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工具

這是本文件的舊版!


George Berkeley喬治·伯克利的哲學討論,2025年8月27日

Hayagrīva 伯克利似乎在反對客觀現實的存在。換句話說,三個站在田野裡看著一棵樹的人,可能對這棵樹有不同的印象或想法,至少按照他的論點是這樣。問題在於,雖然對這棵樹有三種不同的印象,每種印象都不同,但樹本身並不存在。那麼,樹本身是如何存在的?是在神的心中嗎?一個受條件限制的生命體有可能感知到任何事物的本質或真實性嗎?

Prabhupāda 一切都是神的能量延伸。所以,樹或任何事物怎麼能與神無關呢?我們看到一個泥罐放在地上,什麼叫地上? Hayagrīva 什麼? Prabhupāda 泥罐,用泥土做的罐子。 Hayagrīva 泥罐,用泥土做的罐子。 Prabhupāda 它立在土地上,所以泥罐與泥土並無不同。因此,一切都是神的能量的延伸。我們怎麼能看到任何東西而說它與神無關呢?沒有任何東西能獨立於神之外。例子很簡單:看到泥罐,我們立刻會想到製罐的陶匠,想到「是誰做的?」以及陶匠的輪子。所以,神是最初的創造者,祂是原料,祂是種類,祂也是本質。這是韋達對神的觀念。祂是一切。這是非二元的觀念。如果你把任何東西從神中分離出來,怎麼能說 sarvaṁ khalu idaṁ brahma,「一切皆是梵」?如果你說一切都是神,同時又把某些東西從神中分離出來,這就是矛盾。我們的觀念是:「是的,實際上一切都與神有關,所以一切都是神的財產,應該用來服務神。」這就是我們的主 Krishna 意識運動。

Hayagrīva 在他的最後一篇對話中,伯克利寫道:「對一個遙遠的神的認知自然會讓人忽視自己的道德行為,而如果他們認為神——也就是上帝——就在身邊,他們會更加謹慎。」

Prabhupāda 是的,這是事實。韋達經典說,神無處不在,祂並不遙遠。在 Kuntī 的祈禱中說:「神既遙遠又最近。」最近是因為神的 paramātmā 特徵,祂住在每個人的心中,īśvaraḥ sarva-bhūtānāṁ hṛd-deśe… [博伽梵歌 18.61]。祂在我們心中,怎麼會遙遠?但同時,祂以個人形象存在於 Goloka Vṛndāvana,遠遠超越這個物質存在。這是神無所不在的特性,雖然祂遠在天邊,卻也近在眼前。一個粗略的例子是,太陽這個熱和光的源頭,根據現代科學家的計算,距離我們九千三百萬英里,遠得不可思議,但它的光卻在我房間裡。所以,神既遠在天邊,也在我心中。懂得看神的人,能以這兩種方式看到祂。Goloka eva nivasaty akhilātma-bhūto [Bs. 5.37]。雖然祂永遠住在自己的居所,與祂的同伴享受快樂,祂仍然無處不在。這就是神。

Hayagrīva 那麼,神在什麼程度上關心人的道德或不道德行為?神對這些行為漠不關心,還是祂只是設定了自然法則,讓人按照自己的道路行事,承受自己的業果?

Prabhupāda 自然的法則是,因為我們不服從神,所以被丟進這個物質世界,受到物質自然的監督來矯正他。只要他還在物質世界,就有道德與不道德的區別。雖然這兩者都是物質的,實際上並無意義,但物質世界中有道德與不道德的觀念。但在靈性世界,沒有不道德這回事,一切都是道德的。就像 gopīs,她們是別人的妻子,卻在深夜來到主 Krishna 身邊,這在物質世界看來是不道德的。但因為她們是來找主 Krishna,這就不算不道德。因此,在靈性世界,沒有道德與不道德的區別,一切都是道德的。在物質世界,必須有道德與不道德的區分,否則物質交易無法正常進行。

Hayagrīva 關於伯克利的討論就到此為止。(結束)

本網站使用 Cookie。使用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在您的電腦上儲存 Cookie。此外,您確認已閱讀並瞭解我們的隱私權政策。如果您不同意,請離開本網站。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