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工具

人類中 Dharma 的顯現 1972年2月 

由  His Divine Grace A.C. Bhaktivedanta Swami Prabhupāda  撰寫  國際  Krishna  意識協會創始導師  本文刊登於馬德拉斯出版的《Dharmaprakash》雜誌,一份 Madhva 派刊物。

「Dharma」一詞翻譯成英文為「宗教」並不精確。Dharma的確切含義是「特性」。生命實體在憲法上是至尊人格神首的一部分, mamaivamso jiva-loke jiva bhutah sanatanah manah sasthanindriyani prakrti-sthani karsati ( 博伽梵歌  15.17)。因此,至尊人格神首的特性自然存在於生命實體中。然而,至尊人格神首是偉大的(vibhu),而生命實體是微小的(anu)。因此,雖然生命實體與主的特性在質上相同,但在量上卻大不相同。主的特性以無限量存在,而在生命實體中,這些特性以極其微小的量存在。可以用大海與一滴水的比喻來說明:海水是鹹的,一滴海水中含微量鹽,而大海中的鹽量是無限的。在英文中,宗教意味著某種信仰,但Dharma不是信仰,而是事實。信仰可以因追隨者的意願而改變,但Dharma無法改變。人為改變Dharma會帶來麻煩。因此,我們從  聖典博伽瓦譚  中得知,Dharma由神親自賦予生命實體,特別是人類,任何非由至尊人格神首給予的Dharma都應被拒絕。在  聖典博伽瓦譚  第六篇第三章19-22節中說道:  dharmam tu saksad bhagavat pranitam na vai vidur rsayo napi devah na siddha-mukhya asura manusyah kuto nu vidyadhara-caranadayah (19) svayambhur naradah sambhuh kumarah kapilo manuh prahlado janako bhismo balirvaiyasakirvayam (20) dvadasaiye vijanimo dharmam bhagavatam bhutah guhyam visuddham durbodham yam jnatva-mrtam asnute (21) etavan eva loke’smin pumsam dharmah parah smrtah bhakti-yogo bhagavati tan-nama-grahanadibhih (22) 

因此,人類社會的Dharma不能由任何偉大的聖人、半神人、成就者、阿修羅或人類創造,更不用說其他存在。「Hindu Dharma」一詞並非直接源自  韋達  版本,實際上,遵循  韋達  的Dharma被稱為 Varnasrama Dharma。後來,這種在印度實踐的 Varnasrama Dharma 被鄰近的穆斯林國家稱為「Hindu Dharma」。據說,居住在現在巴基斯坦境內信德河(Sindhu)另一側的人被稱為「Hindus」。因此,我們無法準確理解「Hindu Dharma」的含義,但可以理解 Varnasrama Dharma。這一 Varnasrama Dharma 適用於整個宇宙。整個宇宙或物質世界的顯現受三種物質模式(gunas)的影響,因此至尊人格神首給予我們四種 Varna 制度: catur-varnyam maya srstam guna-karma-vibhagasah ( 博伽梵歌  4.13)。根據《毗濕奴往事書》,每個生命實體,特別是人類,必須遵循這一 Varnasrama Dharma。在 Varnasrama Dharma 中,原則與物質自然的不同模式相關。這也在  博伽梵歌  中得到確認,生命實體通過與物質自然模式的聯繫獲得特定類型的身體。如前所述,每個生命實體作為  Krishna  (至尊人格神首)的一部分,是所有生命實體的原始父親。這在  博伽梵歌  中得到確認:  sarva yonisu kaunteya murtaya sambhavanti yah tasam brahma mahad yonir aham bija pradah pita ( 博伽梵歌  14.4) 

主說:「昆蒂之子啊,所有不同形態的生命種類都是我的子嗣。」這裡清楚表明,生命實體的形態(murtayah)是主的子嗣。主也必定有祂的超然形態,如《 Brahma Samhita 》所述。如果至高父親沒有形態,祂如何能有具形態的子嗣?  isvarah paramah Krsnah sac-cid-ananda vigrahah anadir adir govindah sava karana karanam ( Brahma Samhita  5.1) 

因此,原始父親( isvarah paramah Krsnah )擁有祂的原始形態。然而,祂的形態與物質條件下無數子嗣的形態不同。在物質條件下,靈魂火花(即生命實體)以不同的物質形態呈現,但它們都不是 sac-cid-ananda vigrahah。換句話說,生命實體由至尊人格神首(至高父親)所生,祂將種子播撒在物質自然的子宮中,在創造之時,它們以不同形態的物質身體顯現出來,然後被分成不同的生命種類。在  博伽梵歌  中清楚說明,這些生命實體擁有不同類型的身體,原因是它們與不同物質自然模式的聯繫: karanam guan sango’sya sad-asad-yoni-janmasu ( 博伽梵歌  13.22)。  博伽梵歌  中還說道:  mama yonir mamad brahma tasmin garbham dadhamy aham sambhavah sarva bhutanam tato bhavati bharatah sarva yonisu kaunteya murtayah sambhavanti yah tasam brahma mahad yonir aham bija pradah pita ( 博伽梵歌  14.3-4) 

結論是,我們都是神的子嗣,無論目前以何種形態存在。我們現在的存在狀態是物質生活的觀念。這種物質生活的觀念,即認為「我就是這個身體」,純粹是無知或停留在黑暗模式中。整個世界因這種認為「我就是這個身體」的無知而被黑暗籠罩。任何在這種觀念下認為「我就是這個身體」的人都被稱為動物:  yasyatma buddhir gunapetri dhatuke sva dhih kalatradisu bhauma ijyadhih yat tirtha buddhih salile na karhicij janesv abhijnesu sa eva gokharah ( 聖典博伽瓦譚  10.84.13) 

「Go」意為牛,「khara」意為驢。因此,這種認為身體就是自我的「牛驢文明」在當前非常盛行。因此,全世界的智者必須共同努力,喚醒所有人類的真正Dharma或特性。每個人都處於身體觀念的生活中,認為自己是印度人、美國人、歐洲人、印度教徒、穆斯林、婆羅門、剎帝利,甚至更大的觀念如「我是人類」「我是動物」「我是鳥」「我是野獸」「我是樹」等等。事實上,生命實體因與物質自然接觸,從創造之初就在不同種類的生命中以不同形態存在。達爾文的進化論只是推測,因此不正確。他從  韋達  文獻中獲取了這一觀念,但由於知識匱乏,無法完美解釋。他試圖成為不依賴  韋達  文獻的所謂科學家,因此錯過了重點,誤導了整個人類社會,特別是西方世界,使其陷入最粗糙的物質存在方式。真正的進化科學在  韋達  文獻《 Brahma-Vaivarta Purana 》中描述:  asitim caturas caiva laksan tan jiva jatisu brahmadbhih purusaih prapyam manusyam janma paryayat tad apy aphalatam jatam tesam atmabhimaninam varakanam anasritya govinda carana dvayam 

《Padma Purana》也提到,存在840萬種不同的生命形態。 Janma-paryaya 意為靈魂的輪迴。事實是,物質自然有三種特質:善(sattva)、激情(rajas)和無明(tamas),這三種特質相乘成為九種特質,九乘九成為八十一種特質的混合,就像顏色的組合。最初有三種顏色:紅、藍、黃,混合後產生綠色、橙色、粉紅等顏色。同樣,物質自然的三種特質(善、激情、無明)的組合創造了眾多生命形態。 博伽梵歌  14.5清楚解釋: sattvam rajas tama iti gunah prakriti sambhavah,物質自然由三種模式構成:善、激情、無明。當生命實體與物質自然接觸時,他以不同形態的身體出現。這些身體形態就像夢境中的形態。有時有人問,生命實體何時首次接觸物質自然?無需追溯這樣的歷史,就像無需追溯夢境的歷史。《 聖典博伽瓦譚 》說道:  atma-mayam rte rajan parasyanubhavatmanah na ghatetartha sambandahah svapna drastur ivanjasa ( 聖典博伽瓦譚  2.9.1) 

atma-mayam 意為條件生活。一旦生命實體忘記自己的憲法地位,他就被自己的行為所迷惑,換句話說,當生命實體忘記自己是至尊人格神首的一部分或祂的子嗣時,就如同處於夢境。因此,真正的宗教或Dharma的宣傳應是如何將純粹的靈魂或生命實體從 māyā(幻覺)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全世界都在這種幻覺下受苦,因此人類社會最重要的任務是教育每個人生:他不是這個身體,而是至尊人格神首的一部分靈魂。所有生命實體都被這種幻覺困住,通過進化過程,即靈魂從一個身體輪迴到另一個身體。當生命實體達到人類的地位時,他有機會從持續的生與死的輪迴中解脫,回到家,回到神身邊。 博伽梵歌  簡化了這一問題:  daivi hy esa gunamayi mama maya duratyaya mam eva ye prapadyante mayam etam taranti te ( 博伽梵歌  7.14) 

這意味著,物質自然的模式( gunamayi maya )非常強大,很難脫離其糾纏。但主同時給出了解決方法:任何人自願臣服於  Krishna ( isvarah paramah Krsnah ),就能脫離物質的束縛。臣服的過程實際上是人類文明,也是人類社會的真正Dharma,這是  韋達  文化的基本原則,如主在  博伽梵歌  15.15中所確認: vedais ca sarvair aham eva vedyo。這一  韋達  文化現以  Krishna  意識運動的名義傳播,科學、權威且實際。我們對此有實際經驗。四五年前,在物質世界中,無人知曉  Krishna  是誰。數百年來, 博伽梵歌  在西方國家為人所知,幾乎所有學者和宗教人士都對這本偉大的知識之書感興趣。但由於 Mayavad 學派的呈現,  Krishna  未被真正理解。現在,我們以《 博伽梵歌  如其本然》的方式呈現,沒有任何所謂學術性的錯誤解釋,這一運動在全世界,尤其在年輕一代中被接受,意味著這一運動有巨大的未來。在  聖典博伽瓦譚  中推薦,Dharma的機密和本質形式應如下傳播:  etavan eva loke’smin pumsam dharmah parah smrtah bhakti-yogo bhagavati tan-nama-grahanadibhih ( 聖典博伽瓦譚  6.3.22) 

這是傳播Dharma的一流方式,即 bhakti-yogo bhagavati,從誦唱祂的聖名( tan-nama-grahanadibhih )開始。同樣的內容在  博伽梵歌  中得到確認:  satatam kirtayanto mam yatantas ca drdha-vratah namasyantas ca mam bhaktya nitya-yukto upasate ( 博伽梵歌  9.14) 

因此,我們傳播Dharma的本質,即通過誦唱主的聖名——大  曼陀羅 :「 Hare Krsna Hare Krsna Krsna Krsna Hare Hare, Hare Rama Hare Rama Rama Rama Hare Hare 」。這一運動現被全世界普遍稱為 Hare Krsna 運動。這在《 Brhan-Naradiya Purana 》中得到確認:  harer nama harer nama harer namaiva kevalam kalau nasty eva nasty eva nasty eva gatir anyatha 

任何認真傳播這一運動的人,都在美國、歐洲、日本、澳洲、非洲、南美甚至俄羅斯得到接受。如果印度想獲得榮耀,她必須回歸其原始靈性文化,即了解生命的目標。他們認為通過物質調整可以獲得幸福,但過去的嘗試從未成功,因此可以得出結論,未來這樣的嘗試也不會成功。我們以謙卑的方式推廣這一  Krishna  意識運動,如果能從 māyā 的束縛中解救一個受條件限制的靈魂,我們就認為這一運動是成功的。因此,我們認為全世界的宗教團體都應參與這一運動。如果不容易參與,他們可以利用我們出版的數十本巨著,如:  1. 《 博伽梵歌  如其本然》  2. 《 聖典博伽瓦譚 》  3. 《 Sri Caitanya  的教導》  4. 《奉獻甘露》( Bhaktirasamrta-sindhu )  5. 《 Krishna ,至尊人格神首》  6. 《 Sri Isopanisad 》  7. 《輕鬆前往其他星球》  8. 《 Krishna  意識:至高瑜伽系統》  等等。  但我們對所有宗教團體的唯一請求是理解這一運動並參與其中。

補充  真正的Dharma意味著臣服於至尊人格神首: sarvadharman parituajua mam ekam saranam vraja ( 博伽梵歌  18.66), sa vai pumsam paro dharmo uato bhaktir adhoksaje ( 聖典博伽瓦譚  1.2.6)。不幸的是,缺乏真正知識的人無法接受這一真實的Dharma,如  博伽梵歌  所述:  na mam duskrtino mudhah prpadyante naradhamah mayayapahrta-jnana asuram bhavam asritah ( 博伽梵歌  7.15) 

「那些極端愚蠢、品行惡劣、最低等的人,被幻覺剝奪知識,秉持魔性的人,不會臣服於我。」  這裡說道,只需臣服於至尊人格神首  Krishna  的蓮花足,就能超越物質自然的嚴格法則。那麼,為什麼受過教育的哲學家、科學家、商人、管理者和普通人的領袖不臣服於全能的  Sri Krsna  的蓮花足呢?人類的領袖以各種方式、通過巨大的計劃和多年的努力尋求從物質自然法則中解脫(mukti)。但如果只需臣服於至尊人格神首的蓮花足就能實現解脫,為什麼這些聰明而努力的領袖不採用這一簡單方法?  博伽梵歌  坦率回答了這個問題。真正有學問的社會領袖,如 Brahma、Shiva、Kapila、Kumaras、Manu、Vyasa、Devala、Asita、Janak、Prahlada、Bali,以及後來的 Madhvacarya、Ramanuja、 Sri Caitanya  等——這些忠實的哲學家、政治家、教育家、科學家等——都臣服於至尊人格神首的蓮花足,那些全能的權威。而那些並非真正的哲學家、科學家、教育家、管理者,但為了物質利益而冒充這些身份的人,不接受至高主的計劃或道路。他們對神毫無概念,只是製造自己的世俗計劃,從而在試圖解決問題的徒勞努力中使物質存在的問題更加複雜。  這些惡人(duskrtinas)分為四類。第一類是 mudhas,極端愚蠢的人,如辛勤工作的負重動物。他們想獨自享受勞動成果,不願為至高者分享。他們常說沒有時間聽聞生命的永恆性。對這些 mudhas 來說,物質利益(儘管是可毀壞的)就是生命的全部,儘管他們只享受勞動成果的極小部分。他們有時為了成果而日夜不眠,儘管可能患上潰瘍或消化不良,卻滿足於幾乎沒有食物,只專注於為虛幻的主人日夜辛勤工作。他們從不臣服於所有主人的至高主,也無暇從正確來源聽聞祂。  第二類是 naradhamas,最低等的人,即不遵循任何宗教原則的人。即使是社會和政治上發達但無宗教原則的人,也被視為 naradhamas。文明的人類生活旨在恢復對至高真理  Sri Krsna  的永恆關係意識,失去這一機會的人被歸類為 naradhama。  第三類是 mayayapahrta-jnana,知識被物質幻覺能量剝奪的人。他們通常是學識淵博的人——偉大的哲學家、詩人、文學家、科學家等——但幻覺能量誤導他們,因此他們不服從至高主。目前有許多這樣的人冒充  博伽梵歌  的學者。 博伽梵歌  以簡單明了的語言說明,  Sri Krsna  是至尊人格神首,萬物的源頭,每個人都被建議臣服於祂。儘管有這些明確的陳述, mayayapahrta-jnana 的人嘲笑至高主僅為普通人,不臣服於祂的蓮花足,也不教導他人遵循這一原則。  第四類是 asuram bhavam asrita,秉持魔性原則的人。他們公開無神論,爭辯說至高主永遠不會降臨物質世界,或認為祂從屬於非人格特徵,儘管  博伽梵歌  聲明相反。出於對至高主的嫉妒,無神論者會在他們的大腦工廠中製造許多非法的化身。  這四類人永遠不會臣服於至尊人格神首的蓮花足。

本網站使用 Cookie。使用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在您的電腦上儲存 Cookie。此外,您確認已閱讀並瞭解我們的隱私權政策。如果您不同意,請離開本網站。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