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工具

這是本文件的舊版!


===== 誰是瘋子?

由  His Divine Grace A.C. Bhaktivedanta Swami Prabhupāda  撰寫  國際  Krishna  意識協會創始導師  (轉載自《Back to Godhead》雜誌,第66期)

全世界被分成不同派系,每個派系都指責對方是瘋子。但如果沒有判斷理智的標準,誰能決定呢?

man-manā bhava mad-bhakto mad-yājī māṁ namaskuru  mām evaiṣyasi yuktvaivam ātmānaṁ mat-parāyaṇaḥ  「總是將你的心念放在我身上,成為我的奉獻者,崇拜我,向我臣服。完全專注於我,你必將來到我身邊。」( 博伽梵歌  9.34)

在這裡, Krishna  說,一個人應當總是思念祂,成為祂的奉獻者並崇拜祂。這是奉獻服務的過程,簡單易行,任何人都可以做到,只要思念神,向祂致敬,並為祂提供服務。人們通常會認同某個團體,無論是社會的、政治的、經濟的還是宗教的。在美國,有共和黨和民主黨;在國際層面上,有資本主義者和共產主義者。在宗教上,人們認同基督徒、穆斯林、印度教徒等身份。在印度,也有社會階層,如婆羅門和剎帝利。簡而言之,無法避免屬於某個團體。然而,靈性主義意味著我們應當認同神的團體。

在這個層面上也有「派系主義」,靈性主義者認為物質主義者是瘋子,而物質主義者認為靈性主義者是瘋子。我們成立了  Krishna  意識協會,那些不喜歡的人說我們是「瘋子」。同樣地,一個處於  Krishna  意識的人,會認為一個在物質意識中行動的人是瘋子。那麼,究竟誰是瘋子?誰來決定?相關的各方如何有能力判斷?整個世界被分成不同派系,每個派系都指責對方是瘋子,但如果沒有判斷理智的標準,誰能決定呢?如果我們問街上的一個普通人他是什麼,他會回答:「我是這個身體。」他可能會進一步解釋他是基督徒、印度教徒、猶太人,或者是某某先生,但這些都只是他附加在身體上的標籤。換句話說,這些都源於身體。當一個人說他是美國人,他指的是身體,因為某種機緣或原因,他出生在美國這片土地上,因此被稱為美國人。但這也是人為的,因為土地既不是美國的,也不是法國的、中國的、俄羅斯的——土地就是土地。我們只是人為地創造了一些邊界,說:「這是美國,這是加拿大,這是墨西哥、歐洲、亞洲、印度。」這些都是我們的臆造,因為我們並未發現這些土地最初是這樣划分的。三四百年前,這片土地甚至不叫美國,也沒有歐洲白人居住。即使一千年前,歐洲也由不同的人群居住,被稱為不同的名稱。這些都是不斷變化的標籤。從  韋達  文獻中我們可以知道,整個地球曾被稱為 Ilāvṛta-varṣa,一位統治整個地球的國王, Mahārāja Bharata  ,將地球名稱改為 Bhārata-varṣa。然而,地球逐漸再次被分割,不同的大陸和區域有了不同的名稱。甚至最近,印度也被分成多個國家,而在本世紀初,印度還包括緬甸、錫蘭和東、西巴基斯坦。實際上,土地既不是 Bhārata-varṣa,也不是印度、歐洲、亞洲——我們只是根據時間和影響給予它這些標籤。

就像我們給土地貼上標籤一樣,我們也給自己的身體貼上標籤,但沒有人能說出他出生前的標籤是什麼。誰能說他是美國人、中國人、歐洲人或其他什麼?我們認為離開這個身體後,我們仍將是美國人、印度人或俄羅斯人。但即使我們這一生住在美國,下一生可能在中國,因為我們的身體在不斷變化。誰能說自己不換身體?當我們從母親的子宮出生時,身體非常小。現在,那個身體在哪裡?我們小時候的身體在哪裡?我們可能有照片提醒我們過去的身體是什麼樣子,但我們無法說那個身體去了哪裡。身體可能改變,但我們感覺自己沒有改變。我們會想:「我還是同一個人,小時候我長這樣或那樣。」那些年去了哪裡?它們隨著身體及與之接觸的一切消失了。雖然一切都在每時每刻改變,我們仍然執著於身體的認同,以至於當被問到我們是什麼時,我們的回答總是與這個身體有關。這不瘋狂嗎?如果一個人認同他不是的東西,他就被認為是瘋子。結論是,認同身體的人不能真正被認為是理智的。因此,這是對世界的挑戰:凡是將神的財產或地球視為屬於自己不斷變化的身體的人,只能被認為是瘋子。誰能真正證明這是他的財產或他的身體?由於自然的機緣,一個人被置於某個身體中,並受物質自然法則的支配。然而,我們在幻覺中認為自己控制了自然。因此, Krishna  在  博伽梵歌  中說:

prakṛteḥ kriyamāṇāni  guṇaiḥ karmāṇi sarvaśaḥ  ahaṅkāra-vimūḍhātmā  kartāham iti manyate  「受三種物質自然模式的影響,迷惑的靈魂認為自己是行動的執行者,而實際上這些行動是由自然進行的。」( 博伽梵歌  3.27)

Prakṛteḥ kriyamāṇāni:物質自然像嚴厲的老師拉著學生的耳朵一樣牽引著每個人。每個個體都在物質自然的支配下,有時被置於這個身體,有時被置於那個身體。我們現在有幸獲得了人身,但我們可以看到,根據《Padma Purāṇa》,有840萬種不同的身體,根據我們的行為,物質自然的法則可能將我們置於任何一種身體中。因此,我們完全受制於物質自然。雖然這一生我們可能有幸獲得人身,但無法保證下一次我們不會得到狗或其他動物的身體。這一切取決於我們的行為。沒有人能說:「我死後會再次在美國出生。」物質自然會強迫我們進入這個或那個身體。既然我們不是權威, 博伽梵歌  告訴我們,一切都在至高自然法則的掌控下,只有愚蠢的人會認為:「我是一個什麼,我是獨立的。」 Ahaṅkāra-vimūḍhātmā:這是錯誤的推理。雖然生命實體與身體不同,但他認為:「我就是這個身體。」因此, Śaṅkarācārya  一再傳播同樣的訊息: ahaṁ brahmāsmi,「我不是這個身體;我是 Brahman,靈魂。」

然而,即使我們決心走上自我實現的道路, māyā 或幻覺仍然存在。通過自我實現,一個人可能意識到自己不是身體,而是靈魂。那麼,他的地位是什麼?虛無?非人格?人們認為,當身體消失後,就只有 nirvāṇa 或虛無。非人格主義者同樣認為,當身體結束時,個人的身份也結束了。然而,實際上,身體永遠無法等同於生命實體,就像車子無法等同於駕駛員。一個人可以駕駛車子去任何地方,但當他離開車子時,他不會認為自己的個性消失了。在  博伽梵歌  中, Krishna  這樣描述生命實體:

īśvaraḥ sarva-bhūtānāṁ  hṛd-deśe ’rjuna tiṣṭhati  bhrāmayan sarva-bhūtāni  yantrārūḍhāni māyayā  「至高主居住在每個人的心中,阿周那,祂引導所有生命實體的流浪,這些生命實體坐在由物質能量構成的機器上。」( 博伽梵歌  18.61)

這些不同的身體就像車子,它們都在移動。一個人可能有昂貴的車,另一個人可能有便宜的車;一個人可能有新車,另一個人可能有舊車。我們是否應該認為,當我們離開身體這輛車時,個性就不存在了?這是另一種瘋狂。虛無哲學認為死後我們變成虛無,這種瘋狂已被反駁。我們不是虛無,而是靈魂。當一個人實現靈性,明白自己是超越身體的靈魂後,他可以進一步探究自己的靈性責任。他應該問:「我的靈性工作是什麼?」實現自己的靈性身份並詢問靈性責任才是真正的理智。生命實體即使在身體中也展現出如此多的個性和辨別力。我們是否應該認為,死亡時一個人的智慧、辨別力和個性都不復存在?雖然我們在身體內制定了偉大的計劃並努力工作,難道我們要假設離開身體後就變成虛無?這種胡說毫無根據,且在  博伽梵歌  開篇就被  Krishna  直接反駁:

na tv evāhaṁ jātu nāsaṁ  na tvaṁ neme janādhipāḥ  na caiva na bhaviṣyāmaḥ  sarve vayam ataḥ param  dehino ’smin yathā dehe  kaumāraṁ yauvanaṁ jarā  tathā dehāntara-prāptir  dhīras tatra na muhyati  「從未有過我不存在的時候,也沒有你或這些國王不存在的時候;將來我們也不會停止存在。正如靈魂在此身體中經歷童年、青年和老年,靈魂在死亡時同樣進入另一個身體。自覺的靈魂不會因這種變化而迷惑。」( 博伽梵歌  2.12–13)

因此,個體靈魂的靈性身份在死亡後繼續存在,因為  Krishna  主向阿周那保證,戰場上聚集的所有個體靈魂都是永恆的。靈魂從母親子宮中形成身體的那一刻起就存在於身體內,並隨著身體經歷嬰兒期、童年、青年和老年的變化而持續存在。這意味著,存在於身體內的人從受孕的那一刻起就存在。根據  韋達  經典,個體靈魂的尺寸極小,僅為頭髮尖端的萬分之一,換句話說,以人類的視力無法看到。雖然肉眼無法看到靈魂,但靈魂確實存在,身體從豌豆大小成長為成年人的事實證明了它的存在。靈魂存在的六個徵兆之一是成長。如果有成長或變化,就應知道靈魂存在於身體內。當身體變得無用時,靈魂離開,身體隨之腐朽。雖然無法直接感知靈魂離開身體,但可以通過身體失去意識和死亡的徵兆間接感知。在  博伽梵歌  第二章,  Krishna  主用以下比喻來說明這一過程:

vāsāṁsi jīrṇāni yathā vihāya  navāni gṛhṇāti naro ’parāṇi  tathā śarīrāṇi vihāya jīrṇāny  anyāni saṁyāti navāni dehī  「正如一個人脫下舊衣服,穿上新衣服,靈魂同樣放棄舊而無用的身體,接受新的物質身體。」( 博伽梵歌  2.22)

雖然靈魂接受新身體,但靈魂本身並不選擇身體,選擇由自然法則決定。然而,靈魂的心態影響選擇,正如  Krishna  在以下經文中指出的:

yaṁ yaṁ vāpi smaran bhāvaṁ  tyajaty ante kalevaram  taṁ tam evaiti kaunteya  sadā tad-bhāva-bhāvitaḥ  「一個人在離開當前身體時,心念專注於什麼狀態,他來生必將達到那個狀態。」( 博伽梵歌  8.6)

隨著一個人的思想發展,他未來的身體也隨之發展。理智的人明白自己不是身體,並知道自己的責任:將心念專注於  Krishna  ,以便在死亡時獲得  Krishna  的本質。這是  Krishna  在第九章最後一節的建議:

man-manā bhava mad-bhakto  mad-yājī māṁ namaskuru  mām evaiṣyasi yuktvaivam  ātmānaṁ mat-parāyaṇaḥ  「總是將你的心念放在我身上,成為我的奉獻者,崇拜我,向我臣服。完全專注於我,你必將來到我身邊。」( 博伽梵歌  9.34)

每個有身體的靈魂都在不斷思考。一刻也不思考是不可能的。因此,個人的責任是思念  Krishna  。這不難,也無害;  Krishna  有祂的活動和事蹟,祂來到地球並以  博伽梵歌  的形式留下教導,還有許多關於  Krishna  的文獻,思念祂既不困難也不昂貴。關於  Krishna  的文獻足以讓人終身受用,材料絕不短缺。然而,思念  Krishna  應當是正面的。如果一個人受雇於人,他可能總是想著雇主:「我必須準時到達。如果他看到我遲到,可能會扣我的薪水。」這種思維不行。必須以愛(bhava mad-bhaktaḥ)思念  Krishna  。在物質世界中,僕人想到主人時,沒有愛,只想到金錢。這種思維無法救贖我們,因此  Krishna  要求我們成為祂的奉獻者。

以愛思念  Krishna  或奉獻於  Krishna  實際上意味著服務。靈性導師會為初學奉獻者指定各種職責,以幫助他思念  Krishna  。例如,在  Krishna  意識協會中,有許多職責,如印刷、寫作、打字、派送、烹飪等。學生通過從事  Krishna  的服務,以多種方式思念  Krishna  。

 Krishna  指出的責任是什麼? Mad-yājī māṁ namaskuru。即使我們不願服從,也必須服從並致敬(namaskuru)。奉獻(bhakti)若無敬意,就不是奉獻。應當以愛和敬意參與  Krishna  意識,履行指定的職責,這樣人生才會成功。通過認同物質身體並從事各種荒謬活動,人永遠無法快樂。為了快樂,必須有  Krishna  意識;這是靈性主義與物質主義的區別。同樣的打字機、錄音機、複印機、紙張、墨水、同樣的手——表面上一切相同,但當這些用於  Krishna  的服務時,一切都變得靈性化。這就是靈性。我們不應認為靈性必須是不同尋常的。只要我們具備  Krishna  意識,整個物質世界都可以轉化為靈性。通過熱誠遵循  博伽梵歌  中  Krishna  的教導,並追隨傳承中偉大導師的腳步,我們可以靈化地球,讓其居民恢復理智。

本網站使用 Cookie。使用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在您的電腦上儲存 Cookie。此外,您確認已閱讀並瞭解我們的隱私權政策。如果您不同意,請離開本網站。

More information