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導言

這是本文件的舊版!


==== 晨間散步 1974年1月11日 洛Nitāi: 1974年1月11日,晨間散步。

Satsvarūpa: …他通過閱讀我們的書籍,理解到我們應該完全無欲。他想聽更多解釋。在來這裡的車上,Śrīla Prabhupāda 剛剛解釋說,我們的欲望不可能消失,因為那是生命體的徵兆。我們必須有某種欲望。但真正的無欲意味著不再有物質欲望。物質欲望是人們總向神祈求:「給我這個,給我那個。」但當我們淨化後,我們的欲望是:「Kṛṣṇa,請接受我。請接受我能提供的任何服務。」但如果一個人知識不足,他的無欲觀念就變成像死石頭一樣。只是因為欲望帶來痛苦,物質欲望不好,所以就想完全停止欲望,變成無欲。但這不可能,因為生命的徵兆就是有欲望。所以我們這樣回答他:淨化自己,時刻為 Kṛṣṇa 服務。不是停止所有活動。Prabhupāda 說他日夜工作。你不可能什麼都不做而專注於空無。為了達到純粹的無欲,你必須有一些活動,始終…有個靈性欲望、靈性活動的層面。(停頓)

Prabhupāda: 你對這個有什麼看法?你理解無欲和有欲的區別嗎?

Satsvarūpa: 有些偽超然主義者有時這樣批評我們。他們說:「Hare Kṛṣṇa 奉獻者太活躍了。」他們認為我們在追求果報,總是跑來跑去,試圖賣書,總是很活躍。這是因為他們不理解無欲。他們這樣說,下一刻卻在抽菸批評我們。他們說:「如果你是超然的,就不需要做任何事。你們為什麼要這麼辛苦工作?」然後他們又表現出很粗俗的欲望。(停頓)

Prabhupāda: …所以他們看到我們的 Kṛṣṇa 觀念,有母親、父親、朋友,認為:「這是什麼?這裡也有母親、父親、朋友。他們怎麼能解脫?」他們無法理解。他們的頭腦太貧乏,無法理解。所以他們說:「這也是 māyā。認為至高無上的 Kṛṣṇa 有父親、母親、朋友、玩耍,這也是 māyā。」所以他們被稱為 Māyāvādīs。他們無法想像靈性世界也有同樣的事物,但位置不同。那是絕對的,沒有任何分別。

Candanācārya: Śrīla Prabhupāda?

Prabhupāda: 嗯?

Candanācārya: 今天早上您說我們應該只愛 Kṛṣṇa。

Prabhupāda: 是的。

Candanācārya: 別無其他。

Prabhupāda: 是的。

Candanācārya: 但如果我們愛我們的同修(godbrothers),這也算是愛 Kṛṣṇa 嗎?

Prabhupāda: 哦,是的。因為他們屬於 Kṛṣṇa。你的同修是什麼?他們是 Kṛṣṇa 的僕人。如果你不愛你的同修,就意味著你拒絕了 Kṛṣṇa 的一部分。

Candanācārya: 那我們的子女呢,也是這樣嗎?

Prabhupāda: 嗯?嗯?

Candanācārya: 還有…

Prabhupāda: 是的,如果你為了讓子女有 Kṛṣṇa 意識而愛他們,那就是愛 Kṛṣṇa。Kṛṣṇa 要的是 sarva-dharmān parityajya mām ekaṁ śaraṇaṁ vraja [博伽梵歌 18.66]。所以如果你幫忙…我們的運動是什麼?我為什麼來到你們國家?因為要讓你們有 Kṛṣṇa 意識。否則我來幹什麼?我沒什麼生意。因為我愛 Kṛṣṇa,我想讓全世界每個人都成為 Kṛṣṇa 意識者。否則為什麼在這老年還這麼努力?同樣,如果你愛你的子女是為了讓他們有 Kṛṣṇa 意識,那就生一百個子女,培養他們。這是對 Kṛṣṇa 的愛。如果你讓他們變成貓狗,生一個子女也是罪惡的。也是罪惡的。但如果你能讓他們有 Kṛṣṇa 意識,那就生一百個子女。這是對 Kṛṣṇa 的愛。《聖典博伽瓦譚》說:pitā na sa syāj jananī na sā syāt。「不應該做父親,不應該做母親…」na mocayed yaḥ samupeta-mṛtyum,「…如果他不能將子女從死亡的即將到來中解救出來。」這是條件。所以如果你不能讓…除非有 Kṛṣṇa 意識,否則無法避免死亡。如果你不能讓你的子女有 Kṛṣṇa 意識,停止他們的生死輪迴,就不要做父親。這是禁制。如果你能做到,那就做一百個子女的父親。這是條件。如果你不能讓你的子女…如果你能做到,那就是對 Kṛṣṇa 的愛。因為除非你愛 Kṛṣṇa,為什麼你要費心讓別人有 Kṛṣṇa 意識?讓他們下地獄。為什麼你要這麼辛苦讓他們有 Kṛṣṇa 意識?除非你愛 Kṛṣṇa?這是愛的標誌。「我愛 Kṛṣṇa,但我不為 Kṛṣṇa 做任何事。」這是胡說。所以我說,我們 Guru Mahārāja 的兄弟批評 Guru Mahārāja。但他為 Kṛṣṇa 做了什麼?而我的 Guru Mahārāja 做了什麼?如果我的 Guru Mahārāja 沒有培養我,Kṛṣṇa 意識運動怎麼會傳遍全世界?他做了什麼?只是批評沒用。我們要看實際的。你明白嗎?

Candanācārya: 是的。

Prabhupāda: 是的。你們也有同等機會。我的 Guru Mahārāja,Prabhupāda,在 Māyāpura 坐下來。但你們被給了 Bhaktivinoda Ṭhākura 出生地的位置。你們做了什麼?還是叢林。而 Māyāpura 呢?美國人在那建宮殿般的建築。只是批評,沒人能成為真正的親密奉獻者。行動在哪?他做了什麼?這才是需要的。Phalena paricīyate。…一切都靠 Kṛṣṇa 給機會,沒人能服務 Kṛṣṇa。但祂會給合適的人機會。到處都這樣。如果你想成為公司經理,老闆會看你是否能勝任。然後他會給你機會。「好。」這是相互的。就像我們今天學的這句 śloka。Kṛṣṇa 成為 sārathi。Kṛṣṇa 會去做愚人的 sārathi 嗎?祂成為 Arjuna 的 sārathi。這要看清楚。沒有資格就說:「Kṛṣṇa,做我的 sārathi。」Kṛṣṇa 沒那麼容易。先有資格。先配得上,然後再有欲望。先配得上,然後再有欲望。所以有 Kṛṣṇa 意識的人怎麼會無欲?第一個就是欲望。「我渴望服務 Kṛṣṇa。」這是開始。然後 Kṛṣṇa 會根據你的資格給你機會。這是過程。這就是解釋:anyābhilāṣitā-śūnyam [Brs. 1.1.11]。當你完全沒有物質欲望時,bhakti 就開始了。這就是無欲。無欲意味著不再渴望除了 Kṛṣṇa 之外的任何東西。這就是無欲。Māyāvādī 哲學認為「一切都是 māyā,所以 Kṛṣṇa 也是 māyā。」這就是 Māyāvādī。他們不知道 māyā 和真實的區別。一切都是 māyā。所以他們叫 Māyāvādīs。

Gurukṛpā: Brahma satyaṁ jagan mithyā

Prabhupāda: 對。所以 Kṛṣṇa 也是 mithyā。這是他們的哲學。所以《聖典博伽瓦譚》開頭說:paraṁ satyaṁ dhīmahiSatyam,不是 mithyāMithyā 你可以拒絕。除非你找到 paraṁ satyam。但他們不知道什麼是 paraṁ satyam。所以《聖典博伽瓦譚》給出:oṁ namo bhagavate vāsudevāya, paraṁ satyaṁ dhīmahi。(停頓)這個詞是 anyābhilāṣitāAnya-abhilāṣaAnya 意味著「除了 Kṛṣṇa 之外的其他」。Anyābhilāṣitā-śūnyam [Brs. 1.1.11],完全沒有其他欲望,jñāna-karmādy-anāvṛtam [Cc. Madhya 19.167]。Jñānajñānīs 也渴望解脫。他們有欲望。他們怎麼會無欲?因為他們渴望 muktiYogis 渴望 siddhiKarmīs 渴望更好的生活條件。這些都應完全放下,然後才是無欲。如果你渴望 mukti,你的無欲在哪?看看。他們怎麼在騙人!他們想成為 mukta,還說「無欲」。這裡就是你的欲望。看看這缺陷。嗯?你為什麼渴望 mukti

Gurukṛpā: 然後他們爭辯說,你也想,你渴望服務 Kṛṣṇa。

Prabhupāda: 不,所以我說無欲意味著為了 Kṛṣṇa 而有欲望。這就是無欲。即使你…我們不追求 mukti。我們可以為了服務 Kṛṣṇa 去地獄。

Gurukṛpā: Mama janmani janmanīśvare…

Prabhupāda: 對!Mama janmani janmanīśvare bhavatād bhaktir ahaitukī [Cc. Antya 20.29, Śikṣāṣṭaka 4]。沒有無欲的問題。我們為了 Kṛṣṇa 而有欲望。這就是無欲。就像一個病人,如果他渴望健康的生活,這是壞事嗎?渴望更多疾病,那才是欲望。那是壞的。所以我說,你不可能放棄欲望。這不可能。你必須淨化你的欲望。當你為了 Kṛṣṇa 而有欲望,那就是無欲。從疾病中解脫,不意味著你得停止吃飯。在疾病狀態下,你在吃飯。當你想:「給我這個好吃的」,但在疾病狀態下你不能吃,會沒味道。你只是想要,但不能享受。但同樣的你,當疾病消失,你會很享受同樣的食物。當你從疾病中解脫,你想要 rasagullā,你會嚐到味道。但在疾病狀態下,同樣的 rasagullā 沒味道。這就是情況。給你快樂的欲望是需要的。給你痛苦的欲望是不需要的。所以《聖典博伽瓦譚》開頭說:dharmaḥ projjhita-kaitavo 'tra [SB 1.1.2]:「欺騙的宗教被拒絕。」因為每種宗教都有物質目標的欲望,直到 muktiBhukti-mukti-siddhi-kāmī。普通人,karmīs,想要物質快樂。Jñānīs 想要 muktiyogis 想要 siddhi。他們都是乞丐。而 bhakta 把這些都踢開。「我們什麼都不要。只要 Kṛṣṇa。」所以他是無欲的。

Gurukṛpā: Kṛṣṇa-bhakta—niṣkāma ataeva śānta [Cc. Madhya 19.149]。

Prabhupāda: 對!Ataeva śānta。有 śānti(平靜)。你要檢驗某種欲望是否讓你 śānta。除了 Kṛṣṇa,沒有其他能做到。當你服務 Kṛṣṇa,你會感到超然的快樂。否則不行。Sakali aśānta。為了 mukti,他們得做很多很多事。所以無欲意味著為了 Kṛṣṇa 而有欲望。這是結論。Caitanya Mahāprabhu 的教導:mama janmani janmanīśvare bhavatād bhaktir ahaitukī tvayi。這是欲望。「生生世世,我的奉獻只為你而固定。」這就是 Kṛṣṇa 意識。開頭祂說:na dhanaṁ na janaṁ na sundarīṁ kavitāṁ vā jaga… [Cc. Antya 20.29, Śikṣāṣṭaka 4]。「不,不,不,不」,不是這個。必須有積極的東西。積極的是:mama janmani janmanīśvare bhavatād bhaktir ahaitukī tvayi。只有否定,你能做什麼?只有否定?你必須給予積極的東西。然後你會滿足。你在某處服務,薪水不夠。所以你想放棄這服務。辭職。但如果你找不到更好的服務,辭職的結果是什麼?你會挨餓。又會回去:「主人,我錯了。請給我那份工作。」這就是 Māyāvādīs 的立場。他們想融入至高無上。但這不可能。一段時間後…āruhya kṛcchreṇa paraṁ padaṁ tataḥ patanty adhaḥ [SB 10.2.32]。他們經歷嚴格的苦行,達到 brahmajyoti,但那裡一切都是空的,他們無法留下。他們對 Kṛṣṇa 沒有認識。所以又下來。Patanty adhaḥ。他想要享受,但沒有享受。只是想:「我是 Brahman。」那有什麼享受?你像個愚蠢的 Brahman 想。是的,你本來就是 Brahman。為什麼那些 sputnik wālās 去…?(笑)

Devotee: Sputnik wālās

Prabhupāda: 他們飛得很高,又下來?這就是…為什麼你回來?你飛得那麼高。沒有庇護所。必須下來。同樣,無欲,沒有庇護所。所以你必須回到物質欲望。

Gurukṛpā: 《Brahma-saṁhitā》說他們可能以…的速度前進…

Prabhupāda: 是的。

Gurukṛpā: …心念的速度,但…

Prabhupāda: Panthās tu koṭi-śata-vatsara-saṁpragamyo vāyor athāpi manaso muni-puṅgavānām [Bs. 5.34]。就像小孩。我們有經驗。一結束,就哭。給他點東西。「好吧。」所以必須有積極的東西。只是拿走,空虛不會滿足。他又會哭:「哦,我空虛了。我空虛了。」所以 Māyāvādīs 的立場就是這樣。Karmīsyogisjñānīs,他們都是愚人。所以 Kṛṣṇa 說:sarva-dharmān parityajya [博伽梵歌 18.66]。「你這個愚人,放棄所有這些 karmīsyogisjñānīsiddhi…踢開。」Mām ekaṁ śaraṇaṁ vraja。這是教導。「只皈依我。然後你會滿足。」Karmīs 會說:「哦…」因為他們認為,不工作…就像這些愚人和無賴,他們驚訝:「這些人不工作,怎麼快樂?」他們無法想像不辛苦工作就能吃、能睡。但當他們看到我們的奉獻者不工作,不是任何人的僕人,「這怎麼可能?」他們想不到。但這是可能的。所以當 Kṛṣṇa 說 mām ekaṁ śaraṇaṁ vrajakarmīsjñānīs 想:「那我怎麼活?如果我只是成為 Kṛṣṇa 的奉獻者,我怎麼活?」所以 Kṛṣṇa 保證:ahaṁ tvāṁ sarva-pāpebhyo mokṣayiṣyāmi [博伽梵歌 18.66]。「我會保護你。」這就是 Kṛṣṇa 意識。「你先皈依我;然後你想要的,都會有供應。」

Gurukṛpā: Karmīs 總是擔心。

Prabhupāda: 嗯?

Gurukṛpā: 他們擔心。所以 Kṛṣṇa…

Prabhupāda: Karandhara?我們簽孟買土地合同時沒有錢。那時一分錢都沒有。當我簽合同時。

Karandhara: 是的。

Prabhupāda: 那錢從哪來的?

Devotees: Kṛṣṇa。

Prabhupāda: 不是一盧比、兩盧比。十八萬盧比。當我簽合同時,我連一千八百都沒有。(笑)

Svarūpa Dāmodara: 你得…我們得在右邊加個零…

Prabhupāda: 嗯?

Svarūpa Dāmodara: 在右邊加個零,變成一千八百。

Gurukṛpā: 你簽合同時,Madhudviṣa Swami 去了澳洲。他不想留在孟買。

Prabhupāda: 不,我問他:「你能負責嗎?」他拒絕了:「不,我不能負責。」你知道嗎?

Gurukṛpā: 是的,我聽說了。

Prabhupāda: 然後 Brahmānanda 給我保證。「我能負責。」所以我簽了。但事實上,他和 Madhudviṣa 一樣。(笑)他跟一個營地簽了四萬盧比的合同。我解決成一萬盧比。所以我們在印度的工作在進行,錢在花。百分之五十被這些美國頭腦浪費了。能怎麼辦?他們會搶、會騙。就像這個營地。是 Brahmānanda 和 Madhudviṣa 一起簽了四萬盧比的合同。我說:「那我不付錢。你走吧。」在 Kumbha Melā 也是,合同是一萬。已經付了五千。我說:「我沒錢。你得接受一萬。」他們開始鬧,但最後接受了。因為他們賺了五百%的利潤。

Gurukṛpā: 只要他們看到美國人,價格就翻倍。

Prabhupāda: 是的。不是翻倍。五百倍。(笑)只要他們面對:「他們是美國人。有錢。」

Gurukṛpā: 市場上也一樣。他們去買東西…

Prabhupāda: 是的。「該死地便宜。」「該死地便宜,bābu。」我講過這個故事,「該死地便宜,bābu」?嗯?

Gurukṛpā: 沒有。(完)

/home/flnqzkgh/public_html/krishna.com.hk/data/attic/lecture/conversation/110174la.1762317954.txt.gz · 上一次變更: h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