卻皆無安寧。  欲求解脫、感官享樂或神秘力量,皆感官無控。  無控制的感官不受瑜伽潛能支配。  多少瑜伽士與聖人,感官始終獨立。  不服務感官之主,無法控制感官。  短暫平靜後,皆回物質活動。  瑜伽過程無人能達感官控制,  《韋達》與《布蘭那》廣泛解釋此理。

### 第十二詩  毗濕婆密陀羅坐於瑜伽之座,  卻欲  Śakuntalā  的純美。  瑜伽士尚且墮落,何況知識者?  業報者如驢,處處受苦。  蒙奎師那慈悲賜教者,  如阿周那般幸運。  為自身幸福而戰者,  如杜約達納,與家族同亡。

### 第十三詩  始終為奎師那而戰者,  財富、權力、知識皆在其掌握。  正確理解《博伽梵歌》之訊,  將獲奎師那的服務,崇拜  Śrī Hari 。  奉獻者具備一切品質,  「非暴力」或「無怒」對他們何也?

### 第十四詩   Śrī Hari  通過奉獻者教導靈魂,  帕爾塔(阿周那)乃其一助。  阿周那如受限靈魂般行事,  如迷者,潘達瓦之弟。  對親人施暴後享王國,  此乃幸福乎?阿周那示悲嘆。  此皆  dehātma-buddhiḥ ,誤認身體為自我。  剎帝利於戰場棄家庭之情。

### 第十五詩  奎師那見其迷思,責其非,  阿周那遂接受弟子之位。  成為弟子,聆聽《博伽梵歌》,  無知與物質束縛皆消散。  其物質束縛被斷,卻非身披出家衣。  居士如此理解《博伽梵歌》之義。  真言完美,  kariṣye vacanaṁ tava ,  因此他爭戰,名聲更增。

### 第十六詩  外士那瓦無欲,持珠念誦,  阿周那身處輪迴,何也外士那瓦?  無二元性的外士那瓦僅持珠念誦,  食心之蕉者如是說。  外士那瓦無欲,性情和藹,  非如愚人所想之無力弱者。  印度兩大戰爭,兩大人物,  外士那瓦領袖,皆勝。

### 第十七詩  因欲滿足自身感官而不願爭戰,  彼卻為人人知之外士那瓦。  不見真外士那瓦者,稱其無為。  外士那瓦於主之服務中始終活躍。  無生命之下等資格者不執行服務,  為利、崇敬與名聲,居孤處。  尼提亞南達尊者,受外士那瓦崇敬,  雖受打擊,仍分發神愛。

### 第十八詩  高拉哈里手持輪盤施懲,  外士那瓦敵人遂被降伏。  主親自示範,教導靈魂,  獨自修行僅自欺。  世界滿是  Jagāi  與  Mādhāi ,  尼提亞南達傳承弟子增。  但食、睡、著裝,漠不關心,  外士那瓦不應如此無慈悲。

### 第十九詩   Śrīla Cakravartī Ṭhākura  於《  Mādhurya Kaḍambinī  》言,  觀其結論與判斷。  奉獻服務無因自顯,  永恆完美本質常被遮覆。  中級資格者因慈悲,  喚醒無知靈魂的奉獻。  至高主依外士那瓦意願行事,  憑外士那瓦慈悲,迷者可被喚醒。

### 第二十詩  外士那瓦可喚醒沉睡世界,  憑其慈悲,罪人皆成奉獻者。  故不進行  nirjana bhajana ,  那是下等資格者的欺世之法。  諸大名外士那瓦齊聚一堂,  Padri Saheb  前來相會。  他問溫達文奎師那  līlā  之問,  但該尊貴外士那瓦團體未能啟迪真諦。

### 第二十一詩  下等資格者不解經典,  獨居之虛榮,僅獵  chapatis  與  dal 。  我們靈性導師稱此皆下等,  今我理解其言真義。  精通經典且信仰堅定者,  為上等資格,可救世。  彼為最墮落者的救主,名揚天下。  今救此墮落者,成真名揚。

### 第二十二詩  卡利時代,靈魂皆墮落,人類最低。  見而不見諸活動。  至高主高拉桑達拉最仁慈,  其教導充滿甘露。  生於婆羅多之地者,  應依其教導從事福祉活動。  至高主的  līlā  為品嚐超然滋味,  外士那瓦不應模仿此活動。

### 第二十三詩  非外士那瓦者無法真嘗超然服務,  物質身體無法品味超然甘露。  誤認身體為自我者,  無法品嚐靈性滋味。  以出身等觀念看待外士那瓦者,  大膽品味主之  līlā 。  如郵局職員,某種姓  goswami ,  諸  bābājī  皆向其頻頻致敬。

### 第二十四詩   Gosāi Ṭhākura  因出身而虛榮,  尼提亞南達尊者將其粉碎。  我在溫達文見此情景,  故知此處有工作待做。  凡夫  sahajiyās  皆犯通姦,  帶他人之妻品嚐超然  līlā 。  這非溫達文,吾心常如此想,  憶六  gosvāmī  之蓮足。

### 第二十五詩  六  gosvāmī  前來傳教宗教生活,  依主  Caitanya  之命,救奉獻服務。  他們皆為主的永恆完美伴侶,  常憶  Rādhā  與奎師那。  憶念他們,靈魂罪業皆消。  若模仿其衣著與特徵,  則成幻象玩物,無法跨越物質之海。  常傳教!挨家挨戶,  因傳教,你的人生將成功。

### 第二十六詩   Śrī Dayitā dāsa prabhu  給予教導:  「大聲唱  Hare Kṛṣṇa ,此乃我之啟迪:   kīrtana  非僅鼓與  karatālas ,   kīrtana  之聲非現代系統。  凡利於奉獻服務,皆為  Mādhava ,  三界唯一享樂者乃  Yadava 。  幻象的驕傲與喜悅,收音機之聲,  以有力  kīrtana  摧毀之。」

### 第二十七詩  幻象乃所有報紙,  傳教此理遍佈世界。  獨居房中喊叫,或增膽汁分泌,  千萬生中  Śrī Hari  不會喜悅。   Śrī Hari  非任何人之私產,  走出牢籠,勿再反對。  一切屬於  Śrī Hari ,  Śrī Hari  屬於所有人。  大聲唱  Hare Kṛṣṇa  真言,  通過  saṅkīrtana ,記憶自來,  心內自發顯現  nirjana bhaja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