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愛的甘露》,1973年1月7日,孟買
Pradyumna
祈求吉祥:主 Śrī Krishna 是至尊人格神首,一切因果的根源,所有 rasa(關係)的寶庫,這些關係包括中立或被動的崇拜、僕人身份、友誼、父母之愛、愛侶之情、喜劇、憐憫、恐懼、騎士精神、恐怖、驚奇和毀滅。祂是至高無上的吸引形式,以祂的普遍和超然的吸引力,迷住了所有 gopīs,包括 Tārakā、Pālikā、Śyāmā、Lalitā,以及最終的 Śrīmatī Rādhārāṇī。願祂的恩典降臨我們……
Prabhupāda
Krishna 是所有 rasa 的寶庫。rasa 這個詞很特別,可以翻譯成「滋味」、「情趣」或「趣味」。我們與 Krishna 的關係中,總有某種滋味。沒有滋味,我們無法與任何人維持關係,必須有某種趣味。這些 rasa 或滋味共有十二種。主要的 rasa 是我們與無生命物體的關係,例如我坐在這個椅子上,感受到的舒適就是一種 rasa,這叫做 śānta-rasa。比 śānta-rasa 更高的是 dāsya-rasa,例如我的學生、我的弟子想服務我,我也接受他們的服務,這也是一種 rasa 的交流,叫做 dāsya-rasa。接下來是 sakhya-rasa,友誼的 rasa。如果服務變得非常親密,就成為友誼的 rasa。再進階是 vātsalya-rasa,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愛的滋味,這是更深的關係。最高的是 mādhurya-rasa,夫妻或情人之間的愛的滋味。這些是主要的五種 rasa。(旁白:這是什麼聲音?)當關係更進一步……(窗戶的風聲)是從這邊來的嗎?還是……
Śyāmasundara
我在關門,因為外面的噪音傳進來了。
Prabhupāda
嗯?風是從這邊來的。
其他人士
不,不,是從那邊來的。
Prabhupāda
哦。
印度人
門半開著。
另一印度人
對,對,關上門吧,這樣好些。
Prabhupāda
嗯。我們與 Krishna 或神的關係有不同的 rasa。這些是主要的 rasa,還有次要的、間接的 rasa。例如 Kaṁsa 想殺 Krishna,這也是一種 rasa。次要的 rasa 是什麼?請讀一下。
Pradyumna
「……包括中立、僕人身份……」哦,間接的 rasa 是「喜劇、憐憫、恐懼、騎士精神……」
Prabhupāda
什麼?
Pradyumna
喜劇。
Prabhupāda
喜劇,hāsya-rasa,創造一個讓大家都發笑的情境,這也是一種 rasa。然後呢?
Pradyumna
憐憫。
Prabhupāda
憐憫。看到一個窮人躺在街上,你會感到同情,這是憐憫的 rasa。然後呢?
Pradyumna
恐懼。
Prabhupāda
恐懼。遇到老虎或鬼怪,你會害怕,這也是一種 rasa。然後呢?
Pradyumna
騎士精神。
Prabhupāda
騎士精神。與敵人作戰,擊敗或殺死他,這也是一種 rasa。然後呢?
Pradyumna
恐怖。
Prabhupāda
恐怖。例如屠夫殺動物時感到享受,獵人殺動物也享受某種 rasa,這是恐怖的 rasa。然後呢?
Pradyumna
驚奇。
Prabhupāda
驚奇。看到令人震驚的事物,這也是一種 rasa。根據 śāstra,總共有十二種 rasa——五種主要,七種次要。所有這些 rasa 都在 Krishna 之中,因此 Krishna 被稱為 Akhila rasāmṛta-sindhu。你可以通過任何一種 rasa 與 Krishna 建立聯繫,因此祂是所有快樂的寶庫。我們寫了一本小書《Krishna,the Reservoir of All Pleasure》。雖然恐怖或驚奇的 rasa 不如愛侶之情、父母之愛或友誼之愛那樣親密,例如 Bhīṣmadeva 通過騎士精神的 rasa 享受與 Krishna 的關係。他決定:「今天我要殺死 Arjuna,否則 Krishna 就得打破祂的承諾。」Krishna 承諾在戰場上不拿武器,保持中立,因為雙方都是祂的親戚。Krishna 將祂的力量一分為二:一邊是祂的士兵,一邊是祂自己。Duryodhana 選擇了士兵,認為「我要 Krishna 幹什麼?」而 Arjuna 說:「我要你。」就像當年 Gandhi 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他選擇了像 C. R. Das 這樣的大人物,但 C. R. Das 說:「Gandhi,我可以給你錢,但別讓我放棄律師工作。」Gandhi 說:「我不要你的錢,我要你。」同樣,Arjuna 選擇了 Krishna。
事實上,你可以通過任何一種 rasa 與 Krishna 建立關係,因為除了這十二種 rasa 之外,沒有其他 rasa。我們的 Gosvāmīs 教導:yena tena prakāreṇa manaḥ kṛṣṇe niveśayet。無論如何,將你的心專注於 Krishna。例如 Kaṁsa,他一心想殺 Krishna,總是想著 Krishna,但這種 Krishna 意識不是 bhakti,而是對立的意識,pratikūla。但即使如此,他也得到了好處,因為他與 Krishna 有聯繫。被 Krishna 殺死的敵人,如 Kaṁsa,都立即獲得解脫。
《Bhakti-rasāmṛta-sindhu》教導我們,即使以對立的方式與 Krishna 聯繫也是有益的,因為 Krishna 就在那裡。例如檀香木,無論你怎麼摩擦,都會散發出香味,給你舒適。同樣,與 Krishna 建立聯繫,ānukūlyena kṛṣṇānu-śīlanam(《Caitanya-caritāmṛta》Madhya 19.167),以有利的方式更好,這是臣服。ānukūlyasya saṅkalpaḥ prātikūlyaṁ vivarjanam。臣服是以五種主要 rasa 服務 Krishna,例如 śānta-rasa、dāsya-rasa、sakhya-rasa。Arjuna 以友誼的 rasa 服務 Krishna,sakhyam ātma-nivedanam。奉獻服務有九種方式:śravaṇaṁ kīrtanaṁ viṣṇoḥ smaraṇaṁ pāda-sevanam arcanaṁ vandanaṁ dāsyaṁ sakhyam ātma-nivedanam(《聖典博伽瓦譚》7.5.23)。你可以採用全部九種,或八種、七種,至少一種。例如 Parīkṣit Mahārāja 在生命最後七天只聆聽 Krishna 的故事,śrī-viṣṇoḥ śravaṇe parīkṣit。而 Śukadeva Gosvāmī 只講述 Krishna 的故事,śrī-viṣṇoḥ kīrtane。Caitanya Mahāprabhu 的使命是:yāre dekha tāre kaha kṛṣṇa upadeśa(《Caitanya-caritāmṛta》Madhya 7.128),讓每個人都傳播 Krishna 的教導。
Caitanya Mahāprabhu 希望派 guru 到世界各地,pṛthivīte āche yata nagarādi grāma sarvatra pracāra haibe mora nāma。這是祂的使命。祂說,印度的使命是:bhārata-bhūmite manuṣya-janma haila yāra janma sārthaka kari' kara paropakāra(《Caitanya-caritāmṛta》Ādi 9.41)。印度人應完善自己的生命,傳播靈性知識。印度不是為了模仿技術,像驢子一樣日夜工作。印度人生來就有 Krishna 意識,但被強迫偏離,因此不和諧。即使在現代城市,只要有宗教聚會,成千上萬人參加,因為他們天生為此而生。Caitanya Mahāprabhu 說,印度有《博伽梵歌》、韋達、《聖典博伽瓦譚》、Krishna、Rāmacandra、Vyāsadeva,我們卻去學技術?這是多大的墮落!印度的使命是吸收這些聖人的知識,傳播到全世界。全世界都在期待印度的靈性文化,但假 swami 欺騙他們,拿錢、享樂,毫無作為。我們應傳播真正的靈性知識,這是印度的責任。
《博伽梵歌》說,na māṁ prapadyante mūḍhāḥ duṣkṛtina narādhamāḥ māyayāpahṛta-jñānā āsurī-bhāvam āśritāḥ(《博伽梵歌》7.15)。不臣服於 Krishna 的人是 duṣkṛtina(罪人)、mūḍha(愚人)、narādhamā(最低的人),因為他們的知識被 māyā 奪走,遵循無神論。《Bhakti-rasāmṛta-sindhu》告訴我們,人生的目的是享受快樂,但單獨無法享受,必須有另一方。你可以通過 sakhya-rasa、dāsya-rasa、vātsalya-rasa 或恐怖的 rasa 與 Krishna 互動。例如 Bhīṣmadeva,他決定殺死 Arjuna 或逼 Krishna 打破承諾。當 Arjuna 的戰車被擊碎,他摔倒時,Krishna 拿起車輪,衝向 Bhīṣma,說:「停止,否則我殺你!」Bhīṣma 立即放下武器。這不是 Krishna 違背承諾,而是展示另一種 rasa,祂想取悅奉獻者。Bhīṣma 刺穿 Krishna 的身體,血流出來,但他臨終時回想這一刻,這是恐怖的 rasa。Viśvanātha Cakravartī 解釋,戀人親吻時咬出血液也是愉悅的,這是可能的。
Rūpa Gosvāmī 教導,無論以何種方式與 Krishna 建立關係,raso vai saḥ labdhānandi bhagavān。你只要與 Krishna 互動,就會感到快樂。人們辛苦工作為追求快樂,但像豬吃糞便的快樂不是真正的快樂。《聖典博伽瓦譚》說,nāyaṁ deho deha-bhājāṁ nṛloke kaṣṭān kāmān arhate viḍ-bhujāṁ ye tapo divyaṁ putrakā yena śuddhyed sattva yasmād brahma-saukhyaṁ tv anantam(《聖典博伽瓦譚》5.5.1)。不要像狗或豬追求快樂,真正的快樂是通過 tapasya 淨化存在,超越物質感官的享受,sukham ātyantikam yat tad atīndriya grāhyam(《博伽梵歌》6.21)。現在的存在不純淨,必須承受 janma-mṛtyu-jarā-vyādhi(《博伽梵歌》13.9)。你開再好的醫院也無法阻止死亡,發明藥物也無法阻止疾病,避孕也無法阻止出生。真正的快樂是通過 Krishna 意識,janma karma me divyaṁ yo jānāti tattvataḥ tyaktvā dehaṁ punar janma naiti mām eti kaunteya(《博伽梵歌》4.9)。簡單理解 Krishna,不要曲解《博伽梵歌》。Krishna 說,man-manā bhava mad-bhakto mad-yājī māṁ namaskuru(《博伽梵歌》18.65),遵循祂的方法,你會快樂。
感謝大家。
Prabhupāda
有五種 mukti:sāyujya-mukti、sārūpya-mukti、sālokya-mukti、sāmīpya-mukti。sāyujya-mukti 是 jñānīs 追求的,與至尊合一,稱為 monism,這是給 Krishna 的敵人的。例如從黑暗到光明的解放,物質世界是黑暗,tamasi mā jyotir gamaḥ(韋達教導),要進入 brahmajyoti。但 sāyujya-mukti 只是 sat(永恆),缺少 cit(知識)和 ānanda(喜悅)。你需要與 Krishna 互動,āruhya kṛcchreṇa paraṁ padaṁ tataḥ patanty adhaḥ anādṛtaḥ-yuṣmad-aṅghrayaḥ(《聖典博伽瓦譚》10.2.32)。不依附 Krishna 的蓮足,會因缺少 ānanda 而再次墮落。Vaiṣṇavas 不追求任何 mukti,只想服務主,mama janmani janmanīśvare bhavatād bhaktir ahaitukī tvayi(《Caitanya-caritāmṛta》Antya 20.29, Śikṣāṣṭaka 4)。許多 sannyāsīs 說 brahma satyaṁ jagan mithyā,但因缺少 ānanda,又回來開醫院或學校。我們的提議不是放棄現代事物,而是以 Krishna 意識做事,ataḥ pumbhir dvija-śreṣṭhā varṇāśrama-vibhāgaśaḥ svanuṣṭhitasya dharmasya saṁsiddhir hari-toṣaṇam(《聖典博伽瓦譚》1.2.13)。你做現代事物,但要看是否因此變得完美,否則下辈子變成豬狗,有何益處?
印度人
Swamijī,您寫……
Prabhupāda
我們的提議是你不能放棄 Krishna 意識。你可以做現代事物,但要以取悅 Hari 為目標,這是《聖典博伽瓦譚》的教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