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工具

對《Viśva Dharma》的評論

Śrīman Acharya Visheshanandji 一位年輕而深思熟慮的哲學家,慷慨地贈送我他的著作《Viśva Dharma》。書名非常貼切,因為宗教之道只能有一條。若只有一條適用於所有人的宗教,它必是 Viśva Dharma,即全人類的宗教。

《聖典博伽瓦譚》 中說,世上有許多欺騙的 dharma(kaitava dharma),這些所謂的 dharma 皆被完全駁斥。同樣, 《博伽梵歌》 的最終教導是,人應放棄一切人為的所謂 dharma,徹底皈依至高主。因此,至高或 Viśva Dharma 無非是將自己完全奉獻給神。

Śrīman Acharya 說:「神是唯一的。通往祂的道路對所有人皆同。每個教派不可能擁有各自獨特的神。」我認為,必須有一位獨一無二的神,否則「神是唯一」的說法毫無意義。若神是唯一的,祂必是無與倫比、沒有第二位更偉大或平等競爭者的存在。 《聖典博伽瓦譚》 將這位唯一的神描述為至高真理(satyaṁ paraṁ dhīmahi)。

Śrīman Acharyaji 恰當地將 dharma 定義為職責。若神是唯一的,我們的唯一職責便是順服祂。對神的順服是通往祂的唯一道路。每個生命實體皆有這種永恆順服的傾向。即使像老虎這樣粗野的動物,也能被馴獸師調教順服。若老虎或蛇的內心沒有順服的本性,馴服這些粗野生物將不可能。人類意識中發展出這種順服的職責,這種普遍意識在不同國家與社會中以不同方式被稱為 dharma。即使不信神的佛教徒等人,也對 Lord Buddha 及其法則表現出同樣的順服。奉獻與順服是兩個等同的詞語。

Śrīman Acharya 提到,生命實體與至高靈魂的區別將在後期顯現。但他間接暗示了生命實體的本質:「生命實體只要遺忘其真實本性,試圖在自然資源中尋求快樂,便會因物質享樂的變幻無常與終結而痛苦不堪。」

《博伽梵歌》 譴責即使是宇宙最高星球 Brahmaloka 的物質享樂,那裡一天等於 4,300,000 x 1,000 太陽年!最終,人仍須回到靈性宇宙,那裡的生命與一切皆永恆。

生命實體因遺忘其靈性身份,在物質中尋求心靈平靜,這是不可能的事。水中的生命實體絕不可能在陸地上快樂。同樣,靈性生命實體在物質存在中無法快樂。若想真正快樂,必須回到至高靈神身邊。因此,每個生命實體的職責或 dharma 是回歸神首(Back to Godhead), 《博伽梵歌》 確認如下:mama… 這應是普遍宗教的座右銘。

Oṁ Tat Sat.

本網站使用 Cookie。使用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在您的電腦上儲存 Cookie。此外,您確認已閱讀並瞭解我們的隱私權政策。如果您不同意,請離開本網站。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