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羅門啓迪講座與 O'Connell 教授 1968年5月6日波士頓
Prabhupāda : 我們很高興在這個吉祥的聚會中迎接 O'Connell 教授。這個場合非常特別,因為他在研究柴坦尼亞哲學的過程。而這個儀式是奉獻服務中的一項功能。我們有一本大書……我想, O'Connell 教授,你有沒有拿到那本書, *Hari-bhakti-vilāsa* ?你有這本書了嗎?
O'Connell : 我有這本書。我還不是教授,甚至還沒拿到學位……我有這本書。
Prabhupāda : 沒關係。這本 *Hari-bhakti-vilāsa* 是由 Sanātana Gosvāmī 以 Gopāla Bhaṭṭa Gosvāmī 的名義撰寫的。因為 Gopāla Bhaṭṭa Gosvāmī 是個年輕人,而 Rūpa Gosvāmī 和 Sanātana Gosvāmī 則年長許多。但因為六位 Gosvāmī 都是主柴坦尼亞的直接弟子,所以雖然 Gopāla Bhaṭṭa Gosvāmī 年紀小,他被視為 Sanātana Gosvāmī 的弟弟。這本書實際上是由 Sanātana Gosvāmī 撰寫的,但以 Gopāla Bhaṭṭa Gosvāmī 的名義出版或獻給他。這本書描述了毗濕奴信徒的規則與規範——包括梵行者(學生)、居士(家庭主)、林居者(退休者)和出家者(棄絕者)的生活方式,居士該如何生活,梵行者該如何生活,林居者該如何生活,出家者該如何生活。這被稱為毗濕奴 *smṛti*。
*Śruti* 和 *smṛti*。 *Śruti* 是指韋達文獻,從遠古時代開始,僅通過從權威來源聆聽而學習。就像《聖典博伽瓦譚》第一篇第一詩節中所說, *tene brahma hṛdā ādi-kavaye* 。韋達文獻的原始權威是主 Brahma。他由主 Krishna 傳授了韋達知識,然後他將韋達知識傳給世界。他是創造後的第一個生物,當時沒有其他人可以給他進行入門儀式,因此至尊人格神首親自為他啟迪。如何啟迪? *Hṛdā* ,通過內心。因為祂存在於每個人的心中。 *Īśvaraḥ sarva-bhūtānāṁ hṛd-deśe 'rjuna tiṣṭhati* [博伽梵歌 18.61]。至尊人格神首位於每個人的心中。所以祂通過內心啟迪。 *Tene brahma hṛdā* 。 *Hṛdā* 意為「通過內心」。這在《博伽梵歌》中也有確認, *buddhi-yogaṁ dadāmi tam* ,「我給予智慧瑜伽,奉獻瑜伽的原則」。給誰? *Teṣāṁ satata-yuktānāṁ bhajatāṁ prīti-pūrvakam* [博伽梵歌 10.10]。給那些帶著愛與情感投入奉獻服務的人,祂會從內心給予指導。
不是對所有人。 *Samo 'haṁ sarva-bhūteṣu* [博伽梵歌 9.29]。至尊人格神首對每個人都平等。這是事實。就飲食、睡眠、交配這四個原則而言,至尊人格神首對每個人都給予支持。就像政府即使在監獄中也提供基本生活保障。這對政府來說不是什麼大事。但教育部門或其他高級文化部門,不是每個人都能參與的。同樣,雖然至尊人格神首對每個人都平等,但祂特別偏愛奉獻者。 *Ye tu bhajanti māṁ prītyā teṣu te mayi* 。那些投入奉獻服務的人,祂特別關照他們,並從內心給予指導。 *Teṣāṁ satata-yuktānāṁ* [博伽梵歌 10.10]。 *Satata* 意為無時無刻。一天二十四小時投入 Krishna意識的人,因為他有資格,祂會從內心給予指導。其他人,祂也給予指導,但他們不服從。比如一個人想做一些罪惡的事,他會想:「我該做嗎?」內心會說:「不,不,不要做。」但他又說:「為什麼不做?我要做。」當他堅持時,至尊人格神首會說:「好吧,去做吧。去做吧。」所以說「沒有至尊人格神首的許可,什麼都不會發生」,這是事實。沒有人能做任何事……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有人會犯下罪行?至尊人格神首會允許罪行嗎?是的。當一個人堅持「我要做」,祂會說:「好吧,去做吧。然後承受後果。」
根據毗濕奴 *smṛti* 的淨化過程, *ādau gurvāśrayaṁ tato sad-dharma-pṛcchāt sādhu mārgāṇugamanam* 。首先,必須接受一位真正的靈性導師。真正的靈性導師是誰?多部韋達經典中有描述。在《奧義書》中說, *śrotriyaṁ brahma-niṣṭham* [MU 1.2.12]。他必須來自師徒傳承,通過這樣的權威傳承,他對 Brahman 有了堅定的信念。Brahman、Paramātmā、Bhagavān 是同一回事。 *Brahma-niṣṭham* ,他已超越物質,處於靈性境界。《聖典博伽瓦譚》中也說,誰需要靈性導師? *Tasmād guruṁ prapadyeta* [聖典博伽瓦譚 11.3.21]。一個人應當臣服於靈性導師。誰? *Jijñāsuḥ* ,渴望探究的人。探究什麼? *Śreya uttamam* ,生命的最高完美。如果一個人對超越物質的生活、靈性生活、生命的完美感興趣,他就必須接近一位真正的靈性導師。
接受靈性導師不是一種嗜好。不是因為每個人都接受靈性導師,所以我也隨便找一個,而不遵循指導和原則。這種接受靈性導師的方式是不需要的。如果一個人對超越性的主題不感興趣,就不需要接受靈性導師。 *Jijñāsuḥ śreya uttamam* 。 *Uttamam* 意為超越黑暗。這個物質世界是黑暗的。一個超越黑暗、進入光明領域的人…… *Jyotir gamaḥ tamasa mā* ,「不要留在黑暗中,走向光明。」這就是 *uttamam* 。 *Udgata tamaṁ yasmād* 。所以, *jijñāsuḥ* ,對超越性主題的探究。需要探究的東西很多。 *Śrotavyādīni rājan* 。《聖典博伽瓦譚》中說,有許多主題需要探究和聆聽。但只有對超越性主題感興趣的人, *ramante yoginaḥ anante* [Cc. Madhya 9.29],對無限的、永恆的主題感興趣的人,才需要靈性導師。不是每個人都需要。 *Tasmād guruṁ prapadyeta jijñāsuḥ śreya uttamam* [聖典博伽瓦譚 11.3.21]。
靈性導師是誰?這也有說明。 *Śābde pare ca niṣṇātam* 。 *Śābde* 意為韋達 *śruti* ,這被稱為 *śābda-brahma* 。靈性導師必須精通 *śruti* 和 *smṛti* 。 *Śruti* 是指韋達, *smṛti* 是從韋達知識衍生出的書籍。Rūpa Gosvāmī 在他的《奉獻甘露》中說, *śruti-smṛti-purāṇādi-pāñcarātriki-vidhiṁ vinā aikāntikī harer bhaktir utpātāyaiva kalpate* [Brs. 1.2.101]。如果一個人自稱是大奉獻者,但不遵循 *śruti* 、 *smṛti* 、 *purāṇa* 和 *Nārada-pañcarātra* 的原則以及相關規範,那麼他作為大奉獻者的表現只是對社會的擾亂。根據 *Hari-bhakti-vilāsa* 和主柴坦尼亞一脈的 Gosvāmī 的指導,如果一個人不遵循韋達、 *smṛti* 或相關文獻(如《博伽梵歌》是 *smṛti* ,《聖典博伽瓦譚》是 *Mahā-purāṇa* )的原則, *śruti, smṛti, purāṇādi* [Brs. 1.2.101],以及 *pāñcarātriki-vidhim* , *Nārada-pañcarātra* ,那麼他自稱為主 Krishna 的奉獻者, *aikāntikī harer bhaktiḥ* ,只是對社會的擾亂。
所以,總的規則是,如果一個人有探究心……就像在我們的 Krishna意識社團中,我們邀請每個人來參加。我們不強加任何條件,比如「你必須有這樣的資格才能來這裡聽講」。沒有這樣的限制。這些被入門的學生都知道,我們不強加任何條件,說「你必須是這樣的人、那樣的人、受過這樣的教育、必須是印度教徒、必須是婆羅門、必須是白人或黑人……」沒有這樣的限制。任何人都可以。這是通用的。念 *Hare Kṛṣṇa* ,每個人都受到歡迎。念 *Hare Kṛṣṇa* ,聽一些《博伽梵歌》的內容。遵循這個原則,如果有人更有興趣,就會說:「Swamijī,我想接受入門。」如果我看到這個男孩或女孩是真誠的,並且有在遵循原則,我就會說:「你必須遵守這四個原則。」是哪四個? *Niṣiddhācāra* 。主柴坦尼亞的禁令:不允許非法的性生活、不允許吸毒、不允許非素食、不允許賭博。這四個原則。他們同意後,就會被授予入門,開始用念珠念 *Hare Kṛṣṇa* ,每天至少十六圈。如果一個人嚴格遵循這些規則和規範……
接下來的入門是 *dvijatvam* 。 *Dvijatvam* 意為「第二次出生」。當一個人接近靈性導師時,他就立即成為「第二次出生」,但聖線是作為他擁有靈性導師的象徵。就像有不同的階段和程度。這條聖線是在一年後授予的。一個嚴格遵循規則和規範、每天至少念十六圈 *Hare Kṛṣṇa* 的人,會被給予第二次機會。第三次機會是授予棄絕。如果他想完全投入主的服務,就有 *sannyāsa* 。就像前幾天我們討論的, *anāśritaḥ karma-phalaṁ kāryaṁ karma karoti yaḥ, sa sannyāsī* [博伽梵歌 6.1]。當然,這些是正式的規範原則。真正的生活是內在的,一個人對主的服務有多真誠。根據正統的印度教階級,這種聖線儀式,他們說只能授予出生於婆羅門家庭的人。你在印度時可能研究過這些。但《聖典博伽瓦譚》說,不,沒有出生權的問題,認為因為出生於婆羅門家庭就能成為婆羅門,這是不對的。
當然,韋達規範是,除非一個人由婆羅門父親所生,否則不能按韋達規範接受入門。但在現在,出生於婆羅門家庭已經不重要了。因為以前,不僅在婆羅門家庭,剎帝利和吠舍家庭也有 *garbhādhāna* 儀式。 *Garbhādhāna* 儀式是指父親為了生一個孩子而舉行的儀式。這不是秘密的行為,而是公開的,表明「今天他要與妻子進行性生活,以生一個好孩子」。這不是為了性享受,而是為了生一個好孩子。所以有這個儀式,叫做 *garbhādhāna* 儀式,懷孕儀式。但現在這個儀式已經不被遵守了。即使在正統家庭中也已經放棄。經典的教誨是,一旦放棄這個 *garbhādhāna* 儀式,整個家庭立即墮落到首陀羅的層次。因為誰知道這個孩子是由誰生的?沒人知道他是婆羅門的兒子、首陀羅的兒子,還是無賴或學者的兒子。因為有太多的自由。
所以, *kalau śūdra-sambhava* 。因此,普遍的說法是,在這個時代,每個人都應被視為出生為首陀羅。但這個原則始終適用, *janmanā jāyate śūdraḥ* ,每個人生來都是首陀羅。然後呢? *Saṁskārād bhaved dvijaḥ* 。 *Dvijaḥ* 意為通過 *saṁskāra* ,通過知識、行為、規則和規範的逐步培養,一個人成為 *dvijaḥ* 。 *Dvijaḥ* 意為「第二次出生」。第一次出生是由父母給予,第二次出生是由靈性導師和韋達知識給予。這時,第二次出生的母親是韋達知識,父親是靈性導師。 Sanātana Gosvāmī 說,因為他為所謂的正統婆羅門制定了這個規則,他們說:「不出生於婆羅門家庭,就不可能成為婆羅門。」但《博伽梵歌》不這麼說。《博伽梵歌》說, *cātur-varṇyaṁ mayā sṛṣṭaṁ guṇa-karma-vibhāgaśaḥ* [博伽梵歌 4.13]。這四個階級——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是我創造的。這是至尊人格神首的創造,沒有人可以否定。
這種分類無處不在,不僅在印度或印度教社會,而是在全世界。 *Guṇa-karma-vibhāgaśaḥ* ,根據品質和工作的分類。這裡也是一樣。《聖典博伽瓦譚》中,Nārada Muni 在描述這四種社會分工時也確認了這一點,他說, *yasya hi yal lakṣaṇaṁ syād varṇābhivyañjakam* 。根據品質來進行分類。《博伽梵歌》中你會找到婆羅門的品質、吠舍的品質、首陀羅的品質。《聖典博伽瓦譚》也確認, *yasya hi yal lakṣaṇaṁ syāt* 。一個人是否具備成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或首陀羅的品質,這是主要的原則。如果這些品質在其他地方被發現,他就應被歸入那個分類。比如一個人生在首陀羅家庭甚至更低的家庭,但如果他的品質像婆羅門,他應被接受為婆羅門。這是《聖典博伽瓦譚》的說法。
這個 Krishna意識的過程是一個製造婆羅門、毗濕奴信徒的過程。毗濕奴信徒意味著超越婆羅門的階段。 *Brahma jānātīti brāhmaṇaḥ* 。一個覺悟了 Brahman 的人被稱為婆羅門。在覺悟 Brahman 之後,接著是覺悟 Paramātmā,然後是覺悟 Bhagavān。當一個人達到理解至尊人格神首 Viṣṇu 的階段,他被稱為毗濕奴信徒。毗濕奴信徒意味著他已經是婆羅門。因為《博伽梵歌》中說, *brahma-bhūtaḥ prasannātmā na śocati na kāṅkṣati samaḥ sarveṣu bhūteṣu mad-bhaktiṁ labhate parām* [博伽梵歌 18.54]。奉獻服務從一個人已經覺悟 Brahman 時開始。因為奉獻服務是獻給誰?獻給至尊人格神首 Bhagavān。而 Bhagavān 是絕對真理的最終境界。
*vadanti tat tattva-vidas tattvaṁ yaj jñānam advayam brahmeti paramātmeti bhagavān iti śabdyate* [聖典博伽瓦譚 1.2.11]。絕對真理分三個階段被覺悟:首先是無形的 Brahman 覺悟,然後是內在的 Paramātmā 覺悟,最後是至尊人格神首的覺悟。這也在《博伽梵歌》中得到確認, *bahūnāṁ janmanām ante jñānavān māṁ prapadyate vāsudevaḥ sarvam iti sa mahātmā su-durlabhaḥ* [博伽梵歌 7.19]。一個接受 Vāsudeva,至尊人格神首主 Krishna 的人……主 Krishna 是 Vāsudeva。他是大靈魂。《聖典博伽瓦譚》確認, *vāsudeve bhagavati bhakti-yogaḥ-prayojitaḥ janayaty āśu vairāgyaṁ jñānaṁ ca yad ahaitukam* [聖典博伽瓦譚 1.2.7]。如果一個人投入對 Vāsudeva 的超越性愛的服務,Brahman 覺悟的階段會自動顯現。所以這個儀式完全遵循毗濕奴 *smṛti* 的嚴格原則。今天…… Sanātana Gosvāmī 確認, *yathā kāñcanatāṁ yāti kāṁsyaṁ rasa-vidhānataḥ* 。通過化學過程,可以將鈴金屬變成黃金。這是煉金術,鈴金屬如果用汞適當處理,就能變成黃金。以前的人知道這個。所以舉例說,就像鈴金屬這種基本金屬可以通過化學過程變成黃金,同樣……(講座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