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砵僧啓迪儀式 1976年3月16日 瑪亞普爾
Prabhupāda:
這段曼陀羅是:namaḥ apavitraḥ pavitro vā sarvāvasthāṁ gato 'pi vā yaḥ smaret puṇḍarīkākṣaṁ sa bahyābhyantaraḥ śuciḥ。這是一個淨化過程。根據韋達系統,有一套淨化程序。Janmanā jāyate śūdraḥ,意思是「人一出生皆為首陀羅」。首陀羅指的是缺乏知識、滿心悲嘆的人。韋達的過程是將人類社會從低等的地位提升到最高的境界。一般來說,社會的最高地位是成為婆羅門。Cātur-varṇyaṁ mayā sṛṣṭaṁ guṇa-karma-vibhāgaśaḥ(博伽梵歌 4.13),社會分為四個階級,依據品質與工作而定。這在世界上是極為自然的。無論在何處,人們都因其品質與工作而被接受。例如,若你是一位出色的律師,且工作表現優異,政府可能會任命你為高等法院法官。高等法院法官通常從法庭中的律師中選出,而非從外界直接任命。一位在法律領域表現傑出的律師,才有機會被選為法官。這種品質與工作的評估在任何情況下都適用。博伽梵歌中,Krishna 親自說道:Cātur-varṇyaṁ mayā sṛṣṭaṁ guṇa-karma-vibhāgaśaḥ(博伽梵歌 4.13),這套制度在任何時代都適用。Nārada Muni 也曾在與 Yudhiṣṭhira Mahārāja 的對話中描述了韋達的四個階級:婆羅門、剎帝利、吠舍與首陀羅,並詳述其特徵。在結論中,他說:yasya hi yal lakṣaṇaṁ proktaṁ (puṁso) varṇābhivyañjakam yady anyatrāpi dṛśyeta tat tenaiva vinirdiśet(聖典博伽瓦譚 7.11.35)。他表示:「我已解釋了各階級的特徵——婆羅門是這樣,剎帝利是這樣,吠舍與首陀羅亦然。如果這些特徵出現在其他地方,例如某人未出生於婆羅門家庭,但具備婆羅門的品質,他就應被視為婆羅門。」這就是標準的程序。即使某人出生於婆羅門家庭,但若未具備相應品質或工作,也應根據其實際表現被歸類為剎帝利、吠舍或首陀羅。
Prabhupāda:
Caitanya Mahāprabhu 也希望推廣這一制度。他說:kibā śūdra kibā vipra nyāsī kene naya yei kṛṣṇa-tattva-vettā sei guru haya(柴坦尼亞查瑞塔姆瑞塔 Madhya 8.128)。他從不認為出身決定一切。無論是婆羅門還是首陀羅,無論是居士還是參尼亞薩(出家人),都不重要。只要他了解 Krishna意識的原則,懂得 Krishna 的真諦,就能成為導師。導師的角色通常由參尼亞薩或婆羅門擔任。沒有成為婆羅門的人無法成為參尼亞薩,而參尼亞薩應是所有階級與生活階段的導師。因此,為了傳播 Krishna意識,我們需要許多參尼亞薩。全世界的人因缺乏 Krishna意識而痛苦。我的導師 Guru Mahārāja 曾說,世上並無真正的匱乏,唯一的匱乏是缺乏 Krishna意識。這是真正的問題。看看實際例子,我多次環遊世界,走遍美國的鄉村、非洲、澳洲,發現有大量空置的土地。如果我們妥善利用這些土地,就能生產出足夠的糧食,養活比現在多十倍的人口。這是事實。我們並未有效利用土地。Krishna 在博伽梵歌中給出指引:annād bhavanti bhūtāni,意思是「你們要生產糧食」。有了糧食,動物與人類都能吃飽,感到滿足。只要肚子填飽,無論是動物還是人,都不會不滿。這是大自然的規律。
Prabhupāda:
不幸的是,我們未遵循博伽梵歌的教導。若能遵循其社會、政治與經濟體系,整個世界將變得和諧美好,人們將和平共處,不會有爭鬥、主義或分裂。一切都會井然有序。這就是 Krishna意識的目的。不要以為 Krishna意識只是情感的寄託,它是實際可行的。例如,美國生產大量糧食,有時因過剩而將其丟入海中。為何要浪費?這些糧食應被用來救濟飢餓的人們。但當前的政治環境讓人們陷入「這是我的國家、我的家、我的土地」的迷思,這就是 ahaṁ mameti(聖典博伽瓦譚 5.5.8),即「我與我的」的錯覺。人們認為「我是這個身體,屬於這個身體的一切都是我的」,或「這是我的國家」。這種觀念必須放棄,這就是 Krishna意識。Īśāvāsyam idaṁ sarvam(伊莎奧義書 1),一切皆屬於至尊主。博伽梵歌中也確認了這一點:bhoktāraṁ yajña-tapasāṁ sarva-loka-maheśvaram suhṛdaṁ sarva-bhūtānāṁ jñātvā māṁ śāntim ṛcchati(博伽梵歌 5.29)。了解至尊主是宇宙的享用者與主人,並是所有眾生的朋友,就能獲得真正的和平。每個人都在追求心靈、社會與國家的和平,但不知如何實現。韋達經典提供了答案,因此韋達知識極為重要。Nityo nityānāṁ cetanaś cetanānām(卡塔奧義書 2.2.13),至尊主是永恆的領袖,祂也是像我們一樣的生命體,不是無生命的石頭。祂與我們相似,有雙手雙腳與頭部,但差別在於祂是單數的生命,維持著眾多生命的福祉。我們是被維持的,祂是統治者,我們是被統治的;祂是主人,我們是僕人。Caitanya Mahāprabhu 的哲學是:Jīvera svarūpa haya nitya kṛṣṇa dāsa(柴坦尼亞查瑞塔姆瑞塔 Madhya 20.108-109),生命的真實本質是永遠做 Krishna 的僕人。
Prabhupāda:
這種 Krishna意識正在全球推廣,為了世界的和平、心靈的平靜與社會的和諧。請認真對待這一運動,它是權威的,不是虛構的猜測。這是事實,且正在實現。這些來自美國的年輕人,花費數千盧比來到這裡,他們不分彼此,沒有「這是印度人,那是非洲人,他是婆羅門,他是剎帝利」的區別。為什麼?因為他們接受了 Krishna意識。這運動如此重要,世界各地的人都應參與,這樣世界才能和平。Caitanya Mahāprabhu 今天誕辰,祂在我們所在的這片土地上出現,為了這一使命。祂說:bhārata-bhūmite manuṣya-janma haile yāra janma sārthaka kari' kara para-upakāra(柴坦尼亞查瑞塔姆瑞塔 Ādi 9.41),以及 pṛthivīte āche yata nagarādi grāma sarvatra pracāra haibe mora nāma。這正在實現,世界各地的人們正積極回應。這一 Krishna意識運動有巨大的推廣潛力,各國的學者與重要人士也讚賞這一使命。尤其在印度,特別是孟加拉,因為 Caitanya Mahāprabhu 出生於此,當地人有責任推廣這一運動。但遺憾的是,他們尚未積極參與。
Prabhupāda:
無論如何,無論是孟加拉人、印度教徒還是穆斯林,任何了解 Krishna 科學的人都能傳播這一運動。這是迫切需要的。傳播工作由參尼亞薩負責。我們已有些參尼亞薩表現出色,今天我們將增加更多參尼亞薩,推廣 Krishna意識。他們應記住自己的重大責任,嚴格遵循參尼亞薩的生活方式。Caitanya Mahāprabhu 在二十四歲時接受參尼亞薩,當時祂有美麗的年輕妻子(十六歲)、慈愛的母親,且地位顯赫。祂能召集十萬人進行公民不服從運動,反對 Kazi,顯示了祂的影響力。這場運動為了正義而發起。我特別呼籲這片土地的居民參與 Caitanya Mahāprabhu 的運動,造福世界。我們正計劃在此建造一座吸引人的寺廟,請大家合作,無論是印度教徒還是穆斯林。Caitanya Mahāprabhu 接受 Haridāsa Ṭhākura 為主要弟子,儘管他出生於穆斯林家庭,卻被任命為 Hare Krishna 曼陀羅的傳播者(Namācārya)。Haridāsa Ṭhākura 每天念誦三十萬次 Hare Krishna 曼陀羅,幾乎不眠不休。這是多麼美好的運動,每個人都應參與,奉獻於 Caitanya Mahāprabhu 的使命。這並不困難,祂說:āmāra ajñāya guru hañā tāra ei deśa yāre dekha tāre kaha 'kṛṣṇa'-upadeśa(柴坦尼亞查瑞塔姆瑞塔 Madhya 7.128)。無論你在哪裡,家中或外地,成為導師。如何成為導師?無需特殊資格,只需傳達博伽梵歌的教導,純粹不加篡改即可。你可以在家庭、社會或國家中成為導師。若有可能,走出去傳播博伽梵歌的使命。因此,我們的運動名為 Krishna意識。只要遵循 Krishna 的教導,你就能成為導師。
Prabhupāda:
非常感謝大家。(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