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愛之甘露》,1972年11月13日,溫達文
Pradyumna
練習意味著運用我們的感官進行某種特定工作。因此,奉獻服務的實踐意味著利用我們的不同感官器官為主 Kṛṣṇa 服務。有些感官用於獲取知識,有些則用於執行我們思考、感受和意願的結論。所以,練習意味著在實際的奉獻服務中運用我們的頭腦和感官。這種練習不是為了發展某種人為的東西。例如,一個孩子學習或練習走路,這種走路並非不自然。孩子天生就有走路的能力,只需稍加練習,就能走得很順暢。同樣,對至尊主的奉獻服務是每個生命體的自然本能。即使是未開化的原住民,也會對自然法則展現的某種奇妙事物表示敬意,並意識到在這些奇妙的展現或行動背後,有某種至高無上的存在。因此,這種意識雖然在物質污染的生命體中處於休眠狀態,但存在於每個生命體內。當這種意識被淨化時,就稱為主 Kṛṣṇa 意識。
Prabhupāda
即使在叢林民族的心中,也存在對至尊的順從。只要有雷擊,他們就會致敬。只要看到大海或海洋,他們也會致敬。對偉大事物的敬意是自然的。這是對至尊主能量或力量的逐步體會。因為我們所見的一切,無論是什麼,都只是至尊主能量的不同表現。Parasya brahmaṇaḥ śaktiḥ。我們可以在任何地方體會至尊主的能量和力量。正如我昨天解釋的,種子中蘊含著這種力量。正如主 Kṛṣṇa 說,bījo 'haṁ sarva-bhūtānām。一棵巨大的榕樹濃縮在一粒比芥菜籽還小的種子中,內含一棵大樹的全部潛力。
有一個很有啟發性的故事。Nārada Muni 在前往 Vaikuṇṭha 的路上,一位非常博學的 brāhmaṇa 學者遇見他,問他去哪裡。Nārada Muni 說:「我要去見我的主 Nārāyaṇa。」這位 brāhmaṇa 請他問問自己何時能解脫。Nārada Muni 答應會問。同樣,在路上,他遇到一個鞋匠,也問 Nārada Muni 去哪裡,並請他問問自己何時能解脫。當 Nārada Muni 見到 Nārāyaṇa 時,他提到這兩人的問題,因為他是一位聖人,信守承諾。Nārāyaṇa 說:「這個鞋匠今生就能解脫,而那位 brāhmaṇa 還需經歷多生。」
Nārada Muni 感到震驚,一位博學的 brāhmaṇa 需要這麼多時間,而鞋匠今生就能解脫。他問:「主啊,這是什麼原因?」Nārāyaṇa 給了他一根針,說:「當他們問 Nārāyaṇa 在做什麼,你可以說祂正把一頭大象從針孔中拉進拉出。」當 Nārada Muni 回來時,brāhmaṇa 說:「我向您和 Nārāyaṇa 致敬,但我們無法相信大象能從針孔中拉進拉出。」而鞋匠聽到後開始哭泣,說:「我的 Nārāyaṇa 如此強大,祂能做到一切。」他立刻相信 Nārāyaṇa 能將大象從針孔中拉進拉出。Nārada Muni 問他:「為什麼你相信?那位 brāhmaṇa 是博學之人,他不信。你為何相信?你的信念從何而來?」鞋匠說:「我坐在這棵榕樹下,許多榕樹果實掉落,每個果實裡有成千上萬的種子,每粒種子裡都有一棵榕樹。如果 Nārāyaṇa 能將成千棵榕樹藏在這果實中,祂怎麼不能將大象從針孔拉進拉出?」
這就是信仰。信仰不是盲目的,而是有證據的。鞋匠並非盲目相信 Nārāyaṇa 能拉大象通過針孔,而是實際看到了主的潛力,bījo 'haṁ sarva-bhūtānām,主如何將榕樹的全部潛力藏於種子中。否則「全能」就毫無意義。祂能做任何祂想做的事,不可思議。Śrīla Jīva Gosvāmī 解釋,除非我們相信主不可思議的力量,否則無法理解祂的活動。Parāsya śaktir vividhaiva śrūyate, svābhāvikī-jñāna-bala-kriyā ca。我們無法判斷事情如何發生,只能相信。因此,韋達知識非常重要。我們無法自行研究或判斷,只能接受韋達的真理。例如,韋達說牛糞是純淨的,而其他動物的糞便不純淨,我們必須接受。Veda-vāṇī 意味著不可否認,不可爭辯,必須如實接受。因此,博學的學者講話時,會引用韋達的證據,śruti,śruti-pramāṇa,這是最好的證據。繼續。
Pradyumna
有某些規定的方法,能讓我們運用感官和頭腦,以喚醒我們對主 Kṛṣṇa 的愛的休眠意識,就像孩子通過一點練習就能開始走路一樣。
Prabhupāda
Gosvāmīs 或 Pañcarātra 系統中,經典規定的規範原則是如此設計,若我們遵循,休眠的主 Kṛṣṇa 意識會逐漸被喚醒。因此,這些由經典和 ācāryas 確認的規範原則…… Narottama dāsa Ṭhākura 說,tāṅdera caraṇa-sevi。我們必須遵循 ācāryas 的腳步。Ācārya 意味著 paramparā,一位 ācārya 遵循前一位 ācārya。Ācārya 不會創造新奇的東西,他遵循前人,因此他是 ācārya。遵循的人,ācāryavān puruṣo veda。《博伽梵歌》中說 ācārya upāsanam。因此,我們必須接受 ācāryas 制定的原則。Tāṅdera caraṇa-sevi-bhakta-sane vāsa。
rūpa-raghunātha-pade haibe ākuti
kabe hāma bujhaba śrī-yugala-pīriti
Narottama dāsa Ṭhākura 的話被視為韋達證據,śruti-pramāṇa。Viśvanātha Cakravartī Ṭhākura 說,Narottama dāsa Ṭhākura 的陳述與韋達證據同等重要。因此,我們常引用 Narottama dāsa Ṭhākura,不僅是他,還有 Kṛṣṇadāsa Kavirāja Gosvāmī 和六位 Gosvāmīs,他們都是權威。所以我們沒有困難。Tāṅdera caraṇa-sevi-bhakta-sane vāsa。只要遵循 ācāryas、Gosvāmīs 的腳步,與真誠的奉獻者一起生活,我們的生命就成功了。這不難。Bhakta-sane vāsa。Tāṅdera caraṇe。我們應與奉獻者一起生活,遵循 ācāryas 的腳步,不製造自己的想法。否則會毀壞一切。只要努力遵循,他們會保護我們。因為主 Kṛṣṇa 說,ahaṁ tvāṁ sarva-pāpebhyo mokṣayiṣyāmi。若我們依附 ācāryas,即依附主 Kṛṣṇa。Yasya prasādād bhagavat-prasādaḥ。若 ācārya、guru 滿意,我們就知道主 Kṛṣṇa 滿意。Ācāryaṁ māṁ vijānīyāt。這是原則,ācāryas 給我們指引,不難。只要我們真誠認真,一切都會順利。繼續。
Pradyumna
若一個人沒有基本的走路能力,練習也無法走路。同樣,主 Kṛṣṇa 意識無法僅靠練習喚醒。
Prabhupāda
人為的練習無法喚醒主 Kṛṣṇa 意識。Nitya-siddha kṛṣṇa-bhakti 'sadhya' kabhu naya。主 Kṛṣṇa 意識不是靠練習得來,而是通過特定方法……就像性衝動已存在於每個人心中,當有機會時,它會被喚醒。不是說一塊無生命的石頭能被喚醒性衝動。必須是人類或動物,有生命體,性衝動才會在適當環境下被喚醒。同樣,若我們保持在有利環境中,即 bhakta-sane vāsa,與純粹奉獻者一起生活,無物質慾望,Vṛndāvana 的生活……住在 Vṛndāvana 的意義是什麼?因為 bhakta-sane vāsa。這裡的人來是為了培養奉獻態度,不是為了做生意或賺錢。若有人這樣做,就是 dhāma-aparādha。有許多種類的 dhāma-aparādha、nāma-aparādhas、sevā-aparādha,這些冒犯在《Bhakti-rasāmṛta-sindhu》中會描述。在 Vṛndāvana-dhāma,沒人應做生意或滿足感官,這樣住在 Vṛndāvana-dhāma 才有收益。當然,住在 Vṛndāvana-dhāma 的人是幸運的,因為 dhāma 本身有其力量。但 ānukūlyena kṛṣṇānu-śīlanam。若我們以有利的方式生活在 dhāma,達成最終成功的可能性很高。若犯冒犯,進展會延遲。但無論如何,黏著 Vṛndāvana 塵土的人,必定受益。繼續。
Pradyumna
實際上沒有這樣的練習。當我們希望發展對奉獻服務的內在能力時,某些過程若被接受並執行,會喚醒這種休眠能力。這種練習稱為 sādhana-bhakti。
Prabhupāda
遵循經典和 ācārya、靈性導師指引的練習,稱為 sādhana-bhakti。任何人都能做到,只要認真。Ādau śraddhā tataḥ sādhu-saṅga atha bhajana-kriyā。Bhajana-kriyā 即 sādhana-bhakti。若我們的 bhajana-kriyā 符合規範,所有 anarthas、不必要的壞習慣會立即消失。Anartha-nivṛttiḥ 後,tato niṣṭhā tato ruci athāsaktis tato bhāvaḥ。這樣,我們的奉獻態度會增強,最終得到主的蓮足庇護。
Pradyumna
在物質能量影響下的每個生命體被認為處於不正常的瘋狂狀態。《聖典博伽瓦譚》說:「受條件束縛的靈魂通常是瘋狂的,因為他總是從事導致束縛和痛苦的活動。」靈魂在原始狀態是喜悅、幸福、永恆且充滿知識的。
Prabhupāda
Nūnaṁ pramattaḥ kurute vikarma。物質主義者是瘋狂的。
piśācī pāile jana mati-cchanna haya
māyā-grasta jīvera se dāsa upajaya
物質主義者瘋狂追求感官享受,就像被鬼附身的人胡言亂語。在物質狀態下,我們說的全是廢話。除非將舌頭用於 kṛṣṇa-kathā……Vacāṁsi vaikuṇṭha-guṇanuvarṇane。除非用舌頭描述 Vaikuṇṭha——至尊人格神首的榮耀,否則我們只會談政治或其他廢話,浪費時間。就像青蛙叫。《聖典博伽瓦譚》說 jihvāsatī dārdurikeva。若舌頭不用於主 Kṛṣṇa 服務……Sevonmukhe hi jihvādau。奉獻服務從舌頭開始。人們會問:「服務怎麼從舌頭開始?」是的。Sevonmukhe hi jihvādau svayaṁ sphuraty adhaḥ。舌頭是發展奉獻服務的極佳工具。若不用於奉獻服務,就如青蛙的舌頭。Jihvā dārdurikeva。為什麼?「我的舌頭這麼好,為什麼比作青蛙?」因為青蛙叫「caw a kronh」,這是在召喚蛇。蛇聽不到,但聽到叫聲就知道食物在哪裡。青蛙一被蛇吞噬,叫聲就停止了。同樣,我們有人類的舌頭,不是貓、狗、虎或豬的舌頭,應為主 Kṛṣṇa 服務,唱誦 Hare Kṛṣṇa。Hare Kṛṣṇa, Hare…這是用舌頭。並品嚐主 Kṛṣṇa-prasādam。若我們只唱誦 Hare Kṛṣṇa 曼陀羅,不讀任何經典,只吃供奉給主 Kṛṣṇa 的食物,發誓「我的舌頭只為主 Kṛṣṇa 服務,唱誦 Hare Kṛṣṇa 曼陀羅,餓了就吃一點 prasādam……」
這是 paramahaṁsas、Gosvāmīs 的原始過程。他們總是用舌頭進行 kṛṣṇa-kīrtana。
kṛṣṇa-kīrtana-gāna-nartana-parau premāmṛtāmbho-nidhī
dhīrādhīra-jana-priya-priyakarau nirmatsarau pūjitau
śrī-caitanya-kṛpā-bharau bhuvi bhuvo bhārāvahantārakau
vande rūpa-sanātanau raghu-yugau śrī-jīva-gopālakau
Haridāsa Ṭhākura,Nāmācārya Śrīla Haridāsa Ṭhākura,用舌頭唱誦:Hare Kṛṣṇa, Hare Kṛṣṇa, Kṛṣṇa Kṛṣṇa, Hare Hare/ Hare Rāma, Hare Rāma, Rāma Rāma, Hare Hare。很簡單,但也很難。應逐步……不應模仿,而是遵循偉大聖人、ācāryas 的腳步。Tāṅdera caraṇa-sevi-bhakta-sane vāsa。這個主 Kṛṣṇa 意識社團的目的是創造奉獻者,讓人們通過與奉獻者交往,遵循 Gosvāmīs 的腳步,自動提升到超然平台。這是主 Kṛṣṇa 意識社團的意義。不是聯合食堂,「你帶點東西,我帶點東西,一起煮飯吃睡。」不是這樣的社團。應始終用舌頭。
Tāṅdera caraṇa-sevi-bhakta……Narottama dāsa Ṭhākura 的這段話很重要。我們的任務是執行 Caitanya Mahāprabhu 的命令。六位 Gosvāmī、Caitanya Mahāprabhu……Caitanya Mahāprabhu 說:
pṛthivīte āche yata nagarādi grāma
sarvatra pracāra haibe more nāma
祂希望在印度出生的人類承擔 Caitanya Mahāprabhu 的使命,傳播到全世界。Janma sārthaka kari' karo paropakāra。印度是為了造福他人,不是剝削他人。這是印度的使命。從遠古時代,人們從遠方來印度學習靈性進展。據說耶穌基督也來過這裡,住了十二年。許多中國學者和超然主義者也來過。印度是知識和文化的土地,特別是靈性知識,歷史悠久。特別是生在印度的人,應利用這特權。不幸的是,他們批評接受這文化的西方人,懷疑他們,真是遺憾。但無論如何,這是 Caitanya Mahāprabhu 的命令,聰明的印度人應利用偉大聖賢的恩賜,讓生命成功,並將這文化傳遍世界。這是 Caitanya Mahāprabhu 的使命。我們的主 Kṛṣṇa 意識運動就是為了這個目的。繼續。
Pradyumna
靈魂因從事不應做的活動(vikarma)而變得痛苦、短暫且無知。因此,我們必須練習 sādhana-bhakti,早上進行 maṅgala-ārātrika(神像崇拜),避免某些物質活動,向靈性導師致敬,遵循其他將逐一討論的規則和規範。這些練習將幫助治癒瘋狂。如同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疾病通過精神科醫生的指導治癒,sādhana-bhakti 治癒受 māyā(物質幻象)影響的靈魂的瘋狂。
Prabhupāda
如提到的,第一個原則是每個奉獻者必須早起。這是首要任務。不應睡超過六小時。若想多睡……但必須早起。四點鐘參加 ārātrika,maṅgala-ārātrika。Maṅgala-ārātrika 是一天吉祥的開始。若你參加 maṅgala-ārātrika……在 Vṛndāvana,現在每個寺廟一到四點,叮咚鈴聲立刻響起。人們可早起,在 Yamunā 沐浴,參拜寺廟中的神像。奉獻服務無需通過碩士考試或學士學位。只需遵循規範原則,就能自動靈性化。很簡單的方法。Vṛndāvana 專為此目的而設。人們來 Vṛndāvana 是為了利用這優勢。這裡的氛圍充滿奉獻服務。我們應利用這一點。這是 sādhana-bhakti。Sādhana 意味著練習,不需要高教育或財富。早起不是靠財富,任何人皆可。這只是練習。在 Yamunā 沐浴是練習。清晨參拜寺廟是練習。這是 sādhana-bhakti,練習。繼續。
Pradyumna
Nārada Muni 在《聖典博伽瓦譚》第七篇第一章第三十節提到 sādhana-bhakti。他對 Yudhiṣṭhira 國王說:「我親愛的國王,必須以任何方式將心意專注於主 Kṛṣṇa。」這就是主 Kṛṣṇa 意識。
Prabhupāda
Yena tena prakāreṇa manaḥ kṛṣṇe niveśayet。練習意味著無論如何,將心意專注於主 Kṛṣṇa 的蓮足,如 Mahārāja Ambarīṣa 所做。Sa vai manaḥ kṛṣṇa-padāravindayor。以這樣的方式練習,你能二十四小時不間斷地思念主 Kṛṣṇa 的蓮足。這是第一流的瑜伽,立即成為第一流的瑜伽行者。無需練習冥想、samādhi、dhyāna、dhāraṇā、āsana、praṇāyāma 或 aṣṭāṅga-yoga。只練習簡單的一件事,始終思念主 Kṛṣṇa 的蓮足,你就是第一流的瑜伽行者。這不是我們的說法,是主 Kṛṣṇa 的說法。
yoginām api sarveṣāṁ
mad-gata āntarātmanā
śraddhāvān bhajate yo māṁ
sa me yuktatamo mataḥ
他是一流的瑜伽行者。誰?「總是以信心和愛在心中思念我。」這是第一流的瑜伽行者。我們的主 Kṛṣṇa 意識運動如此美好,若認真對待,立即在第一階段成為第一流的瑜伽行者,無需身體努力或神秘練習。無需。在 Kali-yuga 這不可能。瑜伽練習在 Satya-yuga 可行,人們強壯,壽命長。他們能練習瑜伽。現在我們不知何時會死,沒有固定時間,隨時可能死。Padaṁ padaṁ yad vipadām。這裡,特別在 Kali-yuga,時間很糟,隨時可能有動盪,隨時可能死。因此,建議是:
harer nāma harer nāma harer nāma eva kevalam
kalau nāsty eva nāsty eva nāsty eva gatir anyathā
你唱誦 Hare Kṛṣṇa, Hare Kṛṣṇa, Kṛṣṇa Kṛṣṇa, Hare Hare/ Hare Rāma, Hare Rāma, Rāma Rāma, Hare Hare。若你死時唱誦 Hare Kṛṣṇa,這是絕佳機會。這是唯一的 sādhana,sādhana-bhakti。始終唱誦 Hare Kṛṣṇa 曼陀羅,將心意專注於主 Kṛṣṇa 的蓮足,就能輕易讓生命完美。繼續。
Pradyumna
靈性導師 ācārya 的職責是為弟子找到方法,讓他將心意專注於主 Kṛṣṇa。這是 sādhana-bhakti 的開始。
Prabhupāda
是的。靈性導師的職責是指導弟子如何始終將心意專注於主 Kṛṣṇa 的蓮足。他應知道如何讓特定奉獻者從事特定服務。Sva-karmaṇā tam abhyarcya。每個人都有特定才能。靈性導師的職責是將弟子的才能用於主的服務,使他不斷思念主。這是靈性導師的職責。繼續。
Pradyumna
Śrī Caitanya Mahāprabhu 為此給了我們一個權威的計劃,以唱誦 Hare Kṛṣṇa 曼陀羅為中心。這唱誦有如此大的力量,立即讓人依附於主 Kṛṣṇa。這是 sādhana-bhakti 的開始。無論如何,必須將心意專注於主 Kṛṣṇa。偉大的聖人 Ambarīṣa Mahārāja,雖是負責任的國王,仍將心意專注於主 Kṛṣṇa。同樣,任何人若這樣專注心意,將迅速成功復甦原有的主 Kṛṣṇa 意識。
Prabhupāda
將心意專注於主 Kṛṣṇa 的蓮足就是瑜伽。Dhyānāvasthita-tad-gatena manasā paśyanti yaṁ yoginaḥ。誰是瑜伽行者?Dhyānāvasthita,總是思念主 Kṛṣṇa 的蓮足。Tad-gatena manasā,沉浸於主 Kṛṣṇa 的思想。這是瑜伽系統。無論如何,若將心意專注於主 Kṛṣṇa 的蓮足,就是瑜伽的完美。Yoginām api sarveṣāṁ。這是所有經典的裁決。通過專注於主 Kṛṣṇa 的蓮足,立即成為第一流的瑜伽行者,無疑。繼續。
Pradyumna
現在,sādhana-bhakti 或奉獻服務的練習也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規範原則,必須遵循靈性導師的命令或權威經典的力量。
Prabhupāda
是的。規範原則意味著不自行製造。規範原則是由權威經典提到並由靈性導師確認的。因為我們不知道。當靈性導師確認時,就是正確的。Sādhu guru, sādhu-śāstra-guru-vākya, tinete kariyā aikya。Narottama dāsa Ṭhākura 的同樣陳述。Sādhu,遵循的原則,sādhu-mārga-anugamanam。我們不能走 asādhu-mārga,必須走 sādhu-mārga。Mahājano yena gataḥ sa panthāḥ。我們不能跟隨自創的歌曲或想法。必須唱權威的歌曲,遵循權威的方法。Sādhu-guru-śāstra-vākya。Sādhu 和 guru 以經典為基礎。經典是 sādhu 和 guru 的陳述。因此,sādhu、guru 和 śāstra 是相同的。若某人的 sādhu 說法違背經典,他不是 sādhu。若某人的 guru 違背經典,他不是 guru。經典意味著原始的 sādhu 和 guru。《聖典博伽瓦譚》是研究原始 sādhu 和 guru 的特質,如 Prahlāda Mahārāja、Dhruva、Ambarīṣa、Pāṇḍavas、Bhīṣma。Bhāgavatam 意味著 Bhagavān 和 bhaga(奉獻者)的榮耀。Sādhu-guru-śāstra-vākya, tinete kariyā aikya。
這是 sādhana-bhakti。必須接受靈性導師的指導。Ādau gurvāśrayam, sad-dharma-pṛcchāt。誰需要靈性導師?對 sad-dharma 有興趣的人,不是 asad-dharma。Sad-dharma-pṛcchāt。Tasmād guruṁ prapadyeta jijñāsuḥ śreya uttamam。當一個人對超然主題有興趣時需要靈性導師。接受靈性導師不是時尚。像養寵物狗一樣養靈性導師,讓他認可我的罪行,不是接受靈性導師。靈性導師意味著 tad viddhi praṇipātena paripraśnena sevayā。你應選擇能完全臣服並提供服務的靈性導師。這是靈性導師。Sādhu-mārga-anugamanam。Sad-dharma-pṛcchāt。對超然主題有興趣的人需要靈性導師。Tad-vijñānārthaṁ sa gurum eva abhigacchet。Tad-vijñāna,靈性生活的科學。對靈性科學有興趣的人,不是為了時尚。必須認真。Tasmād guruṁ prapadyeta jijñāsuḥ śreya uttamam。首先要知道對什麼有興趣,物質還是靈性。若對靈性有興趣,應尋找真正的靈性導師。Gurum eva abhigacchet。必須尋找,不是可有可無。沒有真正的靈性導師,無法前進一步。繼續。
Pradyumna
……不可拒絕。這稱為 vaidhi 或規範性。必須無爭議地執行。另一部分……
Prabhupāda
是的。不能與靈性導師爭辯。首先,選擇一個你能完全臣服的靈性導師。就像 Arjuna 臣服於主 Kṛṣṇa。當他看到「我心中的疑問無人能解決」,他選擇主 Kṛṣṇa,說:「我明白,除非有您,沒人能消除我的疑惑。」Tasmād guruṁ prapadyeta。Śiṣyas te 'haṁ śādhi mām。因此,原始的靈性導師是主 Kṛṣṇa。主 Kṛṣṇa 是原始靈性導師。Tene brahma hṛdā ādi-kavaye。主 Kṛṣṇa 首先指導 Brahma,Ādi-kavi。從 Brahma 我們得到韋達知識。因此,主 Kṛṣṇa 是原始靈性導師。Aham evāsam agre。創造之前,主 Kṛṣṇa 已存在。Aham ādir hi devānām。主 Kṛṣṇa 是一切 devas 的起源,如 Brahmā、Viṣṇu、Maheśvara 及其他半神。因此,主 Kṛṣṇa 是 Arjuna 的靈性導師。研究《博伽梵歌》意味著若遵循 Arjuna 的腳步,你也與 Arjuna 一樣好。不是一樣好,而是你的知識完美。Arjuna 接受主 Kṛṣṇa 為 Paraṁ Brahma,你也接受主 Kṛṣṇa 為 Paraṁ Brahma,你的《博伽梵歌》研究就完美。若用所謂的學術評論,說「這不是主 Kṛṣṇa」,你就毀了。你的生命毀了,研究毀了。Sādhu-mārga-anugamanam。
若要研究《博伽梵歌》,遵循 Arjuna 的說法,哪有困難?Arjuna 對主 Kṛṣṇa 的說法已在《博伽梵歌》中。Arjuna 說:paraṁ brahma paraṁ dhāma pavitraṁ paramaṁ bhavān, śāṣvataṁ puruṣam ādi。你接受主 Kṛṣṇa。為何試圖將《博伽梵歌》減去主 Kṛṣṇa?這是無賴行為。這不是研究《博伽梵歌》。《博伽梵歌》應如實研究,就能受益。我們實際看到,我們在全世界如實呈現《博伽梵歌》,正獲得成功。不是摻假。摻假是毀壞。就像我 Guru Mahārāja 給的例子:一杯甜米飯,若混入沙粒,整個就毀了。不能按自己的想法評論《博伽梵歌》。主 Kṛṣṇa 沒讓《博伽梵歌》靠你的評論來理解。試著如實理解《博伽梵歌》,你會受益。這是 sādhu-mārga-anugamanam。
唱誦 Hare Kṛṣṇa。Hare Kṛṣṇa。(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