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砵僧啟迪儀式 - 1970年2月20日洛杉磯
Prabhupāda 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我們的一些高級學生將接受出家的生活秩序。首先,我們的一位學生,Kīrtanānanda Brahmacārī,在我去印度Vṛṇdāvana時,於Janmāṣṭamī那天在Rādhā-Dāmodara寺廟中接受了出家秩序。同樣地,這裡我們也有Rādhā-Kṛṣṇa寺廟,Rādhā-Dāmodara寺廟與Rādhā-Kṛṣṇa寺廟並無差別。我們原本計劃在New Vrindaban的Janmāṣṭamī那天舉行這個儀式,但由於某些原因,我們推遲了行程,決定在這裡進行這個儀式。我很高興大家都能參與這個場合。現在,這個出家曼陀羅應該被認真學習,我們將在常規儀式後吟唱這個曼陀羅。特別是那些接受出家秩序的學生,他們應該努力理解這個重要曼陀羅的內涵。這個曼陀羅的意義特別在於,就像我們在普通啟蒙儀式中禁止一些行為,例如禁止非法的性行為、禁止食肉、禁止酗酒、禁止賭博,出家秩序也有許多禁忌。特別是禁止交配和政治。如果我們仍停留在物質生活的秩序中,那麼這個出家秩序將成為一種欺騙的便利。你們必須承擔這樣的責任。這就是出家秩序的意義。San, sat-nyās。出家秩序意味著為了主 Krishna的緣故放棄一切。所以這個曼陀羅將在這些正式曼陀羅,例如apavitraḥ pavitro vā之後吟唱,然後你們將更換服裝,接著進行祭祀,然後是saṅkīrtana運動,這是你們的任務。你們都準備好了嗎?現在請吟唱Hare Kṛṣṇa。大家一起吟唱。(奉獻者們吟唱japa) Namo apavitraḥ pavitro vā sarvāvasthāṁ gato 'pi vā yaḥ smaret puṇḍarīkākṣaṁ sa bahyābhyantaraḥ śuciḥ śrī viṣṇu śrī viṣṇu śrī viṣṇu。你們知道這些嗎,還是需要我重複?或者你們來念。(奉獻者重複) 再來一次。Hare Kṛṣṇa。(再次重複) Vande 'ham… (吟誦maṅgalācarana祈禱,奉獻者跟隨重複) 現在拿出你們的……是的。Hare Kṛṣṇa。換上你們的服裝。稍後回來。
Viṣṇujana 曼陀羅在這張紙上嗎?
Prabhupāda 不,沒關係。你們先換好衣服。為什麼……其他人沒有花環嗎?
Karandhara 是的。Ārati。我們應該進行āratī嗎?
Prabhupāda 好的,完成āratī。與此同時,你們去換衣服。拿上那個花環。我會給你們。把那塊布給我。不,不。那塊……先把布給我。這塊布我要親自交給你們。這是你的布嗎?
Viṣṇujana 我們現在要戴上花環嗎,Prabhupāda?
Prabhupāda 是的。拿過來……不。花環我會在你們換好衣服出來後給你們。像這樣。是的。去換衣服,然後回來。Brahmānanda?你過來。不要穿襯衫。脫掉。Hare Kṛṣṇa Hare Kṛṣṇa Kṛṣṇa Kṛṣṇa Hare Hare, Hare Rāma Hare Rāma Rāma Rāma Hare Hare。現在你們可以進行日常活動了。是的。
Dayānanda 我們應該獻上花環嗎?(Karandhara帶領maṅgalācarana祈禱並進行火祭) (不清楚) upāsitām。
Prabhupāda 你可以讀翻譯。
Dayānanda 翻譯:「只要皈依主 Mukunda的蓮花足,我就能跨越無邊的無明黑暗之海,主 Mukunda賜予各種解脫,受到許多偉大的前輩導師崇拜。」註解:「服務至尊人格神首有六十四種方式,其中接受tridaṇḍi出家秩序的統一服裝也是一項重要內容。接受這種生活秩序的人,通過服務至尊主,必定有資格跨越無邊的無明之海。所有前輩聖賢都曾接受這樣的秩序,後來的導師Viṣṇu Svāmī特別強調這種程序,以在奉獻服務中獲得堅定的信念。那些純粹的奉獻者會在原有的三根杖外再加一根,這根額外的杖代表生命體。還有一個宗派被稱為ekaṇḍa宗派,他們誤解了tridaṇḍi的意義,通過這種偏差,聲稱屬於Viṣṇu Svāmī宗派的Śivaswami出家人轉向無人格主義,追隨Śaṅkarācārya的腳步,只接受ekaṇḍa。他們不以Vaiṣṇava出家人的108個名字命名自己,而是遵循Śaṅkarācārya,接受十個出家名字。主 Caitanya雖然按照當時的慣例接受了ekaṇḍi出家秩序,但祂實際上是接受了tridaṇḍi出家秩序。這曼陀羅最初由Avantīpura的一位學識淵博的婆羅門在對物質生活極度厭倦後吟唱,這是很久以前的事,因為它記載在至少五千年前由Vyāsadeva編撰的聖典博伽瓦譚中。因此可以得出結論,這個tridaṇḍi出家秩序自古以來就存在。在過去五百年內,主 Caitanya接受了這種生活秩序。在近代,His Divine Grace Bhaktisiddhānta Sarasvatī Ṭhākura Prabhupāda親自接受了這一秩序,並讓他的許多弟子成為tridaṇḍi出家人。我們也在追隨他的腳步。這個曼陀羅的註解指出,ekaṇḍi出家人缺乏parātma niṣṭha,即對至尊人格神首的奉獻。換句話說,無人格主義者……」第一頁提到,parātma的解釋是至尊人格神首。這是英文同義詞中給出的。所以,Prabhupāda,這是否正確,無人格主義者缺乏對至尊人格神首的信念?
Prabhupāda 他們毫無概念。他們說我們可以想像一個形式。根據無人格主義者的說法,sādhakānām hitārthaya brahmaṇo rūpa kalpanaḥ。因為我們無法專注於無人格的東西,所以他們說:「想像某個形式。」他們認為主 Krishna是想像的。(笑聲) 這就是他們的Māyāvāda。主 Krishna親自現身並消滅了所有魔鬼,這些魔鬼仍說那是想像。這是魔鬼的行為。因此我們不同意他們的觀點。
Dayānanda 「換句話說,無人格主義者對至尊人格神首沒有任何信仰,他們更願意融入無人格的梵光中。在聖典博伽瓦譚中,我們找不到任何關於ekaṇḍa出家秩序的記載。因此,tridaṇḍi出家秩序被認為是標準的。主 Caitanya接受聖典博伽瓦譚為至高權威。在這種情況下,那些認為主 Caitanya是ekaṇḍi出家人的說法是錯誤的。因此,追隨主 Caitanya的腳步,tridaṇḍi出家人仍然存在。他們保留聖線和śikhā,與Māyāvādī出家人不同,Māyāvādī ekaṇḍi出家人放棄聖線和śikhā。他們沒有傾向於服務至尊人格神首。由於對物質生活極度厭倦,他們不理解出家秩序的目的。但那些嚴格遵循Vaiṣṇava原則的人,不接受Māyāvādī的出家方式。在主 Caitanya的宗派中,最受尊敬的學者Gadādhara Paṇḍita Gosvāmī接受了tridaṇḍi出家秩序,並將這一機會傳給他的弟子Śrī Madhva-upādhyāya。這個Madhvācārya是Vallabhācārya宗派的起源。六位Gosvāmī之一的Gopāla Bhaṭṭa Gosvāmī,是Vaiṣṇava規範的權威,他由另一位tridaṇḍi出家人Prabodhānanda Sarasvatī啟蒙。因此,這個出家秩序完全遵循Vaiṣṇava的權威。」
Prabhupāda 現在你可以拿你的daṇḍa。拿你的daṇḍa。過來。他的名字在上面嗎?沒有。
Devotee 沒有。
Viṣṇujana 你知道哪根是哪根嗎?
Prabhupāda 不知道。我們是根據尺寸製作的。所以我不知道他用哪根。這是你的?
Viṣṇujana 是的。
Prabhupāda 這是你的。Hare Kṛṣṇa Hare Kṛṣṇa…… Hare Kṛṣṇa Hare Kṛṣṇa。現在吟唱Hare Kṛṣṇa。跳舞。(中斷—prema-dhvani) 現在正式接受了出家秩序,但真正的出家目的是當你能讓全世界的人像你們一樣跳舞時實現的。這是真正的出家。這種正式的服裝不是出家。真正的出家是當你能引導他人覺悟Krishna意識並在Krishna意識中跳舞。
Devotees Jaya!
Prabhupāda 如果你能讓一個人覺悟Krishna意識,那麼你回歸至尊人格神首,回到家園,就有了保證。這是出家的真正目的。 非常感謝你們。(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