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本文件的舊版!
聖帕布帕德講課 《至尊奧義書》,曼陀羅5
洛杉磯,1970年5月8日
Prabhupāda:一個人如果能將一切與 至尊人格神首 連繫起來,視所有存在為祂的一部分,並在一切之中看到 至尊人格神首,他就不會憎恨任何事物或任何人。這就是 mahā-bhāgavata 的境界。在奉獻服務中有三個階段。最初是新手階段,也就是初學者。初學者專注於神像崇拜。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能淨化心靈。
arcāyām eva haraye (pūjāṁ) yas tu śraddhayehate na tad-bhakteṣu cānyeṣu sa bhaktaḥ prākṛtaḥ smṛtaḥ
Prākṛtaḥ 的意思是,從物質層面開始,逐漸走向靈性層面。在這個階段,會教導或訓練一個人以極大的信念和奉獻心,按照規範原則來崇拜神像。但在這個新手階段,na tad-bhakteṣu cānyeṣu,初學的 奉獻者 無法分辨誰是高級的 奉獻者,或與其他人的關係是什麼。他無法區分。Na tad-bhakteṣu cānyeṣu sa bhaktaḥ prākṛtaḥ smṛtaḥ。這個初學 奉獻者 幾乎還是物質層面的。接下來的階段是與人建立友誼,愛 主 Krishna,與 主 Krishna 的 奉獻者 結交朋友,對無知的人慈悲,並遠離無神論者。這有四類人。你要把所有的愛獻給 主 Krishna,與 主 Krishna 的 奉獻者 建立友誼。對那些無知的人,傳播哈瑞 主 Krishna 曼陀羅,試著吸引他們親近 主 Krishna。而另一類,無神論者,就別去接近了。不要在那裡嘗試。對他們來說是無望的。不是完全無望,但對一個尚未提升到高層次的人來說,這是無望的。
但當一個人達到更高的奉獻服務階段,這裡解釋了這種境界: yas tu sarvāṇi bhūtāny ātmany evānupaśyati sarva bhūteṣu cātmānaṁ tato na vijugupsate
他不再區分誰是 奉獻者,誰不是 奉獻者,誰是無神論者,誰是有神論者。他看待每個人都是 至尊人格神首 的一部分。即便那些在痛苦中的人,他也認為他們在服事。就像囚犯,囚犯也在為政府服務——雖然是被迫的。因此,一個提升到高層次的人,即使看到那些處於可憎狀態的人,mahā-bhāgavata 也會想:「哦,他也在服從。」實際上,這就是服從。囚犯在服從政府,雖然是被迫的,但他們確實在服從。同樣,那些物質主義者也在服從。 主 Caitanya Mahāprabhu 的哲學是,jīvera svarūpa haya nitya kṛṣṇa dāsa [Cc. Madhya 20.108-109]。每個生命體永遠是 主 Krishna 的僕人,無論他承認與否,這無關緊要。他就是僕人。就像任何公民都必須遵守法律,服從國家。他可能說:「我不在乎國家。」但警察、軍隊會強迫他接受。所以,一個人是被迫接受 主 Krishna 為主人,另一個人則是自願奉獻服務。這就是區別。但沒有人能免於為 主 Krishna 服務。這是不可能的。因此, 主 Caitanya Mahāprabhu 的哲學是永恆的僕人。無論你接受與否,你都是僕人。你永遠不可能與神平等或超越神。
這 主 Krishna 意識運動的目的,就是要教導人們:「你是神的永恆僕人。不要錯誤地宣稱自己是神,或說你不在乎神。你必須在乎。」就像 Hiraṇyakaśipu,他不在乎神,但神在最後一刻來了。你看到了嗎?同樣的,對無神論者來說,神以死亡的形象出現;對有神論者來說,神是摯愛。這就是區別。每個人都能看到神。沒人能說:「我看不到神。」每個人都看到神。但有人看到的是死亡,有人看到的是摯愛。這就是不同之處。
請唱誦哈瑞 主 Krishna。(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