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工具

這是本文件的舊版!


Janmāṣṭamī 主 Śrī Kṛṣṇa 的降臨日講道 蒙特利爾,1968年8月16日

奉獻者:govindam ādi-puruṣaṁ tam ahaṁ bhajāmi 。

Prabhupāda: cintāmaṇi-prakara-sadmasu kalpa-vṛkṣa- lakṣāvṛteṣu surabhīr abhipālayantam lakṣmī-sahasra-śata-sambhrama-sevyamānaṁ govindam ādi-puruṣaṁ tam ahaṁ bhajāmi [Bs. 5.29] (重複 govindam ādi-puruṣaṁ tam ahaṁ bhajāmi,奉獻者 回應)

veṇuṁ kvaṇantam aravinda-dalāyatākṣaṁ barhāvataṁsam asitāmbuda sundarāṅgam kandarpa-koṭi-kamanīya-viśeṣa-śobhaṁ govindam ādi-puruṣaṁ tam ahaṁ bhajāmi [Bs. 5.30] (govindam ādi-puruṣaṁ tam ahaṁ bhajāmi)

ālola-candraka-lasad vanamālyavaṁsi ratnāṅgadam praṇaya-keli-kalā-vilāsam śyāmaṁ tribhaṅga-lalitaṁ niyata-prakāśaṁ govindam ādi-puruṣaṁ tam ahaṁ bhajāmi [Bs. 5.31] (govindam ādi-puruṣaṁ tam ahaṁ bhajāmi)

aṅgāni yasya sakalendriya-vṛtti-manti paśyanti pānti kalayanti ciraṁ jaganti ānanda-cin-māyā-saduj-jvala-vigrahasya govindam ādi-puruṣaṁ tam ahaṁ bhajāmi [Bs. 5.32] (govindam ādi-puruṣaṁ tam ahaṁ bhajāmi)

advaitam acyutam anādim ananta-rūpam ādyaṁ purāṇa-puruṣaṁ nava-yauvanaṁ ca vedeṣu durlabham adurlabham ātma-bhaktau govindam ādi-puruṣaṁ tam ahaṁ bhajāmi [Bs. 5.33] (govindam ādi-puruṣaṁ tam ahaṁ bhajāmi)

panthāstu koṭi-śata-vatsara-sampragamyo vāyor athāpi manaso muni-puṅgavānāṁ so 'pyasti yat prapada-sīmny-avicintya-tattve govindam ādi-puruṣaṁ tam ahaṁ bhajāmi (govindam ādi-puruṣaṁ tam ahaṁ bhajāmi)

今天是 主 Kṛṣṇa 降臨的吉祥日子——Janmāṣṭamī。在《博伽梵歌》中, 主 Kṛṣṇa 說道: janma karma me divyaṁ yo jānāti tattvataḥ tyaktvā dehaṁ punar janma naiti mām eti kaunteya [Bg. 4.9] 「親愛的 Arjuna,任何人只要真心試著理解我超然的降生、消失以及活動的本質,就能得到非凡的果報。什麼果報呢?在放下這個肉身時,他不再於這物質世界中重生,而是回到我身邊。」這意味著,只要真正理解 主 Kṛṣṇa 降生與活動的真相,人就能前往祂的永恆居所。

今天是 Janmāṣṭamī,這個神聖的日子,紀念 主 Kṛṣṇa 在五千年前於印度 Mathurā 降臨。在場的印度朋友們一定知道 Mathurā 位於新德里以南約九十英里處。Mathurā 至今存在,且永遠存在。 主 Kṛṣṇa 在祂舅父家中,以極其危險的處境降生。那個降生地如今被精心維護,前往印度的人都能親眼見到。不管怎樣, 主 Kṛṣṇa 在五千年前降臨於此。祂說,janma karma me divyam,divyam 意為「超凡」。我們不應將祂的降生與我們的出生混為一談。在《博伽梵歌》中,當 Arjuna 問道:「 主 Kṛṣṇa,您說您在數百萬年前向太陽神傳授了《博伽梵歌》的瑜伽系統,我怎麼能相信呢?」因為 Arjuna 認為 主 Kṛṣṇa 是他的朋友與表兄弟。 主 Kṛṣṇa 回答說:「你我也經歷了無數次降生,但不同的是,我能記得,你卻不能。」

這就是神與普通生物的區別。我們也在一次次輪迴中降生,物質世界有八百四十萬種生命形態,只要我們身處其中,就會在生死的循環中輪轉。 主 Kṛṣṇa 的降生卻截然不同,因此祂說,janma karma me divyam yo jānāti tattvataḥ。只有真正理解這真相的人,才能立即獲得解脫。如何理解這真相?《博伽梵歌》中說,bhaktyā mām abhijānāti yāvan yaś cāsmi tattvataḥ [Bg. 18.55],通過奉獻服務,人能真實地認識神。 主 Kṛṣṇa 還說,patraṁ puṣpaṁ phalaṁ toyaṁ yo me bhaktyā prayacchati [Bg. 9.26],「任何人以真誠的奉獻心供奉我一片葉子、一朵花、一個果實或一點水,我都會接受。」因為有奉獻與愛, 主 Kṛṣṇa 會食用這些供品。我們在寺廟中供奉的 prasādam,祂會食用,因為祂說:「我會食用。」有人問我:「 Swamiji,您在寺廟中供奉 prasādam,您認為 主 Kṛṣṇa 真的會食用嗎?」我回答:「當然,祂說祂會食用,怎麼會不呢?只是你不知道祂如何食用。」由於知識的匱乏,人們以為神不食用,但祂的食用方式與我們不同。《布拉瑪-桑希塔》中說,aṅgāni yasya sakalendriya-vṛtti-manti [Bs. 5.32], 主 Kṛṣṇa 的感官無比強大,祂能用眼睛食用,這就是祂的超凡之處。

例如,Garbhodakaśāyī Viṣṇu 躺在海洋上,Brahmā 從祂的肚臍中誕生。Lakṣmī 女神坐在一旁,卻未參與創造。這顯示 主 Kṛṣṇa 不需任何幫助,祂是全能的,janma karma me divyam。祂存在於你心中,無處不在,因此祂能從任何地方降臨。就像太陽從東方升起,但東方並非太陽的母親。同樣,若我們以真心理解,就能明白神的本質。若僅靠實驗性知識,則無法觸及神。《布拉瑪-桑希塔》中說,panthāstu koṭi-śata-vatsara-sampragamyo,即使乘風以心念的速度前行數億年,也無法觸及 主 Kṛṣṇa 的本質。vedeṣu durlabham adurlabham ātma-bhaktau [Bs. 5.33],僅靠研讀《韋達》難以理解神,唯有通過奉獻服務才能輕易覺悟。

奉獻服務如此美好,Janmāṣṭamī 是奉獻服務的一部分。這儀式在印度每家每戶都慶祝,無論是否是 Vaiṣṇava,就像西方國家的聖誕節一樣。今天是個重要的儀式日。今晚午夜十二點, 主 Kṛṣṇa 將降生,我們將迎接祂。現在是十點,接下來的兩個小時,我們將進行 kīrtana。kīrtana 包括音樂詠唱與講道,凡是頌揚 主 Kṛṣṇa 的,都是 kīrtana。閱讀《聖典博伽瓦譚》也是 kīrtana。Śukadeva Gosvāmī 僅通過誦讀《聖典博伽瓦譚》就獲得了解脫。Parīkṣit Mahārāja 僅通過聆聽就達到了完美。奉獻服務有九種方式:śravaṇaṁ kīrtanaṁ viṣṇoḥ smaraṇaṁ pāda-sevanam, arcanaṁ vandanaṁ dāsyaṁ sakhyam ātma-nivedanam [SB 7.5.23]。聆聽、詠唱、冥想、供奉、祈禱、崇拜等都是奉獻服務。其中聆聽最為重要,沒有人不通過聆聽就能理解神的科學。《韋達》曼陀羅稱為 śruti,因為它們需被聆聽,而非實驗。即使只實行其中一項,也能達到完美。

今天我們邀請在場的學生與成員分享對 主 Kṛṣṇa 的覺悟。我請 Janārdana 分享他的體悟。

Janārdana: nama oṁ viṣṇu-pādāya kṛṣṇa-preṣṭhāya bhūtale śrīmate bhaktivedānta svāmin iti nāmine 主 Kṛṣṇa 是 至尊人格神首。Kṛṣṇa 這個名字意為「至高無上的吸引」。世間一切吸引皆來自 主 Kṛṣṇa。祂在《博伽梵歌》中親自解釋了這一點。我們在物質世界中追求各種吸引,以為這能帶來幸福,但這些都是 主 Kṛṣṇa 外在能量的吸引。追逐這些吸引讓我們陷入生死的輪迴。我們因渴望享受而降生, 主 Kṛṣṇa 為我們提供了適合享受的身體與對象,但同時也帶來痛苦,提醒我們靈性存在的最高潛能。

若不覺悟 主 Kṛṣṇa 的本性,我們就是在無明中享受,宛如竊賊。 主 Kṛṣṇa 仁慈地賜予我們享受的對象,但若我們能覺悟祂是一切的所有者,就能為全人類帶來更大的幸福。 主 Kṛṣṇa 降臨是為了召喚受限的靈魂回歸神性,讓我們明白祂是宇宙的源頭與享有者。我們通過祂的奉獻者與靈性導師的恩典,能與祂建立聯繫。Janmāṣṭamī 紀念 主 Kṛṣṇa 以祂完整的靈性力量降臨,揭示永恆的知識、意識與喜樂,吸引靈魂脫離物質的痛苦與無明。當今世界尤其需要聽聞 主 Kṛṣṇa 的訊息,通過詠唱祂的名字,忘卻低級的慾望,解決戰爭、瘟疫、饑荒等問題。

國際 Kṛṣṇa 意識協會旨在推廣 Kṛṣṇa 意識,讓人們覺悟靈性存在,使世界氛圍靈性化。我們歡迎大家來寺廟探究如何通過奉獻服務完善人生。只要誠心詠唱 Hare Kṛṣṇa 曼陀羅,在靈性導師的指導下,成果將迅速顯現。感謝大家。

Prabhupāda:Gaurasundara?

Gaurasundara: oṁ ajñāna-timirāndhasya jñānāñjana-śalākayā cakṣur-unmīlitaṁ yena tasmai śrī-gurave namaḥ 這曼陀羅是對靈性導師的致敬,意為我向靈性導師致敬,他以知識的火炬開啟了我被無明蒙蔽的雙眼。靈性導師幫助我們理解自己的存在,通過覺悟 主 Kṛṣṇa ——至高無上的完美存在——來達到完美。 主 Kṛṣṇa 的存在是最確定的,就像手的影子離不開手本身。我們的個體存在是 主 Kṛṣṇa 的微小粒子,反映祂的潛能。

我們的物質存在毫無意義,除非與 主 Kṛṣṇa 的存在相關聯。我們無法完全理解自己如何存在,僅靠物質知識無法覺悟。通過靈性導師傳授的奉獻服務,我們能認識自己的真實存在。 主 Kṛṣṇa 的存在無可辯駁,因為任何否定祂的理由都不存在。祂是全包的完美存在,無外在力量能阻止祂的存在,祂的完美本性也無任何缺陷。因此, 主 Kṛṣṇa 的存在是必然的。

我們往往因物質財富或知識而驕傲,以為自己自給自足,但實際上我們依賴許多外在因素,例如自然法則。自然法則如地心引力,顯示出背後有立法者與執行者。通過理解 主 Kṛṣṇa 的降臨,我們能終結物質存在,抓住靈性的救贖之路。只要與我們一起詠唱、聆聽靈性導師的教導,並提出問題,就能獲得覺悟。

Prabhupāda:Mukunda。

Mukunda: 我向靈性導師 Swami Bhaktivedanta 致敬,他是 主 Kṛṣṇa 的摯愛,依附於祂的蓮花足下。Kṛṣṇa 意識運動旨在解決我們的日常問題,而非僅是宗教儀式。我們以為自己自由,實際上卻被自然法則嚴格束縛。無論地位如何,我們總在服侍某人或某物——家人、寵物、工作,甚至自己的胃。我們的自然位置是服侍,這是靈魂的本性。

我們是 主 Kṛṣṇa 的微小部分,質上相同,量上不同。若能服侍整體,就能治癒物質的疾病。這只能通過恩典實現。在當今 Kali-yuga,恩典幾乎不存在,但通過靈性導師的慈悲,我們能從自然法則的束縛中解脫。許多人被假冒的聖人欺騙,誤以為能快速成神,這是遺憾的。真誠的求道者應謙卑地聆聽《聖典博伽瓦譚》與《博伽梵歌》的教導,立即獲得解脫,感受靈性喜悅。請認真對待此運動,誠心嘗試,定能感受到益處。

Prabhupāda:Yamunā。

Yamunā: nama oṁ viṣṇu-pādāya kṛṣṇa-preṣṭhāya bhutale śrīmate bhaktivedānta svāmin iti nāmine 我向靈性導師 A.C. Bhaktivedanta Swami 致敬。Kṛṣṇa 意識的科學需謙卑地聆聽,否則無法接收超然的訊息。《聖典博伽瓦譚》記載,當其被誦讀時,現場安靜得連針落地的聲音都能聽見。我們的靈性導師將 Kṛṣṇa 意識帶到西方,希望人們真誠實踐 bhakti-yoga,奉獻於 至尊人格神首 主 Kṛṣṇa。這不是宗派,而是認識「我非此身,我是靈魂」的真理。這簡單到五歲的孩子都能理解。

我們懇請大家參與《聖典博伽瓦譚》的活動,通過詠唱 Hare Kṛṣṇa 曼陀羅,提升至靈性平台,淨化感官,找到存在的答案。人類必須問:我是誰?從何而來?為何在此?將往何處?若不問這些問題,僅是過著動物般的生活。Kṛṣṇa 意識對所有人開放,請來參與,感受超然的喜悅。感謝大家。

Haṁsadūta: 世上有許多宗教——印度教、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等。人們宣稱自己屬於某宗教,但真正的宗教不是廉價的選擇。這些男孩女孩不是印度教徒、基督徒或猶太人。他們是什麼?我們的靈性導師也不是印度教徒。這不是某種時尚或印度文化的愛好。真正的宗教是即使失去一切——金錢、家庭、國籍——仍存於靈魂的特質。這特質是什麼?是與 主 Kṛṣṇa 的永恆關係。請認真參與,覺悟這靈性真理。

文本摘要(中文) 1. 場合與主題:1968年8月16日,於蒙特利爾舉行 Janmāṣṭamī 慶典,紀念 主 Kṛṣṇa 的降臨, Prabhupāda 與奉獻者分享 Kṛṣṇa 意識的教導,強調奉獻服務(bhakti-yoga)的重要性。

2. 核心教義:

  1. 主 Kṛṣṇa 的降生與活動是超然的,理解其真相能讓人脫離物質輪迴,回到神身邊。
  2. 奉獻服務是認識 主 Kṛṣṇa 的唯一途徑,通過聆聽、詠唱等九種方式,特別是聆聽,能達到靈性完美。
  3. 主 Kṛṣṇa 是宇宙的源頭與享有者,祂的降臨旨在召喚靈魂回歸神性,脫離物質痛苦。

3. 講者分享:

  1. Janārdana:強調 主 Kṛṣṇa 是至高無上的吸引,物質享受源於祂的外在能量,唯有通過奉獻服務覺悟祂的真諦,才能獲得真正幸福。
  2. Gaurasundara:闡述 主 Kṛṣṇa 的存在是最確定的,靈魂是祂的微小部分,通過靈性導師的教導可終結物質存在。
  3. Mukunda:指出人被自然法則束縛,需通過靈性導師的恩典與《聖典博伽瓦譚》的教導,獲得靈性解脫。
  4. Yamunā:強調謙卑聆聽 Kṛṣṇa 意識的重要性,呼籲參與詠唱與學習,覺悟靈魂的本質。
  5. Haṁsadūta:澄清 Kṛṣṇa 意識超越宗派,是靈魂的永恆特質,鼓勵真誠實踐。

4. 實踐建議:

  1. 通過詠唱 Hare Kṛṣṇa 曼陀羅、聆聽《博伽梵歌》與《聖典博伽瓦譚》,在靈性導師的指導下,淨化感官,覺悟靈性存在。
  2. Kṛṣṇa 意識運動旨在推廣靈性覺悟,解決物質世界的問題,帶來和諧與喜悅。

本網站使用 Cookie。使用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在您的電腦上儲存 Cookie。此外,您確認已閱讀並瞭解我們的隱私權政策。如果您不同意,請離開本網站。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