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1968年8月26日 蒙特利爾
Prabhupāda: Rukmiṇī 的問題是關於 Caitanya Mahāprabhu 的富裕。富裕有六種:財富、名聲、力量、影響力、美貌、教育和棄絕。祂展示了這六種。祂非常美麗,因此被稱為 Gaurasundara,極其英俊,高大健壯,當時無人能比祂的美貌,膚色白皙。這次祂未以黑色膚色出現,因為人們喜愛白皙膚色。祂出身於非常受尊敬的婆羅門家庭,學識淵博。祂的學術表現可見於對一首詩節的解釋: ātmārāmāś ca munayo nirgranthā apy urukrame kurvanty ahaitukīṁ bhaktim ittham-bhūta-guṇo hariḥ 這首詩節祂解釋了兩次,一次對 Sanatāna Gosvāmī,一次對 Sārvabhauma Bhaṭṭācārya。Sārvabhauma Bhaṭṭācārya 當時被認為是印度最博學的人。當時,邏輯(nyāya-śāstra)是學者間最強大的武器,用以戰勝對手。學者通常精通邏輯。邏輯在比哈爾的 Dharvanga 教授,印度各地有不同教育中心:貝拿勒斯以 Mayavāda 哲學聞名,Dharvanga 以邏輯聞名,Navadvīpa 以哲學和邏輯聞名,Bharampura 和 Bharatpura 也有各自特色,就像現在的大學。Caitanya Mahāprabhu 是偉大的邏輯學家。在少年時,祂會與同伴爭論某個主題,擊敗對方後,又能重新確立被擊敗的觀點,然後再次推翻,展現祂的才華。因此祂有另一個名字 Nimāi Paṇḍita,意為極博學的學者。這不是因為我們是奉獻者才誇讚,證據在於祂對 ātmārāma 詩節的解釋,祂以六十四種方式解釋一首詩節,單單 ātmārāma 一詞就有十一種解釋,munayo、nirgranthāḥ、urukrama、bhakti 等詞也各有眾多解釋。 祂在智慧上也展現了富裕。就像 Krishna 通過《博伽梵歌》展示智慧的富裕,而非僅靠神蹟。神蹟魔術師也能做到,瑜伽師也能展示許多神蹟,但學術性的呈現需要真正的富裕。祂最奇妙的富裕是在二十四歲時棄絕世俗。祂有美麗順從的妻子 Lakṣmī devi,年僅十六歲,名副其實是幸運女神。祂的母親極其慈愛,無與倫比。在有慈母和愛妻的家中,二十四歲正是享受感官樂趣的年紀,但祂棄絕了,不顧妻子和母親。棄絕也是一種富裕,《聖典博伽瓦譚》描述祂的棄絕:tyaktvā sudustyaja-surepsita rājya-lakṣmīṁ [聖典博伽瓦譚 11.5.34]。Su-dustyaja 意為極難放棄,su 表示百倍放大,dustyaja 是難以放棄,su-dustyaja 是極其難以放棄。Rājya-lakṣmīṁ 指幸福的家庭生活。根據《韋達》,家庭幸福的標誌是有好母親、好妻子、好兒子,這是天堂般的家庭生活。祂是年輕人,雖然有妻子,但知道自己將棄絕,所以沒生孩子。祂的「孩子」是祂的奉獻者。Vṛndāvana dasa Ṭhākura 敬拜祂說:saputrāya sakala traya,「我向您和您的兒子致敬。」祂沒有親生兒子,兒子指祂的奉獻者、追隨者。 Caitanya Mahāprabhu 擁有這些便利:學識淵博,受尊敬的年輕人,有許多追隨者。一次事件可見祂多受愛戴。Kazi 反對祂的 saṅkīrtana 運動,先警告祂別唱 Hare Kṛṣṇa,祂不理會,Kazi 便下令打破 mṛdaṅga。士兵來打破鼓,Caitanya Mahāprabhu 得知後,發起公民不服從運動,祂是印度歷史上第一個發起此運動的人,不是 Gandhi。祂說:「反抗 Kazi 的命令,今晚我們帶著 mṛdaṅga 和 kīrtana,成千上萬人去 Kazi 家。」僅憑祂一聲令下,無數人聚集,年輕的、年老的,顯示祂多受歡迎,當時祂才二十歲。作為學識淵博的婆羅門,人們送祂許多供品,婆羅門不需工作,接受供品(dhana pratigraha)是允許的,像是錢、衣服、食物。出家人和婆羅門可接受,居士則不行,學徒可為靈性導師接受,但不能個人接受。祂無經濟問題,不是因貧窮或壓力棄絕,祂富裕,婆羅門不需大量財富即可維持家庭,祂得到的遠超所需。祂還是教師,婆羅門的職責是教學(paṭhana)、成為學者(pāṭhana)、教人崇拜 Krishna(yajana)、自己做奉獻者(yājana)、接受供品並再分發。祂輕鬆擁有這些富裕,家庭生活有慈母愛妻。Caṇākya Paṇḍita 說: mātā yasya gṛhe nāsti bhāryā cāpriya-vādinī araṇyaṁ tena gantavyaṁ yathāraṇyaṁ tathā gṛham Caṇākya Paṇḍita 強調母親和妻子對家庭生活的重要性。若母親去世,妻子行為不端,他建議立即去森林,因為《韋達》無離婚觀念,Caṇākya 不建議離婚,而是棄絕家庭去森林。離婚在五年前的印度完全未知,直到 Nehru 政府引入離婚法,傳統《韋達》法律無此規定。 Caitanya Mahāprabhu 的棄絕是富裕的輝煌例子。祂在幸福的家庭生活、年輕時本應享受感官樂趣的年紀棄絕,有好母親、好妻子、好家庭、好名聲、好追隨者、好出身、美貌,卻全放棄。這是最大的富裕,為 Krishna 放棄一切。我們若能追隨祂的腳步,不一定放棄一切,但為 Krishna 放棄,這很美好。 還有其他具體問題嗎?是的。
—
Devotee: Śrīla Bhaktisiddhānta Sarasvatī 接受 Bhaktivinoda Ṭhākura 和 Gaurakiśora 作為靈性導師。
—
Prabhupāda: Gaurakiśora dasa……Bhaktivinoda Ṭhākura 是他的父親,雖然 Bhaktivinoda Ṭhākura 是居士,Gaurakiśora dasa Bābājī 是出家人,但他對 Bhaktivinoda Ṭhākura 極為尊敬,Bhaktivinoda Ṭhākura 視他為純粹奉獻者,因此將兒子 Bimala Prasāda 推薦給他。Bimala Prasāda 是他的原名,他因寫了一篇關於天文學、占星學、太陽系計算的論文,獲得 Siddhānta Sarasvatī 稱號。Sarasvatī 也是出家名,根據 Mayavāda 學派,出家有十個名字,根據 Vaiṣṇava 學派有108個名字,包括「svāmī」和「gosvāmī」。他接受 Gaurakiśora dasa Bābājī Mahārāja 為靈性導師。
—
Devotee: 我們的傳承直接來自 Gaurakiśora dasa Bābājī 還是 Bhaktivinoda Ṭhākura?
—
Prabhupāda: 不,因為他視 Bhaktivinoda Ṭhākura 為教導導師(śikṣa guru),所以在傳承中。
—
Devotee: Bhaktivinoda Ṭhākura 是直接來自 Caitanya Mahāprabhu 的傳承嗎?
—
Prabhupāda: 是的。
—
Devotee: Gaurakiśora dasa Bābājī 也是嗎?
—
Prabhupāda: 是的。(停頓)嗯。
—
Nayana Abhirāma: 您能談談 Caitanya Mahāprabhu 的 Vaiṣṇava 戲劇製作嗎?有沒有現存的戲劇?
—
Prabhupāda: 是的,祂在學生時代參與 Vaiṣṇava 戲劇,扮演 Rukmiṇī,因為祂是個非常美麗的年輕男孩。以前,我們小時候看戲劇,沒有女性參與,女性角色由男性裝扮成女性。當時女性不允許參演,若需要女性角色,必須從非正規渠道找人。現在印度很受尊敬的受教育女孩參與戲劇和電影。Caitanya Mahāprabhu 或許引入了戲劇表演,但祂的戲劇只限於奉獻者參與,非奉獻者不允許。如果我們的奉獻者……那部電影很好,是個好例子。若我們訓練奉獻者表演戲劇或電影,會很成功,因為他們出於超然情感,而非商業目的,會很成功。小時候我參加過一部 Caitanya-līlā 戲劇,扮演 Advaita,其他朋友扮演 Caitanya、Nityānanda。那部戲劇在加爾各答非常成功,因為我們不是專業演員。我從台上看到觀眾都在哭,我很驚訝:「為什麼他們哭?」因為我們非專業,卻成功了,因為有家族傳統的奉獻者,但不是真正的奉獻者。沒有女性參與,扮演 Śacidevī 的朋友肩膀很寬(笑),所以沒有美麗女性,戲劇仍很成功。同樣,Caitanya Mahāprabhu 表演時,所有奉獻者參與,如 Śrīvāsa Ṭhākura、Advaita、Nityānanda、Mukunda 等。(停頓)是的?
—
Devotee: 據說 Nārada Muni 將 Hare Kṛṣṇa 曼陀羅 傳到地球,在他來之前有嗎?
—
Prabhupāda: 嗯?
—
Devotee: Nārada Muni 將 Hare Kṛṣṇa 曼陀羅 傳到地球,在他來之前有嗎?他是多久前來的?
—
Prabhupāda: 這無法計算。Nārada Muni 是 Brahma 的兒子之一,從創世時就存在。許多偉大聖賢和奉獻者是他的弟子,如 Prahlāda Mahārāja、Dhruva Mahārāja、Vyāsadeva、Vālmīki。他擅長收徒,弟子無數。
—
Devotee: Swamiji,Ṭhākura 的意思是什麼?
—
Prabhupāda: Ṭhākura 實際上是神的意思,接近神的人也被稱為 Ṭhākura。
—
Devotee (girl): 我們睡覺做夢時,是在 māyā 中嗎?
—
Prabhupāda: 是的。
—
Devotee (girl): 即使夢到神兄弟和神姐妹呢?
—
Prabhupāda: 嗯?
—
Devotee (girl): 即使夢到神兄弟和神姐妹呢?
—
Prabhupāda: 不,那不是 māyā。我的意思是,睡覺是停止活動生活,浪費時間。心智總是活躍,夢是心智作用。夢不總是壞的,有時很好。我說睡覺不好。(長停頓)Dāmodara,這些電影的價格是多少?
—
Dāmodara: 電影的價格?
—
Prabhupāda: 如果我們拍很長的電影,成本多少?
—
Dāmodara: 八毫米的電影,像昨晚或前晚看到的,不貴,大約一分鐘一美元多。一個半小時的電影可能150美元。不多。但要拍劇院品質的電影,很貴,一個半小時可能十萬美元。加聲音和適當照明很貴,製作高品質電影耗時長。
—
Prabhupāda: (笑)哦!為什麼不找個資助者?我們有 Krishna意識的點子,也有演員。
—
Dāmodara: Brahmānanda 建議我寫信給一些基金會或團體……
—
Prabhupāda: 是的。
—
Dāmodara: 我會去做,想到幾個團體,拍攝《韋達》經典的電影,他們會感興趣。
—
Prabhupāda: 嗯。(停頓)是的。
—
Devotee: 有人說你想拍《博伽梵歌》的電影,Swamiji?
—
Prabhupāda: 是的,若你能承擔,我可以指導。(觀眾驚呼)
—
Devotee: 用梵文還是英文?
—
Prabhupāda: 英文。
—
Devotee: 好的,Swamiji。(笑聲)
—
Prabhupāda: 但安排戰場場景很貴。Senayor ubhayor madhye,需要許多大象、戰車,戰場全景很昂貴。這裡哪有大象?
—
Devotee: 可以租大象。
—
Prabhupāda: 嗯?
—
Devotee: 可以租大象。
—
Prabhupāda: 可以租,但能租多少?
—
Devotee: 需要多少?(笑聲)
—
Prabhupāda: 有十八個 akṣauhiṇī senā,每組有數十萬士兵、戰車、大象、馬匹。至少需要五十頭大象和戰車,才能拍出場面。《博伽梵歌》因戰爭場景難安排,電影公司未嘗試。這不是現代戰爭,現代戰爭電影多,但這是不同戰爭。若要如實呈現《博伽梵歌》,需這些安排。
—
Devotee: 印度有大象嗎,Swamiji?
—
Prabhupāda: 是的,印度有很多大象、駱駝、馬匹。
—
Devotee: 可以在戰場實地拍攝嗎?
—
Prabhupāda: 可以,Kurukṣetra 戰場還存在,離德里不到兩百英里,不遠。我的紅色錄音機沒換嗎?現在很貴?
—
Devotee: 是的,大約五百美元。
—
Prabhupāda: 五百美元,可能是日本貨,原裝是英國的。
—
Devotee: 哦,英國的?我以為是德國的。
—
Prabhupāda: 英國或德國的,八百美元,很好用,我每天放在車廂裡,不讓留在這裡。Jadurāṇī 你感覺如何?好吗?我們唱點 Hare Kṛṣṇa,結束會議。(kīrtana)(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