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間對話包含聖典博伽瓦譚1.5.11討論 1972年1月19日 齋浦爾

Prabhupāda: 這些人或這場革命的目的是要消除人們罪業生活的後果。這場革命。Janatā aghaagha 是指罪業的結果。Janatā agha viplavaḥViplavaḥ 就是革命的意思,這裡正是用的這個詞。Tad-vāg-visargo janatāgha-viplavo yasmin prati-ślokam abaddhavaty api [SB 1.5.11]。這樣的革命性文學,即使寫得不夠規範,yasmin prati-ślokam abaddham,不符合語法規則或其他修辭規範,但這種文學的思想和影響才是真正需要的,不是語法。那些所謂的壞傢伙,他們只在乎語法。但真正做事的人,他們關心的是思想。裡面蘊含了什麼思想?所以說,tad-vāg-visargo janatāgha-viplavo yasmin prati-ślokam abaddhavaty api, nāmāny anantasya yaśo 'nkitāni yat [SB 1.5.11]。只要有試圖歌頌至尊人格神首的意圖,這就是真實的。不管是用正確的語言還是錯誤的語言寫成,都無關緊要。只要整個思想是為了歌頌至尊人格神首,nāmāny anantasya yaśo 'nkitāni yat gṛṇanti gāyanti śṛṇvanti sādhavaḥ,那麼那些真正的 sādhu,即使有這些缺陷,因為唯一目的是歌頌主,那些奉獻者,他們會聆聽。他們不僅聆聽,śṛṇvanti gāyanti gṛṇanti,還會唱誦同樣的內容,不僅唱誦,還會 gṛṇanti,在實際生活中應用。這是 聖典博伽瓦譚 的詩節。現在清楚了嗎?是的。Tad-vāg-visargo janatāgha-viplavo [SB 1.5.11]。如果思想是為了超然的覺悟而具革命性,即使從語法和文學角度看不夠完美,因為有歌頌至尊人格神首的意圖,所有的奉獻者、偉大的聖人、聖者,sādhavaḥ,他們會接受。Gṛṇanti śṛṇvanti,用心聆聽,gāyanti,也會唱誦。這就是原則。唯一的核心是是否旨在喚醒對至尊人格神首的意識。這是中心點,不是語言。但這不意味著不應該寫得正確。正確或不正確,如果是由覺悟的靈魂說出,這才是重要的。Śṛṇvanti gāyanti。只要目的是歌頌至尊人格神首;否則,如果目的是否定至尊人格神首……就像 Dr. Radhakrishnan,他的學問有什麼價值?一個壞傢伙。這叫(梵文),文字的把戲,毫無價值。任何人試圖呈現……就像 Aurabindo,他根本不知道 主 Krishna 是什麼,卻寫了那麼多胡言亂語。Vivekananda,他也不知道。Dr. Radhakrishnan。Rabindranath Tagore,他不知道神是什麼,卻寫了《Gītāñjali》。這應該通過生活來檢驗。Caitanya Mahāprabhu 說 āpani ācari prabhu jīvere śikhāya,他自己完美地行為,然後教導如何成為奉獻者。他為 主 Krishna 瘋狂,甚至跳進海裡。你看到了嗎?這才是需要的。聖典博伽瓦譚 也說,sa vai puṁsāṁ paro dharmo yato bhaktir [SB 1.2.6],一個人如何增進對 主 Krishna 的奉獻和愛,這是檢驗的標準。不是那些形式上的東西。另一處 主 Krishna 說,api cet su-durācāro bhajate mām ananya-bhāk。即使 sudurācāro,行為不端,但對 主 Krishna 有堅定的信仰,sādhur eva sa mantavyaḥ [Bg. 9.30],他是 sādhu。不要考慮他的不良行為。這不是重點。這些會被糾正。因為他接受了 Krishna意識,這些缺陷會逐漸被糾正。kṣipraṁ bhavati dharmātmā śaśvac-chāntiṁ nigacchati,他很快會成為一個偉大的宗教靈魂,因為他接受了 主 Krishna。所以在開始時,如果有一些缺陷,我們不應該在意。我們要看他對 主 Krishna 的愛增加了多少,這是檢驗的標準。不是形式上的東西。這是檢驗,他為 主 Krishna 犧牲了多少,他準備為 主 Krishna 犧牲多少。如果有人拿 主 Krishna 做生意,那是另一回事,那不是奉獻。我的 Guru Maharaja 曾說,śālagrāma,就像你見過的 śālagrāma。如果有人拿它來砸花生,那就沒有奉獻。這是在展示,吸引訪客,裝飾得很漂亮,但當沒人時,拿下來就是塊石頭。所以大多數寺廟的展示都是這樣。他們把它當成生意。奉獻者會來捐點錢,我有沒有奉獻無所謂。應該是 baccha bankaram suci,內外都完美。

tad-vāg-visargo janatāgha-viplavo yasmin prati-ślokam abaddhavaty api nāmany anantasya yaśo 'ṅkitāni yat śṛṇvanti gāyanti gṛṇanti sādhavaḥ [SB 1.5.11]。

與此相反,

na yad vacaś citra-padaṁ harer yaśo (jagat-pavitraṁ) pragṛṇīta karhicit tad vāyasaṁ tīrtham uśanti mānasā na yatra haṁsā niramanty uśik-kṣayāḥ [SB 1.5.10]。

Na yad vacaś citra-padaṁ harer yaśo。你可以寫出一篇從文學角度非常完美的文章,隱喻、詩意、修辭完美,citra-padam,語言吸引人。Na yad vacaś citra-padaṁ,這樣的文學,如果沒有描述至尊人格神首的榮耀,na tad vacaś citra-padam。就像有很多性文學,非常吸引人,賣得火熱。但我們對那些壞蛋文學不感興趣。Tad vāyasaṁ tīrtham,這種文學被認為是烏鴉享樂的地方。Vāyasaṁ 是烏鴉的意思。烏鴉喜歡在垃圾堆裡找樂子,你見過嗎?牠們不會去好地方。牠們會一起聚集。就像禿鷹,牠們聚在一起享用屍體。但白天鵝,rāja-haṁsa,牠會去有清澈水域、百合和蓮花、漂亮樹木的地方。你見過 St. James Park 嗎?牠們會找這樣的好地方。牠們不會去模仿烏鴉。像烏鴉般的人會喜歡那些無聊的文學,性文學,或其他類似的文學。現在很多無聊的文學賣得很好。因為人們變得像烏鴉,沒有高尚的理念,沒有 Krishna意識,自然會喜歡這些。就像嬉皮士,他們的品味都變壞了,像烏鴉。所以我們要成為天鵝,rāja-haṁsaparamahaṁsaparamahaṁsaParamo nirmatsarāṇām [SB 1.1.2]。這樣你才能理解 Krishna意識。如果你是烏鴉,就不可能。通過自然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到像烏鴉和像天鵝的區別,物以類聚,對嗎?所以你要改變你的羽毛,這樣才會被接受。如果你的羽毛像烏鴉,你就無法與天鵝相處,這是不可能的。這是檢驗。有像烏鴉的人,也有像天鵝的人。所以我們在培養我們的奉獻者……(旁白)那是什麼?

Devotee (1): 有人在看守嗎?

Devotee (2): 沒有。

Prabhupāda: 所以 Krishna意識意味著像天鵝,他們應該像天鵝。他們的行為應該像天鵝。他們應該生活在乾淨、清爽的地方。所以只要有人來到寺廟,他會……(旁白)你有什麼文件要給我看嗎?

Śyāmasundara: 我只是想確認這裡有沒有人。是 Nanda-kumāra。

Prabhupāda: 所以要記住這個原則,你要成為天鵝,不是烏鴉。他們說每種宗教都一樣,這是胡說。(聽不清楚)在《博伽梵歌》中,有不同類型的宗教,sattvicrajarsictamasic。而我們的……如果你把它當作宗教,這是超然的。Sa vai puṁsāṁ paro dharmo [SB 1.2.6]。Paraḥ 是超然的意思,不是普通的,aparaḥ。在 aparaḥ dharma,物質的宗教中,有儀式來讓人完善,接受超然的宗教。但 Krishna意識是直接讓人進入超然。這是特別的(聽不清楚)。Caitanya Mahāprabhu……(旁白)為什麼不關上?《Caitanya-caritāmṛta》說,kṛṣṇe bhakti kaile sarva-karma kṛta haya。如果你有了 Krishna意識,就等於完成了所有其他類型的宗教。我的 Guru Maharaja 曾舉一個例子,一個朋友坐在高等法院法官席上。有人對另一個人說:「哦,那個 Panchu 以前跟我們光著身子玩,現在他坐在高等法院法官席上。哦,他以前怎麼跟我們光著身子玩,現在居然坐在那裡?」「是的,我親眼看到他在那裡。」「哦,那他肯定沒拿薪水。」他肯定沒拿薪水。這就是論點。熟識導致輕視。所以他無法相信他成了高等法院法官。他想:「我是一個壞蛋傻瓜,我的朋友怎麼能成為高等法院法官?他肯定沒拿薪水。」但這是個好論點嗎?高等法院法官坐在那裡卻沒薪水?這是錯誤的論點。那是嫉妒。Nirmatsarata。這是受條件束縛的靈魂的習性。所以如果……(結束)

/home/flnqzkgh/public_html/krishna.com.hk/data/pages/lecture/conversation/190172jp.txt · 上一次變更: h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