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工具

啟迪講道與儀式 1972年9月4日 新溫達班

奉獻者:  Hare Kṛṣṇa。1972年9月4日,星期一,新溫達班 Bahulaban 新寺廟大廳,晚上7點。

Prabhupāda:  「榮耀歸於所有聚集的奉獻者」這句話包括了孩子們。Krishna意識運動是如此美好,即使是毫無韋達知識的孩子,甚至是大哲學家,只要參與奉獻服務的活動,即使是孩子的心也能變得光輝燦爛,無需任何教育。這就是……我們在解釋 Sūta Gosvāmī 的這句話:ahaituky apratiyatāApratiyatā 意味著「不再改變」。無論他是什麼人,成年人或小孩,受過教育或未受教育,文明或未開化,甚至是人或動物,每個人都可以參與 Krishna意識。這就是 bhakti-yoga。這個詞非常重要:ahaituky apratiyatāApratiyatā 意味著「不受任何限制」。因為 Krishna意識是針對靈魂,而不是身體。身體是由過去的業力決定的,已經註定。Prahlāda Mahārāja 說:sukham aindriyakaṁ daityā deha-yogena dehinām。在這個物質世界中,我們追求感官享樂——每個人,鳥、獸、動物、水生生物、人類,甚至半神人——凡是在這個物質世界中的,無不以不同程度追求感官滿足。這是自然法則,不是自然獨立運作,而是由至尊人格神首的更高指令……至尊人格神首以 Paramātmā 的形式住在每個人的心中:īśvaraḥ sarva-bhutānāṁ hṛd-deśe [博伽梵歌 18.61]。經典明確提到「在心中」,hṛd-deśe 'rjuna tiṣṭhati。我和超靈都在那裡。超靈的職責是見證:anumantā, upadraṣṭā。這在《博伽梵歌》中提到,超靈只是觀察我在做什麼,祂是最高的見證者,upadraṣṭā,也是 anumantā。根據我的願望……不是完全依我的願望,但我有自由去願望。然而,沒有超靈的許可,我什麼也做不了。

就像一個孩子,堅持哭喊:「爸爸,我一定要這個,給我!」父親不願意給他不好的東西,但孩子哭鬧不停,製造騷亂,父親最終會說:「好吧,你拿去吧。」這是父親的慈悲。「這孩子為什麼哭?讓他拿去吧。」我們有實際經驗。我記得在年輕時,我的大兒子才兩歲半,他試圖抓桌上的電風扇,風扇在轉,我阻止他:「不,不要碰。」但他堅持,孩子嘛。我的一個朋友在旁邊說:「把風扇調慢,讓他碰一下。」我照做了,孩子一碰,結果手指被撞了一下,「啪!」我問他:「還要再碰嗎?」  「不,不!(奉獻者輕笑)不要了。」  這就是過程。Kṛṣṇa bhuliya jīva bhoga vāñchā kare。我們這些活著的靈魂來到這個物質世界,是為了享受,為了支配物質自然。這是每個人都能理解的正在發生的事。市場是什麼?如果你去市場,生意是什麼?每個人都想盡情享受這個世界,無論是稱為「工業」、「貿易」、「生意」還是「法庭」。目的是什麼?目的是「我想享受」。這是個人的層次。放大到國家層次,一個國家希望擴展自己的感官滿足。先是個人的滿足,然後擴展到家庭——我的兒子、孫子都要享受——為此做安排。這是本性。然後從家庭擴展到社區,從社區到國家,甚至國際——人類應該聯合起來,把所有動物送到屠宰場吃掉。這是他們的聯合努力。誰在安排這些?  這就是 māyāKṛṣṇa bhuliya jīva bhoga vāñchā kare pāśate māyā。這種病態需要治癒。這需要知識和宗教的指引。因此,Krishna意識運動旨在訓練人們回到原本的憲法地位。那是什麼?每個活著的靈魂都是神的一部分,因此部分的職責是服務整體。部分不能獨立享受,這是不可能的。就像我的手指是我身體的一部分,它必須以某種代價享受。手指不能直接抓起一個 rasagullā 自己吃,這不可能。rasagullā 必須通過嘴進入胃部,胃部消化後,能量分佈到手指和其他身體部位。這需要學習。這就是 yato bhaktir adhokṣaje。我們正在討論這一點。Krishna意識運動如此美好,每個人立即進入狂喜狀態,想要服務 Krishna。

這個寺廟、我們的聖像崇拜、arcanā,給予人們參與服務 Krishna 的機會。就像這個孩子在跳舞,這被記錄為他的奉獻服務,不會白費。任何人來到這裡,聽講、敲鈴、跳舞、鞠躬……這些都在《奉獻的甘露》中有所描述。Krishna 如此仁慈,任何人來到祂面前,略微服務,  śravaṇaṁ kīrtanaṁ viṣṇoḥ  smaraṇaṁ pāda-sevanam  arcanaṁ vandanaṁ dāsyaṁ  sakhyam ātma-nivedanam [聖典博伽瓦譚 7.5.23]  只要一點服務,九種奉獻服務中的一種、兩種、三種,至少一種,他就在進展。這叫 ajñāta sukṛti:無知中累積靈性生活的功德。就像我們存錢,四盎司、四盎司,慢慢存,一天檢查,已經有五十盧比。這就是 ajñāta sukṛti。沒有 sukṛti,沒有淨化,沒有虔誠,沒有人能接近神,這不可能。《博伽梵歌》中說:catur-vidhā bhajante māṁ sukṛtino 'rjuna,Krishna 使用了 sukṛti 這個詞,意指那些背景虔誠的人。還有 duṣkṛtina,兩個詞:sukṛtiduṣkṛtiKṛti 意指非常熟練。Duṣsu 的區別在於,有些人將他們的熟練用於罪惡活動,有些人用於虔誠活動。你可以將頭腦用於這邊或那邊,但那些將頭腦用於虔誠活動的人才能成為奉獻者,那些用於罪惡活動的人不能。這就是聖像崇拜對所有人的開放意義,無論有意還是無意,來到這裡的人都在變得虔誠。Kṛta-puṇya-puñjāḥ [聖典博伽瓦譚 10.12.11]。因為,Krishna 或神的崇拜對罪人來說是不可能的,《博伽梵歌》中說:  yeṣāṁ tv anta-gataṁ pāpaṁ  janānāṁ puṇya-karmaṇām  te dvandva-moha-nirmuktā  bhajante māṁ dṛḍha-vratāḥ [博伽梵歌 7.28]  Dṛḍha-vratāḥ:「堅定的決心」。只有當一個人完全擺脫罪惡活動的後果時,奉獻生活才有可能,yeṣāṁ tv anta-gataḥ,即「已經終結」。我們在這一生中承受的痛苦與享受,是過去虔誠活動的結果。就像日常生意,你從某人那裡拿錢,那是收入;你要付錢,那是支出。兩者同時存在。在物質世界中不可能只有收入,必定有支出。這就是 sukha(幸福)和 duḥkha(痛苦)。Prahlāda Mahārāja 說,這種幸福與痛苦已經註定。一旦你得到某種身體,你的幸福與痛苦就已固定,無法改變。這就是命運。但靈魂——雖然被困在這個身體中——始終是分離的。就像我舉的例子:一隻狗的身體是狗的,它必須像狗一樣。但即使是狗也能成為奉獻者,這無關緊要。因為它有狗的身體,並不意味著它不能成為奉獻者。它可以被訓練。就像你訓練狗去咬人,在夜晚守衛,你也可以訓練狗成為奉獻者。因此,這是訓練。這個孩子從出生開始就在奉獻者的團體中被訓練。如果一個孩子可以做到,千千萬萬的孩子都可以被訓練在奉獻之道上……但沒有這樣的機會。《聖典博伽瓦譚》說,如果你不能訓練你的孩子脫離生死的輪迴,就不要生孩子。Pitā na sa syāj jananī na sā syāt, na mocayed yaḥ samupeta-mṛtyum。這就是愚蠢。不要生孩子,或者「去享受感官滿足,但用避孕方法」。不,應該是:「我是一個有靈性的人,我必須生一個有靈性的人。」什麼是有靈性的人?Jīvasya tattva-jijñāsā。我們昨晚討論過,tattva-jijñāsā,每個人都應該對生命的目標、絕對真理感興趣,athāto brahma jijñāsā。  所以,孩子也應該從一開始就接受這樣的訓練。(結束)

本網站使用 Cookie。使用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在您的電腦上儲存 Cookie。此外,您確認已閱讀並瞭解我們的隱私權政策。如果您不同意,請離開本網站。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