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本文件的舊版!
如何培養人類精神 1961年為日本國際會議準備的講稿,於1962年10月刊登於印度《The Mother》雜誌(Aurobindo Ashram 出版) 第一部分 由 Tridandi Goswami A.C. Bhaktivedanta Swami 撰寫
培養人類精神是人類的首要職責。自古以來,所有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改革者以及為全人類福祉著想的人都持此觀點。其中,那些完全自我實現的靈魂或完美的人,將他們的自我實現經驗記錄在被稱為 韋達 或經典的知識之書中。然而,非完美的人試圖理解 韋達 的內涵時,往往根據自身的不完美品質重新塑造了這些知識之書。
儘管存在這些爭議,我們可以安全地概括,全世界的人類分為四類: 1. 智能階級(婆羅門,Brahmins):善良且具智慧的人。 2. 政治階級(剎帝利,Kshatriyas):統治者,充滿激情的人。 3. 生產階級(吠舍,Vaishyas):具備激情與無明混合特質的生產者。 4. 勞動階級(首陀羅,Sudras):處於無明狀態的勞動者。
這四類人應為培養人類精神的共同目標而合作。當他們合作時,社會和諧進步;當他們不合作時,社會出現不安與麻煩。
目前,社會傾向於不合作,因為人們忽略了人類精神的共同目標。因此,急需一批智能階級的人團結起來,教育其他階級,促進人類精神文化的合作。當今世界由第三等級的生產階級和第四等級的勞動階級主導,智能階級和政治哲學家稀缺。外交家並非政治哲學家。在缺乏智能階級和政治哲學家指導的情況下,生產階級和勞動階級形成了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團體,實際上都無法致力於培養人類精神的共同目標。這兩類人主要關注身體的生活需求,忽略人類精神的需求。智能階級只對人類精神文化感興趣,因此需要他們來改革全世界的政治家、資本家和共產主義者。
如何培養人類精神是一個宏大的問題,現代物質主義者長期將人類的身份等同於身體或心智。一些人認為生命實體就是身體,另一些人則將心理活動(思考、感覺、意願)誤認為是生命的本質。如果問某人「你是誰?」,他可能回答:「我叫約翰,弗蘭克的兒子,來自倫敦,職業是賺大錢。」若進一步問他是否滿意於這種將自己等同於身體的身份,如果他是理智的,必然會說「不」。
任何將自己等同於身體或心智的人都不會滿足,因為他總是被身體和心智的麻煩所困擾,儘管他努力避免。這些麻煩是生活的三重苦難: 1. 身體的苦難:如頭痛、發燒、冷熱等身體不適。 2. 心智的苦難:即使身體健康,心智也可能因憂慮和焦慮而不安。現代物質文明中,無人能免於焦慮。許多偉人因心智困擾而失眠,需依賴人工手段(如藥物)入睡。失眠是心智不安的疾病。 3. 與其他生命實體關係的苦難:如印度遵循「五項原則」(Panchashila)期望與他國和平共處,但其鄰國中國仍占領部分領土,導致印度領導人心智不安。法庭上的人際糾紛、夫妻、父子、朋友之間,甚至人與動物之間的衝突,都是這類苦難的證據。
這些麻煩源於缺乏人類精神文化。此外,自然法則帶來更難克服的麻煩,如饑荒、瘟疫、戰爭、地震、火山爆發、洪水等,這些都是人類不想要的。世界領袖們忙於解決這些三重苦難,但因缺乏人類精神文化,未能成功。
生命實體的直覺是超越這些苦難,追求和平、友誼、永恆生命和知識的繁榮。Toshihiro Nakano 先生的邀請函中表達了這樣的願望:「這是一個展示你努力實現人類終極和平與無限繁榮、地上天堂的機會。」
其他生命實體雖然感受到這些苦難,但無法採取措施。人類擁有更高的意識天賦,總是試圖擺脫這些苦難,因為人類注定要實現這一點。第三和第四等級的愚蠢人類認為克服這些苦難不可能,但智能階級不放棄努力,甚至生生世世持續嘗試。無疑,這次會議的目的是探索實現無限繁榮的途徑,這是發達人類的自然渴望。智能階級以各種方式探索心理領域,尋找滿足的正確路徑。然而,通過心理學創作詩歌、哲學和思想的努力,未能實現和平、永恆生命和幸福的終極目標。當生命實體在物質滿足的粗糙和微妙領域失敗後,必然會尋找超越物質元素的人類精神。
人類精神或生命能量絕不等同於身體或心智。身體和心智是生命實體的粗糙和微妙外殼。科學家可能在實驗室解剖身體,但無法找到其中的生命精神。解剖顯示,身體由骨頭、骨髓、神經、肌肉、皮膚、血液和分泌物組成。骨頭是支撐結構,神經像捆綁繩,肌肉和血液是加固的填充物,身體有通風孔(如毛孔),散發出惡臭,因為分泌物是不同形式的尿液和糞便。這個令人厭惡的身體結構被錯誤地認為美麗,卻不知隱藏其中的人類精神之美。這身體是疾病的溫床,隨著與三重苦難的艱苦鬥爭而衰老,充滿痛苦,成為疾病的殿堂。物質科學家對此無能為力。維持這樣麻煩的身體是另一難題,因為身體需求永不滿足。這個虛假結構隨時可能崩潰,毫無預警。
物質科學家能僅靠物質移動這個由骨頭和神經組成的虛假身體嗎?不可能。如果可能,科學家就能不用蒸汽或電力移動火車。即使蒸汽和電力也需靈性生命實體的幫助才能運作。
人們看到靈性生命實體的奇妙作為,卻不探究背後的奇妙行動者。現代人發射人造衛星到外太空,我們驚嘆於太空載具的運轉,卻忽略研究背後的人類精神。發射衛星的人與普通人的身體結構無異,差別在於個體靈性火花的品質,而我們忽略了對其的研究。身體是一團物質,是受條件限制的靈魂的負擔,如同囚犯的枷鎖。
對生命實體的物理和解剖狀況的分析表明,身體最終變成蛾、糞便或灰燼。死後的身體要麼被埋葬變成蛾,要麼被動物或鳥類吞食變成糞便,要麼被焚燒成灰。
這樣的構造身體顯然不是不朽的,如一些人錯誤認為。我們必須尋找超越身體的不朽元素,這就是培養人類精神的過程。這是人身的職能:從可朽中尋找永恆。人們忙於通過攝取維生素維持可朽的身體,但維生素只是不同等級食物的活性成分。食物煮熟後幾小時內就會分解,如何用可朽的維生素維持可朽的身體?理智的人知道身體的悲慘結局,不試圖通過人工手段維持它,而將其用於靈性文化的目的。《 博伽梵歌 》給出最終判斷:身體無疑是可朽的,但其中的生命實體是永恆的。
我們必須記住,人身與其他動物身體截然不同。生物學和生理學上,人類與動物的身體可能相似,但心理上差異巨大。這是人身的特權。《往事書》(Puranas)解釋,生物進化過程中有840萬種生命形態:90萬種水生動物、200萬種不動植物、110萬種昆蟲、100萬種鳥類、300萬種野獸和40萬種人類。最高等級的人類是智能階級,培養真誠、忍耐、克制、簡單、忠誠、寬容、知識和對神存在的信念。因此,處於人類最高意識狀態是生命進化中的最高文化效率。智能階級能從惰性物質身體中提取人類精神,就像從牛奶中提取奶油。牛奶攪拌前看似沒有奶油,但攪拌後奶油浮出,可被收集利用。同樣,通過正確來源的系統知識培養,我們能逐漸感知、思考並致力於人類精神。
(待續)
—
### 文本摘要(中文):
1. 人類精神的首要職責:培養人類精神是人類的首要任務,偉大思想家自古以來為人類福祉著想,完美自我實現者將經驗記錄於 韋達 經典,但不完美者的解讀扭曲了這些知識。
2. 四類人類:人類分為智能階級(婆羅門)、政治階級(剎帝利)、生產階級(吠舍)和勞動階級(首陀羅),應合作培養人類精神。缺乏合作導致社會不安。
3. 當前問題:現代社會由生產和勞動階級主導,缺乏智能階級和政治哲學家,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忽視人類精神,僅關注身體需求。智能階級需改革這些群體。
4. 誤認身份:現代人將生命實體誤認為身體或心智(如「我是約翰,來自倫敦」),但這種身份無法帶來滿足,因身體和心智總受三重苦難困擾: - 身體苦難:如頭痛、發燒等。 - 心智苦難如何培養人類精神 1961年為日本國際會議準備的講稿,於1962年10月刊登於印度《The Mother》雜誌(Aurobindo Ashram 出版) 第一部分 由 Tridandi Goswami A.C. Bhaktivedanta Swami 撰寫 培養人類精神是人類的首要職責。自古以來,所有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改革者以及為全人類福祉著想的人都持此觀點。其中,那些完全自我實現的靈魂或完美的人,將他們的自我實現經驗記錄在被稱為 韋達 或經典的知識之書中。然而,非完美的人試圖理解 韋達 的內涵時,往往根據自身的不完美品質重新塑造了這些知識之書。 儘管存在這些爭議,我們可以安全地概括,全世界的人類分為四類: 1. 智能階級(婆羅門,Brahmins):善良且具智慧的人。 2. 政治階級(剎帝利,Kshatriyas):統治者,充滿激情的人。 3. 生產階級(吠舍,Vaishyas):具備激情與無明混合特質的生產者。 4. 勞動階級(首陀羅,Sudras):處於無明狀態的勞動者。 這四類人應為培養人類精神的共同目標而合作。當他們合作時,社會和諧進步;當他們不合作時,社會出現不安與麻煩。 目前,社會傾向於不合作,因為人們忽略了人類精神的共同目標。因此,急需一批智能階級的人團結起來,教育其他階級,促進人類精神文化的合作。當今世界由第三等級的生產階級和第四等級的勞動階級主導,智能階級和政治哲學家稀缺。外交家並非政治哲學家。在缺乏智能階級和政治哲學家指導的情況下,生產階級和勞動階級形成了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團體,實際上都無法致力於培養人類精神的共同目標。這兩類人主要關注身體的生活需求,忽略人類精神的需求。智能階級只對人類精神文化感興趣,因此需要他們來改革全世界的政治家、資本家和共產主義者。 如何培養人類精神是一個宏大的問題,現代物質主義者長期將人類的身份等同於身體或心智。一些人認為生命實體就是身體,另一些人則將心理活動(思考、感覺、意願)誤認為是生命的本質。如果問某人「你是誰?」,他可能回答:「我叫約翰,弗蘭克的兒子,來自倫敦,職業是賺大錢。」若進一步問他是否滿意於這種將自己等同於身體的身份,如果他是理智的,必然會說「不」。 任何將自己等同於身體或心智的人都不會滿足,因為他總是被身體和心智的麻煩所困擾,儘管他努力避免。這些麻煩是生活的三重苦難: 1. 身體的苦難:如頭痛、發燒、冷熱等身體不適。 2. 心智的苦難:即使身體健康,心智也可能因憂慮和焦慮而不安。現代物質文明中,無人能免於焦慮。許多偉人因心智困擾而失眠,需依賴人工手段(如藥物)入睡。失眠是心智不安的疾病。 3. 與其他生命實體關係的苦難:如印度遵循「五項原則」(Panchashila)期望與他國和平共處,但其鄰國中國仍占領部分領土,導致印度領導人心智不安。法庭上的人際糾紛、夫妻、父子、朋友之間,甚至人與動物之間的衝突,都是這類苦難的證據。 這些麻煩源於缺乏人類精神文化。此外,自然法則帶來更難克服的麻煩,如饑荒、瘟疫、戰爭、地震、火山爆發、洪水等,這些都是人類不想要的。世界領袖們忙於解決這些三重苦難,但因缺乏人類精神文化,未能成功。 生命實體的直覺是超越這些苦難,追求和平、友誼、永恆生命和知識的繁榮。Toshihiro Nakano 先生的邀請函中表達了這樣的願望:「這是一個展示你努力實現人類終極和平與無限繁榮、地上天堂的機會。」 其他生命實體雖然感受到這些苦難,但無法採取措施。人類擁有更高的意識天賦,總是試圖擺脫這些苦難,因為人類注定要實現這一點。第三和第四等級的愚蠢人類認為克服這些苦難不可能,但智能階級不放棄努力,甚至生生世世持續嘗試。無疑,這次會議的目的是探索實現無限繁榮的途徑,這是發達人類的自然渴望。智能階級以各種方式探索心理領域,尋找滿足的正確路徑。然而,通過心理學創作詩歌、哲學和思想的努力,未能實現和平、永恆生命和幸福的終極目標。當生命實體在物質滿足的粗糙和微妙領域失敗後,必然會尋找超越物質元素的人類精神。 人類精神或生命能量絕不等同於身體或心智。身體和心智是生命實體的粗糙和微妙外殼。科學家可能在實驗室解剖身體,但無法找到其中的生命精神。解剖顯示,身體由骨頭、骨髓、神經、肌肉、皮膚、血液和分泌物組成。骨頭是支撐結構,神經像捆綁繩,肌肉和血液是加固的填充物,身體有通風孔(如毛孔),散發出惡臭,因為分泌物是不同形式的尿液和糞便。這個令人厭惡的身體結構被錯誤地認為美麗,卻不知隱藏其中的人類精神之美。這身體是疾病的溫床,隨著與三重苦難的艱苦鬥爭而衰老,充滿痛苦,成為疾病的殿堂。物質科學家對此無能為力。維持這樣麻煩的身體是另一難題,因為身體需求永不滿足。這個虛假結構隨時可能崩潰,毫無預警。 物質科學家能僅靠物質移動這個由骨頭和神經組成的虛假身體嗎?不可能。如果可能,科學家就能不用蒸汽或電力移動火車。即使蒸汽和電力也需靈性生命實體的幫助才能運作。 人們看到靈性生命實體的奇妙作為,卻不探究背後的奇妙行動者。現代人發射人造衛星到外太空,我們驚嘆於太空載具的運轉,卻忽略研究背後的人類精神。發射衛星的人與普通人的身體結構無異,差別在於個體靈性火花的品質,而我們忽略了對其的研究。身體是一團物質,是受條件限制的靈魂的負擔,如同囚犯的枷鎖。 對生命實體的物理和解剖狀況的分析表明,身體最終變成蛾、糞便或灰燼。死後的身體要麼被埋葬變成蛾,要麼被動物或鳥類吞食變成糞便,要麼被焚燒成灰。 這樣的構造身體顯然不是不朽的,如一些人錯誤認為。我們必須尋找超越身體的不朽元素,這就是培養人類精神**的過程。這是人身的職能:從可朽中尋找永恆。人們忙於通過攝取維生素維持可朽的身體,但維生素只是不同等級食物的活性成分。食物煮熟後幾小時內就會分解,如何用可朽的維生素維持可朽的身體?理智的人知道身體的悲慘結局,不試圖通過人工手段維持它,而將其用於靈性文化的目的。《 博伽梵歌 》給出最終判斷:身體無疑是可朽的,但其中的生命實體是永恆的。
我們必須記住,人身與其他動物身體截然不同。生物學和生理學上,人類與動物的身體可能相似,但心理上差異巨大。這是人身的特權。《往事書》(Puranas)解釋,生物進化過程中有840萬種生命形態:90萬種水生動物、200萬種不動植物、110萬種昆蟲、100萬種鳥類、300萬種野獸和40萬種人類。最高等級的人類是智能階級,培養真誠、忍耐、克制、簡單、忠誠、寬容、知識和對神存在的信念。因此,處於人類最高意識狀態是生命進化中的最高文化效率。智能階級能從惰性物質身體中提取人類精神,就像從牛奶中提取奶油。牛奶攪拌前看似沒有奶油,但攪拌後奶油浮出,可被收集利用。同樣,通過正確來源的系統知識培養,我們能逐漸感知、思考並致力於人類精神。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