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工具

啟迪與 Brahma-saṁhitā 講道 1971年7月26日 紐約

Prabhupāda:  Govinda 意為給牛帶來快樂、給感官帶來快樂的人。祂是 Govinda。Go 還有另一個意思是大地。所以祂帶來快樂。主 Krishna 是所有快樂力量的源泉。還有 ādi-puruṣaĀdi-puruṣam,原始之人。(聲音)那是什麼?(停頓)Ādi-puruṣa,原始之人。Janmādy asya yataḥ [聖典博伽瓦譚 1.1.1]。(旁白:你們為什麼不坐下?坐下。)Ādi,原始;puruṣa,人。起源……除非一切的起源是一個人的話,怎麼會有這麼多的人出現?我們每個人,所有有情眾生,無論是人、動物還是半神人,甚至樹木、植物,都是人。每個都是獨立的個體。所以,如果每個有情眾生都是一個個體,那麼一切的起源怎麼可能是非個人的呢?起源必須是人。因此是 ādi-puruṣam。起源,原始,或一切的起源,janmādy asya yataḥ,絕對真理,是從祂或從中一切發出。所以一切都是個體,都是人。所以起源必須是人。Ādi-puruṣam。因此 Brahmā……這本 Brahma-saṁhitā 是由 Brahmā 所作。他是這個宇宙中的原始受造物。他建議說:「我的起源也是一個人。」Ādi-puruṣaṁ tam ahaṁ bhajāmi:「我崇拜那原始之人。」因此,一切的起源,絕對真理,至高無上的存在,不可能是非個人的。原因何在?我們的經驗中哪有從非個人產生個人的例子?我們的經驗中沒有這樣的例子。從人產生人。我的父親是人,所以我是一個個體。他的父親是人,因此我的父親是人。繼續追溯,你會找到原始之人。試著理解這個哲理。整個世界是非個人的。他們對此一無所知,當然,但他們有一種非個人的哲學。非個人的哲學怎麼能成立?每個獨立的個體都是人,因此起源必須是人,ādi-puruṣam。這是由權威 Brahmā 所推薦的。

Brahmā 是這個宇宙中的原始受造物。我們不知道宇宙之外是什麼,但在這個宇宙中,他是第一個受造物。他也被稱為 ādi kaviĀdi-kavaye。在 聖典博伽瓦譚 中你讀過:tene hṛdā ādi-kavayeĀdi-kavi 意為原始的博學之人。Brahmā 是一個博學之人。達爾文的理論說起源是虛空。那是胡說。即使在這個宇宙中,起源也是一個博學之人。Ādi-kaviTene brahma hṛdā ādi-kavaye muhyanti yat sūrayaḥĀdi-kavi 是人。Ādi 意為原始的博學之人,博學的受造物,他是人。他的起源也是人。Brahmā 的描述在這裡。我現在忘了那個 詩節。那個 詩節 的要旨是,Brahmā,第一個受造物,他也從 ādi 人,原始之人那裡接受知識。Tene。這在 聖典博伽瓦譚 中有描述。Brahma 意為知識,brahma-jñānaTene brahma。人們可能會懷疑 Brahmā 怎麼能學習。「他是原始受造物,哪裡還有其他人?靈性導師也是人。如果他被啟迪,哪裡還有另一個人?」因此在 聖典博伽瓦譚 中說是 tene hṛdā,從內心,從心中。神居住在每個人的心中。所以那時,雖然 Brahmā 是第一個受造物,沒有其他人,但另一個人,ādi-puruṣa,就在那裡,在心中。Īśvaraḥ sarva-bhūtānāṁ hṛd-deśe 'rjuna tiṣṭhati [博伽梵歌 18.61]。Īśvara,至尊主,居住在每個人的心中。因此說是 hṛdā。有時我們從 hṛdā 獲得教育、指導。那個 hṛdā,主 Krishna,坐在每個人的心中,指導每個人。但那些不是奉獻者的人,他們無法理解那是什麼指示。他們否認。但那些是奉獻者的人,他們能理解「這是來自主的指示。」Buddhi-yogaṁ dadāmi tam

因此,要聽從居住在我們心中的主的指示,需要一定的資格,達到某個階段。就像在 博伽梵歌 中說的,buddhi-yogaṁ dadāmi tam:「我給他們指導。」給誰?不是所有人。當然,祂給所有人。但對奉獻者,teṣāṁ satata-yuktānāṁ bhajatāṁ prīti-pūrvakam [博伽梵歌 10.10]:「那些二十四小時不斷從事我服務的人。」SatataSatata 意為二十四小時。Teṣāṁ satata-yuktānām:從事。那些二十四小時從事服務的人。Bhajatām:以奉獻服務。奉獻服務怎麼做?Prīti-pūrvakam,帶著愛。他們必須享受。這是一個服務 主 Krishna 的機會。他們越投入服務,就越感到快樂。這是靈性服務。沒有退休。物質服務,你會感到疲倦、疲憊:「哦,我已經工作太多了。」在靈性服務中,你會獲得更多能量:「讓我服務更多,服務更多。」對這樣的奉獻者,坐在心中的主會給予指導:「這樣做」,讓他們很快回到祂身邊。「這樣做。」其他人呢?是的,祂也給其他人指導。什麼指導?「你想做這個。現在做吧。這是機會。你想偷竊。好的,這是機會。去偷。」因為每個人的心中,主 Krishna 都在那裡。Sarvasya cāhaṁ hṛdi sanniviṣṭo [博伽梵歌 15.15]。在第十五章:「我住在每個人的心中。」Mattaḥ smṛtir jñānam apohanaṁ ca:「從我這裡,記憶、知識和遺忘都來。」遺忘也來自祂。

所以這一切正在進行。因此 ādi-puruṣa,主 Krishna 是 ādi-puruṣa;祂是人。但因為祂不像我們這樣的人,普通人無法理解神可以是人。他認為「神必須像我一樣是人。」他有限的知識,投機者,知識貧乏,他認為「神必須像我一樣。」因此在一些經典中否認祂的個體性,因為這個無賴認為「神是像我一樣的人。」因此說祂不是人。當說神不是人時,意思是祂不像你這樣的人。祂不是像你這樣的無賴。這是描述。當以否定方式說祂不是人時,意思是祂不是像你這樣的人。但祂是人,不同的人。Sac-cid-ānanda vigrahaĪśvaraḥ paramaḥ kṛṣṇaḥ sac-cid-ānanda-vigrahaḥ [Bs. 5.1]。祂的人是永恆的。祂不死。我們會死。祂充滿喜樂。我們這個身體,不是充滿喜樂;充滿痛苦。所以神怎麼可能是像你這樣的人?因此有時祂被描述為非個人的。否則神是人。祂是像我們一樣的人,祂是原始之人。Govindam ādi-puruṣam tam ahaṁ bhajāmi **。所以那些知識貧乏的人,他們能理解絕對真理是人。因此我們必須向 Brahmā 學習,至高無上的詩人,或博學之人,他是原始之人。他說:govindamgovindam ādi-puruṣam。他說,tam ahaṁ bhajāmi:「我崇拜。」

所以我們是 Brahmā 傳承——我們的師徒傳承來自 Brahmā。因此我們應接受 Brahmā 的說法,我們崇拜 ādi-puruṣam,Govindam。我們可能不知道那個 ādi-puruṣa,但我們追隨 ācāryas 的腳步。Brahmā 這樣說。Brahmā 的弟子 Nārada 這樣說。Nārada 的弟子 Vyāsa 這樣說。Vyāsa 的弟子 Madhvācārya 這樣說。以此類推,Īśvara Purī 這樣說。他的弟子 Caitanya Mahāprabhu 這樣說。他的弟子 Gosvāmīs,六 Gosvāmīs,他們這樣說。這樣,我們通過 paramparā,通過師徒傳承一步步接受知識。因此我們的知識是完美的。

繼續。Hare Kṛṣṇa。(啟迪開始)(完)

本網站使用 Cookie。使用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在您的電腦上儲存 Cookie。此外,您確認已閱讀並瞭解我們的隱私權政策。如果您不同意,請離開本網站。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