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工具

《奉愛的甘露》 1972年11月3日 溫達文

Pradyumna
第四,純粹奉獻服務難得達成。第五,純粹奉獻服務者甚至輕視解放的概念。第六,純粹奉獻服務是吸引 主 Krishna 的唯一方式。主 Krishna 無比吸引人,但純粹奉獻服務甚至能吸引祂。這意味著純粹奉獻服務在超然層次上比 主 Krishna 更強大,因為它是 主 Krishna 的內在能量。

Prabhupāda
這六大優勢是投入 Krishna 意識的即刻成果。純粹奉獻服務能立即緩解所有物質苦惱。Bhaktivinoda Ṭhākura 有首歌:mānasa deha geha yo kichu mora, arpilūn tuyā pade nanda-kiśora。這首歌的意思是,當我們完全皈依 主 Krishna,prāṇair arthair dhiyā vācā,就會從各種焦慮中解脫。這道理很簡單。在物質世界,每個人都充滿焦慮,這是物質存在的本質,問題接踵而來。如果有人向你保證:「你只要依靠我,我會承擔你所有的問題。」你會感到多大的解脫!想像一下。即使一個普通人對朋友說:「別擔心,我會負責你的一切事務。」我們可能會懷疑,因為我們知道普通人的能力有限。但當 主 Krishna 說:「我會負責你的一切。」你該感到多大的安心!主 Krishna 不是普通人,祂是全能的至尊人格神首,是 Yogeśvara,是絕對真理。當祂保證,ahaṁ tvāṁ sarva-pāpebhyo mokṣayiṣyāmi,「我將使你從所有罪業反應中解脫。」這是真正的吉祥。

我們因罪業而受苦,這是苦難的普遍原因。善行帶來享受,但在物質世界,無論享受或受苦,共通點是苦難。例如,通過善行獲得好出身,janmaiśvarya-śruta-śrī,出身富裕家庭、財富、教育、美貌,這些是善行的結果。但即使出身王室或富豪之家,出生之苦與窮人無異。窮人與富人在母胎中的痛苦相同,無差別。生病發燒時,痛苦對窮人與富人一樣,無輕重之分。只要處於物質存在,所謂的享受與痛苦在同一層次,無差別。但若投入 Krishna 意識,主 Krishna 保證,ahaṁ tvāṁ sarva-pāpebhyo mokṣayiṣyāmi,「我將使你從所有罪業反應中解脫。」這是真正的吉祥。當 主 Krishna 承擔責任,祂會逐漸以 buddhi-yogam 教導奉獻者奉獻服務,引導他回歸故鄉,回歸神首。這是真正的吉祥。物質世界的所謂吉祥,如變得富有、受教育、美貌、高貴出身,無疑是吉祥,但也混雜著三重苦難:ādhyātmika、ādhibhautika、ādhidaivika。所以這些並非真正吉祥。真正吉祥是回歸故鄉,回歸神首。因此說,純粹奉獻服務是所有吉祥的開始,意味著回歸神首。若堅持純粹奉獻服務,遵循規矩,念十六圈,始終為 主 服務,最終成果是 tyaktvā dehaṁ punar naiti mām eti kaunteya。

純粹奉獻服務自動讓人處於超然喜悅。超然喜悅與物質喜悅不同。物質喜悅是感官滿足,超然喜悅是滿足 主 Krishna。奉獻者因見 主 Krishna 滿足而滿足,通過 主 Krishna 感到喜悅。物質喜悅是直接感官感受,靈性喜悅是通過 主 Krishna。若 主 Krishna 滿足,奉獻者滿足。就像樹的葉子與枝條通過樹根得到滋養,主 Krishna 是一切的根源,ahaṁ sarvasya prabhavo mattaḥ sarvaṁ pravartate。超然喜悅是通過 主 Krishna 感受喜悅。就像 gopī 與 主 Krishna,gopī 見 主 Krishna 滿足而快樂,主 Krishna 見 gopī 快樂而更喜悅,gopī 見 主 Krishna 更喜悅又更快樂,如此形成幸福競賽,dui lagi hura huri。這是靈性競爭。

純粹奉獻服務自動讓人處於超然喜悅。在物質喜悅中,你快樂我不安,你不安我快樂,這是物質本性。我或許口頭否認,但物質本性是,若他人陷入困境,我快樂;若我快樂,他人嫉妒。這是物質喜悅。而靈性喜悅是,見 主 Krishna 快樂,奉獻者快樂;其他奉獻者見此更快樂。這是靈性喜悅。靈性世界有競爭,但進步者見他人進步會快樂:「他如此進步,我不如他。」無嫉妒。物質世界若他人進步,未進步者嫉妒。這是靈性與物質喜悅的區別。理解不難。物質喜悅是你快樂我不安,我快樂你不安;靈性喜悅是見你快樂我快樂。靈性世界無痛苦,僅因見其他奉獻者快樂,另一奉獻者更快樂。

純粹奉獻服務難得達成,這是標準。純粹奉獻服務有諸多優勢,但極難達成,na janma-koṭi-sukṛtibhiḥ na labhyate。即使經數百萬次出生努力,也難達成。純粹奉獻服務只能通過純粹奉獻者的慈悲獲得,否則不可能。mahīyasāṁ pāda-rajo 'bhiṣekaṁ niṣkiñcanānāṁ na vṛṇīta yāvat naiṣāṁ matis tāvad urukramāṅghriṁ spṛśata。意思是,除非接受偉大奉獻者的蓮足之塵,mahīyasāṁ pāda-rajaḥ,置於頭上,abhiṣekam,無法成為純粹奉獻者。mahīyasāṁ 是偉大人格,niṣkiñcana,指無物質義務的 Bhagavad-bhakta。Caitanya Mahāprabhu 說,bhagavad-bhajanonmukha 是 niṣkiñcana,無物質責任,nāyam ṛṇī na kiṅkara rājan sarvātmanā ye śaraṇaṁ śaraṇyaṁ gato mukundam,parihṛtya kartam,完全皈依 主 Krishna 蓮足,tyaktvā sva-dharmaṁ caraṇāmbujaṁ harer,放棄其他職責。有許多職責—對家庭、親人、國家、動物、其他生命、天神、聖人、ṛṣis。我們讀《韋達》,由 Vyāsadeva 提供,我們欠他債。其他 śāstra 亦然,devarṣi。我們得陽光,欠太陽神;得月光,欠月神;得空氣、水,Varuṇa 提供。我們無法無水、無光、無熱而活。這些由天神供應,deva-yajña 因此被推薦。但最終是滿足 主 Krishna。若投入 Krishna 意識,無需再對天神負責,devaṛṣi-bhūtāpta-nṛṇāṁ pitṝṇām。你只需服務 主 Krishna,所有人都會滿足,無需單獨服務天神以報恩。

純粹奉獻服務難得達成,意味著一旦達成,你從所有義務中解脫,na janma-koṭibhiḥ sukṛtibhiḥ。Krishna 意識只需強烈渴望達成,tatra laulyam eka-mūlyaṁ na labhyate yad janmabhiḥ sukṛtibhiḥ。「今生我要得到 主 Krishna 的恩典。」主 Krishna 會幫你,teṣāṁ satata-yuktānāṁ bhajatāṁ prīti-pūrvakam, buddhi-yogaṁ dadāmi tam。若真誠投入 Krishna 意識,主 Krishna 賜予智慧如何接近祂。但純粹奉獻服務難得達成,人們不願接受純粹奉獻服務,總想要雜七雜八的東西,sarva-dharmān parityajya mām ekam,非單純 主 Krishna。他們不接受簡單的東西。你給他們複雜的 yoga 系統、aṣṭāṅga-yoga,他們會喜歡:「這是東西。」就像順勢療法藥無味,無需費力喝,人們不信;若給苦澀藥,他們覺得「這是東西」。同樣,Caitanya Mahāprabhu 給的簡單方法,harer nāma harer nāma harer nāma eva kevalaṁ, kalau nāsty eva nāsty eva nāsty eva gatir anyathā,人們不認真:「僅唱 Hare Krishna 曼陀羅就能解放、回歸神首?這太誇張。」若給困難任務,如「這樣按鼻子、頭朝下、這樣運動」,他們覺得「這是東西」。主 Krishna 與 Caitanya Mahāprabhu 給的簡單方法,人們不願接受,sarva-dharmān parityajya mām ekam śaraṇaṁ vraja,ahaṁ tvāṁ sarva-pāpebhyo mokṣayiṣyāmi,主 Krishna 說:「皈依我,我給你一切幫助。」我們不準備。Caitanya Mahāprabhu 說:「唱 Hare Krishna,達最高完美。」我們不準備。因此說,純粹奉獻服務難得達成。人們不接受簡單的東西,總想把事情弄複雜,才覺得好。

純粹奉獻服務者甚至輕視解放的概念,muktiḥ mukulitāñjali sevate asmān。奉獻者不在乎 mukti,為何?一旦成為純粹奉獻者,mukti 已在其腳下,無需單獨努力。Bilvamaṅgala Ṭhākura 說,muktiḥ mukulitāñjali sevate asmān dharmārtha-kāma-mokṣa samaya-pratīkṣāḥ,解放自動隨奉獻服務而來。

Devotee 壞掉了。

Prabhupāda
(旁白)什麼?別試了。還在工作嗎?

Śyāmasundara 燈具壞了。(背景談論燈具或某物)

Prabhupāda
是的。純粹奉獻服務者甚至輕視解放的概念,mukti。Prabodhānanda Sarasvatī 說,kaivalyaṁ narakāyate。解放的概念,如「我與至尊合為一」,對奉獻者如地獄,他們不重視成為至尊之一或 mukti。tridaśa-pūr ākāśa-puṣpāyate。karmī 追求天界,tri-daśa-pūr,三十多個天神居住的天界,是 ākāśa-puṣpa,空中之花,虛幻想像。karmī 追求天界,jñānī 追求 mukti,yogi 追求控制感官。Prabodhānanda Sarasvatī 說,durdānta indriya-kāla-sarpa-paṭalī-protkhāta-daṁṣṭrāyate。感官是敵人,如毒蛇,舌頭輕觸即致命,yogi 試圖控制感官。但奉獻者不怕感官,protkhāta-daṁṣṭrāyate,毒牙被拔除。毒蛇無毒牙,無人懼怕。如孟加拉諺語,visnai kulapana cakra,若蛇無毒牙,其大頭無人懼怕。奉獻者的感官無毒牙,因其感官用於服務 主 Krishna,無感官享樂的危險,durdānta indriya-kāla-sarpa-paṭalī protkhāta-daṁṣṭrāyate。

純粹奉獻服務難得達成,奉獻者不重視解放。許多自認為解放者,vimukta-māninaḥ,實際未解放。印度一 Māyāvādī sannyāsī 的弟子邀請我,因他們見 Māyāvāda 哲學不如奉獻服務有效,開始讀《聖典博伽瓦譚》,雖習慣誤解,但逐漸轉向 bhakti-mārga。這是自然,若真誠,經無人格主義的痛苦,會皈依人格神,bahūnāṁ janmanām ante jñānavān māṁ prapadyate。jñānī 過分重視 mokṣa,nirbheda-brahmānusandhana,yogi 過分重視控制感官,karmī 過分重視天界,但奉獻者認為這些微不足道,yaṁ labdhvā cāparaṁ manyate nādhikaṁ tataḥ。達 Krishna 意識的奉獻者無其他欲望,無需 karmī、jñānī、yogi 的成果。如 Dhruva Mahārāja,起初欲父王國,但達奉獻服務後說,svāmin kṛtārtho 'smi varaṁ na yāce:「我無需物質恩惠。」Krishna 意識讓人自動滿足,無需追求 mukti。

純粹奉獻服務是吸引 主 Krishna 的唯一方式。你無法以財富、名聲、教育、美貌、力量、棄絕吸引 主 Krishna,因祂是 ātmārāma,圓滿無缺。但為 主 Krishna 奉獻是你的益處。如原人裝飾,鏡中倒影也裝飾。在寺廟為 主 Krishna 提供美好花朵、服飾、食物,你會感到快樂,這是你的利益。純粹奉獻服務吸引 主 Krishna,因你的真誠讓祂快樂。我的 Guru Mahārāja 說:「不要試圖看 主 Krishna,以美好方式服務,讓 主 Krishna 看你。」當 主 Krishna 看你,你的使命完成,ataḥ śrī-kṛṣṇa-nāmādi na bhaved grāhyam indriyaiḥ。感官無法感知 主 Krishna,但當感官用於滿足 主 Krishna,祂會看你,svayam eva sphuraty adhaḥ,你的生命成功。如何讓 主 Krishna 看你?僅通過純粹奉獻服務,bhaktyā mām abhijānāti,非財富、學問、美貌,因 主 Krishna 圓滿具足所有財富。

謝謝大家。Hare Kṛṣṇa。(結束)

本網站使用 Cookie。使用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在您的電腦上儲存 Cookie。此外,您確認已閱讀並瞭解我們的隱私權政策。如果您不同意,請離開本網站。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