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工具

《奉愛的甘露》 1972年11月5日 溫達文

Pradyumna
「…犯下的罪行尚未被逮捕。現在,一旦被發現,逮捕就在等待他。同樣,對於我們的一些罪業活動,我們將在未來承受苦惱,而對於已成熟的罪業,我們此刻正在受苦。這樣…」

Prabhupāda
是的。這是接受不同種類身體的連鎖,一個接一個,根據罪業活動而定。總的來說,若非罪業,無人會接受這物質身體。因為在《博伽梵歌》中我們了解到:yeṣām anta-gataṁ pāpam,「那些已結束罪業反應的人」,te dvandva-moha-nirmukta…。yeṣāṁ anta-gataṁ pāpaṁ janānāṁ puṇya-karmaṇām,puṇya-karma 指的是崇高的奉獻服務,śravaṇaṁ kīrtanaṁ viṣṇoḥ smaraṇaṁ pāda-sevanam。這是最頂級的善行。因為《聖典博伽瓦譚》說,śṛṇvatāṁ sva-kathāḥ kṛṣṇaḥ puṇya-śravaṇa-kīrtanaḥ,僅僅聆聽 主 Krishna 的故事就是善行。即使不理解、不認真對待,單純聆聽 主 Krishna 的話語,本身就是善行,puṇya-śravaṇa kīrtanaḥ。能進展到聆聽 主 Krishna 的事蹟,是多生多種善行的結果,vāsudeva-kathā-ruciḥ。kṛta-puṇya-puñjāḥ,這詞在經典中使用。例如,當牧牛童與 主 Krishna 玩耍時,Śukadeva Gosvāmī 說:「這些男孩是 kṛta-puṇya-puñjāḥ,累積了大量善行,因此有機會親自與至尊人格神首玩耍。」

只要我們帶有罪業的色彩,就必須接受各式各樣的身體,從 Lord Brahmā 的身體到螞蟻或 indragopa(微小昆蟲)的身體,yas tv indragopam athavendram aho sva-karma。從 indragopa 這種微小昆蟲到天皇 Indra,每個人都因業力而承受或享受—實際上是受苦。這不論是何種身體,身體本身就是罪業的象徵,這是經典的結論。因為一旦從罪業中解脫,就會回歸故鄉,回歸神首,tyaktvā dehaṁ punar janma naiti mām eti。所以,我們的物質身體是因罪業而得,因無知而犯下罪業。因此,知識是必要的,jñāna-vairāgya,這兩者在人生中至關重要:知識與棄絕。棄絕意味著避免罪業活動。繼續。

Pradyumna
這樣,罪業活動及其伴隨的苦惱形成了一個連鎖,受制靈魂因這些罪業一生又一生地受苦。他在今生因前世的罪業而受苦,同時又為來生製造更多苦惱。成熟的罪業表現為慢性疾病、法律糾紛、出身低賤或墮落的家庭、缺乏教育或極其醜陋。

Prabhupāda
嗯。靈魂被困在這身體中,dehino 'smin yathā dehe。由於無知,我們在飲食中吃了許多不該吃的東西,製造了罪業反應。Narottama dāsa Ṭhākura 說,nānā yoni bhraman kare, kadarya bhakṣaṇa kare,我們因不同身體而吃下不堪的東西,巡迴於各種身體。就像豬吃糞便,kadarya,非常骯髒,但牠在吃。同樣,其他身體形式也吃不堪的東西,這是因無知。人身是為了獲取知識,而非保持無知,tamasi mā jyotir gamaḥ,這是《韋達》的教導:「不要留在無知的黑暗中」,而要走向光明,jyotir gamaḥ。

最好的知識由 主 Krishna 親自給予,在《博伽梵歌》中。祂親自來傳授知識,但我們不幸地不接受,反而追求有缺陷的人類給予的其他知識。人類無法給予完美知識,因此科學家、哲學家的陳述只是理論,非事實,因知識不完美。完美知識只能從無缺陷者獲得。受制靈魂有四種缺陷:犯錯、受幻惑、有欺騙傾向、感官不完美。我們通過感官獲取知識,若感官不完美,如何獲得完美知識?例如,我們用顯微鏡、望遠鏡觀察行星系統,但這些儀器由感官有缺陷的人製造,通過望遠鏡如何獲得完美知識?因此,一位天文學家提出理論,幾年後被推翻,另一理論出現,因每個人的知識都不完美。我們的知識途徑不同,《韋達》方式是,tad-vijñānārthaṁ sa gurum eva abhigacchet,samit-pāṇiḥ śrotriyaṁ brahma-niṣṭham,必須接受一位從完美靈性導師獲得知識的 guru。就像 主 Krishna 是最初的完美靈性導師,Arjuna 直接從祂那裡覺悟。若我們從 Arjuna 或其傳承接受知識,知識就是完美的。Arjuna 接受 主 Krishna 為 paraṁ brahma paraṁ dhāma pavitraṁ paramaṁ bhavān,若我們接受 Arjuna 的觀點,認 主 Krishna 為至尊人格神首,一切的起源,我們的知識就是完美的。我可能不完美,但因從完美者獲得知識,我的知識是完美的,這是 paramparā 傳承系統。

為消除無知,應接受完美知識,停止罪業活動。《博伽梵歌》中, 主 Krishna 說,janma karma me divyam,若從 主 Krishna 的奉獻者試圖理解 主 Krishna,變得完美,tyaktvā dehaṁ punar janma naiti,免於罪業反應,免於接受不同身體的痛苦,自動從物質世界解脫。解脫意味著回到原本位置,就像病人發燒後康復,稱為從發燒中解脫。同樣,擁有完美知識—理解「我是 主 Krishna 的永恆僕人」,jīvera svarūpa haya nityera kṛṣṇera dāsa,這是完美知識。Caitanya Mahāprabhu 教導,gopī-bhartur pada-kamalayoḥ dāsa-dāsānudāsaḥ,祂說:「我不是 brāhmaṇa、śūdra、brahmacārī、sannyāsī」,因為我們以 varṇāśrama-dharma 認同自己:「我是 brāhmaṇa、sannyāsī、brahmacārī、gṛhastha、kṣatriya」,這些是我們的稱呼。但當我們無稱呼時,「我不是 brāhmaṇa、brahmacārī,我只是 主 Krishna 的純粹僕人」,這是知識。其他認同是無知。

當我們明白「我是 主 Krishna 的永恆僕人」,就解脫了,muktir hitvā anyathā rūpaṁ svarūpeṇa vyavasthitiḥ,放下其他身份,回到本然位置。雖然我像完美 brāhmaṇa、kṣatriya、vaiśya 行事,仍不完美,因我的完美不是做 vaiśya、brāhmaṇa、kṣatriya、美國人、印度人,而是做 主 Krishna 的僕人,這是解脫,sarvopādhi-vinirmuktaṁ tat-paratvena nirmalam。nirmalam 即解脫,Vaiṣṇava 過程是成為 nirmalam,純粹認同為 主 Krishna 的僕人,無 kṣatriya、brāhmaṇa、美國人、印度人之分。只要堅持稱呼,就不是 nirmala,而是 samala,帶有骯髒之物。必須從這些骯髒中解脫,回到 Krishna 意識,罪業及其反應將被抵消。繼續。

Pradyumna
我們因過去罪業而受現今苦惱,未來可能因現今罪業而受苦,但若投入 Krishna 意識,所有罪業反應可立即停止。

Prabhupāda
是的。若投入 Krishna 意識,自動免於罪業活動。奉獻服務讓心專注於 主 Krishna 的蓮足,如 Ambarīṣa Mahārāja,sa vai manaḥ kṛṣṇa-padāravindayor vacāṁsi vaikuṇṭha-guṇānuvarṇane。他是世界的負責皇帝,卻將心固定於 主 Krishna 的蓮足,用言語僅描述 主 Krishna 的超然品質,vaikuṇṭha-guṇānuvarṇane。他用眼睛看神像,用腿走進寺廟,用手清掃寺廟,用鼻子聞獻給 主 Krishna 的花和 tulasī,用舌頭品嚐 Krishna-prasādam,全部感官用於 主 的服務,無機會犯罪。這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家中可供奉神像,按經典和靈性導師的指導規律崇拜,吃 prasādam,聽《聖典博伽瓦譚》,唱頌 Hare Krishna。這是簡單的生活,可免於所有罪業反應。簡單的事情。繼續。

Pradyumna
作為證據,Rūpa Gosvāmī 引用《聖典博伽瓦譚》第十一篇第十四章第十八節,與 主 Krishna 對 Uddhava 的教導有關,祂說:「親愛的 Uddhava,對我的奉獻服務如炽烈火焰,能將無限燃料燒成灰燼。」這意味著 Krishna 意識的奉獻服務如炽烈火焰,能燒盡所有罪業的燃料。例如,在《博伽梵歌》中,Arjuna 認為戰鬥是罪行,但 主 Krishna 命令他上戰場,戰鬥成為奉獻服務,因此 Arjuna 無罪業反應。

Prabhupāda
是的。就像火焰,你不斷添加燃料,它會燒成灰燼。同樣,無 Krishna 意識,每個人都有罪。但有罪不是障礙,因每個人都帶罪。若投入 Krishna 意識,Krishna 意識如火焰,罪業如木材,接觸火焰,木材燒成灰燼。但一旦投入 Krishna 意識,應停止罪業的支柱。過去的罪業可被原諒,但若繼續犯罪,無助於我們。就像火焰,添加燃料會燒成灰燼,但若同時潑水,則無效。過去罪業可燒成灰燼,但不能再添加新的罪業,否則是往火上潑水,不會燃燒。繼續。

Pradyumna
Śrīla Rūpa Gosvāmī 引用《聖典博伽瓦譚》第三篇第三十三章第六節,Devahūti 對其子 Kapiladeva 說:「我主,奉獻服務有九種,從聆聽和唱頌開始。任何人若聆聽您的故事、唱頌您的榮耀、向您頂拜、思念您,如此執行九種奉獻服務之一,即使出身於食狗者的家庭(人類最低等級),也立即有資格執行祭祀。」

Prabhupāda
是的,śvādo 'pi sadyaḥ savanāya kalpate。這是經文。實際上我們見過。上次我經菲律賓時,我們在那裡有個中心,由我們的奉獻者 Siddha-svarūpa(Siddha-svarūpānanda Mahārāja)及其同伴在六個月內組織得很好。菲律賓人確實是食狗者,韓國人、菲律賓人、部分中國人、日本人也是。但即使是食狗者,他們參加聚會,與我們唱頌得很好,比印度所謂的 Vaiṣṇava 更好。他們如此出色,實際見證。《博伽梵歌》也確認,śvādo 'pi sadyaḥ savanāya kalpate。出身食狗者家庭的人,食狗者被視為人類最低等,caṇḍāla、śva-paca,經典多處提及,aho bata śvapaco 'pi garīyān yaj-jihvāgre nāma tubhyam。若食狗者無冒犯地唱頌 Hare Krishna 曼陀羅,也變得榮耀,aho bato śvapaco 'to garīyān yaj-jihvāgre nāma tubhyāṁ。

Caitanya Mahāprabhu 給我們的教導在經典中。Ācārya 的職責不是發明,而是指出:「這是東西。」就像黑夜中無法看清,太陽升起時,一切顯現。事物本已存在,ācārya 或化身不創造,只給予光,讓我們看清真相。Caitanya Mahāprabhu 從《Bṛhad-nāradīya Purāṇa》指出,harer nāma harer nāma harer nāma iva kevalaṁ,kalau nāsty eva nāsty eva nāsty eva gatir anyathā,這節經文已存在,指示 Kali 時代的活動。Caitanya Mahāprabhu 雖然是 主 Krishna 本身,卻不製造新東西,而是依經典。祂教導,yaḥ śāstra-vidhim utsṛjya vartate kāma-kārataḥ na siddhiṁ sāvāpnoti,無人能放棄經典教導。brahma-sūtra-padaiś caiva hetumadbhir viniścitaiḥ,祂引用經典。Ācārya 的職責是指出經典教導,經典已存在《韋達》中。就像藥店裡全是藥,但有經驗的醫生選出適合你的藥。你不能說:「隨便拿一瓶。」這是無稽之談。Kali 時代的人壽短、不幸、遲鈍、易受干擾,Caitanya Mahāprabhu 給予的特別藥方是,harer nāma harer nāma harer nāmaiva kevalaṁ,kalau nāsty eva nāsty eva nāsty eva gatir anyathā,prabhu kahe, ihā haite sarva-siddhi haibe tomāra。

我們應接受專為 Kali 時代化身的 Caitanya Mahāprabhu 的教導,kalau saṅkīrtana-prāyair yajanti hi su-medhasaḥ,經典教導,kṛṣṇa-varṇaṁ tviṣākṛṣṇaṁ,sāṅgopāṅgāstra-pārṣadam,yajñaiḥ saṅkīrtana-prāyair,yajanti hi su-medhasaḥ。Caitanya Mahāprabhu 總與 Śrī Advaita Prabhu、Śrī Nityānanda Prabhu、Śrī Gadādhara Prabhu、Śrī Śrīvāsa Prabhu 相伴。因此,崇拜方式是,śrī-kṛṣṇa-caitanya prabhu-nityānanda śrī-advaita gadādhara śrīvāsādi-gaura-bhakta-vṛnda,不應簡化,依經典指示,《聖典博伽瓦譚》說,kṛṣṇa-varṇaṁ tviṣākṛṣṇaṁ sāṅgopāṅgāstra-pārṣadam。為免除 Kali 時代的罪業,經典已規定,Caitanya Mahāprabhu 確認,ceto-darpaṇa-mārjanaṁ bhava-mahā-dāvāgni-nirvāpaṇam。我們應唱頌,Hare Kṛṣṇa Hare Kṛṣṇa Kṛṣṇa Kṛṣṇa Hare Hare,Hare Rāma Hare Rāma Rāma Rāma Hare Hare。

謝謝大家。Hare Kṛṣṇa。(結束)

本網站使用 Cookie。使用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在您的電腦上儲存 Cookie。此外,您確認已閱讀並瞭解我們的隱私權政策。如果您不同意,請離開本網站。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