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 David Wynne 的房間對話 1973年7月9日 倫敦

Prabhupāda: ……最近我聽說機場的人們向 Indira Gandhi 抗議,要求:「給我們雨水。」是的,這就是韋達文明的理想。為什麼有時有雨,有時無雨?國王應該承擔責任。一位婆羅門失去了他的兒子,立刻去找國王,質問道:「我的兒子比我先死,為什麼會有這種不正常?你要負責!」你看,這種理想認為國王是神的代表,因為我們都是神的兒子。我們來到這個物質世界,需要正確的指引。國王有責任,靈性導師有責任,父親有責任,年長者也有責任。你曾說我們要為他人工作,那個「他人」就是主 Krishna。如果我們在國王、靈性導師或父親的指引下,運用智慧為主 Krishna 服務,社會就會完美。這就是理想的文明。你對這個想法有什麼看法?你覺得這個理想如何……

David Wynne: 我覺得這……我……我在想這什麼時候會實現?會在這個層次實現嗎,還是……?

Prabhupāda: 只要你接受 Krishna意識,就能立刻實現。

David Wynne: 是的。

Prabhupāda: 立刻實現。這不是時間的問題。就像這裡有光明,黑暗的存在與否無關。你可以選擇待在黑暗中,也可以立刻走進光明;同樣,你也可以從光明瞬間回到黑暗。這是你的選擇。黑暗與光明同時存在,你可以選擇留在黑暗還是光明。只要你進入黑暗,就沒有光;進入光明,就沒有黑暗。這是你的選擇。而 Krishna意識就是光明,其他一切都是 māyā。所以你可以選擇 māyā 或主 Krishna。如果你選擇了 māyā,你就浪費了精力和時間;選擇主 Krishna,你就善用了精力和時間。一切都已準備好,你不需要創造。就像夜晚在那,白天也在那。你可以永遠保持在白天。你知道怎麼做到嗎?

David Wynne: 我想是到處走動吧。(奉獻者笑)

Prabhupāda: 對,現在這不難,因為……

奉獻者 (1): 飛機。

Prabhupāda: 就像我從印度十一點出發,到這裡是八點半,陽光還在那。如果你繼續往西走,夜晚就追不上你。所以你可以一直在白天旅行。(笑)不讓夜晚到來。這是個比喻。

David Wynne: 為什麼我們會選擇黑暗?

Prabhupāda: 嗯?

David Wynne: 為什麼我們大多數人選擇黑暗?為什麼我們多數人在黑暗中?

Prabhupāda: 黑暗意味著沒有 Krishna意識——那就是黑暗。

奉獻者 (1): 他問為什麼我們通常選擇黑暗。

David Wynne: 而且是大多數人。

Prabhupāda: 因為不良的交往。

David Wynne: 因為……?

Prabhupāda: 不良的交往。

David Wynne: 哦。

Prabhupāda: 所以我們的社團就是一種交往。如果我們保持良好的交往,就不會觸碰黑暗。那是什麼交往?有首歌說:sat-saṅga cari goinu asate vilāsa teka name lagi loma karma bandha phāṅsa(?)。Sat-saṅga 就是與奉獻者的交往,這叫 sat-saṅga。一位 Vaiṣṇava 詩人後悔說:「我沒有與奉獻者交往,反而想與非奉獻者一起享受生活,結果我被困在果報活動的枷鎖中。」Karma bandha phāṅsa,這是糾纏。在這個物質世界,我們行動就有結果,然後享受結果,又行動,又有新的結果。行動、結果、行動、結果。因為你一行動,就會有結果,無論好壞。好的結果帶來好的出生、財富、身體特徵、教育——這些是好工作的果報。而壞工作的結果是低等家庭、醜陋的外貌、沒受教育、貧窮——這是物質世界好壞工作的兩種結果。但那些試圖超越好壞工作的奉獻者,他們才是完美的。因為在物質世界,無論好壞工作,你都得承受物質條件。就像你,假設你是英國人,生活優渥,但你無法逃避天氣的影響。(笑)

David Wynne: 對。

Prabhupāda: 這就是我們的問題。不管你是富人還是窮人,你都得承受。(旁白:)把燈打開,那邊有開關。(停頓)所以我們的處境是身處物質世界。George 唱過「我在物質世界」,這首歌很明智。(笑)他是個好男孩,已經有所覺悟。所以物質生活不好。物質生活不好的原因是,你得不斷更換身體,有時是好的出生,有時是不好的出生,有時是英國人,有時是貓狗。因為死後,你得到的下一具身體不是你選擇的,而是由物質自然決定。你現在的行為塑造你的身體,自然只是給你那個身體。所以,只要我們有物質身體,就得承受四種苦難:出生、死亡、老病。因此,這個人生應該用來讓我們不再受這四種苦難的影響,這才是完美。但現代教育和文明沒給人們這個機會。他們不知道有來世,儘管這是簡單的事實。就像我們現在的生活有過去、現在、未來。你是年輕人,你有過去,曾是小孩,那是過去;現在你是年輕人,未來你會變老。所以你有過去、現在、未來,同樣,我是老人,我有過去,為什麼沒有未來?否認的理由是什麼?過去、現在、未來是時間的計算。我有過去,有現在,為什麼沒有未來?他們不關心未來,太盲目了。未來一定存在。所以我在為未來做什麼?就像這一生中,我們存錢在銀行,為老後不陷入困境。同樣,人類應該為來世做什麼?他不知道,儘管過去、現在、未來都存在。這就是愚蠢。他不關心未來。所以一個對未來無知的人,無論做什麼都是失敗的——在無知中,因為那是無知。就像一個男孩不接受教育,不考慮未來,這不好。我們必須為未來、來世做準備。是的,哪裡有這樣的文明?哪裡有這樣的教育,讓人為來世思考?現在有這樣的教育系統嗎?所以一切都在失敗。Parābhavas tāvad abodha-jāto yāvan na jijñāsata ātma-tattvamAbodha-jāto,這些無賴傻瓜,生來愚蠢。他不探究自我覺悟,所以無論他做什麼,都是失敗,他在浪費時間,因為他不知道。Ātma-tattvam,自我覺悟的科學。所以在無知中,無論你做什麼,都是失敗。他們被打敗了,還以為「我勝利了」。這叫 māyā。這就是 māyā。所以這個 Krishna意識運動非常科學。我們試圖拯救生命體免於災難性的處境。這是 Krishna意識的目標和使命,不是宗教情感,而是非常科學的。我們已經出版了很多書,還有很多即將出版,每一本都意義深遠。你看過我們的書嗎?

David Wynne: 我看過(聽不清楚)給我的一本。

奉獻者 (2): 他看過《博伽梵歌》。

Prabhupāda: 如果你仔細閱讀,每一本都蘊含豐富的意義。

David Wynne: 是的。

奉獻者 (2): 他拿到的《博伽梵歌》是 Queen Elizabeth 看過的。

Prabhupāda: 哦。

奉獻者 (2): 她在看……

Prabhupāda: 《博伽梵歌》,我們的《博伽梵歌》?

奉獻者 (2): 是的。Queen Elizabeth 在看,她給了……

Prabhupāda: 是的,盡可能幫助每個人,讓他們了解未來。這是真正的人道工作——拯救人類免於未來災難性的生活。就像父親為兒子著想,免得他未來不快樂。所以國王、父親、靈性導師的責任是確保下屬不成為未來災難生活的受害者。

奉獻者 (2): Queen Elizabeth 不是說了什麼嗎?她對你說了什麼……

David Wynne: 是的,她說:「能完全信任主 Krishna 是多麼美妙。」

Prabhupāda: 這很好。

David Wynne: 她說:「能把所有責任交給主 Krishna 是多大的解脫。」

Prabhupāda: 是的。但這需要學習如何向主 Krishna 臣服。這個情感很好,來自皇室的角度很恰當……因為她畢竟受眷顧,生在皇室家庭,所以不是普通女人。她的智慧肯定非凡。所以她這樣說,她說的確切詞是什麼?

David Wynne: 我想確切的詞是……她說:「能把所有責任交給主 Krishna 是多麼美妙。」

Prabhupāda: 是的。主 Krishna 已經準備好了。

David Wynne: 是的。她還說……

Prabhupāda: 但問題是從我們這邊,主 Krishna 期待一些東西。

David Wynne: (笑)

Prabhupāda: 主 Krishna 不是死石頭,是相互的。如果你完全臣服於主 Krishna,祂就承擔全部責任。如果你有所保留,主 Krishna 也會保留。

David Wynne: 是的。

Prabhupāda: 就是這樣。當主 Krishna 知道你完全臣服了,祂就承擔全部責任。《博伽梵歌》中說: sarva-dharmān parityajya mām ekaṁ śaraṇaṁ vraja ahaṁ tvāṁ sarva-pāpebhyo mokṣayiṣyāmi… [Bg. 18.66] 主 Krishna 總是準備好承擔責任,只要我們給予。如果你想「讓我按自己的方式做,主 Krishna 為我的錯誤負責……」(笑)那不行……是相互的,響應的合作。主 Krishna 總是準備好合作。所以靠主 Krishna 的恩典,你有了某個地位。試著理解這個偉大的 Krishna意識科學,盡可能傳播它。這會讓你的生活崇高。是的。Yāre dekha tāre kaha 'kṛṣṇa'-upadeśa [Cc. Madhya 7.128]。Caitanya Mahāprabhu 說:「無論你遇到誰,就給他主 Krishna 的教導。」主 Krishna 在《博伽梵歌》中給了所有指導和建議。所以如果你只是重複,你的生活就完美了。主 Krishna 說,sarva-dharmān parityajya mām ekaṁ śaraṇaṁ vraja [Bg. 18.66]。讓我們說,你臣服於主 Krishna,你會快樂。有什麼困難?如果我、你,完全臣服於主 Krishna,只是告訴人們「你也臣服於主 Krishna」,有什麼困難?

奉獻者 (1): 有時人們問:「如果我臣服於神,把一切給神,國家怎麼運作,工廠、工作怎麼繼續?」

Prabhupāda: 主 Krishna 會承擔責任。主 Krishna 說,ahaṁ tvāṁ sarva-pāpebhyo mokṣayiṣyāmi。祂承擔責任。否則向主 Krishna 臣服有什麼用?祂承擔責任。

奉獻者 (1): (笑)那就不會出錯了。

Prabhupāda: 不會。主 Krishna 說 ahaṁ tvāṁ sarva-pāpebhyo mokṣayiṣyāmi。其實主 Krishna 做了一切。我們以為「我在做」,我們什麼也沒做。就像他成了有名的雕塑家,你為什麼不行?原因是什麼?Sarvasya cāhaṁ hṛdi sanniviṣṭaḥ [Bg. 15.15]。主 Krishna 說:「我住在每個人的心中。」當祂工作時,祂說:「這樣做,會這樣完美。」所以主 Krishna 在引導。每個人都在祂的引導下,即使在這種生活狀態中。當他完全臣服時,會得到多少引導?即使不臣服,他也在被引導。沒有祂的引導,他什麼也做不了。

David Wynne: 這是真的。

Prabhupāda: 你什麼也做不了。什麼也做不了。Sarvasya cāhaṁ hṛdi sanniviṣṭo mattaḥ smṛtir jñānam apohanaṁ ca [Bg. 15.15]。主 Krishna 引導每個人,甚至一隻螞蟻。主 Krishna 給資訊:「螞蟻先生,那裡有一粒糖,你可以去。」牠立刻去。否則,牠怎麼知道?對牠來說,一百英里外有一粒糖,牠去了。沒人告訴牠,是誰告訴牠的?

David Wynne: 當你試著創作雕塑時,你會強烈感受到這一點,因為對人來說這是不可能的;一個人做不到……

Prabhupāda: 對。

David Wynne: ……你得等待,保持被動……

Prabhupāda: 如果主 Krishna 撤回智慧,你就無法工作。所以主 Krishna 已經在引導,但目前祂按你的意願引導。「你想這樣做?好吧。」主 Krishna 給智慧:「去做。」但當你同意按主 Krishna 的意願行事,那就是完美。

David Wynne: 你怎麼同意這樣做?

Prabhupāda: 嗯?

David Wynne: 一個人怎麼同意這樣做?

Prabhupāda: 有個過程。

David Wynne: 是的。

Prabhupāda: 是的,你得學習。在受條件限制的狀態下,我們按「我的意願」行事;在解放的狀態下,我們按主 Krishna 的意願行事。就這樣,這就是區別。看看《博伽梵歌》,Arjuna 想按自己的意願行事:「哦,我要和我的祖父、老師戰鬥。」這些是問題。主 Krishna……「不,我不能戰鬥。」最後他同意按主 Krishna 的意願行事:「是的,kariṣye vacanaṁ tavaNaṣṭo mohaḥ smṛtir labdhā [Bg. 18.73]。」找出這首詩節。Naṣṭo mohaḥ。我們說的一切,在《博伽梵歌》中有參考。我們不按自己的意願說話。

Śrutikīrtinaṣṭo mohaḥ smṛtir labdhā tvat-prasādān mayācyuta sthito 'smi gata-sandehaḥ kariṣye vacanaṁ tava [Bg. 18.73] 「Arjuna 說:我親愛的主 Krishna,哦,無謬者,我的幻象已消失。靠祢的慈悲,我已恢復記憶,現在我堅定無疑,準備按祢的指示行事。」

Prabhupāda: 就是這樣。「我現在準備按祢的意願行事。」這就是 Krishna意識。當他試圖按自己的意願行事時,需要《博伽梵歌》的教導。當他聽了《博伽梵歌》後,他改變了。「現在所有疑惑都消失了,我將按祢的指示行事。」這是非常重要的詩節。改變,整個畫面改變了。這就是 Krishna意識。同樣的 Arjuna,同樣的戰鬥,同樣的戰場,一切相同,但一切改變了,因為意識改變了。外在沒變,內在改變了。這種改變就是完美。

奉獻者 (2): 所以一個人不必放棄他的……

Prabhupāda: 不。Arjuna 是戰士,在戰場上,戰爭在那裡,一切都在。他接受 Krishna意識並不意味著他放棄戰場離開了。他留在那裡,只是意識改變了。他不願為自己戰鬥,改變了意見:「是的,現在我要戰鬥。靠祢的恩典,我的疑惑都消失了。」這是需要的,這就是完美。有一幅畫,顯示主 Krishna 如何引導 Arjuna,當隊伍排列好時。

奉獻者與 David Wynne: 是的。

Prabhupāda: 「就在這裡。就在這裡。」

奉獻者 (3): 這幅畫在 George 的專輯裡。

David Wynne: 是的,是的。我年輕時,母親去世了,我非常不快樂,然後我讀到……主 Krishna 對 Arjuna 說:「真實的永遠存在,不真實的從未存在。」然後我就不不快樂了。因為這本書……它告訴你一切。(結束)

/home/flnqzkgh/public_html/krishna.com.hk/data/pages/lecture/conversation/090773ld2.txt · 上一次變更: h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