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印度客人房間對話 七三年七月十一日 倫敦

room conversation with indian guests-11071973london

客人 (1): 但是動物殺生,是為了食物啊。

客人 (2): 還有另一件事,Guru Maharajaji,他們偷拍我們的照片,然後把基督教的書當成「宗教教育」和「道德教育」來賣。這就是他們的工具。這些人還真有點狡猾呢?當我知道了這件事,我差點就……

Prabhupāda: Hare Kṛṣṇa。

客人 (2): Hare Kṛṣṇa。他們在學校裡、到處都在賣這些基督教的書。

Prabhupāda: 無論在哪裡,這都是我們的宣傳。

客人 (2): 宣傳……

Prabhupāda: 展示世界宗教。

客人 (2): 世界宗教。

Prabhupāda: 這就是世界宗教。

客人 (2): 但裡面寫的……(展示小冊子)他們說是「宗教與道德教育書籍」,還有這些……所以其實他們也應該來徵求我們的同意。這會賣掉我們的書。我們的組織,而不是他們的,才應該來控制人心。

Prabhupāda: 不,他們已經在做了。

客人 (2): 宗教人士都承認這件事很重要。他們說「世界宗教」,而這就是工具。他們說:「這是中學宗教教育的新工具。」所以他們已經承認了這個事實。

Prabhupāda: 不用拉人,人們自己就會加入。

客人 (2): 這就是這裡的事實,看啊。

Prabhupāda: 還有世界宗教……Ratha-yātrā 節,我們沒有特別邀請任何人,大家都來了,也都加入了。你當時在場嗎?

客人 (1): 沒有,我不在。

Prabhupāda: 每個人都來了,每個人都領了 prasādam。他們從下午五點到八點,一直待在 Trafalgar Square。Guardian 報還刊登了……

奉獻者: 好幾張照片……

Prabhupāda: 「Nelson 的對手」。我們的 Ratha-yātrā 戰車遊行,成了 Nelson 的對手。這就是真正的世界宗教,絕無疑問。Kṛṣṇa 是屬於每個人的,我們沒有任何限制。那些所謂的印度教徒,一直把這限制起來。但現在,這已經敞開了。(印地語)[中斷]

客人 (1): 我想他們在一本直率週刊上刊登的文章……(不清楚)羨慕我們的民族性格。你知道,羨慕,很多羨慕。如果有人成功,或某人成功,大家都會嫉妒。

Prabhupāda: 這我們每天都在解釋。這物質生活就是嫉妒。這就是物質生活。你嫉妒我,我嫉妒你。

客人 (1): (印地語)

Prabhupāda: (印地語對話數句)dharmaṁ tu sākṣād bhagavat-praṇītam [SB 6.3.19]:「宗教是由神直接給予的。」(印地語)sarva-dharmān parityajya mām ekaṁ śaraṇaṁ vraja [Bg. 18.66]。這才是宗教。(印地語)那些不是宗教,只是欺騙。Bhāgavata 說 dharmaḥ projjhita-kaitavo ’tra [SB 1.1.2]。「欺騙性的宗教被踢除了。」所以我們遵循同樣的原則,把所有這些欺騙性的宗教踢除。任何不承認或不理解宗教原則的宗教,都是欺騙宗教。為什麼說是宗教?sa vai puṁsāṁ paro dharmo yato bhaktir adhokṣaje [SB 1.2.6]。這才是第一等宗教,教導 bhakti,奉獻給超越感官知覺的至尊。Akṣaja,akṣa 就是感官,從「a」到「kṣa」的經驗,或者眼睛、感官。神超越感官知覺,所以神的名是 Adhokṣaja。yato bhaktir adhokṣaje。這才是第一等宗教。否則,有那麼多宗教、偽宗教,都被 Bhāgavata 描述為 kaitava。Śrīdhara Svāmī 對 kaitava 的註解是 chala-dharma,欺騙宗教。他特別指出,mokṣa-vāñchāpi nirastam,渴望融入梵光輝,稱為 mokṣa。Dharma-artha-kāma-mokṣa [SB 4.8.41, Cc. Ādi 1.90]。一般人理解這四種原則:宗教、經濟發展、感官享受,然後融入梵光輝,mokṣa,解脫。Śrīdhara Svāmī 說,直到 mokṣa-vāñchā 都是欺騙,kaitava。Mokṣa-vāñchāpy atra nirastam,唯有 bhagavad-upāsanā 才是 dharma。真正的 dharma 是 bhagavad-upāsanā,奉獻給神。我們教導的就是這種宗教,純粹的 bhagavad-upāsanā。我們沒有野心升到天界或融入梵光輝。不。我們可以在任何地方生活,甚至地獄也無所謂。只要繼續崇拜 Kṛṣṇa 就行了。這才是真正的 dharma。yato bhaktir adhokṣaje。這個男孩已經成為你的 celā(弟子)了。他是個很好的男孩。他叫什麼名字,Dhruvānanda?還是他父親的名字。你叫什麼?

Dhruvānanda: Dhruvānanda。

奉獻者: Dhruvānanda。

Prabhupāda: Dhruvānanda。對。來吧。來吧,孩子,來吧孩子。Hare Kṛṣṇa。(印地語)你從哪裡來?

客人 (3): (印地語)

客人 (2): 他,這裡有個地方,他的。

Prabhupāda: 哦。(印地語)

客人 (3): (印地語對話一段,夾雜英文單字。)

客人 (3): (印地語)我很失望。我很失望,然後我回來了。我覺得這裡的生活比印度平靜得多。

Prabhupāda: (印地語)

客人 (3): 更平靜。

Prabhupāda: 特別是孟加拉,他們都變得低……

客人 (3): 是因為貧窮嗎,Guru Mahārāja?

Prabhupāda: 不,文化……

客人 (3): 文化沒有了。

Prabhupāda: (印地語)貧窮不是問題。

客人 (1): 基本上是性格的問題。

Prabhupāda: (印地語)他們對韋達一無所知。他們應該在宣揚韋達哲學,卻不知道韋達是什麼。

客人 (1): 我喜歡 Swami Rama-tirtha 的哲學……我讀了他的書,相當喜歡他的哲學。

Prabhupāda: Rama-tirtha 也強調 oṁkāra,對吧?Oṁkāra?

客人 (1): 嗯。我覺得他更注重 karma-yoga。他相信你應該……或者……(印地語)

Prabhupāda: (印地語)

客人 (1): 你的 karma 其實是成功的另一個秘密之類的。

客人 (2): 有那麼多。我覺得在博伽梵歌裡,主 Krishna 解釋了……

客人 (1): 全是他的話,不是外來的話,都在博伽梵歌裡。

Prabhupāda: (印地語)

客人 (1): 不,(印地語)。我先去了那裡……

Prabhupāda: 所以你在 Dehra Dun 有自己的房子嗎?

客人 (3): 沒有,我試著買房子,付了訂金,一切都辦好了。我想買那棟房子。然後我來英國籌錢。我籌到錢,回印度去。等我回去,那房子已經有四場訴訟在進行。

Prabhupāda: 哦……(笑聲)

客人 (1): 「我對這房子有權利。」

客人 (3): 有四場訴訟在進行,你知道,他們都想要那空出來的那部分房子。我是說那是部分共有財產。他們都想要空的部分。

Prabhupāda: 然後怎麼樣?

客人 (3): 反正,幸運的是,賣家也告訴我他不想賣了。我說「感謝神」。所以他把錢退給我……

Prabhupāda: 所以你回來了。那很好。

客人 (3): ……我脫身了。我真的很幸運,你知道。

Prabhupāda: (印地語)

客人 (1): (印地語)

客人 (3): 所以我真的很幸運。

Prabhupāda: (印地語)

客人 (1): (印地語對話一段)[中斷]

Prabhupāda: ……否則,在他的宣講中,他從不強調。他說,kibā vipra kibā nyāsī śūdra kene naya yei kṛṣṇa-tattva-vettā sei guru haya [Cc. Madhya 8.128]。「不管是 brāhmaṇa、nyāsī 還是 śūdra,都無所謂。只要他知道 Krishna 的科學,他就是 guru。」這很合理。人需要知道科學。(印地語)人們關心的是他是否懂醫學科學。就這樣。他可能是 brāhmaṇa,也可能是 śūdra,無所謂。同樣,Krishna意識 意味著一個人要 Krishna意識。他要知道 Krishna 的科學。那就行了。不管他是什麼。Caitanya Mahāprabhu……就像 Śaṅkarācārya,(印地語)首先,你要成為 sannyāsa。然後才能談靈性。這是他的條件。而且他只給種姓 brāhmaṇa sannyāsa。其他人都不行。很嚴格。但 Caitanya Mahāprabhu 很寬容,「不管你成為 sannyāsī 還是 gṛhastha,都無所謂。你必須知道 Krishna 的科學。然後你就能當靈性導師。你必須知道 Krishna 的科學。」所以他是 Dhruvānanda?

客人 (1): Dhruvānanda。

客人們: Dhruvānanda。

Prabhupāda: Dhruvānanda。你父親的名字是什麼。

Dhruvānanda: Devadatta。

客人 (3): Devadatta dāsa。

Prabhupāda: Devadatta。

客人 (3): Devadatta dāsa。

Prabhupāda: 你母親的名字?

Dhruvānanda: Draupadī。

客人 (3): Draupadī。

Prabhupāda: 對。那 DDD。全是「D」。(印地語對話數句。)

客人 (3): 那是學習的決心。一個人要有……他寫了自己的(不清楚)困惑……

客人 (1): (不清楚)什麼是 Droṇācārya。他其實是為了什麼都沒有地把拇指給了。

客人 (3): 不,那是他的考驗。

客人 (1): 為了取悅 Arjuna。

客人 (3): 為了取悅 Arjuna。那是他的考驗。那是他的決心,他拒絕了,然後學會了科學,只是,呃,信仰。

Prabhupāda: 在物質世界有這樣的競爭。

客人 (3): 是的。

Prabhupāda: 那不是靈性世界。那是物質。所以 Droṇācārya 給 Arjuna 祝福,「你將成為最偉大的弓箭手。」為了守住諾言,他做了那個……

客人 (1): 我覺得不是這樣。(Paramahaṁsa 或其他人進來。)

Paramahaṁsa: Śyāmasundara,Śyāmasundara 不在寺廟裡。

Prabhupāda: 哦。那是什麼?

奉獻者: 哦,這只是一點準備,burfi 和一點 kheer。

客人 (3): 你不能像這樣拿盤子給他嗎?

Prabhupāda: 不,沒關係。

奉獻者: 我試著找盤子。沒有……我該把這留在這裡嗎?

Prabhupāda: 嗯。是的。

客人 (3): 他記住了那麼多故事,開始寫作,問了很多問題,Prabhupāda,所以我不……但他有天分,如果得到正確的引導,他可以輕易地把 Mahābhārata 的許多故事翻譯成書本形式,用不同的文章,這對我們的運動很有幫助。

Prabhupāda: 是的。

客人 (3): 六週、七週,他的假期他可以留下來。

Prabhupāda: 是的,你留下來。

客人 (3): 留下來。然後他怎麼發展?所以現在你接下來很自由……好嗎?他記住了幾乎所有你的 bhajana,一切。

Prabhupāda: 很好。

客人 (3): 所有 Caitanya 的,Narottama dāsa Ṭhākura 的,所有這些,都記得很清楚。所以我真的很高興,至少,他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Prabhupāda: 每個人都可以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只要得到正確的訓練。每個人都有權利走上正確的道路。

客人 (1): 我看到 āśrama 裡有很多年輕的孩子。你們為他們開辦學校嗎?

Prabhupāda: 是的。

客人 (1): 你們有自己的學校。有人教他們。

Prabhupāda: 嗯。他們剛開始。還沒正式開課。但他們在照顧。

客人 (1): 這裡有多少孩子?

Prabhupāda: 你可以躺下。他睡著了。給他墊子,睡在那裡。有墊子。去那裡睡。讓他睡在那裡。

客人 (1): (不清楚)

Prabhupāda: 不,為什麼?有……去睡吧。

客人 (1): 去睡?

Prabhupāda: 是的,去睡。休息。繼續。

客人 (3): 你知道,Prabhupāda,當你來我家那個晚上……

Prabhupāda: 嗯?

客人 (3): 你在家裡舉行 hari-kīrtana 和一切。

Prabhupāda: 是的。

客人 (3): 你離開後兩三天,發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我的小女兒,你知道……她當時大約兩歲或兩歲半。她坐在房子的一個角落,你知道,那些杯子要放在傢俱腿下,你知道,像這樣的杯子,她拿了兩個,在做這個動作。還有,呃……

Prabhupāda: Karatālas。

客人 (3): 我的女兒。我問她,「你在做什麼?」她安靜地回答,「我在做 Hare Kṛṣṇa。」

Prabhupāda: 你看。

客人 (3): 這真的深深打動了我,我想,「看,一天的 sat-saṅga 就能對人生產生這樣的影響,如果有更多的聯繫……」

Prabhupāda: 聰明,這就是聰明。

客人 (3): 「……會有多大的影響。」這真的引領我去了印度,說,「嗯,在印度我會有更多這樣的靈性事物和那種氛圍、環境。」嗯,你知道,那個特別的事件真的打動了我。

Prabhupāda: 不,你可以在這裡參加。你留在這裡。

客人 (3): 而且,你知道,那是她第一次看到 sat-saṅga,她人生中的第一次。

Prabhupāda: 不,不,奇妙的是,這是一種靈性覺悟的方法,甚至吸引孩子。除非有人拒絕被吸引,否則每個人都會被吸引。甚至孩子,甚至狗。這就是……因此它是普世的。除非你拒絕接受,否則吸引力是給每個人的。如果孩子是天真的,他會立即展現他的吸引力。

客人 (3): 她說那個時,我真的很驚訝,你知道。

Prabhupāda: 哦,我見過很多。只要有唱誦和跳舞,小孩子們,自動地他們會這樣。自動地。他們跳舞。我們有很多孩子。他們跳舞,他們唱誦。他們趴下,喃喃念著所有曼陀羅。他的名字是什麼?

Satsvarūpa: Bhakta Viśvareta。

Prabhupāda: 啊。哦,他會像這樣趴平。他會唱所有這些曼陀羅。「Nama oṁ viṣṇu-pādāya kṛṣṇa-preṣṭhāya bhū-tale…」一個三歲的小孩。你看。

客人 (1): 我是說,進步對心靈有很大的……

客人 (3): 好的聯繫。

客人 (1): ……影響,你知道。

Prabhupāda: 所以我們在 Dallas 已經有我們的學校,訓練這樣的小孩子。但有這個國籍的形式。形式是什麼?嗯?

Satsvarūpa: 只是……不是很難。只是我們有……有一張表格,我們向其他國家保證我們會照顧這個孩子的食宿和一切。所以我們從其他國家帶來孩子。

客人 (3): 只給男孩,還是男孩和女孩?

Satsvarūpa: 不,男孩和女孩。

客人 (3): 他們在那裡被很好照顧嗎?

Satsvarūpa: 到十五歲,是的。

Prabhupāda: 盡可能。

客人 (3): 盡可能。你們有那個學校的簡介嗎?

Satsvarūpa: 是的,我有資料。

客人 (3): 你們有那個學校的資料?

Prabhupāda: 他在負責。

客人 (3): 你負責那個學校?

Prabhupāda: 是的。

客人 (3): 我明白了。我可以問……

Prabhupāda: 但告訴……他已經開始了。

客人 (3): 你開始了那個學校?

Satsvarūpa: Prabhupāda 開始的。(笑聲)

客人 (3): 是的。你能找時間告訴我關於那個學校的事嗎。

Satsvarūpa: 當然,稍後我們可以談。

Prabhupāda: 有很好的老師。我們特別教梵文和英文。

客人 (3): 他們教梵文、英文?

Prabhupāda: 就是這樣。我們準備他們,讓他們能閱讀我們的梵文和英文文獻。一旦他們能閱讀,教育就完成了。他們會理解,實際示範,ārati,崇拜神像,他們演奏 mṛdaṅga,他們唱誦,他們加入 Hare Kṛṣṇa 唱誦。他們不是為了任何技術。

客人 (3): 不。

Prabhupāda: 不。那我們不訓練。我們訓練他們成為真正的奉獻者,brāhmaṇa。不是成為技術專家。技術專家有很多。

客人 (1): 我覺得靈性元素在生活中也是必需的。

Prabhupāda: 哦是的。那是人類生活的唯一事業。

客人 (1): 生活中必須有一點,至少一點靈性元素。不是整天。[中斷] ……我相信每個[中斷] ……去這種學校。

客人 (3): 有那麼多。

Prabhupāda: 他們沒有概念。

客人 (1): 我沒去過。我只是聽說。

Prabhupāda: 真正的靈性生活……[中斷]

客人 (1): 我試著讀(不清楚)哲學。對我來說太難了……

Prabhupāda: 嗯?

客人 (1): 我發現對我來說太難理解。

Prabhupāda: 博伽梵歌?

客人 (1): 不,(不清楚)哲學,(不清楚)

Prabhupāda: 哦,沒有人能理解。只有他能理解。

客人 (1): 太難了。

Prabhupāda: 那是為了他而寫的。

客人 (3): 你讀 Guru Mahārāja 的博伽梵歌,多麼簡單。即使是會英文的孩子也能理解。[中斷]

Prabhupāda: ……對可憐的動物造成麻煩。可憐的動物為什麼要被殺?它們有平等的權利。但這些無賴,他們不會給平等權利。[中斷]… 國家意味著出生在那片土地上的人。動物也出生在那片土地上。人也出生在那片土地上。樹木也出生在那片土地上。但它們不是國民。只有人類是國民。不完整的知識。

客人 (4): 在 Luton,八十年前……當我讀 Luton 的歷史,在第 176 頁,寫著八十年前食物嚴重短缺,在某個地方,人們把自己的孩子切開來吃。

Prabhupāda: 什麼?!

客人 (4): 這是寫的。如果你喜歡那本書,我可以寄給你。所以非素食者……

Prabhupāda: 切開自己的孩子?!

客人 (4): 切開自己的孩子,殺了他們吃。在 Luton 的一些私人地方,我現在住的地方。Luton 的歷史由 County Borough of Luton 出版。非素食食物讓他們到了這種程度,他們離不開肉。他們不得不切開自己的孩子。現在我們是素食者。我從未嘗過肉的味道。我不知道肉的味道。仍然,我們靠各種蔬菜活著。

Prabhupāda: 同樣的事在 Kanpur 的一家酒店發生。一個人在吃肉,他發現一根小手指……

客人 (4): 某人的手指……

客人 (2): 那是在 Bombay,在 Villa Parle,我住的地方。

客人 (4): 報紙(印地語)

客人 (2): 這位先生去酒店,發現一根小手指。

Prabhupāda: 小孩子被切開。還有另一個案子在 Calcutta。一個中國人,他在吃人。然後……[中斷] ……一些 Kancawala (?)(乞丐)叫他,然後抓住他殺了他。這一直在進行。後來,警方調查,發現了那麼多人的……

客人 (2): 骨頭……

客人 (4): 骷髏。

Prabhupāda: ……骨頭,骷髏。在非洲還有食人族。

客人 (4): 哦,是的。

Kṛṣṇa-bhāminī: 在南美洲也有。

Prabhupāda: 南美洲也有?在印度也有。

客人 (1): 那,這些……

Prabhupāda: 是的。在 Assam 那邊。

客人 (1): Assam 的一些地方。

Prabhupāda: 是的。他們吃人。Nara-buli (?),獻祭人,仍然有一類人。

Kṛṣṇa-bhāminī: 在南美洲,他們從頭吃到腳,然後把頭縮小到很小,這是很大的獎賞。

客人 (2): (印地語)那在電視上播過,在南美洲,不是嗎?

Prabhupāda: 就像你們,你們殺虎後保留虎頭。

客人 (2): (印地語)

客人 (5): 這種食物會影響人的本性嗎?

Prabhupāda: 嗯?

客人 (5): 這些非素食食物之類的。絕對會影響人的本性和行為。

Prabhupāda: 不,有差別。George Bernard Shaw,他寫了一本書:「You Are What You Eat。」所以吃東西有影響。Sāttvikāhāra 或……除非一個人在 sāttvika 位置,他無法理解自我覺悟。不可能。

客人 (5): 人會做夢,夢和現實生活之間有什麼教訓。假設我晚上做夢……

Prabhupāda: 夢意味著那也是身體的改變。

客人 (5): 這和人類……沒有關係?

Prabhupāda: 不,夢……就像你忘記了這個身體。你忘記了上輩子有什麼身體,同樣,每天都在發生。當你做夢,你忘記了你有這個身體。當你停止做夢,你回到這個身體,你忘記了你在什麼身體裡做夢。這就是證明,你是生命體,但身體每天都在改變。因此博伽梵歌說,tathā dehāntara-prāptiḥ [Bg. 2.13]。但這些無賴,他們不理解有 dehāntara。他們每天都在經歷有 dehāntara,但他們沒有關於 dehāntara 的教育。

客人 (5): (梵文:)Viśvambhara para dṛśyamānaṁ nagarī tulyāṁ na janāntara-gataṁ, paśyam ātmani māyayā bahir ivodbhuḥataṁ yathā nidrayā, yaḥ sākṣād kurute prabodha sameya svātman eva advayam, tasmai śrī guru-mūrtyenam etaṁ śrī taksna mūrtaye.(?)

Prabhupāda: (笑。)是的。所以這種教育是欠缺的。tathā dehāntara-prāptiḥ [Bg. 2.13]。一旦一個人理解「我將改變這個身體;那麼下輩子我會得到什麼身體。」那下一個探究就會是。那他就是聰明的。那他就是聰明的。就像一個人在某處工作。現在,通知發出「從某月某日,你的工不需要了。」然後你會焦慮:「那我下一個做什麼。」我得工作。同樣,如果一個人理解他將改變這個身體……就像我是老人。我將立即改變,或說五年、十年。但通知已經在那裡,因為我是老人。所以我的責任是想:「那我下輩子要拿什麼身體?」這是聰明。而且我們要為那準備。這也在博伽梵歌中描述:yānti deva-vratā devān [Bg. 9.25]。你可以準備自己去更高的行星系統,那裡住著半神人。Pitṝn yānti pitṛ-vratāḥ。你可以去 Pitṛloka。Bhūtāni yānti bhūtejyā。如果你想留在這個行星系統內……yānti mad-yājino ’pi mām。「任何從事奉獻服務的人,他來到我這裡,」主 Krishna 說。所以為什麼不去回到主 Krishna?yad gatvā na nivartante tad dhāma paramaṁ mama [Bg. 15.6]。「如果一個人來到我的地方,他永遠不會再回到物質世界。」這是聰明。為什麼不去回到主 Krishna?但他們沒有聰明。他們在浪費生命,簡直像貓狗一樣。這就是情況。所以 Krishna意識 運動試圖拯救他們,「不要再去貓狗類別;回家,回到主 Krishna。」這裡有可能性。主 Krishna 說。為什麼不利用這個?主 Krishna 說:janma karma ca me divyaṁ yo jānāti tattvataḥ [Bg. 4.9]:「任何人試圖理解我,主 Krishna,我是什麼……」tyaktvā dehaṁ punar janma naiti mām eti [Bg. 4.9]。只要理解主 Krishna,一個人就停止在物質形式中的輪迴。他回到主 Krishna。這就是 Krishna意識。我們訓練人們「你將拿另一個身體。所以拿什麼身體有什麼用……?即使你拿半神人的身體,像 Brahmā,活數百萬年……」這在博伽……ābrahma-bhuvanāl lokāḥ punar āvartino ’rjuna [Bg. 8.16]。

客人 (5): kṣīne puṇye martya-lokaṁ viśanti [Bg. 9.21]。

Prabhupāda: kṣīne puṇye punaḥ martya-lokaṁ viśanti。所以為什麼要浪費時間。即使我成為 Brahmā,又得回來。

客人 (5): (印地語)daivī hy eṣā guṇamayī mama māyā duratyayā [Bg. 7.14],kṣurasya dhara niśita duratyayā。

Prabhupāda: duratyayā mām eva ye prapadyante māyām etāṁ taranti te。(印地語)但如果有醫生,就可以治癒。所以那裡說:daivī hy eṣā guṇamayī guṇamayī mama māyā duratyayā。非常困難。mām eva ye prapadyante māyām etāṁ taranti te。所以為什麼不做這個。

客人 (5): tam eva śaraṇaṁ gaccha sarva-bhāvena bhārata

Prabhupāda: 是的。所以他們不會做這個。sarva-dharmān parityajya mām ekam… [Bg. 18.66]。他們不會做。他們決心受苦。所以能怎麼辦?

客人 (5): sva-dharme nidhanaṁ śreyaḥ para-dharmo bhayāvahaḥ

Prabhupāda: 但他不知道什麼是 sva-dharma。Sva-dharma,那是低階段。sva-dharme nidhanaṁ śreyaḥ。你有 brāhmaṇa 的身體。好,履行你的 brāhmaṇa 職責。但他沒有做。

客人 (5): 所以他沒有履行他的 sva-dharma。

Prabhupāda: 沒有!

客人 (5): 這對他很危險。

Prabhupāda: 很危險。他已經……一個 brāhmaṇa 在做 śūdra 的工作。因此這被強調。你已經成為像 brāhmaṇa,你要像 brāhmaṇa 一樣行動。那你的生命就成功。Varṇāśrama-vibhāgaśaḥ, svanuṣṭhitasya dharmasya saṁsiddhir hari-toṣaṇam [SB 1.2.13]。你作為 brāhmaṇa 行動,滿足至尊主,Supreme。Varṇāśramācaravatāṁ puruṣeṇa paraḥ pumān, viṣṇur ārādhyate [Cc. Madhya 8.58]。如果你嚴格作為 brāhmaṇa 或 kṣatriya、vaiśya、śūdra 行動,無所謂。sva-karmaṇā tam abhyarcya [Bg. 18.46]。如果透過你的行動,如 śāstra 描述,至尊主滿足,那你的生命成功。但他們甚至沒有做身體的 sva-dharma。因此最終解決方案是 sarva-dharmān parityajya [Bg. 18.66]。甚至 sva-dharma。「只要向我投降。我會給你保護。」Sarva-dharmān 意味著包括 sva-dharma,「你得放棄你的 sva-dharma。不要……你不能作為 brāhmaṇa 行動,你不能作為 kṣatriya 行動,你也不是 brāhmaṇa 或 kṣatriya。好,無論你有什麼 dharma,放棄它。只要向我投降。我會給你保護。」mām eva ye prapadyante māyām etām… 這就是保護。

客人 (5): (印地語)

Prabhupāda: (印地語對話數句。)誰在實踐這個?guṇa-karma-vibhāgaśaḥ [Bg. 4.13]。除非他根據他的 guṇa 行動,否則他不能被稱為 brāhmaṇa。如果他行動不同,他應該被……[中斷] ……被解脫的人利用,仍然我們可以用它,只要我們停止殺動物過程。那會容易得多。這藥……門會……Vinā paśughnāt [SB 10.1.4]。因此任何人來我們這裡成為學生,我們的第一個提議是「你應該放棄這四個原則,非法性交、吃動物、賭博和中毒,直到喝茶、咖啡、香菸。」這是我們的條件。所以你越練習這四個禁止規定,你就越覺悟。Śrotramāno ’bhirāmāt。會很悅耳、愉悅心靈。除非什麼很悅耳,你無法持續。人為地,你可以唱幾分鐘。但如果它對你很悅耳,你可以唱二十四小時,kīrtanīyaḥ sadā hariḥ。Caitanya Mahāprabhu 建議,kīrtanīyaḥ sadā hariḥ。

tṛṇād api sunīcena taror api sahiṣṇunā amāninā mānadena kīrtanīyaḥ sadā hariḥ [Cc. Ādi 17.31]

所以這是唯一的補救,Hare Kṛṣṇa。因此你會發現我們所有的學生,他們都有這些念珠。我們有這些念珠。要麼我們唱 Hare Kṛṣṇa,要麼我們談論 Kṛṣṇa。那也是唱誦。Kīrtana,kīrtana 意味著 kīrtayati,談論、說話。就像 Parīkṣit Mahārāja。Parīkṣit Mahārāja:śrī-viṣṇoḥ śravaṇe parīkṣit。項目是 śravaṇaṁ kīrtanaṁ viṣṇoḥ [SB 7.5.23]。關於 Viṣṇu,聽和唱誦。所以只要聽關於 Viṣṇu,Parīkṣit Mahārāja 就解脫了。Śrī-viṣṇoḥ śravaṇe parīkṣid abhavad vaiyāsakiḥ kīrtane。Vaiyāsaki,Vyāsadeva 的兒子,Śukadeva Gosvāmī,他透過 kīrtana 成為完美。但他……他沒有唱 Hare Kṛṣṇa mahā-mantra,但他背誦了聖典博伽瓦譚。所以那也是 kīrtana。談論 Kṛṣṇa,那也是 kīrtana。Kīrtana 不總是意味著你必須唱……你要總是從事榮耀主。就像 Mahārāja Ambarīṣa。他是忙碌的世界皇帝,但他從事……sa vai puṁsāṁ… kṛṣṇa-padāravindayoḥsa vai manaḥ kṛṣṇa-padāravindayoḥ [SB 9.4.18]。他把心固定在 Kṛṣṇa 的蓮花腳上。這是第一。如果你的心固定在 Kṛṣṇa 的蓮花腳上,那麼:sa vai manaḥ kṛṣṇa-padāravindayor vacāṁsi vaikuṇṭha-guṇānuvarṇane 而且他只談論描述和榮耀 Vaikuṇṭha。神的另一個名字是 Vaikuṇṭha。在 Madras 他們說 Veṅkateśvara。Vaikuṇṭha。Kuṇṭha 意味著焦慮。所以神沒有焦慮,神的奉獻者沒有焦慮。因此他們是 vaikuṇṭha。這裡在物質世界每個人都焦慮。因此它是 kuṇṭha,焦慮的世界。每個人。鳥、獸、人類。必須有 kuṇṭha。所以神是 Vaikuṇṭha。Vaikuṇṭha-guṇānuvarṇane。這也是唱誦,kīrtana,描述 Vaikuṇṭha。Vaikuṇṭhaloka,Vaikuṇṭha 人,Vaikuṇṭha 奉獻者。所以這是 bhavauṣadhi 的補救。Bhava。Bhava 意味著出生。Bhava。這叫 bhava-saṁsāra,這物質世界。這裡 bhava,你出生,你活一段時間,又死,又出生。這樣持續。所以它是 bhava-saṁsāra,反覆出生和死亡在不同物種、不同行星和不同形式,8,400,000 種物種、品種。所以 Caitanya Mahāprabhu 說 ei rūpe brahmāṇḍa bhramite kona bhāgyavān jīva [Cc. Madhya 19.151],我們生命體,我們這樣遊蕩,改變不同身體、不同情況、不同位置,這樣上下遊蕩,brahmāṇḍa bhramite,在這個宇宙內。有時在上,天界行星,有時在下,地獄行星。有時作為人類,有時作為貓狗。有時 brāhmaṇa,有時 śūdra,諸如此類。Caitanya Mahāprabhu 說生命體這樣遊蕩。ei rūpe brahmāṇḍa bhramite。Bhramite 意味著遊蕩。Kona bhāgyavān jīva。某個幸運的人,guru-kṛṣṇa-kṛpāya pāya bhakti-latā-bīja [Cc. Madhya 19.151],透過 guru 的恩典和 Krishna 的恩典,一個人得到奉獻服務的種子。mālī hañā kare sei bīja āropaṇa [Cc. Madhya 19.152]。當你得到一顆好的植物種子,你播種它。所以那種子要播在心裡。mālī hañā kare sei bīja āropaṇa, śravaṇa-kīrtana-jale karaye secana。所以如果我們在心裡播下奉獻服務的種子,並澆水……澆水需要。澆水就是這個 śravaṇa-kīrtana。śravaṇaṁ kīrtanaṁ viṣṇoḥ [SB 7.5.23]。然後它會成長。在適當的時候,它會給你果實,那就是愛神。然后你的生命成功。這就是過程。所以我們要試著在心裡播下奉獻服務的種子,它要透過聽和唱誦來澆水。然後逐漸成長。這就是過程。這對每個人都開放。沒有任何限制。

客人 (1): 而且沒有價格。

Prabhupāda: 而且沒有價格。(印地語)嗯?

客人 (6): 今天早上我們不想打擾你來見你。

Prabhupāda: 非常感謝。你早上來了?

客人 (6): 我早上來了。

Prabhupāda: 你早上來了,是的。你在這裡很多年了……?

客人 (7): 是的,我在這個國家大約十三年了。

Prabhupāda: 十三年?

客人 (7): 是的。

Prabhupāda: 哦,很久了。你十四年了?

客人 (8): 1959 年。是的,現在超過十四年了。

客人 (6): 他在保險生意做得很好。

客人 (8): 哪個生意?

客人 (7): 保險。

客人 (6): 他有貸款保險公司。

客人 (8): 他能保險某人不死嗎?(笑聲)

Prabhupāda: 那是什麼?

客人 (8): 他說他建立了很好的保險生意。所以我問問題,他能保險某人不死嗎。他說「我有很好的生意。」那是什麼好生意意思……(笑聲)

客人 (7): 我沒生意了。如果你拿那個給我,我就沒生意了。

Prabhupāda: 不,好,神是全好的。因此任何與神結合的生意,都是好的。

客人 (8): 那是好的。

客人 (7): 任何基於倫理的生意都是好的。

Prabhupāda: 無所謂什麼生意。sva-karmaṇā tam abhyarcya saṁsiddhiṁ labhate naraḥ [Bg. 18.46]。這在博伽梵歌中說。Sva-karmaṇā,透過他自己的生意……就像 Arjuna 的生意是戰鬥。他是 kṣatriya。所以 sva-karmaṇā,透過他的戰鬥生意,他服務 Krishna。他為 Krishna 戰鬥。所以他成功了。所以任何生意,無所謂。聖典博伽瓦譚中另一詩節:ataḥ pumbhir dvija-śreṣṭhā varṇāśrama-vibhāgaśaḥ。Sūta Gosvāmī 說——所有會議由學者和 brāhmaṇa 在 Naimiṣāraṇya 舉行——所以他說,ataḥ pumbhir dvija-śreṣṭhāḥ。你們都是第一等的 brāhmaṇa。所以這是判決。ataḥ pumbhir dvija-śreṣṭhā varṇāśrama-vibhāgaśaḥ。根據 varṇa 和 āśrama 的分工。四 varṇa:brāhmaṇa、kṣatriya、vaiśya、śūdra。四 āśrama:brahmacārī、gṛhastha、vānaprastha 和 sannyāsa。這是韋達文明,varṇāśrama。varṇāśramācāravatāṁ puruṣeṇa paraḥ pumān… [Cc. Madhya 8.58]。當人類來到這些制度活動,varṇa 和 āśrama,那時他被認可為人類。varṇāśramācāravatāṁ puruṣeṇa paraḥ pumān viṣṇur ārādhyate… 但那是 Viṣṇu 崇拜的開始。所以 Sūta Gosvāmī 說,varṇāśrama-vibhāgaśaḥ。你可能是 brāhmaṇa。你可能是 kṣatriya。你可能是 vaiśya。你可能是 śūdra。你可能是 brahmacārī。你可能是 gṛhastha。你可能是 vānaprastha 或 sannyāsa。無所謂。這些分工會持續。ataḥ pumbhir dvija-śreṣṭhā varṇāśrama… varṇāśrama-vibhāgaśaḥ svanuṣṭhitasya dharmasya saṁsiddhir hari-toṣaṇam [SB 1.2.13]。只要看透過執行你的特定類型生意,你是否取悅至尊主。就這樣。如果透過你的活動、你的生意,至尊主取悅,那它就成功、好。就像 Arjuna。同樣的例子。他是 kṣatriya。他知道如何戰鬥。但透過他的戰鬥,他取悅 Krishna。因此他成功。同樣,brāhmaṇa 或 vaiśya,讓他做他的生意。無所謂。但看你是否取悅 Krishna。那你就成功。

客人 (7): 怎麼知道這個行動取悅 Krishna 還是沒有?

Prabhupāda: 是的。

客人 (7): 例如,一個士兵在戰爭中戰鬥……

Prabhupāda: 是的。那你要和 Krishna 談話……

客人 (8): 或者某人……

Prabhupāda: 就像 Arjuna 談話。

客人 (8): 不,我是說,例如,你知道,某人投炸彈在 Hiroshima 或 Nagasaki。他怎麼知道……?

Prabhupāda: 不,你不能投。你不能投。

客人 (8): 他怎麼知道他取悅神還是沒有取悅神?

Prabhupāda: 那,那……因此你要知道如何和 Krishna 談話。那才可能。你不能製造。那就是你可以透過奉獻和 Krishna 談話。

客人 (8): 因為顯然,你知道,對外行人,這殺戮不是取悅 Krishna 的行動,而 Arjuna 做的,殺那麼大一支軍隊和一切,通常你知道,外行人會認為不會取悅 Krishna。

Prabhupāda: 所以 Krishna,如果你不能見 Krishna,你可以見 Krishna 的代表。Krishna 可能不在身體上,但他的代表在身體上。你可以和他談話。那就是博伽梵歌的系統。evaṁ paramparā-prāptam imaṁ rājarṣayo viduḥ [Bg. 4.2]。Paramparā。Krishna 說「我先和太陽神談話。」imaṁ vivasvate yogaṁ proktavān aham avyayam [Bg. 4.1]。「首先我告訴太陽神。」Vivasvān manave prāha。「然後他告訴他的兒子 Manu。然後 Manu 告訴 Ikṣvāku。這樣……」evaṁ paramparā-prāptam,有門徒繼承。所以如果你能接觸那個門徒繼承,那 Krishna 的代表就在那裡。如果你和 Krishna 的代表談話,那你就和 Krishna 談話。就這樣。在辦公室,有不同部門,有部門負責人。所以如果你能和部門負責人談話,如果你能取悅他,那你就取悅了業主或董事。毫無疑問。因為他是代表。所以身體上你可能不見 Krishna,但在更高階段,你可以。但接受你不能……但他,你要接觸他的代表。那在門徒繼承中來。那你和 Krishna 談話。不難。Ācārya 在那裡。ācāryaṁ māṁ vijānīyām。Krishna 說。「所有 ācārya,」māṁ vijānīyām,「他們就是我。」nāvamanyeta karhicit,「永遠不要忽視 ācārya。」ācāryaṁ māṁ vijānīyāṁ nāvaman…, na martya-buddhyāsūyeta 「不要嫉妒:『他怎麼能是?他是普通人。他怎麼能是代表?』」不。任何像 Krishna 談話一樣談 Krishna 的人,他就是 Krishna 的代表。Krishna 說「我是至尊。」所以如果有人說,「Krishna 是至尊,」那他就是 Krishna 的代表。不難。因為同樣的談話。Krishna 說 sarva-dharmān parityajya mām ekaṁ śaraṇaṁ vraja [Bg. 18.66]。如果有人說「你向 Krishna 投降,」那他就是 Krishna 的代表。但如果有人說,「Krishna 不是神。我是神,」那他不是代表。和 Krishna 談話不難。你找出代表,和他談話,你就在和 Krishna 談話。就這樣。Catur-bhuja,他去哪了?

客人 (8): 去拿 prasādam。

Prabhupāda: 哦,是的。(有人進來。)

客人 (8): 現在,Bhīṣmadeva 是 Krishna 的奉獻者,為什麼他站在 Kaurava 一邊?很多人問這個……他知道 Krishna……

Prabhupāda: 先給他。是的。

客人 (8): ……仍然,他在戰鬥中站在 Kaurava 一邊,是 Krishna 的奉獻者,他知道 Pāṇḍava 是對的,Kaurava 是不對的。所以很多次這個問題很……

Prabhupāda: 因為他想被 Krishna 的奉獻者殺死。

客人 (8): 被神。(背景談話)

Prabhupāda: 拿更多。

客人 (1): 好的。

Prabhupāda: 他遵循物質世界的道德原則。他想……他表達「Duryodhana……」他知道「不管我站在 Arjuna 一邊還是沒有,Arjuna 會勝利。因為 Krishna 在那裡。所以讓我們和……」因為 kṣatriya,這戰鬥是運動。你看。那對他們不是難事。所以他展示這些道德原則,「這些人養我,Duryodhana……他們養我。我是老人,他們照顧我,他們期望……所以當他們危險時,我去敵人一邊?哦,這不好。」他看到了那。而且他知道「即使我不去這邊,他會勝利。」所以他展示這些道德原則。「所以一個人養我,他現在危險,我去敵人一邊,人們會說什麼?『背叛。』」

客人 (8): 道德上。

Prabhupāda: 是的。

客人 (8): 這就是我們在博伽瓦譚討論的問題。這些年輕男孩,他們試著很貼近要點,所以如果我把問題放在你面前……

Prabhupāda: 如果有人養你,當他危險時,你去敵人一邊,那不好看。是的。否則,每個人都站在 Arjuna 一邊。Droṇācārya。但他們這樣考慮,「他們養我們那麼久。現在有戰鬥,我們去敵人一邊。這是什麼?人們會說什麼?『叛徒。』」

客人 (8): 叛徒。Vidura 呢?他為什麼離開?

Prabhupāda: Vidura 是中立的。當他理解「戰鬥現在不可避免。他們會戰鬥。我為什麼留在這裡?」他離開家。Krishna 也說「我不會戰鬥。我不會戰鬥因為這是家族爭吵。我對你們每個人都是知名的。我們相關。所以我不能站在這邊或那邊。我可以……」他分……他,透過把戲……他的士兵一邊,他自己一邊。所以 Duryodhana 偏好,Duryodhana 偏好他的士兵,「我為什麼拿這個人。我拿他的士兵。」Arjuna 說,「不,我要 Krishna。」所以 Krishna 說,「雖然我去你一邊,但我不會戰鬥。記住那。」「沒關係,你不要戰鬥。」Mahābhārata 很好。「更大的印度。」Mahābhārata。Mahā 意味著「更大」。

客人 (8): 那真的啟發奉獻者,像什麼一樣,而且……

Prabhupāda: 那是為 strī-śūdra-dvija-bandhūnām [SB 1.4.25] 寫的。Mahābhārata 是 Vyāsadeva 寫的,為女人、śūdra 和 dvija-bandhu。Dvija-bandhu 意味著出生在高家族,brāhmaṇa、kṣatriya、vaiśya,但沒有像祖先那樣有文化。他們叫 dvija-bandhu。他們被比作 śūdra。所以 strī-śūdra-dvija-bandhūnām。為這些女人、śūdra 和 dvija-bandhu,Mahābhārata 是韋達文獻。但為他們理解……他們不能直接理解韋達語言。因此寫了 Mahābhārata。在 Mahābhārata 他給了主題,Krishna 和 Arjuna,博伽梵歌。因此博伽梵歌是所有韋達文獻的精華。

客人 (9): Haryana 政府在 Gītā 的出生地 Kurukṣetra 建造非常巨大的,你知道,寺廟。我十天前在那裡。

Prabhupāda: 嗯?

客人 (9): 我十天前在 Kurukṣetra。

客人 (8): Kurukṣetra。

客人 (9): Kurukṣetra,是的。他們現在決定在那裡花大約十 crores 盧比。

Revatīnandana: 印度政府在那裡建造寺廟?你說的是這個嗎?

客人 (9): 特別是 Haryana 政府關心那個,你看。

Prabhupāda: 哪裡?在 Haryana?

客人 (9): Kurukṣetra。

客人 (8): 其實,那不是政府。那是 Nanda。

客人 (7): 不,不是……報紙。那位部長。

Prabhupāda: 你,你可以給。(關於 prasādam)

客人 (7): Nanda。他是那的主席。我聽說是他。

Prabhupāda: 你給,是的。你,誰沒有給,你給。她不知道。

客人 (8): 你在這裡沒有給誰?

Prabhupāda: :Ācchā。給其他訪客。

奉獻者: Śrīla Prabhupāda,無辜的人和無知的人有什麼差別?

Prabhupāda: 無辜的人意味著他不是冒犯者。無知的有時是冒犯者。

奉獻者: 謝謝。

Prabhupāda: 孩子是無辜的,他的父親是無知的。他的父親可能知道一些,故意不拿。這是無知。或者他想「拿這個有什麼用?」這是無知。無辜,他什麼都不知道。實際上,實際上,差別不大,但如果你問,你可以這樣區分。就像在博伽梵歌說,na māṁ duṣkṛtino mūḍhāḥ prapadyante narādhamāḥ [Bg. 7.15]。這 mūḍha 是無知的,他不拿 Krishna意識。每個人,根據我們的韋達文化,在過去五千年,每個人都接受 Krishna 是至尊人格神首,但他們不會做。他會說,「為什麼 Krishna 是至尊主?我也是。」這是冒犯。這是冒犯。Duṣkṛtinaḥ。這冒犯是因為罪惡生活創造的。Duṣkṛtinaḥ。無辜沒有罪惡生活。否則無知和無辜沒有差別。故意,當一個人保持無知、愚蠢,故意……他不會接受。na māṁ duṣkṛtino mūḍhāḥ prapadyante narādhamāḥ。根據韋達文化,Krishna 被接受為至尊人格神首。但有很多人故意不接受他。能怎麼辦?他們會爭論。他們不會接受 ācārya。所有 ācārya,他們接受。Śaṅkarācārya、Rāmānujācārya、Madhvācārya。他們是現在韋達文化的領袖。他們接受。但其他人,愚蠢的人,他們不接受。māyayāpahṛta-jñānāḥ。他們在博伽梵歌中被描述:他們的知識被 māyā 拿走。雖然他們看起來很有學問,但實際上,知識感被 māyā 拿走。māyayāpahṛta-jñānāḥ。真正的東西他們不理解,或拒絕理解。所以他們是冒犯者。Caitanya Mahāprabhu 說,māyāvādī haya kṛṣṇe aparādhi。「所有 Māyāvādī,他們是 Krishna 的冒犯者。」tān ahaṁ dviṣataḥ krūrān kṣipāmy ajasram aśubhān āsurīṣv eva yoniṣu [Bg. 16.19]。這在博伽梵歌中說。Dviṣataḥ krūrān。他們嫉妒,krūra。「我把他們放入地獄生活條件。」這些歐洲和美國男孩,他們是無辜的。我告訴他們「Krishna 是至尊人格神首。」他們接受了。就這樣。其他人,他們會爭論,「為什麼 Krishna 是……?」他們是冒犯者。是的。他們不知道 Krishna 是什麼;仍然他們會爭論。

客人 (7): 因為他們無知。

Prabhupāda: 嗯?

客人 (7): 因為他們無知。

Prabhupāda: 無知。故意。

客人 (7): 故意,知道 Krishna 是至尊主和至高權威,即使這樣,如果他們忽略……

Prabhupāda: 不。知道意味著每個印度人都知道 Krishna 被接受為至尊人格神首。至少……每個印度人,至少印度教徒,他們舉行 Janmāṣṭamī,接受 Krishna。但仍然,他們不會接受 Krishna 是至尊人格。他們會帶來很多其他競爭者。「為什麼 Krishna 是……?我有 Durgā。我有這個,Śiva。我有那個。我有那個。我有那個。」這在進行作為印度教。那麼多神。那麼多神。雖然韋達文獻說,kṛṣṇas tu bhagavān svayam [SB 1.3.28]。īśvaraḥ paramaḥ kṛṣṇaḥ [Bs. 5.1]。在博伽梵歌……每個人都讀博伽梵歌。博伽梵歌說,Krishna 說,mattaḥ parataraṁ nānyat [Bg. 7.7]:「沒有比我更高的。」ahaṁ sarvasya prabhavaḥ [Bg. 10.8]:「一切從我發出。」sarva-dharmān parityajya mām ekaṁ śaraṇaṁ vraja [Bg. 18.66]。這些東西在那裡,但他們不會接受。因此他們是冒犯者。否則,哪裡有困難?神是一。那被接受。Eko brahma。神不能是兩個。神是一。nityo nityānāṁ cetanaś cetanānām ekaḥ (Kaṭha Upaniṣad 2.2.13)。一個 nitya,一個永恆,一個生命體……,那是至尊。我們是生命體。我們也是 nitya,永恆。但他是 nityo nityānām。他是 nitya 的首領。他是生命體的首領。所以那是首領。Krishna 親自說,mattaḥ parataraṁ nānyat [Bg. 7.7]。「沒有比我更高的生命體。」所以這些東西在韋達中。他們應該是韋達學者,但他們不知道簡單的事。所以這樣他們是無知。他們讀韋達文獻,但不理解,或為自己的目的曲解。所以他們是冒犯者。否則,沒有困難。這 Māyāvāda 哲學創造了這種情況,「神是無人格的,每個人都能成為神,或每個人都是神。」這 Māyāvāda 哲學創造了這混亂。因此 Caitanya Mahāprabhu 推薦 māyāvādī haya kṛṣṇe aparādhi。「所有 Māyāvādī,他們是 Krishna 的冒犯者。」因此他們無法在 Krishna意識 中進步。那困難在那裡——冒犯者。後來,有那麼多機構。他們說「你可以創造你的神。你可以成為神。」這在進行。「無論你認為是神,那就是神。」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一個人怎麼能進步?一位先生和我爭論……他支持 Rama-Krishna Mission。他說,「即使我把糞便當成神。它是神。」(笑聲)他來到這點。「如果我崇拜糞便作為神,那它也是神。」

Revatīnandana: 他會拿它作為 prasāda?(笑聲)

Prabhupāda: 所以這在進行。能怎麼辦?這裡,在西方國家,他們是無辜的。我告訴他們「這裡是神,Krishna。只要唱他的聖名。」他們在做那。但印度人不會做。他們會說,「哦,這 Hare Kṛṣṇa 曼陀羅,我們見過。」一位在 Berkeley 大學的印度學生:「Swamiji,這 Hare Kṛṣṇa 運動會做什麼?我們現在要技術。」就這樣。他們視為很瑣碎的事。不認真。雖然在 śāstra 說,

harer nāma harer nāma harer nāma eva kevalam kalau nāsty eva nāsty eva nāsty eva gatir anyathā [Cc. Ādi 17.21]

kaler doṣa-nidhe rājann asti hy eko mahān guṇaḥ kīrtanād eva kṛṣṇasya mukta-saṅgaḥ paraṁ vrajet [SB 12.3.51]

他們不會拿這個。所以他們故意保持無知,或因不幸,他們保持無知。但那些無辜的,他們拿它,他們得到結果。就這樣。火就是火。不管你理解或不理解,它是火。它會作用。那是他們的優勢,這些歐洲和美國男孩女孩,他們拿了,我說的,他們跟隨。他們在進步。人們驚訝,「這些西方人怎麼成為那麼好的奉獻者?」但他們無爭論地接受了。

Revatīnandana: 我以前總是爭論。(笑聲)你每次都贏。

Prabhupāda: 否則,什麼是奇蹟。我只是呈現「這裡是神,Krishna。唱他的聖名。」他們在做那。但印度人會爭論。雖然在 śāstra 說,他們不會拿這個。所以他們故意或不幸保持無知。但無辜的拿它,得到結果。火就是火。這些歐美男孩女孩,他們拿了,接受我說的,跟隨。他們進步。Ādau śraddhā tataḥ sādhu-saṅgo ’tha bhajana-kriyā tato ’nartha… [Cc. Madhya 23.14-15]。這些是不同階段。Śraddhā 階段意味著信仰。那信仰在 Caitanya-caritāmṛta 中解釋。信仰,印度方言是 viśvāsa。所以 Caitanya-caritāmṛta 作者說,「信仰意味著 viśvāsa sudṛdha-niścaya。」信仰,這是信仰。當一個人堅定相信,sudṛdha-niś…,並有信心。什麼是那?kṛṣṇe bhakti kaile sarva-karma kṛta haya:「如果一個人成為 Krishna 的奉獻者,所有完美都來了。」如果一個人相信這個,那就是信仰。Ādau śraddhā,用這信仰一個人要開始。然後信仰要透過 sādhu-saṅga [Cc. Madhya 22.83] 增加,透過與奉獻者的聯繫。Ādau śraddhā tataḥ sādhu-saṅgo ’tha bhajana-kriyā [Cc. Madhya 23.14-15]。然後實際執行奉獻服務。Anartha-nivṛttiḥ syāt。然後所有誤會會消失。Tato niṣṭhā。然後他固定。Tato niṣṭhā rucis tataḥ。然後吸引力。Tato niṣṭhā rucis tataḥ athāsakti Downloadaktiḥ。然後他不能離開。Āsaktiḥ。Tato bhāvaḥ。然後狂喜。Sādhakānām ayaṁ premṇaḥ prādurbhāve bhavet… 這些是 sādhaka 的不同階段,一個奉獻者,如何進步。所以開始他們無信仰。信仰是 kṛṣṇe bhakti kaile sarva… Krishna 說 sarva-dharmān parityajya mām ekaṁ śaraṇaṁ vraja [Bg. 18.66]。當他抓住這口號,「只要向 Krishna 投降,我將全成功,」這是信仰的開始。博伽梵歌創造這信仰。但一個人不拿甚至這信仰,他怎麼進步。進步意味著同樣信仰變得更強、更強、最強。同樣信仰。原則相同,Krishna。然後你更知道 Krishna。然後你更有信仰。

Revatīnandana: 這忠誠,是善良模式的產物嗎?

Prabhupāda: 嗯?是的。善良幫助。但不……除非你認真拿……然後取決於人。即使他不在善良……就像所有這些歐美。他們不在善良。他們在無知平台。但仍然,他們,因為拿了,因此他們來,進步。

Revatīnandana: 有時……Krishna 說你可以用自然的三模式理解所有行為,三模式。我試著理解為什麼……

Prabhupāda: 不,我……那是普遍。除非一個人成為善良……但 bhakti-mārga 是超然的。它不依賴這物質自然的品質。Ahaituki apratihatā。Ahaituki。Apratihatā。沒有什麼能阻礙 bhakti-mārga。即使一個人在無知平台,它不能阻礙。它不能阻礙。Ahaituki apratihatā。因為它是純靈性的。它不依賴物質條件。它不依賴物質……這些善良、激情、無知,它們是物質條件。所以 bhakti 不依賴物質條件。

Revatīnandana: 為什麼一個人接受,另一個拒絕?

Prabhupāda: 那是他的選擇。

Revatīnandana: 那是從靈性位置,他的基本性情?

Prabhupāda: 那是他的選擇,是的。我們有這獨立,接受或不接受。

客人 (10): 所以信仰從接受發展?

Prabhupāda: 是的。信仰意味著接受。當你接受,你的信仰開始。如果你有猶豫,信仰還沒開始。或它在模糊狀態。(停頓)開燈。

Revatīnandana: 所以在人類生命,區別特徵是他的靈性獨立可以顯示;動物完全在模式下,但人類,模式的影響減少足夠,所以他可以做這決定,從,是否接受或拒絕 Krishna?

Prabhupāda: 動物也可以被解脫,只要他跟隨奉獻者。

客人 (11): (印地語)

Prabhupāda: 嗯?

客人 (2): 他只是請求你的祝福……

Prabhupāda: 嗯?

客人 (2): 你的祝福,Swamiji,會做很多好。他涉及一些個人家庭問題。

客人 (11): 個人家庭問題。我現在(不清楚)

客人 (2): 我告訴他……

Prabhupāda: (印地語)唱誦……Hare Kṛṣṇa nāma… Bhavauṣadhi… Bhavauṣadhi,所有物質疾病的藥。這物質世界的痛苦狀況是疾病狀況,這是補救。(印地語數句)

客人 (7): 要根除疾病,需要反作用。我……

Prabhupāda: 嗯?這從 śāstra 背誦,bhavauṣadhi。這是唯一的疾病,呃,唯一的補救。

客人 (7): 補救。

Prabhupāda: 是的。你不必花錢買這藥。也不會有損失。為什麼不試一段時間。

奉獻者: 因為它是免費的,所以他們猶豫。(笑聲。)

客人 (1): 那很好。

客人 (11): (印地語)

Prabhupāda: 我很高興見到你。無論何時幾次……

客人 (7): 這是榮幸,先生,有你的 darśana。

Prabhupāda: 謝謝。

客人 (8): 你可以早上來。我們有……Guru Mahārāja 早上講,博伽梵歌課。

Prabhupāda: 早上(印地語)

客人 (7): 唱 Krishna 的名,我在想我能否有祝福和念珠。

Prabhupāda: 是的。你可以有念珠,但有過程。你是否準備好……否則,你可以唱誦。沒有任何限制。你可以拿念珠唱誦。但如果你想正式入門,有某些規則和其他事。但沒有正式入門,沒有人被禁止唱誦。你可以唱誦。就像 Ekalavya,他說。雖然他沒有被 Droṇācārya 入門,他成為好弓箭手,只是透過練習。同樣你可以練習:唱 Hare Kṛṣṇa。

客人 (3): Swamiji,明天是 Gaura-pūrṇimā。我的一個朋友,他的父親,或母親在 Ekādaśī 日死了。丈夫和妻子,他們一直禁食 Ekādaśī 做 Satya-nārāyaṇa-kathā。所以現在父親,他很孤獨,他說,「我沒有 guru。」然後我告訴他關於你。所以他立即抓住想法。他想明天早上來有你的祝福。但明天有可能他能入門嗎?

Prabhupāda: 好,讓他來。首先讓他理解……

客人 (3): 那人已經來。但明天是 Gaura-pūrṇimā。那就是為什麼我想如果明天……

客人 (8): 如果他配得上。

Prabhupāda: 所以讓他明天來。我們會看。

客人 (3): 明天早上?Ācchā。念珠,Swamiji。他想要念珠。我們可以從辦公室拿嗎?

Prabhupāda: 不,念珠,他們也從市場買。沒有害處。要麼你從這裡拿或從市場。

Haṁsadūta: 我們也在市場買念珠。事情是如果有人想入門,那他要準備跟隨一些原則,四原則。Prabhupāda 剛提到。他必須準備放棄所有中毒,所有非法性生活,吃肉、魚、蛋,沒有賭博。並唱規定輪數,十六輪。任何人都可以入門,但他必須準備跟隨這些限制。否則,唱誦的效果不會像……

印度人: 像它會的那樣有效。

Haṁsadūta: 正是。

客人 (4): 所以你說的是沒有害處由他……

Prabhupāda: 不,你可以……那會幫助你未來放棄這些習慣。唱誦你可以在任何條件開始。但當我們正式入門,我們從學生拿這承諾。然後我們入門。這是我們的條件。Yatra pāpaś catur-vidhā。根據 śāstra,這是四種罪惡活動:非法性交、吃肉、中毒和賭博。但這些是現代文明。很難。

客人 (3): Swamiji?茶和咖啡也包括?

Prabhupāda: 是的,那也是中毒。Pāna。Chāi,pāna。Pāna,pāna 意味著中毒。Dhūmra-pāna。

房間對話與印度客人 一九七三年七月十一日 倫敦

room conversation with indian guests-11071973london

客人 (7): 抽菸。

客人 (2): 那檳榔呢,Swamiji?

Prabhupāda: 是的,那也是 pāna 的成分。Pāna,它叫 pāna。

客人 (2): 我給 Vaikuṇṭhajī 檳榔。你看他不接受。所以我想,嗯,它只幫助消化因為它只帶來唾液在嘴裡。

Prabhupāda: 嗯,酒也很有消化。(笑聲)開胃酒也。所有歐洲人,他們先喝酒來吃得很多。我在飛機上看到。喝酒後,他們吃那麼多。

客人 (8): 然後他們去跳舞消化它。

Prabhupāda: 簡單生活,簡單生活,無辜生活……因為畢竟,我們要放棄這物質世界。如果我們變得依附,那我們得再次出生。Nivṛtta-tarṣair……有另一詩節由 Śrī Caitanya Mahāprabhu 引用。很難,但有可能性。Niṣkiñcanasya bhagavad-bhajanonmukhasya。Bhagavad-bhajana,那些渴望回家、回到神的人……Pāraṁ paraṁ jigamiṣor bhava-sāgarasya。在這物質世界的另一邊。對他來說……Viṣayiṇāṁ sandarśanam atha yoṣitāṁ ca, hā hanta hanta viṣa-bhakṣaṇato 'py asādhu [Cc. Madhya 11.8]。對這樣的人被這些物質東西吸引不好。它是自殺。所以物質東西,viṣaya,只是增加吃、睡、性生活和防衛的方法。這是物質活動。

客人 (8): 防衛?

Prabhupāda: 防衛。防衛意味著……就像我們發現原子彈來防衛。這也是物質活動。所以需要時間學習。但有一件事,開始應該是,盡可能,我們的生活應該無罪。因為在博伽梵歌你會找到,它說,yeṣāṁ tv anta-gataṁ pāpam。「任何人完全從所有罪惡活動解脫。」Yeṣāṁ tv anta-gataṁ pāpaṁ janānāṁ puṇya-karmaṇām。「並總是從事虔誠活動,這樣的人能成為奉獻者。」Te dvandva-moha-nirmuktā bhajante māṁ dṛḍha-vratāḥ [Bg. 7.28]。「他從這世界的二元性解脫,並固定在我的服務中。」所以這是條件,yeṣāṁ tv anta-gataṁ pāpam。沒有無罪,沒有人能理解什麼是 Bhagavān,什麼是 Bhagavad-bhajana。因此這是無罪生活的開始:沒有中毒,沒有非法性交……如果你能,如果有人避免這些東西,他不會死。它只是小練習。他習慣所有這些壞習慣,如果他喜歡,他能放棄。它不難。這是 tapasya,小 tapasya。Tapasā brahmacaryeṇa [SB 6.1.13]。要進步在靈性生活,一個人要接受一些 tapasya,苦行。所以這是簡單苦行。因此當我們正式入門,我們從學生拿這承諾,「你要跟隨這個。」就這樣。

客人 (4): (印地語)

客人 (1): 明天晚上,Swamiji,你有任何特別節目還是……

Prabhupāda: 不,任何人四點後能來。

客人 (5): 四點到……?

Prabhupāda: 四點到六點。

Revatīnandana: 我想明天晚上會有特別,一些特別客人來。明天晚上。

Prabhupāda: 沒關係。

Revatīnandana: 不是明天……

Prabhupāda: 不,你也是。你來。你也是。你來。

客人 (5): 有些人他們工作,你看,一週七天。

客人 (8): 星期天晚上?

客人 (5): 不,明天是星期天。所以他們想來。

Revatīnandana: 是的,除了明天晚上,我……Śyāmasundara 在安排一個非常特別會議。我不認為……

Prabhupāda: 沒關係。他們也來這裡聽什麼……它對每個人開放。我們的特別會議:Bhagavad-bhakti。

客人們: 非常感謝。

Prabhupāda: Hare Kṛṣṇa。

客人 (5): 否則,你知道,我們被不允許……

Prabhupāda: 不。

客人 (1): ……我們有你的許可,然後。

Prabhupāda: 他們也會聽。是的。(印地語)Jaya。

客人 (1): (印地語幾句)

Prabhupāda: Punjab?

客人 (5): 我是印度教徒。

Prabhupāda: 你是印度教徒,但哪個省。

客人 (5): 我來自 Guyana,我父親來自……

Prabhupāda: 哦,Guyana。那南美洲。

客人 (5): 不。我父親來自印度。我母親來自印度。

Prabhupāda: 哦。

客人 (5): 不,他們來自 Jullundar。

Prabhupāda: Jullundar,Punjab。

客人 (5): 是的。還有……

Prabhupāda: 你在這裡做什麼?

客人 (5): 嗯,我來……我現在在工作。我現在在工作。

Prabhupāda: 工作?

客人 (5): 是的。

Prabhupāda: 什麼工作?

客人 (5): 嗯,我在(不清楚)酒店。在廚房工作,所有洗滌,和監督之類。你知道,我父親見過你。他來見過你一點。

Prabhupāda: Ma-phal?

客人 (5): 我父親。

Prabhupāda: 哦。

客人 (5): 他來過,嗯?我認為他在倫敦,來 Hare Kṛṣṇa 寺廟在倫敦。他來那裡。所有(不清楚)這件事真的進到我腦裡。我不喝酒,沒有肉,什麼都沒有,你知道。

Prabhupāda: 你不吃肉?

客人 (5): 什麼都沒有。不喝酒,沒有……

Prabhupāda: 啊,非常好男孩。[中斷]

Prabhupāda: ……準備犧牲你的頭髮?

客人 (5): 嗯,我以前有。

客人 (2): 還沒有。(笑聲)

客人 (1): 是否強制要有完全意識他必須剃頭?

Prabhupāda: 不,不。這是形式。但他必須準備遵守形式也。但如果它非常反對,有時我們原諒。

客人 (7): 現在我完成我一年,一年和一週,或什麼,為我的練習,你知道。所以我會在明年之前拿。仍然,我……(笑)

Prabhupāda: 不,你任何時間能來。

客人 (7): 現在是 73 或 72 天所以我在數日子。

Prabhupāda: (印地語幾句)或債務。他想,「哦,這是小債務。」不,有時它變成複利,大金額。所以因此 Cāṇakya Paṇḍita 說這三件事必須從根結束:agni 和 vyādhi 和 ṛṇa。我們不應該忽視。

客人 (7): 那是什麼?Agni……?

Prabhupāda: Agni,vyādhi,疾病。和 ṛṇa,債務。你不應該忽視它。你應該結束它。

客人 (8): 在它增加更多之前。

Revatīnandana: 火?火,疾病和債務。

Prabhupāda: 債務。一個人不應該忽視。

客人 (6): 你不喝茶,是嗎?沒有茶?

Prabhupāda: 不。

客人 (8): 沒有茶,咖啡,沒有……

客人 (7): 我知道。我停止咖啡因為我在辦公室員工不常有。但茶,仍然,我在想離開茶,你知道。我見 Prabhupāda 會要我放棄一切,你知道。(笑)

Revatīnandana: 你要用更高東西取代它。當你想要一杯茶,你唱 Hare Kṛṣṇa。那是我如何停止抽菸。

客人 (7): 哦,我的天。你能(不清楚)我們(不清楚)停止抽菸。

Prabhupāda: 不,不。(印地語)「有志者事竟成。」(印地語)

客人 (7): 所以我什麼時候拿整個承諾?

Prabhupāda: 嗯?

客人 (7): 我什麼時候拿整個,整個要做這一切……?

Prabhupāda: 是的,任何時間,當你準備好。

客人 (8): (印地語)……任何時間。

Prabhupāda: (印地語或梵文)

客人 (1): (印地語幾句)

Prabhupāda: (印地語)[中斷]……污染我們要處理它們。

客人 (7): 因為它創造一些問題給某人如果你去某處,你不想要茶。咖啡……「哦,不,我不想要它。」他們說,「什麼樣的飲料?」「哦不,我不想要任何東西。」還有關於食物,「不,只一盎司……」

Prabhupāda: 現在,當我是 gṛhastha,所以他們提供茶,我說,「我不喝茶。」然後他們說「牛奶?」「是的,好。你能給我牛奶。」我拿一點牛奶。或你能拿一點冷飲,蘇打水。那糖和水,一點檸檬。他想要提供你一些東西。所以有那麼多其他品種,品種。但如果他堅持,「你必須喝茶,」那不是款待。

客人 (7): 但發生的是其他人進來,你知道。

客人 (8): 款待意味著 prasādam。

Prabhupāda: 款待意味著首先,他應該問,「我能提供你什麼?」這是款待。

客人 (8): 自然,你知道……

Prabhupāda: 不。款待意味著那人應該問你,「我能提供你什麼?」那是款待。如果他說「我必須給你茶,你必須喝它,」那不是款待。(笑聲)

客人 (8): (不清楚)

Prabhupāda: 不,不。款待是首先……根據我們的印度系統,(印地語)然後你能說,「那你能給我一點甜水。」或「你能給我一點牛奶。」就這樣。款待不意味著我必須強迫你,「你必須拿它。」那不是款待。

客人 (9): (印地語)有人來我地方……

Prabhupāda: 所以你應該問,「我能提供你什麼?」

客人 (9): ……說,「一杯茶就行。」然後?

Prabhupāda: 沒關係。

客人 (9): 我們不能給他一杯茶。

Prabhupāda: 不,你不能給,那「我沒有茶。你拿牛奶。」(笑聲)

客人 (8): 沒有茶,現在。你為什麼在家裡保持那茶?

Prabhupāda: 但如果你提供牛奶或一點 sherbet,沒有人會拒絕它。即使他是茶飲者,他不能拒絕拿一點 sherbet 或一點牛奶或一個 sandeṣa 或一些甜食或……那是什麼?你想要提供他一些東西。所以提供他……有那麼多東西。為什麼那特別茶應該被提供。它是非常好準備嗎?

客人 (9): 另一茶和咖啡。人們一般想要……

Prabhupāda: 我想要東西很好,但……

客人 (9): 如果我們停止那一個,我來到咖啡和茶。

Prabhupāda: 他們可能去地獄,但我不……(笑聲)我不能提供他地獄東西。Bhagavat-prasāda。我們在提供我們的 Bhagavat-prasādam。沒有人拒絕。你能以同樣方式提供。我們不提供茶或咖啡。無論我們有什麼,拿它。所以這是人工。我們能避免所有這些困難。一點困難都沒有。

客人 (9): 不,我(不清楚)我拿但妻子拿一半,和孩子,他們沒拿它,但他們想要一杯咖啡。一個男孩想要一杯咖啡,女孩想要一杯茶和……

Prabhupāda: 嗯,那……

客人 (9): 但那……還有當那……那是……這是問題……

Prabhupāda: 這發生在我生命中……這發生在我生命中。

Revatīnandana: 聽。聽。

Prabhupāda: 我妻子在喝茶。所以我要她不喝茶,不喝茶。但她不在乎丈夫。然後我給她最終,「你要麼放棄你的茶或你的丈夫。」(笑聲)所以她同意放棄丈夫,不是茶。(笑聲)所以我離開我的家。就這樣。(笑聲)

客人 (8): 因為茶!

客人 (9): 現在沒有地方給我去。

Prabhupāda: 我們有這麼大房子。我們歡迎所有。是的,壞習慣是……習慣是第二本性有時,但一個人應該下定決心。因此我們有四個 āśrama:brahmacārī、gṛhastha、vānaprastha、sannyāsa。哪個適合。就像這裡。他是 gṛhastha。他的妻子,孩子,所有都是奉獻者。所以他不需要成為 sannyāsī。

客人 (1): 他幸運。

Prabhupāda: 是的,幸運。

客人 (9): 他幸運。對一些人,一半去這裡,一半去那裡。

Prabhupāda: 他有好妻子,好孩子,所有有利於 Krishna意識。他不……

客人 (8): 這真的是 Prabhupāda 的慈悲。

客人 (1): 不,但,我在說……

客人 (8): 我們在這國家住十四年。他們在這裡長大,他們從未碰茶。他們在這裡長大,學校教育和一切,十四年……

Prabhupāda: 是的,在英國,在倫敦。

客人 (8): 我必須說他們進步比我多,真的。我仍然同樣階段;由 Prabhupāda 的恩典,他們進步更多,早起早上四點,洗澡……

Prabhupāda: 不,這種家庭生活非常適合。這是想要的。所有妻子……他的妻子是非常好女孩。她是好奉獻者。所以如果妻子有利,那一切有利。家庭生活意味著與妻子的合作。Na gṛhaṁ gṛham ity āhur gṛhiṇī gṛham ucyate。就像我們也住在房間內,gṛha。但我們是 sannyāsī。gṛhastha 和 sannyāsī 的差別是什麼?他與他的妻子住。Gṛhiṇī gṛham ity āhuḥ。Gṛhiṇī 意味著「妻子是 gṛha。」所以如果妻子有利,奉獻者,那沒有用放棄家庭生活。就這樣。我們有那麼多已婚夫婦。就像這男孩。他已婚。他的妻子在那裡。他們有利。丈夫和妻子,他們獻身生命給 Krishna。所以非常好。它不是他要成為 sannyāsī。不。為什麼?沒有必要。Gṛhe vā vanete thāko。要麼你成為 sannyāsī 或 gṛhastha,生命必須獻給 Krishna。就這樣。那是需要的。還有為 Krishna 的緣故,如果我們要放棄一些東西,那是什麼困難工作?如果 Krishna 想要「你放棄這習慣,」……就像 Krishna 說……如果你成為 Krishna 的奉獻者……現在,Krishna 說,patraṁ puṣpaṁ phalaṁ toyaṁ yo me bhaktyā prayacchati [Bg. 9.26]。所以 Krishna 想要 patraṁ puṣpaṁ phalam,「蔬菜,牛奶,米,穀物,你能給我。」所以你要取悅 Krishna。你住在這,Krishna 說的,和拿 Krishna 的 prasādam。就這樣。(人們進來)Aiye。(印地語)[中斷]

Prabhupāda: 「……我親愛的男孩,你學到什麼最好學習?」他是孩子,男孩。所以他說,tat sādhu manye 'sura-varya dehināṁ sadā samudvigna-dhiyām asad-grahāt [SB 7.5.5]。「我親愛的父親……」他沒有稱父親為「父親。」他稱他為 asura-varya,「asura 的最好。」

客人 (8): 「asura 的最好。」

Prabhupāda: 是的,「asura 的最好。」Asura-varya。Varya 意味著最好。和 asura……因為他的父親是惡魔。所以他在叫他的父親「惡魔第一。」「我親愛的父親,我親愛的 asura-varya……」Tat sādhu manye 'sura-varya dehinām。「任何人接受這物質身體……」Dehinām,他說。Sadā samudvigna-dhiyām。「他們都充滿焦慮。」任何人。不只人類,甚至動物,鳥,獸。你會見,當鳥在那裡,他總是,那,「有些敵人可能不來。」甚至動物。即使老虎害怕,雖然他那麼強大。大象害怕。sadā samudvigna-dhiyām。為什麼?Asad-grahāt。「因為他們接受這物質身體。」然後補救是什麼?現在,hitvātma-pātaṁ gṛham andha-kūpam, hitvātma-pātaṁ gṛham andha-kūpaṁ vanaṁ gato yad dharim āśrayeta [SB 7.5.5]。「他們不應該滿足於社會,家庭和愛和這和那。他們應該拿 Hari 的蓮花腳庇護。然後他們會快樂。」我們試著滿足在這物質條件,社會,友誼,愛等等等等,我們在後面那。但那裡,沒有可能性。除非你拿 Krishna 的庇護,harim āśrayeta,沒有可能性。全世界試著調整社會,友誼,愛和物質氛圍的事。那不能。那不可能。只有拿庇護……因此 Krishna 說。不是異想天開。那是唯一補救:sarva-dharmān parityajya mām ekaṁ śaraṇaṁ vraja [Bg. 18.66]。這是唯一補救。沒有其他補救。但他們不會拿。能怎麼辦?這是唯一補救,harim āśrayeta。一個人應該拿 Hari,Krishna 的庇護。然後他會快樂。否則不可能。

客人 (6): 然後我們早上來?

Prabhupāda: 是的。(印地語)(結束)

/home/flnqzkgh/public_html/krishna.com.hk/data/pages/lecture/conversation/110773ld.txt · 上一次變更: h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