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ābājī啟迪儀式 1975年7月11日 芝加哥
Prabhupāda: ……我接受這種服飾,是追隨其他 ācāryas 的足跡。這服飾由 Rūpa Gosvāmī 接受,他可不是普通人。六位 Gosvāmīs 都接受了這種服飾。這被稱為 paramahaṁsa 階段,是 sannyāsī 的最高階段。Sannyāsī 有四個階段:kuṭīcaka、bahūdaka、parivrājakācārya 和 paramahaṁsa。Kuṭīcaka 意味著當他接受 sannyāsa 時,還不習慣乞討,因此他在村外搭建一個小茅屋,食物從家中送來或由他人提供。這樣,當他稍有練習後,就進入 bahūdaka 階段,挨家挨戶乞討。然後他更進一步熟練,成為 parivrājakācārya,環遊世界。最後,當他完全成熟時,他就進入 paramahaṁsa 階段,只需在一處唱誦 Hare Krishna 曼陀羅,無需其他事務。所以這是 sannyāsa 成熟的最後階段。但因為你認為自己可能活不了太多年,所以你只需安靜地前往 Māyāpur。你沒有其他任務,只需專注唱誦 Hare Krishna 曼陀羅,接受一點可得的 prasādam,餘生都投入於唱誦中。這樣,你的生活將會成功。
Tamāla Kṛṣṇa: 他需要一個新名字嗎, Prabhupāda?
Prabhupāda: 名字保持不變。
Brahmānanda: Audolomi dāsa Bābājī?
Prabhupāda: 對, Audolomi dāsa Bābājī。就這樣。Hare Krishna。這是我們機構首次出現 bābājī。所以這不是讓人模仿的。這是 sannyāsa 生活中非常成熟的 paramahaṁsa 階段,僅適用於這樣的境界,不是普通人可以隨意追求的。不要要求說:「給我 sannyāsa,給我 bābājī。」千萬不要這樣做。這不是一種時尚,而是一種覺悟的境界。就是這樣。(結束)
—
### 摘要 1. Prabhupāda 在1975年7月11日於芝加哥主持巴巴吉啟迪儀式,說明他接受 bābājī 服飾是追隨 Rūpa Gosvāmī 等 ācāryas 的傳統。 2. 介紹 sannyāsī 的四個階段:kuṭīcaka(居於茅屋)、bahūdaka(挨家乞討)、parivrājakācārya(環遊世界)和 paramahaṁsa(成熟階段,專注唱誦 Hare Krishna 曼陀羅)。 3. 指導受啟迪者 Audolomi dāsa Bābājī 前往 Māyāpur,專注唱誦 Hare Krishna 曼陀羅,接受簡單的 prasādam,餘生投入於此。 4. 強調 bābājī 不是可隨意模仿的時尚,而是 sannyāsa 生活中高度覺悟的 paramahaṁsa 階段,僅適合成熟的修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