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工具

《奉愛的甘露》,1972年10月26日,溫達文

Pradyumna

《奉獻的甘露》特別為參與 Krishna 意識運動的人而寫。我衷心感謝所有幫助我的朋友和弟子……

Prabhupāda

好了,下一頁。

Pradyumna

祈求吉祥:主 Śrī Krishna 是至尊人格神首,一切因果的根源,所有 rasa(關係)的寶庫,這些關係包括中立或被動的崇拜、僕人身份、友誼、父母之愛、愛侶之情、喜劇、憐憫、恐懼、騎士精神、恐怖、驚奇和毀滅。祂是至高無上的吸引形式,以祂的普遍和超然的吸引力,迷住了所有 gopīs,包括 Tārakā、Pālikā、Śyāmā、Lalitā,以及最終的 Śrīmatī Rādhārāṇī。願祂的恩典降臨我們,使我們在撰寫《奉獻的甘露》這一職責時不受任何阻礙,這是由祂的神聖恩典 Śrī Śrīmad Bhaktisiddhānta Sarasvatī Gosvāmī Prabhupāda 所推動的。

Prabhupāda

Krishna 被描述為 akhila-rasāmṛta-sindhu,意即所有 rasa 的甘露之海。rasa 指的是我們在每項活動中享受的滋味或情趣。無論你做什麼,總會從中感受到某種滋味。總共有十二種 rasa,其中五種是主要的,七種是次要的,這裡有詳細描述。

當 Krishna 與 Bhīṣma 交戰時……你們知道這個故事。Duryodhana 曾批評 Bhīṣma:「親愛的祖父,你沒有全力與 Arjuna 作戰,因為對方是你的孫子,你對他們有天然的感情。我認為你沒有使出全力,否則他們早就被消滅了。」Bhīṣma 明白這個批評,立即承諾:「明天我將結束這五兄弟的性命,這樣你滿意嗎?我準備了五支箭,明天用來殺死這五兄弟。」Duryodhana 有些懷疑,於是說:「祖父,我可以幫你保管這五支箭,明天你再拿去用好吗?」Bhīṣma 同意了。

Krishna 知道 Bhīṣma 承諾明天要殺死 Pāṇḍavas,並選定了五支箭。為了保護祂的奉獻者,Krishna 對 Arjuna 說:「Duryodhana 曾答應給你一些恩惠,現在是機會。你去找他,他小心保管了那五支箭,你去拿來。」Arjuna 於是去找 Duryodhana。因為戰後的晚上,他們是朋友,沒有敵意,可以互相拜訪。Arjuna 到達時,Duryodhana 熱情接待他,說:「Arjuna,你想要什麼?我準備好了。如果你想要不戰而得王國,我也可以給你。」Arjuna 說:「不,親愛的哥哥,我不是為此而來。你曾說要給我恩惠,我來索取。」「好,我準備好了。」「那就把那五支箭給我。」Duryodhana 立即交出。

第二天早上,Bhīṣma 問:「那五支箭在哪?給我!」Duryodhana 說:「昨晚 Arjuna 拿走了。」Bhīṣma 明白這是 Krishna 的計謀。出於奉獻,他憤怒了。奉獻服務也可以在憤怒中執行,不僅限於獻花。如果奉獻者憤怒,也可以服務 Krishna。Bhīṣma 當即承諾:「今天 Krishna 必須打破祂的承諾。」因為 Krishna 曾承諾:「我在戰場上只會駕車,不會戰鬥。」Bhīṣma 說:「今天我要讓 Krishna 打破承諾,否則祂的朋友 Arjuna 將被殺死。」

當 Bhīṣma 激烈作戰時,Arjuna 的戰車被擊破,他摔倒在地。Krishna 拿起戰車的一個輪子,立即衝向 Bhīṣma。Bhīṣma 用箭刺穿 Krishna 的身體,但 Krishna 接受這些箭時,感覺比接受鮮花還要愉悅。這就是他們的互動,是一種恐怖的 rasa,表面上看似嚴酷,但 Krishna 感到愉悅。Śrīla Viśvanātha Cakravartī Ṭhākura 解釋得很精妙,譬如親吻時有時牙齒用力,但仍讓人愉悅。雖然 Bhīṣma 的箭刺穿 Krishna,Krishna 卻感到快樂。Bhīṣma 在臨終時,也希望看到 Krishna 在戰場上憤怒衝向他的模樣。

我們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享受對 Krishna 的愛,不僅是 gopīs 的擁抱,也包括 Bhīṣma 與 Krishna 的戰鬥,用箭刺穿祂的身體。因此 Krishna 是 akhila-rasāmṛta,任何 rasa,無論主要或次要,Krishna 都能回應你想與祂建立的關係。這就是 Krishna 的地位,kāmāt krodhād bhayāt dveṣāt。像 Pūtanā 想殺 Krishna,但被 Krishna 吸吮乳汁和生命後,Krishna 給了她母親的地位,因為祂看到她像母親般接近祂。tejīyasāṁ na doṣāya(《聖典博伽瓦譚》10.33.29)。同樣,gopīs 出於慾望接近 Krishna,但因此被淨化。就像太陽從尿液中吸取水分,太陽不被污染,尿液反而被淨化。你只要以某種方式接近 Krishna,人生就會成功,無論是 kāmāt(慾望)、krodhād(憤怒)、bhayāt(恐懼)還是 dveṣāt(仇恨)。

對於那些一直以愛與 Krishna 相連的人,更是如此。一切都是愛。只要你將注意力轉向 Krishna,那就是愛。就像 Kaṁsa,總是想到 Krishna,但他想殺死 Krishna,這是 pratikūla(對立),不是 bhakti。但 Krishna 仁慈,連 Kaṁsa 也得到解脫。這是 Krishna 的特別恩典。總共有十二種 rasa,yena tena prakāreṇa manaḥ kṛṣṇe niveśayet。Śrīla Rūpa Gosvāmī 說:「無論用什麼方式,將你的心專注於 Krishna,人生就成功了。」如果你的心總是專注於 Krishna,你的感官也會投入 Krishna 的服務,因為心是一切感官活動的中心。

像 Ambarīṣa Mahārāja,他首先將心專注於 Krishna,sa vai manaḥ kṛṣṇa-padāravindayoḥ(《聖典博伽瓦譚》9.4.18)。心專注於 Krishna 後,其他感官如舌頭也能用於服務。bhakti 從舌頭開始,sevonmukhe hi jihvādau。聽起來可能奇怪,但 śāstra 說,ataḥ śrī-kṛṣṇa-nāmādi na bhaved grāhyam indriyaiḥ(《Caitanya-caritāmṛta》Madhya 17.136)。我們現在的感官被物質覆蓋,無法品嚐 Krishna 的名字、形體、品質、活動和隨從。就像患黃疸病的人覺得糖果是苦的,我們的感官被物質意識覆蓋,無法直接感知 Krishna。必須淨化感官,就像眼睛長白內障無法看清,通過手術去除後就能看見。《Brahma-saṁhitā》說:premāñjana-cchurita bhakti-vilocanena santaḥ sadaiva hṛdayeṣu vilokayanti yam śyāmasundaram acintya-guṇa-svarūpaṁ govindam ādi-puruṣaṁ tam ahaṁ bhajāmi(《Brahma-saṁhitā》5.38)。用愛 Krishna 的藥膏塗抹眼睛,你就能看見 Krishna。

sarvopādhi-vinirmuktam(《Caitanya-caritāmṛta》Madhya 19.170),你必須擺脫 upādhis(身份)的束縛,如「我是這個身體」、「我是印度人」、「我是穆斯林」。這些都是身體的標籤。要擺脫身體觀念的污染,tat-paratvena nirmalam,靈性身體顯現,物質污染被洗淨,感官依然存在,只是被物質能量覆蓋。靈魂有手有腳,像我的身體被衣服覆蓋,衣服有手是因為我有手。靈魂有形體,Krishna 有形體,sac-cid-ānanda-vigraha(《Brahma-saṁhitā》5.1)。jīvātmā 作為 Krishna 的一部分,也有形體,keśāgra-śata-bhāgasya śatadhā kalpitasya ca(《Caitanya-caritāmṛta》Madhya 19.140),比髮尖的萬分之一還小,我們無法測量。《博伽梵歌》說,vāsāṁsi jīrṇāny yathā vihāya,身體像衣服,舊了就換新的。這是靈魂的輪迴,靈魂從一個身體轉到另一個,karmaṇā daiva-netreṇa jantor deha upapattaye(《聖典博伽瓦譚》3.31.1)。通過父親的精液,靈魂被注入母親子宮,發育成一個小生命,這是輪迴的過程。

靈魂有形體,Krishna 也有形體。nirākāra 不是無形,而是「這個形體被否定」,不是我們看到的狗、貓、樹等八百四十萬種形體。靈魂的形體不同,keśāgra-śata-bhāgasya śatadhā kalpitasya ca。我們無法用現有感官看到靈魂,就像父親去世時,人哭喊「父親走了」,但父親的身體還在,說明他沒看到真正的父親,只是外在的衣服,這是無知。ataḥ śrī-kṛṣṇa-nāmādi na bhaved grāhyam indriyaiḥ,sevonmukhe hi jihvādau svayam eva sphuraty adaḥ(《Caitanya-caritāmṛta》Madhya 17.136)。用現有感官無法看到 Krishna,但通過舌頭淨化,從振動 Hare Krishna 曼陀羅和只接受 Krishna 的 prasādam 開始,靈性生活立即展開。隨著進展,Krishna 會顯現,祂滿意你的服務時,你就能看到祂,就像夜晚看不到太陽,但當太陽看到你,你就能看到太陽和自己。

現在我們看到的都是幻象,因為感官無法看到事物的真相。《博伽梵歌》說,vidyā-vinaya-sampanne brāhmaṇe gavi hastini śuni caiva śva-pāke ca paṇḍitāḥ sama-darśinaḥ(《博伽梵歌》5.18)。有真知的人平等看待婆羅門和狗,因為他看到的是內在的靈魂,這是 brahma-darśana,samaḥ sarveṣu bhūteṣu mad-bhaktiṁ labhate parām(《博伽梵歌》18.54)。當你有這種超然視野,奉獻服務才開始。ataḥ śrī-kṛṣṇa-nāmādi na bhaved grāhyam indriyaiḥ,sevonmukhe hi jihvādau svayam eva sphuraty adaḥ(《Caitanya-caritāmṛta》Madhya 17.136)。這是過程,當感官投入主的服務,sarvopādhi-vinirmuktam tat-paratvena nirmalam,hṛṣīkeṇa hṛṣīkeśa-sevanaṁ bhaktir ucyate,感官淨化後才能服務 Krishna,因為祂是靈性存在。《博伽梵歌》說,patraṁ puṣpaṁ phalaṁ toyaṁ yo me bhaktyā prayacchati(《博伽梵歌》9.26),這是靈性行為,必須以 bhakti 奉獻。Krishna 說,nāhaṁ prakāśaḥ sarvasya yogamāyā-samāvṛtaḥ(《博伽梵歌》7.25),祂不會向所有人顯現,必須以奉獻的心供奉,即使是一片葉子、一朵花、一點水,這是普遍的,沒有阻礙。

《Bhakti-rasāmṛta-sindhu》由 Rūpa Gosvāmī 撰寫,翻譯為《奉獻的甘露》,是完整的 bhakti-yoga 科學,詳細描述如何淨化奉獻服務、接近 Krishna、滿足 Krishna。Krishna 是超靈,物質意識無法接近祂,必須改變意識,這是 Krishna 意識運動的核心。就像不成為火無法進入火中,不成為 Brahman 無法接近 Brahman,必須淨化感官,sarvopādhi-vinirmuktam tat-paratvena nirmalam(《Caitanya-caritāmṛta》Madhya 19.170)。只要常與 Krishna 接觸,就像鐵棒在火中變得炙熱,最終成為火,觸碰任何地方都能燃燒。同樣,常與 Krishna 接觸,你會變得「Krishna 化」,才能真正體會 Krishna。

感謝大家。

本網站使用 Cookie。使用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在您的電腦上儲存 Cookie。此外,您確認已閱讀並瞭解我們的隱私權政策。如果您不同意,請離開本網站。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